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海藻糖-PET-CT技术或将为结核病临床研究带来革命性改变
1
作者 张培泽 高谦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前,结核病临床疗效评价依赖于传统的细菌学及影像学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期,Khan等报告了使用^(18)F海藻糖(2-[^(18)F]Fluoro-2-deoxy-trehalose,[^(18)F]FDT)标记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PET-CT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18)... 目前,结核病临床疗效评价依赖于传统的细菌学及影像学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期,Khan等报告了使用^(18)F海藻糖(2-[^(18)F]Fluoro-2-deoxy-trehalose,[^(18)F]FDT)标记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PET-CT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18)F]FDT实现了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像,并通过抗结核治疗前后[^(18)F]FDT摄取率的变化反映结核病的治疗疗效;而且,[^(18)F]FDT是主要经肾脏排泄的一种安全性良好的示踪剂。笔者认为,该技术的开发可能在结核病治疗终点判断、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药物疗效判断及抗结核新药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作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结核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海藻糖 同位素标记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政策指南制订过程中发现的证据和研究缺口(第2版)》解读——结核病相关共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桂珍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8-624,共7页
应对结核病患者共病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终止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发布了《结核病政策指南制订过程中发现的证据和研究缺口(第2版)》,其中,关于结核病相关共病方面,主要列出了结核分枝杆菌/HIV双重感染、营养支持与关... 应对结核病患者共病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终止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发布了《结核病政策指南制订过程中发现的证据和研究缺口(第2版)》,其中,关于结核病相关共病方面,主要列出了结核分枝杆菌/HIV双重感染、营养支持与关怀,以及注射吸毒人群等方面的研究缺口。本文中,笔者就上述研究缺口内容进行解读,并总结我国目前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共病现象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纳米生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卓俊 陈玉颖 +11 位作者 周泱 戴桂琴 刘德亮 刘孟德 高健辉 陈泽 邓嘉玉 梁光炎 魏莉 赵鹏飞 卢洪洲 郑明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4-1617,共14页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应对日益严峻的耐药感染。纳米生物材料具有特异靶向、智能递送、载药量高、毒副性低、穿透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本文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通过破坏成熟生物膜、阻断细菌通信、抑制细菌代谢和增强生物膜渗透等策略治疗细菌感染的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生物治疗的发展趋势与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机制 纳米药物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肺结核流行情况分析
4
作者 边巴卓玛 陈海燕 +4 位作者 尼玛卓玛 索郎拉姆 张乐民 巴拉 曾剑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的肺结核流行情况及特点,以期为察隅县的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的肺结核流行情况及特点,以期为察隅县的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基本特征、诊断分型、痰检结果、影像学结果、首次治疗方案、就诊延迟和诊断延迟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不同人群的就诊延迟情况或诊断延迟情况。结果:在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占比(52.37%)略高于女性(47.63%)。肺结核患者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9(24,52)岁。≤20岁年龄组和31~40岁年龄组的人群占比较高,分别占20.00%、18.42%。从住址来看,察瓦龙乡和下察隅镇的肺结核患者数量较多。其中,察瓦龙乡共93例(93/380,24.47%),下察隅镇共103例(103/380,27.11%)。大部分患者的民族为藏族(364/380,95.79%),职业为农牧民(276/380,72.63%)。此外,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298/380,78.42%)。同时,患者在0月序时痰检结果多为阴性(262/380,68.95%),并且患者多表现为影像学结果异常(299/380,78.68%)。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95.00%的患者表现为痰检结果阴性。从报告的人数来看,2014—2019年,肺结核的患者数量逐年减少,从2014年的81例减少到2019年的18例。然而,2019—2021年,患者数量有所上升,2021年上升至43例。在2021-2023年期间,患者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23年登记的本土患者数为28例。从诊断的角度来看,376例患者的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1(9,56)d,诊断延迟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2(13,60)d。362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84(181,359)d。从就诊延迟的情况来看,总体就诊延迟率为70.48%(265/376)。不同性别(P=0.898)、不同年龄组(P=0.401)、不同人员类型(P=0.153)之间的就诊延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初治患者的就诊延迟率高于复治患者的就诊延迟率(P=0.028)。从诊断延迟的角度来看,总体诊断延迟率为73.42%(279/380)。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组、不同人员类型、初治与复治患者之间的诊断延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研究中,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具有0月序痰检结果为阴性、0月序影像学结果异常的临床特点。此外,总体就诊延迟率和总体诊断延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结核病相关科普,着重提升农牧民这一人群的肺结核相关知识水平,同时提升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以期引导当地居民进行肺结核的主动筛查,缩短肺结核的诊断时间,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 医疗卫生水平 诊断延迟 就诊延迟 流行情况分析 诊断时间 复治患者 察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