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炔:一种用于合成水污染物有效吸附剂的新型炭材料
1
作者 Gaurav Sharma Yaksha Verma +3 位作者 Amit Kumar Pooja Dhiman WANG Tong-tong Florian JStadler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200,共28页
石墨炔(GDY)是一种新生的二维材料,其在去除水溶液中污染物的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GDY是sp和sp2杂化碳原子的框架,其在二维对称网络中存在苯环和二乙基键,因此具有优异的共轭性、独特的可调谐电子性能、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石墨炔(GDY)是一种新生的二维材料,其在去除水溶液中污染物的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GDY是sp和sp2杂化碳原子的框架,其在二维对称网络中存在苯环和二乙基键,因此具有优异的共轭性、独特的可调谐电子性能、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GDY的分子中有C≡C键,且具有均匀分布的三角形孔,可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和多种反应路径。因而,GDY具有吸附性,其作为吸附剂时在去除污染水中的油、有机污染物、染料和金属方面表现优异。在已发表的文献中,GDY被用作吸附剂的报道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GDY的合成方法、GDY作为吸附剂的应用以及GDY基吸附剂的表征,并展望了GDY在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合成 吸附 污染物 合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MCVI工艺热解反应特点研究
2
作者 邹继兆 曾燮榕 +3 位作者 黎晓华 熊信柏 谢盛辉 钱海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6-799,共4页
在碳/碳复合材料化学气相致密化(CVI)制备工艺中,影响致密化速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气体前驱体的传输和化学反应(热解反应和表面沉积反应)动力学。微波热解化学气相致密化(MCVI)将微波引入CVI工艺中,旨在缓解气体前驱体的输运和气相反... 在碳/碳复合材料化学气相致密化(CVI)制备工艺中,影响致密化速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气体前驱体的传输和化学反应(热解反应和表面沉积反应)动力学。微波热解化学气相致密化(MCVI)将微波引入CVI工艺中,旨在缓解气体前驱体的输运和气相反应之间的矛盾,避免表面结壳现象,实现预制体从内到外逐步沉积致密。本文在工艺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微波加热的特点,分析了MCVI工艺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中的气相热解反应特点。研究表明:微波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甲烷作为非极性分子,不能吸收微波而加热,可以抑制前驱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预热解;同时,碳纤维预制体经微波加热后,自发产生一定的温度梯度(预制体表面温度低于内部),抑制了预制体表面的气相热解反应,从而避免了由于在表面沉积引起的结壳现象,使前驱气体能保持线性小分子的状态向预制体内部输送,为实现预制体从内到外逐步致密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CVI 碳/碳复合材料 热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异质结(PCH)存储材料相变行为的原位观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自麒 丁科元 +3 位作者 王旭 饶峰 田鹤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相变存储器(PCM)具有速度快、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传统的相变存储器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蘑菇状的相变层,导致沿电流方向的元素迁移,使器件在多次循环之后失效。相变异质结(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PCH)存储材料通过在相变材料Sb2T... 相变存储器(PCM)具有速度快、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传统的相变存储器在相变过程中会产生蘑菇状的相变层,导致沿电流方向的元素迁移,使器件在多次循环之后失效。相变异质结(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PCH)存储材料通过在相变材料Sb2Te3(ST)中嵌入约束层TiTe2(TT),能够有效降低其在相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和结构变异的可能性,使性能获得巨大提升。为了从微观结构上深层次地解释这一原因,本文采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综合利用多种表征手段,通过施加电脉冲的方法,实现了相变层由晶态到非晶态的纳秒级快速转变。约束层在整个过程中结构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将相变层限制在纳米尺度区域,阻止元素的扩散和迁移,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该结果为材料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持,同时为相变存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相变异质结存储材料 电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配合物TADF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靖羚 李凯 杨楚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5,共14页
高效率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关键。除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外,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将三重态激子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进而通过单重态激子辐射发光,为开发金属配合物发光材... 高效率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关键。除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外,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将三重态激子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进而通过单重态激子辐射发光,为开发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过去十年来OLED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纯有机TADF体系上,过渡金属配合物TADF材料的研究投入相对偏少。但是,已有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能够利用金属的重原子效应促进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提升TADF发光效率并缩短TADF寿命,有利于制备高效率、低滚降的OLED。本文根据金属中心不同的d电子构型分类筛选了TADF金属配合物研究领域中代表性的材料体系,对其激发态属性、光物理和器件性能进行了概括和讨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TADF金属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归纳和比较,揭示了金属中心和配体结构对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规律,对进一步开发高性能的金属配合物TADF材料,尤其是基于廉价金属元素的TADF配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延迟荧光金属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材料 廉价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嵌入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钯纳米粒子作为甲酸氧化的高效电催化剂 被引量:2
5
作者 房越 杨富开 +2 位作者 曲微丽 邓超 王振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氮原子掺杂三维互联层状多孔结构,Pd纳米颗粒尺寸较小的Pd/NHCN@NG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催化活性表面积、优越的电催化活性、较高的稳态电流密度和较强的抗CO中毒能力,明显超过传统的Pd/C、Pd/NG和Pd/NHCN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性能。通过优化HCN/GO比,当HCN/GO质量比为1∶1时,Pd/NHCN@NG催化剂对甲酸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其活性是Pd/C的4.21倍。本工作开发了一种优越的碳基电催化剂载体材料,为燃料电池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电氧化 氮掺杂中空碳纳米球 氮掺杂石墨烯 载体材料 三维互连层状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related Gene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6
作者 GUO Yu-Xuan WANG Zhi-Yu +7 位作者 XIAO Pei-Yao ZHENG Chan-Juan FU Shu-Jun HE Guang-Chun LONG Jun WANG Jie DENG Xi-Yun WANG Yi-A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41-2756,共16页
Objec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is the breast cancer subtype with the worst prognosis,and lack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CSFs)are cytokines that can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bjec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is the breast cancer subtype with the worst prognosis,and lack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CSFs)are cytokines that can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blood cells and stimula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mmune cells,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TNBC.This article aims to construct a novel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related genes(CRGs),and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TNBC patients to immunotherapy and drug therapy.Methods We downloaded CRGs from public databases and screened fo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RGs between normal and TNBC tissues in the TCGA-BRCA database.Through LASSO Cox regression analysis,we constructed a prognostic model and stratified TNBC patients into high-risk and low-risk groups based on th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related genes risk score(CRRS).We further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RRS and patient prognosis,clinical features,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n both high-risk and low-risk groups,and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RS and sensitivity to immunotherapy and drug therapy.Results We identified 84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RGs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of TNBC patients and selected 13 CRGs for constructing the prognostic model.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nd other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TNBC patients with high CRRS had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an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CRRS prognostic model was further validated using the GEO dataset.Nomogram combining clinical features confirmed that CRRS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the prognosis of TNBC patients.Moreover,patients in the high-risk group had lower levels of immune infiltration in the TME and were sensitive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such as 5-fluorouracil,ipatasertib,and paclitaxel.Conclusion We have developed a CRRS-based prognostic model composed of 13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RGs,which may serve as a useful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TNBC patients and guiding clinical treatment.Moreover,the key genes within this model may represent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s for future therapies of 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prognostic model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rug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氧化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唐汉玲 曾燮榕 +2 位作者 熊信柏 李龙 邹继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4,共4页
采用硅作为烧结助剂热压烧结SiC陶瓷,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状态SiC陶瓷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未预处理SiC在等温氧化过程中,600--1100℃区间内,等温氧化动力学曲线服从抛物线规律;而在1100~1300℃区间... 采用硅作为烧结助剂热压烧结SiC陶瓷,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状态SiC陶瓷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未预处理SiC在等温氧化过程中,600--1100℃区间内,等温氧化动力学曲线服从抛物线规律;而在1100~1300℃区间,则偏离了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经过高温预氧化处理之后,SiC试样在等温氧化过程中,氧化动力学曲线为直线,较未预处理试样氧化增重显著减少;连续升温氧化过程中,和未预处理试样相比,剧烈氧化开始温度升高,同时其氧化速率及最终的氧化增重均大幅度降低。说明了高温预氧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SiC陶瓷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 等温氧化 非等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BSiNb(Y)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陶平均 杨元政 +3 位作者 董振江 白晓军 陈先朝 谢至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79,共4页
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稀土元素Y及Fe/Co比例变化对Fe-CoBSiNb(Y)系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4%(原子分数)的Y有利于(Fe0.5Co0... 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稀土元素Y及Fe/Co比例变化对Fe-CoBSiNb(Y)系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4%(原子分数)的Y有利于(Fe0.5Co0.5)72B19.2Si4.8Nb4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提高;随着Fe/Co比例的增加,(FexCo1-x)72B19.2Si4.8Nb4和[(Fe1-xCox)0.72B0.192Si0.048Nb0.04]96Y4合金系的过冷液相区(ΔTx)减小,玻璃形成能力下降,但饱和磁化强度均逐渐增大;添加稀土元素Y后,[(Fe1-xCox)0.72B0.192Si0.048Nb0.04]96Y4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BSiNbY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稀土元素Y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级阻燃增韧ABS/PVC合金 被引量:9
9
作者 罗超云 左建东 林雪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注塑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合金材料。研究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流动改性剂和三氧化二锑(Sb2O3)及硼酸锌对合金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熔体指数及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注塑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合金材料。研究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流动改性剂和三氧化二锑(Sb2O3)及硼酸锌对合金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熔体指数及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份ACR可使合金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42.34 kJ/m2,而6份Sb2O3或3份Sb2O3和6份硼酸锌配合使用时,阻燃等级为FV-0。2份EBS和2份硬脂酸正丁酯配合使用时,合金的熔体指数达到2.5 g/10min左右,满足注塑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PVC 阻燃 增韧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层类型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聂君兰 谷坤明 +1 位作者 汤皎宁 刘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89,108,共4页
采用电子回旋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石墨靶材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和Al2O3陶瓷基片上沉积了具有不同过渡层的含钛的C薄膜,研究了不同薄膜与衬底的中间层类型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的... 采用电子回旋微波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石墨靶材和金属钛靶在不锈钢和Al2O3陶瓷基片上沉积了具有不同过渡层的含钛的C薄膜,研究了不同薄膜与衬底的中间层类型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基底更有助于成膜的致密性和均匀性,薄膜为衬底/Ti/TiN/TiCN/C结构时硬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R镀膜 类金刚石薄膜 含金属碳膜 缓冲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UHMWPE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左建东 曾宪通 +1 位作者 陈俊 赵建青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79,94,共3页
采用不同螺纹块组合的双螺杆挤出机制备HDPE/UHMWPE共混物,研究UHMWPE用量、螺杆结构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分散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HMWPE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缺口冲击强度随之增加,特殊螺杆挤出机制备共混物的机... 采用不同螺纹块组合的双螺杆挤出机制备HDPE/UHMWPE共混物,研究UHMWPE用量、螺杆结构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分散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HMWPE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缺口冲击强度随之增加,特殊螺杆挤出机制备共混物的机械性能均比普通螺杆的提高。UHMWPE使共混物成型加工黏度增大,特殊螺杆能降低共混物成型加工黏度。偏光显微镜照片显示,特殊双螺杆挤出机使UHMWPE熔融程度和分散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UHMWPE 特殊螺杆 熔融程度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Zr_(72)Cu_(16.5)Ni_(11.5))_(90)Al_(10)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平均 杨元政 白晓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合理配置成分及优化工艺参数,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室温超塑性变形能力的(Zr72Cu16.5Ni11.5)90Al10大块非晶合金,并对其塑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2×10-4~6.0×10-5s-1应变速率范围内合金试样均呈现出室温超塑... 通过合理配置成分及优化工艺参数,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室温超塑性变形能力的(Zr72Cu16.5Ni11.5)90Al10大块非晶合金,并对其塑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2×10-4~6.0×10-5s-1应变速率范围内合金试样均呈现出室温超塑性,即经历85.5%工程应变或193.1%真应变仍无脆断迹象;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塑性应变、应力峰间隔、剪切带滑移间隔等随应变速率减小而增大,而弹性应变则下降;应变速率越小,应力-应变曲线上锯齿状特性越明显,合金侧面剪切带密集度越高;屈服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表象加工硬化越来越明显,真应力-应变曲线上则表现为明显的加工软化特征;超塑性变形后合金各微观区域剪切带传递呈现不同的形貌特征,绝大部分偏离了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超塑性变形 应变速率 剪切带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O/n-ZnO/ZnMgO/p-GaN异质结LED的紫外电致发光 被引量:7
13
作者 宿世臣 吕有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1-824,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P-MBE)技术制备了ZnMgO/n-ZnO/ZnMgO/p-GaN异质结LED。Ni/Au电极与p-GaN、In电极与ZnMgO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在ZnMgO/n-ZnO/ZnMgO/p-GaN异质结器件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整流特性。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强...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P-MBE)技术制备了ZnMgO/n-ZnO/ZnMgO/p-GaN异质结LED。Ni/Au电极与p-GaN、In电极与ZnMgO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在ZnMgO/n-ZnO/ZnMgO/p-GaN异质结器件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整流特性。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强度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室温下在注入电流为20 mA时,电致发光光谱由位于370 nm和430 nm的两个发光峰构成。通过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光谱与ZnO和GaN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相比较确认:位于370 nm的发光来源于ZnO的自由激子,这主要是利用了ZnMgO/ZnO/ZnMgO的双异质结结构,这种双异质结结构能够阻挡ZnO中的电子进入GaN中,而GaN中的空穴可以进入到ZnO层中。盖层的ZnMgO作为一个限制层,能够提高载流子的复合效率,从而实现ZnO异质结的室温电致激子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GAN ZNMGO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退火对Fe_(60)Co_8Zr_(10)Mo_5W_2B_(15)大块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平均 杨元政 +1 位作者 赵德强 白晓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3,6,共4页
通过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2 mm的Fe60Co8Zr10Mo5W2B15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显微硬度仪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及等温退火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 通过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2 mm的Fe60Co8Zr10Mo5W2B15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显微硬度仪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及等温退火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抗压强度和相对应变率分别为1343 HV、972.6 MPa和0.059%;在过冷液相区内退火,合金的显微硬度有所下降,而高于晶化温度退火,合金的显微硬度增大,显微硬度整体表现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压缩变形过程中合金只表现出弹性变形,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抗压强度和相对应变率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等温退火 显微硬度 应力-应变曲线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装工艺对ACF互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建东 罗超云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7-540,共4页
总结了异向导电胶膜(ACF)的组装工艺对ACF导电性能的影响。文献表明在ACF组装过程中,组装的温度、压头的压力和加热时间对ACF的固化程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ACF互连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可靠性。合适的组装温度在180~200℃;不同的... 总结了异向导电胶膜(ACF)的组装工艺对ACF导电性能的影响。文献表明在ACF组装过程中,组装的温度、压头的压力和加热时间对ACF的固化程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ACF互连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可靠性。合适的组装温度在180~200℃;不同的组装形式均有其最佳的组装压力;ACF胶的互连电阻在87%固化程度时最小;固化程度小于50%,出现短路的概率较大,达到25%;随着偏移程度的增加,ACF的互连电阻增加,导电粒子的形状对偏移产生的绝缘电阻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F 组装工艺 固化程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少层和块状WS2薄膜中声子位移随温度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新科 王佳乐 +5 位作者 许楚瑜 罗江流 梁迪斯 岑俞诺 吕有明 李治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4-1141,共8页
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石墨烯由于其高达200000 cm2·V-1·s-1高电子迁移率得到了深入研究。由于石墨烯没有带隙,因此基于石墨烯的器件难以实现高的电流开关比。... 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石墨烯由于其高达200000 cm2·V-1·s-1高电子迁移率得到了深入研究。由于石墨烯没有带隙,因此基于石墨烯的器件难以实现高的电流开关比。对于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例如MoS2、MoSe2、WSe2和WS2,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层数来调节的带隙。其中,单层和多层MoS2薄膜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已经有人实现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基于MoS2的场效应晶体管(FET)。与MoS2、MoSe2和MoTe2相比,WS2具有更低的面内电子质量,这表明基于WS2的FET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或更高的输出电流。与MoS2相比,WS2缺乏系统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发掘基于WS2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潜能。因此,我们使用机械剥离法来制备WS2晶体单层(1L),少层(FL)和块状WS2薄膜。使用3M透明胶带转移WS2薄膜,并且使用514 nm激光器对1L、FL和块状WS2膜进行了变温的拉曼研究。随着膜厚度增加到块状,对于1L WS2,A1g(Γ)和E2g1(Γ)模式分别显示蓝移和红移。此外,当拉曼振动模式在E12g(Γ)和A1g(Γ)之间交换时,"交叉"温度被识别为1L、FL和块状WS2膜。与MoS2相比,随着膜厚度的变化,WS2在E2g1(Γ)和A1g(Γ)之间表现出较小的频率变化(Δ),并且从拉曼峰值位置随温度变化来看,WS2比MoS2少一个量级。这项工作为基于WS2的器件设计提供了物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薄膜厚度 拉曼 光致发光 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烃同系物对液膜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莉 汤皎宁 +3 位作者 吕维忠 罗仲宽 刘波 韦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3-1087,共5页
基于表面活性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间自发迁移引起油水界面电位的周期性变化的液膜振荡可用于模拟生物膜振荡,并根据生物膜对某些分子具有的独特电位振荡作为识别分子的信号,可用于化学分析。建立了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基于表面活性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间自发迁移引起油水界面电位的周期性变化的液膜振荡可用于模拟生物膜振荡,并根据生物膜对某些分子具有的独特电位振荡作为识别分子的信号,可用于化学分析。建立了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丙醇-水溶液)/油(苦味酸硝基甲烷溶液)/水(葡萄糖水溶液)液膜振荡体系。通过向体系中添加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环己烷和异辛烷等物质,考察了不同碳数的烷烃同系物、烷烃同分异构体以及混合烷烃对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类型的烷烃,振荡曲线的诱导期和振荡区的振幅和频率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以此可进一步进行液膜振荡在烷烃同系物识别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振荡 表面活性剂 烷烃同系物 识别作用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ZnO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宿世臣 吕有明 +1 位作者 张吉英 申德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6-739,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P-MBE)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通过改变生长温度,制备了不同的ZnO样品。研究了衬底温度对ZnO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谱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的ZnO样品都是(002)...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P-MBE)设备在蓝宝石衬底上通过改变生长温度,制备了不同的ZnO样品。研究了衬底温度对ZnO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谱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的ZnO样品都是(002)取向的六角纤锌矿结构。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X射线的(002)衍射峰的半峰全宽逐渐减小。样品的表面形貌随着衬底的温度改变而变化,在800℃得知了平整的ZnO表面。通过光致发光的实验得知,ZnO的紫外发光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增强。光致发光的来源为ZnO的自由激子发光。在生长温度为800℃时,得到了高质量的ZnO单晶薄膜,X射线衍射峰的最大半峰全宽为0.05°,霍尔迁移率为51 cm2/(V.s),载流子浓度为1.8×1018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MoCBM(M=Gd,Tb)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平均 杨元政 +1 位作者 毛杰 白晓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6,共4页
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出系列不同直径的Fe48Cr15Mo14C15B6M2(M=Gd,Tb)非晶合金棒,借助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显微硬度仪及万能试验机,对其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显微硬度和室温单轴压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48Cr15Mo1... 采用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出系列不同直径的Fe48Cr15Mo14C15B6M2(M=Gd,Tb)非晶合金棒,借助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显微硬度仪及万能试验机,对其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显微硬度和室温单轴压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48Cr15Mo14C15B6M2(M=Gd,Tb)合金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非晶合金的最大尺寸达10 mm及以上;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为多级晶化行为,M=Tb时,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随直径增大而减小,相同尺寸含Tb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高于含Gd非晶合金;压缩断裂前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M=Tb时非晶合金的应变量比M=Gd时的大,断裂方式为典型的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稀土元素 玻璃形成能力 显微硬度 脆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场中HDPE/UHMWPE及其吹塑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建东 刘述梅 +2 位作者 赵建青 潘映雪 彭响方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利用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HDPE/UHMWPE)共混物,对比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及薄膜的表观,用振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探讨了共混物... 利用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HDPE/UHMWPE)共混物,对比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及薄膜的表观,用振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探讨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的共混物吹制薄膜的力学性能均比稳态下的高;振动态时共混物的结晶度高,结晶峰型更为尖锐;振动力场中的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稳态的,振动力场改善HDPE/UHMWPE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振动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共结晶 高密度聚乙烯 薄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