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unctophilin-2 MORN-Helix Domain:Structural Basis for Membrane Binding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ssociated Mutations
1
作者 WANG Jing-Xin LI Zhi-Wei +2 位作者 LIU Wei ZHANG Wen-Qing LI Jian-Chao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3-2116,共14页
Objective Junctophilin-2(JPH2)is an essential structural protein that maintains junctional membrane complexes(JMCs)in cardiomyocytes by tethering the plasma membrane to the sarcoplasmic reticulum,thereby facilitating ... Objective Junctophilin-2(JPH2)is an essential structural protein that maintains junctional membrane complexes(JMCs)in cardiomyocytes by tethering the plasma membrane to the sarcoplasmic reticulum,thereby facilitating excitationcontraction(E-C)coupling.Mutations in JPH2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membrane-binding properties and the functional relevance of its membrane occupation and recognition nexus(MORN)repeat motifs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JPH2 membrane associ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CM pathogenesis.Methods A recombinant N-terminal fragment of mouse JPH2(residues 1-440),encompassing the MORN repeats and an adjacent helical region,was purified under near-physiological buffer conditions.X-ray crystallography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JPH2 MORN-Helix domain.Sequence conservation analysis across species and junctophilin isoform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of key structural features.Functional membrane-binding assays were conducted using liposome co-sedimentation and cell-based localization studies in COS7 and HeLa cells.In addition,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targeting positively charged residues and known HCM-associated mutations,including R347C,was used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membrane interac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Result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ouse JPH2 MORN-Helix domain was resolved at 2.6Å,revealing a compact,elongated architecture consisting of multiple tandem MORN motifs arranged in a curved configuration,forming a continuous hydrophobic core stabilized by alternating aromatic residues.A C-terminalα-helix further reinforced structural integrity.Conservat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inner groove of the MORN array as a highly conserved surface,suggesting its role as a protein-binding interface.A flexible linker segment enriched in positively charged residues,located adjacent to the MORN motifs,was found to mediate direc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with negatively charged phospholipid membranes.Functional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mutation of these basic residues impaired membrane association,while the HCM-linked R347C mutation completely abolished membrane localization in cellular assays,despite preserving the overall MORN-Helix fold in structural modeling.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membrane-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cardiomyocyte-specific protein JPH2,highlighting the dual roles of its MORN-Helix domain in membrane anchoring and protein interactions.The findings clarify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membrane targeting via a positively charged linker and demonstrate that disruption of this interaction—such as that caused by the R347C mutation—likely contributes to HCM pathogenesis.These results not only enhanc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JPH2 function in cardiac E-C coupling but also offer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assembly and regulation of JMCs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disease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ctophilin-2 MORN repeats membrane binding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翻译功能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小英 刘圣林 +1 位作者 胡浩 陈小帆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Circular RNA(CircRNA)即环状RN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RNA分子。已有研究表明CircRNA存在非帽依赖的蛋白翻译机制,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对癌症发生发展和寿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CircRN... Circular RNA(CircRNA)即环状RN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RNA分子。已有研究表明CircRNA存在非帽依赖的蛋白翻译机制,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对癌症发生发展和寿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CircRNA的翻译机制及其产物功能等研究热点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翻译 生物学功能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与激酶活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霞 陈倩苟 +1 位作者 王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障和乳腺癌等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EphA2受体的激酶结构域可结合细胞膜,其激酶活性受磷脂膜的调控,但是相邻的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与脂膜的相互作用以及激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项研究中,通过与磷酸酶PTP1B1-301活性片段共表达的方式,表达、纯化了EphA2受体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通过比较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与单独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以及测定对应的激酶活性,发现:EphA2受体胞内段的SAM结构域使其激酶结构域与脂质体(4 mg/mL)的结合能力增强约6倍(P<0.001);磷酸化后的EphA2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结合脂质体(4 mg/mL)的能力比非磷酸化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提高2.5倍(P<0.05);而结合脂质体后,激酶结构域的激酶活性也被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正反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提示:EphA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相邻的SAM结构域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单位,其激酶活性和脂质体结合能力与单独的激酶结构域相比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理解Eph受体家族其他亚型的激酶结构域的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SAM结构域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脂质体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69的亚细胞定位及其核输出信号序列的分析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超 于波 +3 位作者 邵勇 杨虹 张伟 万峻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45-2149,共5页
目的:分析腺病毒E1A相关蛋白BS69不同亚型的DNA序列,寻找新的核输出信号序列,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确定其亚细胞定位。方法:分析数据库中不同BS69亚型DNA序列,与传统和输出信号序列比对,寻找可能的新的核输出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把B... 目的:分析腺病毒E1A相关蛋白BS69不同亚型的DNA序列,寻找新的核输出信号序列,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确定其亚细胞定位。方法:分析数据库中不同BS69亚型DNA序列,与传统和输出信号序列比对,寻找可能的新的核输出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把BS69不同亚型片段的cDNA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转染Cos7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其亚细胞定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不同亚型BS69在细胞中的功能。结果:在BS69亚型2上面发现1段富含亮氨酸的基因序列,与核输出信号序列极为相似。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显示BS69亚型2定位于细胞浆中,而BS69亚型1和2个亚型共同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则定位于细胞核中。BS69亚型2参与了EB病毒潜伏膜蛋白1(Epstein-Barr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结论:BS69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因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核蛋白是转录调控因子,细胞浆蛋白则可能参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EIA相关蛋白BS69 核输出信号序列 亚细胞定位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在肝纤维化、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童伟钊 刘伟 胡国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63-2666,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h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提示Eph受体可能是肝纤维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产生肝细胞受体 肝硬化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MUPP1蛋白PDZ8结构域的生化及晶体结构特性(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颜宏 李健潮 +1 位作者 朱海丽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9-1056,共8页
多重PDZ结构域蛋白1型(MUPP1)是一种存在于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内含有13个PDZ结构域的重要支架蛋白.在上皮细胞中,MUPP1蛋白在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和上皮细胞的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MUPP1基因的1个提前终止突变导... 多重PDZ结构域蛋白1型(MUPP1)是一种存在于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内含有13个PDZ结构域的重要支架蛋白.在上皮细胞中,MUPP1蛋白在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和上皮细胞的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MUPP1基因的1个提前终止突变导致了其最后12个PDZ结构域的缺失,以及严重的先天性脑积水.此外,MUP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酒精依赖性和药物戒断的严重性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对MUPP1蛋白所含的PDZ结构域进行纯化和性质鉴定,将有助于深入研究MUPP1蛋白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在本文研究中,利用亲和纯化和分子筛技术,对大鼠来源的MUPP1蛋白的第8个PDZ结构域进行了表达和纯化.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的数据表明:MUPP1-PDZ8结构域在溶液中为单体,分子量为16.4 k D.圆二色谱结果表明,MUPP1-PDZ8结构域具有较好的二级结构折叠,测得其熔解温度为71.6摄氏度,暗示该PDZ结构域在溶液中非常稳定.最后,MUPP1-PDZ8结构域的晶体结构显示,该结构域属于I型PDZ结构域,包含3个α螺旋和6个β折叠.其中GLGL模块、β折叠B上的1 351位亮氨酸,以及α螺旋B上的1 405位异亮氨酸/1 398位组氨酸形成的PDZ结合口袋,可以特异性地与其目标蛋白质的羧基末端相结合.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提供了MUPP1-PDZ8结构域的生化特性,以及该结构域与其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这将为MUPP1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DZ结构域蛋白1型 PDZ结构域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Z支架蛋白PDZK1通过PDZ1与PDZ3结构域与磷脂酶Cβ2羧基末端PDZ结合模块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严瑾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998,共8页
磷脂酶Cβ(PLCβ)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磷脂酶Cβ可以产生3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二乙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和质子.在果蝇中,磷脂酶Cβ通过它的羧基末端... 磷脂酶Cβ(PLCβ)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磷脂酶Cβ可以产生3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二乙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和质子.在果蝇中,磷脂酶Cβ通过它的羧基末端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PBM)与盘状同源区域(PDZ)支架蛋白—失活无后电位D蛋白(INAD)相互作用,从而调节果蝇的光信号传导.在哺乳动物中,磷脂酶Cβ家族有4个亚型,每1个亚型的羧基末端都有1个典型的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这一结构特点提示我们,磷脂酶Cβ可能通过其羧基末端的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与盘状同源区域支架蛋白相互作用,进而调节它们自身的细胞定位和功能.然而,目前仍对哺乳动物磷脂酶Cβ家族的盘状同源区域结合蛋白知之甚少.本文运用分析型凝胶过滤和等温滴定量热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磷脂酶Cβ亚型的羧基末端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与不同盘状同源区域蛋白质的结合.结果表明,磷脂酶Cβ2的羧基末端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可以特异地与含有4个盘状同源区域的支架蛋白—盘状同源区域蛋白1(PDZK1)以2∶1的方式相互结合.进一步的测定显示,磷脂酶Cβ2羧基末端盘状同源区域结合模块在盘状同源区域蛋白1上的结合位点为第1和第3个盘状同源区域,而它们与磷脂酶Cβ2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1.8±3.4μmol/L和33.3±8.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β 盘状同源区域 盘状同源区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TRP离子通道C端一个新钙调蛋白结合位点的鉴定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云华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0-797,共8页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类钙离子透过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参与了视觉、味觉、温度感受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之前的研究表明,钙离子既能够正反馈也能够负反馈地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活性,而这种调节可能是通过钙调蛋白(calmo...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类钙离子透过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参与了视觉、味觉、温度感受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之前的研究表明,钙离子既能够正反馈也能够负反馈地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活性,而这种调节可能是通过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与TRP通道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为了阐明这一调控机制,我们首先需要对钙调蛋白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细的生化研究。在此项研究中,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了果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羧基末端不同长短的蛋白片段,并发现了一个新的钙调蛋白结合位点。通过快速蛋白液相色谱、静态光散射以及等温量热滴定技术,鉴定了这一钙调蛋白结合位点与果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它们在钙离子依赖的条件下,可以形成亲和力非常强的稳定的蛋白复合物(解离常数在0.1~1微摩尔范围)。此外,通过合成多肽的方法,鉴定了果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913~939片段为该钙调蛋白结合位点的核心区域。最后,通过突变实验,进一步明确了果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922位的酪氨酸以及923位的缬氨酸为其钙调蛋白结合位点的关键氨基酸。总而言之,本研究发现和鉴定了果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上一个新的钙依赖的钙调蛋白结合位点,这一发现将为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体内功能提供生化基础,为阐明钙离子通过钙调蛋白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分子机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钙调蛋白结合位点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钙调蛋白和肌球蛋白NINAC相互作用分析
9
作者 游霞 刘海洋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8-806,共9页
果蝇的视觉信号转导途径是已知的最快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这其中涉及到TRP/TRPL通道的开放以及钙离子的内流等一系列反应的形成。NINAC(neither inactivation nor afterpotentialC)是一种特异性存在于果蝇感光细胞中的第3类肌球... 果蝇的视觉信号转导途径是已知的最快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这其中涉及到TRP/TRPL通道的开放以及钙离子的内流等一系列反应的形成。NINAC(neither inactivation nor afterpotentialC)是一种特异性存在于果蝇感光细胞中的第3类肌球蛋白(Myosin III),其在终止果蝇的视觉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INAC蛋白具有两种亚型:一种是132 kD的蛋白亚型(p132),另一种则是174 kD的蛋白亚型(p174)。这两种不同的蛋白亚型都具有相同的激酶催化结构域(kinase domain),以及与肌球蛋白相似的马达结构域(motor domain)。但是,它们在C末端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其中包括了钙调蛋白结合基序(IQ motif)。NINAC的这两种蛋白亚型在果蝇的感光细胞中的定位以及作用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方面。钙调蛋白结合基序与钙调蛋白(CaM)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果蝇的视觉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意义:NINAC结合钙调蛋白能力的缺失将导致果蝇的视觉传导缺陷。本文通过蛋白共表达的方法,成功表达并纯化得到了不同版本的NINAC与钙调蛋白的蛋白复合物。静态光散射的结果表明,在Ca2 +存在情况下,p174蛋白可以结合2个Ca2 +-CaM,而p132只结合1个Ca2 +-CaM。通过分析型凝胶过滤以及等温量热滴定技术,进一步鉴定了p174及p132的IQ2(第2个钙调蛋白结合基序)序列与Ca2 +-CaM的相互作用。通过序列分析及进一步的突变实验发现,p174 IQ2中的3个疏水氨基酸(F1083,F1086和L1092)对于钙调蛋白的结合非常重要,并导致了p174与p132蛋白和Ca2 +-CaM结合能力的差异。本文的研究提供了NINAC与Ca2 +-CaM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将为进一步在果蝇视觉信号通路中深入研究CaM是如何调节NINAC的体内功能实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蛋白 NINAC蛋白 IQ结合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