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丁集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褚春华 刘序言 樊晓明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10期97-99,共3页
文章详细介绍了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件功能。丁集煤矿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环网构建3层网络结构,实现了对矿井供电、运输、选煤、提升、安全监控、通风、瓦斯抽采等系统的远程监控... 文章详细介绍了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件功能。丁集煤矿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环网构建3层网络结构,实现了对矿井供电、运输、选煤、提升、安全监控、通风、瓦斯抽采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各系统各自运行、各自管理的弊端,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合自动化 工业以太网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切顶留巷底鼓机制及其防控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心祝 李琛 +3 位作者 刘啸 杨朋 陈登红 祁亚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5-968,共14页
沿空切顶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复杂、留巷服务期长,一次采动及留巷期间底鼓问题突出。以淮南丁集煤矿1462(1)轨顺切顶留巷条件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底板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受力状态。构建... 沿空切顶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复杂、留巷服务期长,一次采动及留巷期间底鼓问题突出。以淮南丁集煤矿1462(1)轨顺切顶留巷条件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底板非对称变形特征及其受力状态。构建一次采动至留巷稳定阶段两端固支二次超静定底板梁力学模型,并引入等效载荷概念求解得到了各分布力作用下底板挠度数学表达式,运用叠加原理推导出切顶留巷底板变形表达式。结合留巷条件,求得该巷道平均底鼓量为0.74 m,最大底鼓量为0.77 m,最大鼓起位置偏向采空区侧,距巷中1.15 m,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依据所求得的底板变形表达式,分析了留巷底鼓影响因素,底鼓量与底板刚度的增加呈负指数减小,底板刚度在5~13 MN·m^(2)之间内变化时,巷道底鼓对其变化较为敏感;与底板载荷、支架载荷、煤帮载荷及应力集中系数λ均呈线性正相关,增长率分别为0.0826、0.0349、0.0272 m/MPa和0.007 m。基于对留巷底板受力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顶底互控、帮角加固、底板强化”的防控对策。工程实践表明,相较于留巷初期底板变形得以有效控制,底鼓降幅明显,所留巷道能够满足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鼓机制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底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A-MLP的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与应用
3
作者 张杰 杨科 廖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5,共8页
为解决瓦斯涌出量与影响因素耦合性差,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提出1种基于TSA-MLP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Pearson算法筛选影响瓦斯涌出量主控因素;其次,引入Wigner-Ville分布获取数据时频特征,设计时序自注意力(temporal self-atten... 为解决瓦斯涌出量与影响因素耦合性差,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提出1种基于TSA-MLP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Pearson算法筛选影响瓦斯涌出量主控因素;其次,引入Wigner-Ville分布获取数据时频特征,设计时序自注意力(temporal self-attention,TSA)模块提取时频特征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特征增强模块融合局部与全局特征,实现瓦斯涌出量变化的精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TSA-MLP模型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以不同工作面数据集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关性分析 注意力机制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泥化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忠杰 闵凡飞 +1 位作者 朱金波 刘令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0,共4页
为减少选煤厂处理煤泥水的药剂用量,以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和上清液透光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法初步确定煤泥水沉降所需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106和1.2×107的聚丙烯酰胺PAM)和无机凝聚剂(CaCl2和MgCl2)的合... 为减少选煤厂处理煤泥水的药剂用量,以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和上清液透光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法初步确定煤泥水沉降所需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106和1.2×107的聚丙烯酰胺PAM)和无机凝聚剂(CaCl2和MgCl2)的合理用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用量配比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浓度为75g/L的煤泥水,当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7的PAM用量为6.8g/m3,CaCl2用量为350g/m3时,上清液透光率可达97.70%,初始沉降速度达22.32c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 絮凝剂 凝聚剂 絮凝沉降 聚丙烯酰胺 氯化钙 氯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钻杆在中软煤层顺层瓦斯抽排钻孔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凌标灿 戴世鑫 +1 位作者 曹承平 曹平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46,111,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钻杆在中软煤层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顺层钻孔时的卡钻、埋钻、排渣效率低、瓦斯突出严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采用了使钻杆形成3个半圆形的间隙,扩大排出煤粉和瓦斯的通道,随着钻杆边的搅动,钻渣被压力风悬浮起来,同时在... 为了解决传统钻杆在中软煤层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顺层钻孔时的卡钻、埋钻、排渣效率低、瓦斯突出严重、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采用了使钻杆形成3个半圆形的间隙,扩大排出煤粉和瓦斯的通道,随着钻杆边的搅动,钻渣被压力风悬浮起来,同时在风量、风速的作用下向孔口传输运移,据此研制了新型三棱钻杆,根据丁集矿的大量试验,对已应用的三棱钻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三棱钻杆在中软煤层顺层抽排瓦斯钻孔施工中能够高效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软煤层 圆钻杆 螺旋钻杆 三棱钻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空气爆破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守国 吕进国 +1 位作者 贾宝山 王永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率低的问题,依据爆破理论,提出高压空气爆破冲击煤体技术,通过改变煤体的渗透性系数以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研制高压空气爆破成套装备,在淮南丁集煤矿实施井下高压空气爆破煤层试验,对比爆破孔瓦斯流量变化,分... 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率低的问题,依据爆破理论,提出高压空气爆破冲击煤体技术,通过改变煤体的渗透性系数以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研制高压空气爆破成套装备,在淮南丁集煤矿实施井下高压空气爆破煤层试验,对比爆破孔瓦斯流量变化,分析增透效果。地面爆破试验结果显示:煤体试件被破坏,爆破区域内的裂缝增多,相互贯穿至样品表面,渗透性系数改变巨大。井下煤层爆破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煤层透气性得到较大改善,观测孔的瓦斯涌出量与抽采量均明显增加,部分孔的瓦斯流量增幅达55.56%,抽采瓦斯纯量最大提高了40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空气爆破 增透 渗透性系数 衰减系数 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闭合对高压空气爆破冲击煤体瓦斯抽采效果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守国 贾宝山 +1 位作者 聂荣山 王永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26-2030,共5页
鉴于高压空气爆破冲击煤体过程中裂纹闭合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基于能量和弹性理论,对裂纹闭合的长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闭合区域位置在距离爆破孔3.8 m。通过在丁集煤矿进行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裂纹的闭合对该区域的瓦斯抽采影响... 鉴于高压空气爆破冲击煤体过程中裂纹闭合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基于能量和弹性理论,对裂纹闭合的长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闭合区域位置在距离爆破孔3.8 m。通过在丁集煤矿进行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裂纹的闭合对该区域的瓦斯抽采影响表现为闭合区域瓦斯的涌出量增幅变小;在距离爆破孔1.0~4.0 m的区域内,随着距离爆破孔距离的增加观测孔瓦斯的涌出量增幅先增大后减小;在距离爆破孔1.8~2.5 m的区域内,瓦斯涌出量增幅最大;在距离爆破孔4.0 m区域,瓦斯涌出量增幅最小,接近裂纹闭合区域。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空气爆破 冲击煤体 瓦斯抽采 裂纹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穿过突出危险煤层时综合防突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健 刘泽功 +2 位作者 石必明 王永 李尧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丁集煤矿煤层突出危险性分析,研究确定了井筒穿过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时通过地面预注浆进行固化煤层,降低煤层的孔隙率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提高煤体强度,使煤体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再用远距离震动放炮方法安全快速揭开煤层。
关键词 突出危险性煤层 注浆 震动放炮 揭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筛跳汰机在张集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红莉 王传明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3,14,共3页
动筛跳汰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大块物料精确分选和自动排料。介绍了动筛跳汰机在张集选煤厂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 动筛跳汰机 自动控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67
10
作者 华心祝 李琛 +3 位作者 刘啸 郭永建 祁亚宝 陈登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在2006年发表的《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一文的基础上,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巷旁充填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由高水、膏体充填发展为柔模墙体及超前柱式支护,使得支护强度和隔绝密闭性有了极大... 在2006年发表的《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一文的基础上,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巷旁充填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由高水、膏体充填发展为柔模墙体及超前柱式支护,使得支护强度和隔绝密闭性有了极大地提升,并且具有了一定柔性以适应顶板的下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沿空巷道巷内基本支护具有了高预紧力、高强度、高刚度和大延伸率的特性,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实现及时主动支护,并普遍辅以单体支柱作为巷内补强支护,进一步保持围岩的稳定性与完整性;统计分析了部分沿空巷道的支护形式及留巷效果,愈发说明了沿空留巷的成功与否是巷旁支护和巷内支护共同作用的结果。介绍了无巷旁充填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新技术,包括卸压原理、切顶方法、切顶参数及切顶后巷内的支护方式及其工程应用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沿空留巷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包含充填体的切顶阻力和支护阻力,充填体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受力变形特征,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围岩活动规律及其与支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在巷旁支护、巷内支护及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科学问题。最后从支护设计、围岩控制、研究方法、技术装备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今后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巷旁支护 巷内支护 切顶卸压 无煤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监控系统若干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涛 段瑞威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3期87-88,共2页
文章指出了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现场实际,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未来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架构,为未来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监控 分站 传感器 异地控制 CAN总线 以太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