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安市稻象甲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1
作者 刘伟中 徐友千 付佑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0期174-174,177,共2页
稻象甲在淮安地区发生有所上升,研究表明,造成稻象甲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直播稻技术的推广、免耕技术和农药品种的换代以及田埂、荒地意杨的种植,使当地虫源积累。根据发生特点,提出采用压低虫源、针对直播稻田采用苗前拌毒土和苗后虫害发... 稻象甲在淮安地区发生有所上升,研究表明,造成稻象甲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直播稻技术的推广、免耕技术和农药品种的换代以及田埂、荒地意杨的种植,使当地虫源积累。根据发生特点,提出采用压低虫源、针对直播稻田采用苗前拌毒土和苗后虫害发生时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象甲 发生原因 防治技术 江苏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蔬菜产业进展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刘凤淮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15-17,共3页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腹地,京杭太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01万km^2,人口近500万。年平均气温为14~15℃左右,太阳辐射总量在110kcal/cm^2-120kcal/cm^2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130~2415h之间,无霜期长达210。225d,...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腹地,京杭太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01万km^2,人口近500万。年平均气温为14~15℃左右,太阳辐射总量在110kcal/cm^2-120kcal/cm^2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130~2415h之间,无霜期长达210。225d,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境内交通发达,湖泊众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 蔬菜产业 无公害蔬菜生产 太阳辐射总量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苏北平原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64-365,共2页
总结了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对策,为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党建工作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361-361,364,共2页
介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采取5个结合的方法,以为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地区水稻飞虱的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5
作者 熊战之 陈香华 +3 位作者 郭小山 付佑胜 周长勇 王洪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3期184-186,共3页
总结了淮安地区3种水稻飞虱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水稻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飞虱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江苏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特性及对艳红桃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天娇 李杰 +4 位作者 卢宗云 丁学忠 刘智强 刘璐 赵彦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为了评估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在果树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颗粒复合型肥为研究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形态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效果,同时对比常规肥料,探究使用不同数量的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对丹东艳红桃产量的影... 为了评估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在果树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颗粒复合型肥为研究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形态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效果,同时对比常规肥料,探究使用不同数量的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对丹东艳红桃产量的影响,从减少肥料损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明确最佳形态肥料施用量,为果树轻简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淋溶试验中,不同形态肥料对氮磷钾的淋洗损失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T1)处理有效磷的淋洗浓度为常规肥表施肥(T4)处理的25倍、常规肥(T3)处理的0.3倍、复合型肥粉末状(T2)处理的0.87倍,T1处理的有效磷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截止到T1处理淋洗浓度最高时,该处理无机氮的淋洗总量低于T2处理27.3%、T3处理16.5%;速效钾的淋洗量低于T2处理30.6%、T4处理18.2%、T3处理16.1%,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氮磷钾元素的淋洗损失。对丹东艳红桃轻简化施肥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丹东艳红桃平均增产11.6%,比普通复合肥实物用量平均减少了66%。轻简化施肥处理生产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使用减缓了养分淋失,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为现代果树生产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肥料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 肥料形态 淋溶 果树 轻简化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营养成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钱蕾 秦毅 +5 位作者 张佳 李宗男 邓盼 周刚 李情怡 廖怀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 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50 d的豆天蛾幼虫体内18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滞育6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油酸含量降低0.03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90 d、120 d、15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麻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0.14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8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豆天蛾幼虫肠道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滞育120 d时达到最高值;海藻糖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在滞育9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20 d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8.37%(P<0.05)。综上所述,滞育期的豆天蛾幼虫营养价值提高,代谢酶活性波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滞育 代谢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21
8
作者 付佑胜 赵桂东 +2 位作者 熊战之 李茹 周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7,共1页
比较了几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采用10%吡虫啉WP可以最经济、有效的控制飞虱的扩展和发生,对严重发生的田块可适当添加50%敌敌畏EC提高效果。
关键词 飞虱 扑虱灵 吡虫啉 锐劲特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处理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文廷刚 江雨晴 +4 位作者 杜小凤 罗德旭 王连臻 王伟中 吴传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0-32,35,共4页
研究了5种不同肥料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复合肥、锌肥、磷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均能增加辣椒产量;有机肥复合肥和锌肥能降低VC和硝酸盐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改善辣椒品质;磷酸二氢钾能增加辣椒中VC、可... 研究了5种不同肥料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复合肥、锌肥、磷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均能增加辣椒产量;有机肥复合肥和锌肥能降低VC和硝酸盐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改善辣椒品质;磷酸二氢钾能增加辣椒中V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氨基酸叶面肥减少了辣椒中VC和纤维素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且对辣椒品质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辣椒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佑胜 汪立新 +3 位作者 熊战之 陈香华 郭小山 李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232-4232,4234,共2页
用江苏省淮安市7种常用防治螟虫药剂:90%杀虫单,40%毒死蜱,5%锐劲特,汇力,1.8%阿维菌素,虫无影、立克灵进行了田间防治螟虫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450 ml/hm2防治效果最差,保苗效果为85.83%;利克灵(25%毒死蜱.三唑磷)EC1 200 ml/... 用江苏省淮安市7种常用防治螟虫药剂:90%杀虫单,40%毒死蜱,5%锐劲特,汇力,1.8%阿维菌素,虫无影、立克灵进行了田间防治螟虫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450 ml/hm2防治效果最差,保苗效果为85.83%;利克灵(25%毒死蜱.三唑磷)EC1 200 ml/hm2防治效果最好,保苗效果为96.57%;而杀虫单对螟虫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螟虫对该类药剂产生抗性或该类药剂在该地区的使用频率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田间试验 保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PP增强碳酸氢铵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与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云 王光飞 +4 位作者 郭德杰 马艳 罗德旭 孙玉东 汪国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2-1390,共9页
为增强氨杀灭土壤病原微生物、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和(或)碳酸氢铵预处理潮土15 d,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菌、辣椒疫霉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并对... 为增强氨杀灭土壤病原微生物、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和(或)碳酸氢铵预处理潮土15 d,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菌、辣椒疫霉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并对辣椒疫病的发病率与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发新的防控辣椒疫病的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加DMPP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pH、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处理土壤15 d,土壤细菌amo A基因拷贝数和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34.9%(P>0.05)和93.8%(P<0.05);土壤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未添加DMPP处理高出54.7%(P<0.05);DMPP对土壤氨氧化古菌amo 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影响。栽植辣椒28 d后,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最低(2.1×10~5 copies·g^(-1)),其次为DMPP(15.4×10~5 copies·g^(-1));对照辣椒根际疫霉数量最高(37.1×10~5 copies·g^(-1)),分别比碳酸氢铵处理、DMPP处理和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高0.4倍、1.4倍和16.8倍。碳酸氢铵或DMPP处理过的土壤栽植辣椒28 d后,对照辣椒疫病发病率最高(95.00%),仅施用碳酸氢铵处理发病率次之(85.00%),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2.20%),其防治效果达66.11%。辣椒疫病的发生率与土壤电导率、硝态氮含量、疫霉菌数量正相关,与土壤pH、铵态氮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负相关。综上,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降低潮土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铵态氮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土壤疫霉菌数量,因而能有效防控辣椒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 碳酸氢铵 辣椒 疫病 氨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12
作者 顾大路 朱云林 +1 位作者 杨文飞 王伟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9-171,174,共4页
剖析了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的市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加快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推广和销售的对策。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市场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干热风的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云林 顾大路 杨文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16-116,118,共2页
介绍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干热风的措施。
关键词 江苏 干热风 危害 防治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1 位作者 周长勇 韩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225,230,共3页
[目的]探究噻氟酰胺对江苏淮安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分别在3月5日、15日、25日和4月5日、15日施用24%噻氟酰胺150和300ml/hm^2 2个浓度,确定24%噻氟酰胺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用药... [目的]探究噻氟酰胺对江苏淮安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分别在3月5日、15日、25日和4月5日、15日施用24%噻氟酰胺150和300ml/hm^2 2个浓度,确定24%噻氟酰胺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用药时期,并根据最佳用药时期的施药浓度进行杆发病率和白穗率情况调查,确定24%噻氟酰胺在小麦上的使用剂量,同时测定防治后的实际增产效果。[结果]24%噻氟酰胺sc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小麦拔节之前的3月5日~25日,用药量为150—300ml/hm^2,产量最高可增加到18.35%;小麦拔节之后的4月5日,24%噻氟酰胺的浓度为300ml/hm。时,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明显下降。[结论]于3月5日-25日施用150~300ml/hm^2噻氟酰胺对该地区小麦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噻氟酰胺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大路 杨文飞 +3 位作者 吴传万 王伟中 徐建明 杜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85-685,共1页
试验结果表明 :康绿功臣 75 0g/hm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较好 ,达 78.3 5 %~ 95 .46% ,显著高于 18%杀虫双水剂 3 75 0ml/hm2的 67.94%~ 69.2 7% ;持效期 5d。
关键词 杀虫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大路 杨文飞 +2 位作者 吴传万 杜小凤 王伟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9-80,共2页
研究了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根茎唯他可以降低莴笋的株高,抑制莴笋徒长,一般降低株高0.7~3.7 cm,增加茎粗0.06~0.25 cm,单茎商品质量增加21.3~47.4 g;还可以使莴笋的NO3-含量下降,Vc、氨基酸、粗... 研究了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根茎唯他可以降低莴笋的株高,抑制莴笋徒长,一般降低株高0.7~3.7 cm,增加茎粗0.06~0.25 cm,单茎商品质量增加21.3~47.4 g;还可以使莴笋的NO3-含量下降,Vc、氨基酸、粗蛋白的含量增加,莴笋品质得到提高;根茎唯他的产投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唯他 莴笋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喷施新型氨基酸肥料(粒宝宝)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文飞 顾大路 +2 位作者 朱云林 钱新民 王伟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1,共3页
粒宝宝是一种新型氨基酸肥料,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壳聚糖、微量元素等。为了研究粒宝宝的最佳使用量及应用效果,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在寒潮前喷施粒宝宝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减轻或缓解低温对小麦危害的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 粒宝宝是一种新型氨基酸肥料,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壳聚糖、微量元素等。为了研究粒宝宝的最佳使用量及应用效果,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在寒潮前喷施粒宝宝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减轻或缓解低温对小麦危害的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同时通过5个点的示范进一步说明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粒宝宝经小区试验最佳用量为3 000 g/hm2,可使小麦增产12.8%,示范点加权平均增产8.8%,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基酸肥料 低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根块茎维他灵在大蒜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大路 王红军 +1 位作者 刘洋 王伟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28-129,共2页
块根块茎维他灵在大蒜上的应用,可以增加蒜薹和蒜头的产量,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以750mL/hm2块根块茎维他灵对水375kg搅匀叶面喷雾3次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分别为8172.0和20832.0kg/hm2,可增收51470.4... 块根块茎维他灵在大蒜上的应用,可以增加蒜薹和蒜头的产量,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以750mL/hm2块根块茎维他灵对水375kg搅匀叶面喷雾3次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分别为8172.0和20832.0kg/hm2,可增收51470.4元/hm2,产投比可达3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他灵 大蒜 产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战之 郭小山 +3 位作者 陈香华 付佑胜 李茹 赵桂东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危害情况 防治方法 多年生草本植物 恶性杂草 观赏植物 人为因素 城镇住宅 发生特征 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主要病虫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桂东 李茹 +3 位作者 周玉梅 熊战之 付佑胜 曹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149-1150,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蚜粉克星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圆蜘蛛及麦穗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且 1次用药可病虫兼治。建议用量以 13 5 0~ 15 0 0ml/hm2 为宜。
关键词 蚜粉克星 小麦 病虫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