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市二十四节气旱涝气象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西贵 李德 +1 位作者 朱公群 高正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50-152,156,共4页
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提高为农服务能力,采用偏度-峰度系数检验方法和幂指数方法重新构建降水正态分布,建立淮南市旱涝气象指标。结果表明:二十四节气共有相应级别旱涝指标144个;二十四节气降水量旱涝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淮南... 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提高为农服务能力,采用偏度-峰度系数检验方法和幂指数方法重新构建降水正态分布,建立淮南市旱涝气象指标。结果表明:二十四节气共有相应级别旱涝指标144个;二十四节气降水量旱涝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淮南市旱涝状况;从旱涝灾害特征分析,时间跨度越长,干旱指标指示性越好;洪涝指标采用芒种至处暑6个降水量较大的节气指标更加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旱涝指标 降水量 安徽淮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沐贤俊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8期200-201,共2页
通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工作,对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经验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根据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对策与建议,... 通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工作,对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经验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根据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与2015年淮南市梅汛期2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3
作者 颜俊 赵锐 刘婷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24-226,共3页
利用加密降水资料和Micaps数据等资料,对2005年、2015年淮南市出现的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诊断。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不同分型的梅雨环流特征,环境物理量的时间和空间分析也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迥异的环境物理量水平和垂直分... 利用加密降水资料和Micaps数据等资料,对2005年、2015年淮南市出现的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诊断。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不同分型的梅雨环流特征,环境物理量的时间和空间分析也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迥异的环境物理量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在位温、水汽、垂直速度、涡度等场分布特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稳定度 辐合 辐散 安徽淮南 2005年 2015年 梅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淮南市秋季连阴雨天气分析
4
作者 朱公群 韩帮军 王西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9期179-181,共3页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及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诊断分析等方法,对淮南市2016年10月10—30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分析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及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诊断分析等方法,对淮南市2016年10月10—30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分析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乌拉尔山高压脊稳定维持,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大且位置偏北,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维持;稳定的高空西风急流与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雨发生提供了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垂直上升动力形成了充足的水汽辐合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副热带高压 安徽淮南 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6.14”大暴雨天气分析
5
作者 朱公群 韩帮军 潘先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0期159-161,共3页
采用NCEP逐日1°×1°再分析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双庙站降水资料及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气背景为南亚高压维持、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中低空形势有利于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经物理量诊断... 采用NCEP逐日1°×1°再分析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双庙站降水资料及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气背景为南亚高压维持、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中低空形势有利于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经物理量诊断分析,淮南暴雨、大暴雨区有大量水汽辐合、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且与K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江淮梅雨 南亚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大雾气候特点
6
作者 朱公群 韩帮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5期134-135,共2页
根据1996年-2015年20a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淮南市大雾出现年、月际变化出现的规律;根据自淮南站有自动站数据11a以来,分析了大雾生消时间、持续存在时间及大雾出现所对应的气象要素。结果表明:20a来出现大雾日数峰值即2006年、2008... 根据1996年-2015年20a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淮南市大雾出现年、月际变化出现的规律;根据自淮南站有自动站数据11a以来,分析了大雾生消时间、持续存在时间及大雾出现所对应的气象要素。结果表明:20a来出现大雾日数峰值即2006年、2008年,近3a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淮南大雾出雾最多的月份依次是12月、1月、11月;淮南市大雾容易在夜间到上午9:00前,12:00前消失,在13:00前存在较多;充沛的水汽、微风、合适的温压及静稳天气易出大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 气象要素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地区煤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中洋 颜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169-173,176,共6页
为了准确把握煤矿建设项目所处地域的气候背景及气象灾害发生规律,避免或减轻项目规划、建设及运营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该文主要针对大风、暴雨、雷电气象灾害因子,对其发生频率、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详实地评估煤矿可能遭受气象灾害... 为了准确把握煤矿建设项目所处地域的气候背景及气象灾害发生规律,避免或减轻项目规划、建设及运营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该文主要针对大风、暴雨、雷电气象灾害因子,对其发生频率、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详实地评估煤矿可能遭受气象灾害的危险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为项目建设及投产后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煤矿 风险评估 安徽淮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7·16暴雨过程监测预报技术复盘
8
作者 王雅正 李侠丽 +2 位作者 颜俊 朱公群 高正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20-122,共3页
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2021年7月16日强降水实况、大气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条件及雷达和云图实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强盛的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下产生的辐合线造成的,辐合线呈东西向分布,辐合线发生发... 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2021年7月16日强降水实况、大气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条件及雷达和云图实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强盛的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下产生的辐合线造成的,辐合线呈东西向分布,辐合线发生发展主要有3个条件:大气层结不稳定、较好的水汽条件和适当的触发因子。(2)在暴雨发生前,淮南市上空K指数逐渐升高,最高达40℃以上,大气存在很强的不稳定性。(3)850 hPa上,广西—湖南—湖北—安徽一线建立起一条稳定的水汽输送带,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4)散度场配合低空水汽,在淮南市上空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产生了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5)反射率回波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混合降水回波,在大面积的层状云降水回波中,有块状对流回波发展,回波中心强度可达60 dB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监测预报技术 中尺度对流系统 K指数 水汽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站迁址气象要素差异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林群星 王中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216-218,共3页
为了解铜陵气象站迁址前后气象要素差异,以铜陵县城关镇北郊箬笠山站(旧站)1996-2007年气象要素月、年平均值为参考,对比分析旧站(2008-2011年)与新站(2012-2015年)的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要... 为了解铜陵气象站迁址前后气象要素差异,以铜陵县城关镇北郊箬笠山站(旧站)1996-2007年气象要素月、年平均值为参考,对比分析旧站(2008-2011年)与新站(2012-2015年)的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差异。结果表明院旧站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站年平均气温比旧站(2008-2011年)低0.2~0.4益;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高7个百分点;新旧站主导风向在NE到ENE之间,新站风速大于旧站(2008-2011年)风速;新旧站月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差别不大,呈“单峰型”分布特征。造成新旧站气象要素差异原因主要与探测环境、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站迁移 气象要素 影响因素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梅雨锋暴雨雨滴谱特征 被引量:52
10
作者 陈磊 陈宝君 +3 位作者 杨军 濮江平 刘慧娟 高正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1-488,共8页
2009、2010年夏季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淮南和南京同时观测到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获得了3 617个雨滴谱样本资料。采用阶矩法对Gamma函数进行拟合,分析了梅雨锋暴雨降水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主雨带和雨带边缘的雨滴谱存在明... 2009、2010年夏季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淮南和南京同时观测到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获得了3 617个雨滴谱样本资料。采用阶矩法对Gamma函数进行拟合,分析了梅雨锋暴雨降水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主雨带和雨带边缘的雨滴谱存在明显差别,处于主雨带中的降水粒子尺度明显大于雨带边缘的粒子尺度;梅雨锋暴雨过程中0.25mm<D≤1.0mm的粒子所占比例最大,但对于雨强贡献最大的则是1.0mm<D≤2.0mm的粒子;雨滴谱谱型以双峰型为主,几乎不存在无峰型;与其他微结构特征量不同的是,雨滴谱峰值直径Dp随着雨强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而雨滴谱分布参数N0、μ、λ则随着雨强的增大而一直减小,其中μ-λ间存在较好的二项式函数关系;梅雨锋暴雨的Z-R关系为Z=212R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雨滴谱 GAMMA分布 Z-R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空气与梅雨的关系及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叶青 王兴荣 沐贤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79,共3页
通过分析1954~1999年梅雨期合肥低温日数与安徽省梅雨量、梅雨期长度的关系发现梅雨期的冷空气强弱是影响梅雨的一个重要因子。冷空气势力强,一般梅雨期长、梅雨量多;反之,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关键词 冷空气 梅雨 安徽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西贵 方翀 沐贤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85-9188,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资料研究分析7月8日的1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倾斜"与低空急流加强对此次淮河流域大面积特大暴雨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进行了中尺度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上的混合...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资料研究分析7月8日的1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倾斜"与低空急流加强对此次淮河流域大面积特大暴雨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进行了中尺度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多普勒雷达反射率上的混合降水回波特征分析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得出了不少有益结论,对梅汛期预报提供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特大暴雨 高密度自动站 混合降水回波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物理量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3
作者 方翀 王西贵 +1 位作者 盛杰 曹艳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8-1385,共18页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起始时间多为13:00(北京时,下同)-15:00,持续时间为4~8 h,高海拔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的频次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将华北地区站点分为高海拔站点和低海拔站点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3年4—9月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对雷暴大风过程的指示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常用的热力指标需考虑季节因素;下沉对流有效位能阈值基本不随季节变化,并对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雷暴大风的出现及其范围均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流抑制能量、0~3 km垂直风切变、低层散度、500 hPa风场、整层可降水量、500 hPa相对湿度08:00—14:00变化等物理量在一些具体方面对于雷暴大风的出现及范围有一定的指示性。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基本在50%以上;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在24~28℃,850 hPa相对湿度较小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则常常达到30℃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重要天气报 时空分布 物理量 温湿垂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京华 黄菲 李元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4-48,共5页
利用1948~2004年美国月平均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根据经向风的垂直切变定义了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指数(IAA... 利用1948~2004年美国月平均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根据经向风的垂直切变定义了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指数(IAAM),分析了亚澳季风(AAM)系统中越赤道季风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AM的年际变化主要以2~3 a和准5 a周期振荡为主。利用合成分析,探讨了年际尺度上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的空间分布特征。环流异常主要表现为整个东亚季风区冬季风环流的异常减弱和热带季风区夏季风跨赤道季风环流的异常加强,以及夏季赤道沃克环流和南亚高压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季风环流 年际变化 越赤道 经向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仪数据错误原因分析
15
作者 朱亚宗 董德保 +2 位作者 张广元 朱三强 田晓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土壤水分观测仪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土壤水分自动化测量仪器,其产生的土壤水分自动化观测资料可为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和公众提供土壤墒情等决策服务材料,指导农业生产和灾害评估。本文针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周边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站址... 土壤水分观测仪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土壤水分自动化测量仪器,其产生的土壤水分自动化观测资料可为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和公众提供土壤墒情等决策服务材料,指导农业生产和灾害评估。本文针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周边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站址迁移等问题导致自动土壤水分数据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 数据错误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江淮气旋引发的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沐贤俊 刘冬梅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8期232-234,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5月25—26日出现的西南涡发生发展为江淮气旋及引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南支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地面气旋发生前西南涡的产生是使得本次江淮气...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5月25—26日出现的西南涡发生发展为江淮气旋及引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南支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地面气旋发生前西南涡的产生是使得本次江淮气旋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触发机制,槽后冷平流与地面倒槽前部的偏南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发生和发展;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导致的上升运动加强以及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为江淮气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就发生在正涡度中心东部的等值线密集区;高低层急流配置和次级环流的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强烈的减压作用又使低空急流得以发展维持;暴雨过程大气层结稳定,但由于底层冷暖平流的作用使得冷暖气团的温度梯度加大,促使冷暖锋锋生,江淮气旋发展,降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江淮气旋 暴雨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寿县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远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228-231,237,共5页
基于Mann-Kendall等方法对寿县1955—2015年的气温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县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49℃/10年,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变暖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 基于Mann-Kendall等方法对寿县1955—2015年的气温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县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49℃/10年,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变暖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来持续偏暖;年平均气温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2个阶段平均气温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增暖突变。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相似,但增温突变的时间有差异,春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9年,秋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7年,冬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0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比较独特,1958年发生了一次降温突变,没有发生增温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趋势 突变 安徽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21年廊坊夏季降水与气温的气候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瑛 纪诗璇 +3 位作者 王雅正 白千川 沈芳 许敏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196-198,共3页
利用廊坊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及气温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量级不同区域之间降水与气温的对应关系,为降水天气的气温预报和农业生产等提供... 利用廊坊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及气温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量级不同区域之间降水与气温的对应关系,为降水天气的气温预报和农业生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坊 气温 降水 相关性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市一次水龙卷过程的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语燕 田慷 张明明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89-91,121,共4页
利用NCEP 1.0°×1.0°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池州市的一次水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升金湖的水龙卷属于F0级,是由于高温高湿的低层大气中大量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所产生的;(2)湖面作为下垫面有... 利用NCEP 1.0°×1.0°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池州市的一次水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升金湖的水龙卷属于F0级,是由于高温高湿的低层大气中大量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所产生的;(2)湖面作为下垫面有利于龙卷的发生,同时升金湖特殊的地形条件也有利于龙卷的发生;(3)由于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大气层结600hPa以下都接近于静风,导致此次过程中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小,这一特点与国内外大多数龙卷有所不同;(4)升金湖水龙卷发生时,存在反射率因子核迅速下降的现象,但在速度类雷达产品中都没有发现强对流的特征,因此应属于非超级单体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卷 低层垂直风切变 反射率因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