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重金属汞排放情况调查
1
作者 赵丰兰 黄卓然 +5 位作者 纪亮亮 段永波 滕井通 张爱民 盛玮 薛建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调查高校生物实验室中汞污染状况。[方法]以我国高校中使用汞作为外植体消毒剂的组织培养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个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汞的用量及处理方法。[结果]80%的高校生物实验室的汞污染物是未经处理或只进行轻度处理就... [目的]调查高校生物实验室中汞污染状况。[方法]以我国高校中使用汞作为外植体消毒剂的组织培养实验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个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汞的用量及处理方法。[结果]80%的高校生物实验室的汞污染物是未经处理或只进行轻度处理就直接排放入环境中。每10 L含汞废液直接进入环境后将会对1.0×10~5 m^3的水体造成污染,相当于至少1 000个家庭的年饮用水量。全国有500多所高校院所设有1 000个以上相关的生物实验室。全国每年排放进入环境的含汞废液约10 000 L,可对1.0×10~8 m^3的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相当于1.0×10~6个家庭的饮用水源。[结论]必须加强对实验室汞污染的重视和监管,排放前做到无害化处理,同时积极探索能替代重金属汞的环境友好型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高校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丁建华 杨威 +3 位作者 金显文 邓道贵 葛茜 刘足根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3-599,共7页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5科25种.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密度最大值(145.9±81...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5科25种.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密度最大值(145.9±81.8 ind./m2)出现在6月,最小值(89.6±15.9 ind./m2)出现在4月;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反,最大值(90.1±25.4 g/m2),出现在4月,最小值(62.9±20.9 g/m2)出现在6月;干流的生物密度在6月、11月和4月均明显高于支流,而生物量在11月低于支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6月、11月和4月的时间尺度上以及干流、支流的空间尺度上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在11月份,这3类指数均表现为最高,6月则均为最低;干流的H'和D在6月和4月均低于支流,而J在这3个时间段内则均是支流高于干流,表明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较干流更为多样、均匀和稳定.H'和D的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干流的污染程度较支流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下游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道贵 孟小丽 +3 位作者 雷娟 张赛 杨威 金显文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499-506,共8页
深入了解煤矿塌陷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开展淮北煤矿塌陷水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从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研究了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乾隆湖... 深入了解煤矿塌陷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开展淮北煤矿塌陷水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从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研究了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乾隆湖中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均高于南湖.蓝藻和绿藻均为南湖和乾隆湖的优势类群,其总和分别约占两湖泊年平均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9.8%和63.3%,且南湖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乾隆湖.另外,南湖夏季出现了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主的蓝藻水华,而富营养湖泊中常见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等蓝藻种类在乾隆湖中没有被观察到.除营养盐、温度外,鱼类和硬度水质可能是影响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蓝藻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下游及其支流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显文 杨威 +3 位作者 丁建华 邓道贵 葛茜 刘足根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5,共7页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属26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ala)和扁平泡轮虫(Pompholyx complanata)...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属26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ala)和扁平泡轮虫(Pompholyx complanata)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轮虫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6.6 ind·L·1和0.031 mg·L·1)出现在11月,最小值(1.7 ind·L·1和0.006 mg·L·1)出现在4月。袁河支流的轮虫密度在6月(15.4±35.4 ind·L·1)、11月(8.3±15.4ind·L·1)和4月(13.0±28.8 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赣江下游及其支流的轮虫密度的时空变化与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pH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轮虫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补充生物有机肥部分的内容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峰 尹成 +1 位作者 徐大勇 陈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848-12852,12854,共6页
目前,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环境受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物有机肥是由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具有无... 目前,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环境受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物有机肥是由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特点,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已成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大学《微生物学》教材中缺少生物有机肥教学内容。为满足社会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设计了生物有机肥教学内容予以补充,主要讲授化肥大量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资源等问题;生物有机肥的发展概况、特点、作用和肥效机制;颗粒型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介绍。并对生物有机肥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丰兰 段永波 +3 位作者 朱秀云 宋运贤 张海军 盛玮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139-140,142,共3页
生物化学实验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好坏对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极为重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实验过程的现状,教研室通过问卷调研方式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 生物化学实验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好坏对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极为重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实验过程的现状,教研室通过问卷调研方式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媒体课件设计、差异化结果引入和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 差异化结果 成绩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本科师范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7
作者 曾昕 曾化伟 +1 位作者 李峰 徐大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期102-103,共2页
本科师范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这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该文立足于师范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问题,在学科建设模式、教师成长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坚定专业的"工学"... 本科师范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这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该文立足于师范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问题,在学科建设模式、教师成长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坚定专业的"工学"定位,鼓励教师联系产业,强化学生实践锻炼,以推动师范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朝着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生物工程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教师成长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邓道贵 金显文 +3 位作者 葛茜 丁建华 陈丽娜 邵元启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南湖共检测到轮虫9属14种,乾隆湖共计15属27种.乾隆湖轮虫年平均密度为1916 ind./L,约为南湖(198.4 ind./L)的近10倍.乾隆湖和南...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南湖共检测到轮虫9属14种,乾隆湖共计15属27种.乾隆湖轮虫年平均密度为1916 ind./L,约为南湖(198.4 ind./L)的近10倍.乾隆湖和南湖轮虫的最大密度分别为6915和1185 ind./L.在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季节动态中,冬、春季以前额犀轮虫为主,夏、秋季以多肢轮虫、异尾轮虫为主.在南湖,长肢多肢轮虫、暗小异尾轮虫和小链巨头轮虫分别占年平均密度的24.4%、24.0%和23.0%.在乾隆湖,暗小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和裂痕龟纹轮虫分别占年平均密度的31.5%、27.2%和7.3%.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分别为0~2.06和1.28~2.68,平均值分别为0.67和1.99.水温、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轮虫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南湖 乾隆湖 轮虫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抑制塌陷区复垦土壤硝化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朱继荣 韦绪好 +4 位作者 祝鹏飞 于红梅 束良佐 许志恒 程德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4-271,共8页
生物炭具有培肥土壤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的效应,但对于不同肥力尤其是极低肥力的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氮素转化方面缺乏研究。该文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的方法,研究生物炭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肥力差异较大的两种土壤(肥力高的菜地土壤... 生物炭具有培肥土壤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的效应,但对于不同肥力尤其是极低肥力的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氮素转化方面缺乏研究。该文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的方法,研究生物炭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肥力差异较大的两种土壤(肥力高的菜地土壤、肥力极低的塌陷区复垦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试验设2种氮肥水平、3种生物炭施用量。结果发现,相对于菜地土壤,塌陷区复垦土壤硝化作用缓慢,土壤最大硝化速率仅为菜地土壤的17.32%,且最大硝化速率出现的时间延迟4.2 d。高氮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进行得较慢,施入生物炭后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增强,并使土壤硝化加速阶段延长6 d(塌陷区复垦土壤)至11 d(菜地土壤)。塌陷区土壤尤其在高氮条件下最大硝化速率出现的时间明显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逐渐延迟,而土壤最大硝化速率不受生物炭及氮肥水平的影响。但菜地土壤土壤最大硝化速率值、最大硝化速率出现的时间值显著受氮肥水平及生物炭施用量影响。因此,生物炭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主要表现在硝化作用的加速阶段,抑制强度受氮肥水平和土壤类型交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硝化作用 生物炭 菜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飞 邓道贵 +4 位作者 杨威 邵元启 祝鹏飞 宫政 葛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为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可能来源,以安徽巢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5种重金属(铅、铜、镍、锌、镉)总量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含量,同时测定酸可挥发性硫化物、总氮、总磷、总有... 为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可能来源,以安徽巢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5种重金属(铅、铜、镍、锌、镉)总量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含量,同时测定酸可挥发性硫化物、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等多种指标,利用低影响程度(ER-L)和中影响程度(ER-M)基准值,[∑SEM]/[AVS]模型和[∑SEM]-[AVS]模型,判断预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重金属总量在全湖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入湖口大于湖心的特征,共8个指标超过ER-L基准值,西湖区各金属总量大于东湖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湖[∑SEM]/[AVS]的值在1.097~2.076之间,但[∑SEM]-[AVS]的变化范围为0.127~0.996μmol/g;表明重金属Cu、Cd污染较严重,人为输入影响大,AVS对重金属的束缚作用有重要影响,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同步提取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物有效性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数量动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兴旺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郭传友 丁建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9,共7页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琅琊山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并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琅琊山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并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琅琊山青檀种群属稳定增长型。种群径级结构大体呈倒"J"型分布,中、幼龄阶段个体数量较为丰富,老龄阶段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但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考虑外部干扰时)均大于0。(2)青檀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第Ⅺ(或Ⅻ)龄级;存活曲线经统计检验趋于Deevey-Ⅱ型。(3)青檀种群的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生存率下降趋势表现为前期高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显示,青檀种群具有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4)在未来2、4、6、8和10 a内,青檀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相对丰富,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种群动态 生命表 琅琊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兴旺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郝朝运 郭传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2-788,共7页
通过设置500m2样方8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取野外资料,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的方法与6种聚集度指标,对安徽琅琊山青檀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的青檀种群结构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 通过设置500m2样方8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取野外资料,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的方法与6种聚集度指标,对安徽琅琊山青檀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的青檀种群结构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2)不同样地青檀种群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3)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的变化趋势;(4)不同区组大小的青檀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种群的格局规模大体为16m2和32m2。青檀种群结构和格局动态与群落区域的小生境,青檀本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小丽 邓道贵 +2 位作者 张赛 杨威 陈丽娜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2009年3月至8月,利用原位围隔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了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围隔中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动范围分别是(2.95~102.43)×10~5cells·L^(-1)和0.06~7.39 mg·L^(-1),优势种类为鱼腥藻... 2009年3月至8月,利用原位围隔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了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围隔中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动范围分别是(2.95~102.43)×10~5cells·L^(-1)和0.06~7.39 mg·L^(-1),优势种类为鱼腥藻属(Anabaen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圆筒锥囊藻(Dinobryon cylindricum),其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82mg·L^(-1)、0.66mg·L^(-1)和2.98mg·L^(-1),均出现在3月或4月。在巢湖湖水中,春季(3~5月)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5.43mg·L^(-1),其中绿藻占47.59%、硅藻占40.81%、蓝藻占10.18%,优势种类为盘星藻属(Pediastrum)和梅尼小环藻;而夏季(6~7月)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7.89mg·L^(-1),其中蓝藻占58.67%、绿藻占26.77%、硅藻占11.64%,优势种类为微囊藻属(Microcystis)。磷和枝角类滤食对巢湖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浮游植物 围隔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microRNA基因GmMIR160A负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平 曾庆发 +1 位作者 张根生 赵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叶片衰老是受内外多种因子影响的遗传发育进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等多种植物激素是调控叶片衰老的重要内部因子,它们通过长或短距离运输形成叶片组织内特定的区域分布和浓度梯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参与植物叶片衰老过程。分子遗传... 叶片衰老是受内外多种因子影响的遗传发育进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等多种植物激素是调控叶片衰老的重要内部因子,它们通过长或短距离运输形成叶片组织内特定的区域分布和浓度梯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参与植物叶片衰老过程。分子遗传学表明,细胞分裂素和乙烯分别是叶片衰老的抑制子和正调节子,而生长素如何参与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晰。植物体内成熟小分子RNA由小RNA基因转录并通过特定酶加工形成的21~23bp的双链RNA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不完全配对方式抑制其靶基因转录和/或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多个过程,然而这类小RNA分子如何调控植物叶片衰老发育过程目前则还鲜有报告。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典型的单次结实性衰老特征。研究大豆叶片衰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远的应用价值。该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大豆(Glycine max)micro RNA基因GmMIR160A的表达模式,发现大豆第一复叶中GmMIR160A表达受外源生长素和黑暗处理的诱导,暗示该基因是生长素快速响应的叶片衰老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探究GmMIR160A在大豆叶片发育中的功能,构建了肾上腺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R)类似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表达GmMIR160A双元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方法转化野生型大豆。通过抗性筛选和基因组PCR鉴定并结合表型分析,共获得了4株诱导表达的稳定遗传转基因植株(株系OX-3、OX-5、OX-7和OX-8)。GmMIR160A过表达植株根、茎、叶、花和果实在形态学上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增强。进一步分子分析发现,转基因大豆叶片中GmARFs和衰老标记基因(GmCYSP1)表达明显下降,表明大豆Gma-miR160通过抑制靶基因GmARFs的表达来负调控植物叶片的衰老进程。该文揭示了生长素通过小分子RNA调控叶片发育一条新途径,为研究植物激素调控植物叶片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MICRORNAS 生长素响应因子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慧君 陈劲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是揭开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形态建成的前提是植物生理生化的改变,其生理生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形态发生,植物不定芽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本研究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理... 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是揭开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形态建成的前提是植物生理生化的改变,其生理生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形态发生,植物不定芽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本研究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生理生化 生理机制 形态 不定芽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春夏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演替的围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元启 邓道贵 +2 位作者 葛茜 张晓莉 杨威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9-685,共7页
为研究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春夏季节的群落演替规律,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7月24日(22周)在巢湖进行了围隔实验。共设置三个处理组(即A组:鲢鱼+营养盐;B组:鲢鱼+鳙鱼+营养盐;D组:团头鲂+营养盐)和一个对照组(即C组:不添加鱼类和营养盐)... 为研究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春夏季节的群落演替规律,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7月24日(22周)在巢湖进行了围隔实验。共设置三个处理组(即A组:鲢鱼+营养盐;B组:鲢鱼+鳙鱼+营养盐;D组:团头鲂+营养盐)和一个对照组(即C组:不添加鱼类和营养盐)。实验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4属21种,其中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8属9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是春季所有围隔的优势种。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以小型枝角类、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和剑水蚤占优势,其密度在围隔A、B和C中较低。夏季所有围隔中的Daphnia种群均消失。在没有蓝藻水华和滤食性鱼类存在下,大型枝角类Daphnia仍然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取代。结果显示,鱼类和营养盐共同决定了巢湖围隔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春季较高的Daphnia种群密度也是巢湖Daphnia仲夏消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围隔 浮游甲壳动物 溞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农林专业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永波 赵丰兰 +2 位作者 宋运贤 盛玮 薛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780-12781,共2页
针对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基于分子水平操作难以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问题,利用报告基因,以基因表达框的启动子和目的基因2个重要元件为切入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克隆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并成功实现了报告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 针对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基于分子水平操作难以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问题,利用报告基因,以基因表达框的启动子和目的基因2个重要元件为切入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克隆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并成功实现了报告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此改变该课程主要以验证为主,且实验结果主要以单一的酶切图谱形式展示而不够直观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实验 启动子 报告基因 生菜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巴青松 李桂萍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176-177,184,共3页
该文介绍了园艺行业对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目前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简述了保证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9期199-200,208,共3页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提高质量是其发展的核心任务。然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构建紧密型稳定的教学和科研融合协调机制,对于中国...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提高质量是其发展的核心任务。然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构建紧密型稳定的教学和科研融合协调机制,对于中国当代的高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该文通过将具体的、最新的符合实践教学内容的生态学科研成果引入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课程建设,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促进大学本科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紧密结合。因此,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可能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与科研分离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教学与科研 科研成果 科研创新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建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9期171-172,175,共3页
笔者在多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尝试与创新,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在采用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生学术道德的培... 笔者在多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尝试与创新,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在采用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与技巧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学术道德 生物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