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龙 王丽娜 +3 位作者 张立明 高荣荣 林新宇 尹延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在抗感染、平喘及退热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氧气雾化吸入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患儿体征(体温、气促、咳嗽、肺部啰音)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支气管肺炎 氨溴索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与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花 罗昕 +6 位作者 于克文 张广霞 李波 刘伟 孙新儒 曹金凤 何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钙化与大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48例患者头颈部血管CT造影及全脑CT灌注成像资料,收集患者检查同期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钙化积分(calcium score)分组:CS>0组与CS=0组:根据脑灌注改变分为异常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钙化与大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48例患者头颈部血管CT造影及全脑CT灌注成像资料,收集患者检查同期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钙化积分(calcium score)分组:CS>0组与CS=0组:根据脑灌注改变分为异常组、正常组。分析各临床资料在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各临床资料、颈动脉钙化与脑灌注数据相关性:分析颈动脉CS>0组与CS=0组之间对脑灌注阳性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TC、LDL及血糖在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钙化与同侧脑组织灌注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对各脑组织灌注阳性率的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注颈动脉钙化与脑组织供血障碍相关性,有利于脑缺血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钙化 大脑皮质 浅层白质: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rvqual模型测评外科护理服务质量之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景雪冰 张立杰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应用Servqual模型测评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探讨其在我国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测评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方法:应用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质量测评量表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次测评应用的Servqual量表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 目的:应用Servqual模型测评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探讨其在我国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测评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方法:应用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质量测评量表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次测评应用的Servqual量表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可靠性、移情性。结论:Servqual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测评方法,应用于我国外科护理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实际测评中应该注意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QUAL 护理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尹波 黄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27,共3页
早期检测动脉功能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动脉功能的检测迫切需要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作为反映主动脉、股动脉至踝动脉整体僵硬度的一项新指标,在动脉... 早期检测动脉功能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动脉功能的检测迫切需要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作为反映主动脉、股动脉至踝动脉整体僵硬度的一项新指标,在动脉偶硬度检测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CAVI临床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主动脉 股动脉 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兔颈动脉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霞 孟猛 +2 位作者 崔长琮 兰燕平 徐仓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国产铂-铱合金支架置入16只家兔颈动脉,术后7、14、30和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用... 目的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国产铂-铱合金支架置入16只家兔颈动脉,术后7、14、30和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14d,VSMC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7d,中膜VSMC由收缩型变为合成型,内弹力板消失,偶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血管腔内出现不完全血栓形成。术后14d,新生内膜增生明显,主要由合成型及过渡型VSMC组成。术后30d,新生内膜增生更加明显,主要为收缩型和少量过渡型VSMC及细胞外基质组成。术后90d,内弹力板恢复为弯曲的连续状,其上附着多层内皮细胞,VSMC为收缩型。术后14d透射电镜显示,合成型VSMC呈圆形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非常丰富。支架置入后,兔颈动脉新生内膜中c-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呈阳性,正常对照血管呈阴性。结论兔颈动脉内置入支架后,可引起VSMC中c-myc基因表达增强,其与VSMC的增殖密切相关,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癌基因 平滑肌细胞 再狭窄 支架置入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新霞 崔长琮 +4 位作者 李江 孟猛 朱参战 兰燕平 徐仓宝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及透射电镜 ,检测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 7、1 4、30、90d的细胞凋亡。结果 ...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及透射电镜 ,检测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 7、1 4、30、90d的细胞凋亡。结果 支架术后 7、1 4d未观察到平滑肌细胞凋亡 ,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30d〔(4 .5 0± 1 .2 9)vs (1 3.5 0± 1 .91 )个 /0 .1mm2 ,P <0 .0 0 1〕。透射电镜下凋亡细胞表现为胞浆浓缩 ,染色质浓缩成团 ,边聚于核膜形成新月体。结论 细胞凋亡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 ,在后期明显增多 ,调节着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再狭窄 家兔 颈动脉 细胞凋亡 动态观察 冠状动脉内支架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童晓明 马洪图 +2 位作者 王华 张文霞 王继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手术前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PBMV前后测定32例MS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容量和压力负荷指标、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心...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手术前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PBMV前后测定32例MS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容量和压力负荷指标、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d,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LAD、LAV、LAT、LAPd、MVPV、MVPG、PHT及PASPd均降低,而瓣膜有效面积MVA增大P<005~0001。肺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PV、SVTI及SF增大P<005~0001。心功能指标:SV及CO增大P<005~0001。超声与心导管测定的LAPd和PASPd与LAPc和PASPc高度相关r=089或r=086,P<0001。SPV、SVTI及SF与MV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46及051,P<001,而与LAPc呈显著性负相关r分别为-056、-061及-073,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客观地反映PBMV前后M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有助于PBMV的术前病人筛选及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血液动力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8
作者 张秀明 童晓明 王苏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 ( CRT)是一项有前途的治疗心脏病的新技术 ,它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原理、方法、心房再同步治疗、心室再同步治疗及临床... 心脏再同步治疗 ( CRT)是一项有前途的治疗心脏病的新技术 ,它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原理、方法、心房再同步治疗、心室再同步治疗及临床效果等方面概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起搏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翠梅 汤克仁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遗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单基因遗传障碍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凝血障碍、血细胞病、遗传性小血管病、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突变特点、基... 遗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单基因遗传障碍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凝血障碍、血细胞病、遗传性小血管病、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突变特点、基因定位及表型等遗传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遗传学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CD151-AAA^194-196表达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峰 于晓晖 +3 位作者 左后娟 刘正湘 费宇杰 林敬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CD151及其突变体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整合素α3/α6结合缺陷突变... 目的观察CD151及其突变体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整合素α3/α6结合缺陷突变体),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建模5周后测定后肢皮肤温度,检测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术后5周,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组的CD151蛋白及AAA194-196突变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两组间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但rAAV-CD151-AAA194-196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研究证实CD151促血管新生是通过生成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而实现的,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的形成是CD151促血管新生的始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基因 CD151-AAA194-196突变体 缺血模型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改霞 王少鹏 +2 位作者 苏元镇 王作芬 信兆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确诊并行玻璃体内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的20例20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确诊并行玻璃体内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的20例20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1+PRN治疗策略,第1次随访时间为首次注射后1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记录CNV病灶渗漏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RT)、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等。结果20眼中,玻璃体内注射1~3(1.60±0.68)次,其中注射1次者10眼,注射2次者8眼,注射3次者2眼。治疗前BCVA为(55.15±6.82)个字母数,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61.50±6.16)个字母数、(71.00±5.10)个字母数、(73.90±6.75)个字母数、(77.95±5.12)个字母数,治疗前患者CRT为(342.75±36.39)μm,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301.15±32.16)μm、(231.85±30.25)μm、(240.05±56.99)μm、(229.75±48.18)μm,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及CR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个月时,17眼病灶渗漏停止,3眼病灶渗漏面积明显缩小,20眼均未出现新的病灶。所有患眼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青光眼、眼内炎、白内障进展、视网膜脱离等眼部严重并发症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ICNV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振新 吕东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5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阿奇霉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海宁 孙金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淄博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首次AMI患者75例(AMI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定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淄博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首次AMI患者75例(AMI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MMP-2、MMP-9及其他生化指标。对血清内脏脂肪素与MMP-2、MMP-9、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LDL-C、内脏脂肪素、MMP-2、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45±0.87)mmol/L vs(2.89±0.65)mmol/L,(8.06±2.21)μg/L vs(5.53±1.23)μg/L,(150.18±74.58)μg/L vs(64.60±25.86)μg/L,(478.77±165.46)μg/L vs(263.54±99.35)μg/L,(12.07±2.50)mg/L vs(4.62±1.82)mg/L,P<0.01]。AMI组血清内脏脂肪素与MMP-2、MMP-9、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血清内脏脂肪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质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