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纳香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小丽 陈振夏 +2 位作者 庞玉新 官玲亮 郭开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2期2024-2029,共6页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在进一步推动艾纳香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资源 研究概况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艾纳香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梅 杨全 +6 位作者 庞玉新 于福来 陈策 刘立伟 陈振夏 王丹 官玲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729-733,共5页
目的:研究艾纳香有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含量的主导因子。方法:GC测定艾纳香中l-龙脑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土壤因子与有... 目的:研究艾纳香有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含量的主导因子。方法:GC测定艾纳香中l-龙脑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土壤因子与有效成分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艾纳香中l-龙脑含量与有效硫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与p H、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l-龙脑含量的主导因子为有效硫,影响总黄酮含量的主导因子为p H;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p H为影响艾纳香有效成分的重要因子,其次为碱解氮和有效硫。结论:无论是选择适宜产地还是施肥,都应重视和考虑氮、硫及土壤p H对艾纳香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l-龙脑 总黄酮 土壤因子 相关系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罗甸与海南儋州的艾纳香种质叶片的显微结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立伟 陈晓鹭 +4 位作者 庞玉新 杨全 于福来 陈振夏 王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为对海南和贵州两地的艾纳香栽培、定向选育和药材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对两地的艾纳香叶片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测。结果表明:艾纳香叶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两种质的艾纳香叶片均为上表皮显著厚于下表皮,海南儋州的艾纳... 为对海南和贵州两地的艾纳香栽培、定向选育和药材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对两地的艾纳香叶片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测。结果表明:艾纳香叶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两种质的艾纳香叶片均为上表皮显著厚于下表皮,海南儋州的艾纳香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贵州罗甸的艾纳香种质;两种质艾纳香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儋州的艾纳香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大。海南儋州的艾纳香叶片对气温高、日照强的气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不同种质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不同部位多酚和黄酮类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韦睿斌 杨全 +4 位作者 庞玉新 袁蕾 张影波 王中洋 孙懂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2-1247,1286,共7页
以海南产艾纳香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多酚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艾纳香不同部位提取液均有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多酚和总黄酮含... 以海南产艾纳香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多酚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艾纳香不同部位提取液均有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酚和总黄酮对艾纳香抗氧化活性均有较大贡献,多酚和总黄酮是艾纳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其中艾纳香功能叶和嫩叶为其主要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中绿原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元超 王鸿发 +2 位作者 胡璇 陈晓鹭 庞玉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6-1180,共5页
为全面了解海南传统黎药艾纳香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艾纳香提取物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6个绿原酸类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1),3,5-O-二咖啡酰奎尼酸甲... 为全面了解海南传统黎药艾纳香抗菌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艾纳香提取物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6个绿原酸类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尼酸乙酯(1),3,5-O-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2),3,4-O-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奎尼酸(4),3,5-O-二咖啡酰奎尼酸(5),1,3,5-O-三咖啡酰奎尼酸(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抗细菌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3对枯草芽孢杆菌及化合物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抑制活性,MIC值均为64μg/mL,推测绿原酸类为艾纳香的重要抗菌活性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抗菌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E技术快速定性艾纳香抗菌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6
作者 元超 王鸿发 +1 位作者 胡璇 庞玉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4-1912,共9页
为明确艾纳香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E)技术快速鉴定艾纳香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色谱柱为BEH C_(18)(10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0. 1%甲酸水(A)-0. 1%甲酸乙腈(B)梯度... 为明确艾纳香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E)技术快速鉴定艾纳香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色谱柱为BEH C_(18)(10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0. 1%甲酸水(A)-0. 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 4 mL/min,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分别采用正负离子两种模式进行扫描。结合天然产物词典(DNP,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和文献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乙酸乙酯部位共检测到23种成分,鉴定出22种,石油醚部位检测到25种成分,鉴定出21种。本研究明确了艾纳香有效部位的化学组成,为艾纳香中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液质联用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许罗凤 王丹 +4 位作者 庞玉新 杨全 夏奇峰 李小婷 马青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75-79,83,共6页
探讨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组和艾纳香总黄酮高、中、低组,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连续给药10 d,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的1、3、5、7、10 d检测创缘组... 探讨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组和艾纳香总黄酮高、中、低组,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连续给药10 d,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的1、3、5、7、10 d检测创缘组织IL-1、TNF-α表达量并切取创伤边缘皮肤全层,制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艾纳香总黄酮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缩短愈合时间,创伤早期增强创面IL-1、TNF-α的表达。艾纳香总黄酮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创伤早期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总黄酮 皮肤创伤 IL-1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元素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幼苗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丹 庞玉新 +5 位作者 陈振夏 谢小丽 陈晓鹭 于福来 张影波 王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6-30,共5页
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3次施用锰元素,研究锰元素对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用锰元素可以显著促进艾纳香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显著提... 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3次施用锰元素,研究锰元素对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用锰元素可以显著促进艾纳香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显著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锰元素极显著提高了冬季生长迟缓期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进而导致艾纳香叶、茎和根生物量的增加,其中以4 g/L Mn处理的艾纳香叶生物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锰元素对艾纳香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相对含量和叶片l-龙脑相对含量提高无促进作用或影响不显著,但是极显著增加了其绝对含量的积累,其中4 g/L Mn处理下叶总黄酮绝对含量最高,其次是1、10 g/L Mn处理,分别是对照的7.62、5.5、4.08倍;4 g/L Mn处理下叶片l-龙脑绝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迟缓期 l-龙脑 总黄酮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油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晒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小婷 庞玉新 +4 位作者 王丹 杨全 范佐旺 马青松 许罗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研究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DC.,BBO]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晒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急性紫外线UVB辐射小鼠皮肤建立晒伤模型,创面外用艾纳香油,HE染色观察晒伤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 目的研究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DC.,BBO]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晒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急性紫外线UVB辐射小鼠皮肤建立晒伤模型,创面外用艾纳香油,HE染色观察晒伤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有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表皮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 G)、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肿瘤抑制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纳香油显著减少表皮厚度,使小鼠皮肤中SOD活性、GSH和MDA含有量得到恢复,显著降低8-OHd G、IL-6和NF-κB水平,同时抑制P53、PCNA表达。结论艾纳香油能够缓解UVB引起的皮肤晒伤,其机制与增强抗氧化作用,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IL-6释放,减少8-OHd G和PC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油 晒伤 NF-ΚB P53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丹 马青松 +3 位作者 范佐旺 李小婷 宛骏 庞玉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为研究赤霉素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喷施3次赤霉素,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干重、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中l-龙脑含量。结果表明:赤霉素... 为研究赤霉素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喷施3次赤霉素,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干重、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中l-龙脑含量。结果表明:赤霉素可显著促进艾纳香生长,提高生长指标和叶干重,其中,1mg/L和10mg/L赤霉素的效果最明显。赤霉素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相对含量的积累,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极显著地促进了总黄酮绝对含量的增加,1mg/L赤霉素处理下的总黄酮绝对含量分别是10mg/L、100mg/L和空白处理的1.78倍,2.54倍和4.69倍。赤霉素显著抑制了l-龙脑的积累,但可促进其绝对含量的增加;1mg/L赤霉素处理的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绝对含量最高,分别是100mg/L和CK处理的1.57倍和3.67倍。结论: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赤霉素可以显著促进艾纳香生长和增加叶干重,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艾纳香 生长迟缓期 l-龙脑含量 总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元素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丹 马青松 +4 位作者 范佐旺 李小婷 宛骏 陈振夏 庞玉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8-1052,共5页
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一水合氯化钙提供钙元素,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施肥,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相对含量,并计算总黄... 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一水合氯化钙提供钙元素,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施肥,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相对含量,并计算总黄酮的绝对含量;采用GC测定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的相对含量,并计算l-龙脑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钙元素极显著增加了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叶、茎和根生物量,其中5 g/L钙处理组的艾纳香叶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10、15 g/L钙处理下的叶生物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CK),分别是对照的3.03倍和2.65倍。钙元素的施加抑制了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相对含量的积累,然而显著增加了总黄酮绝对含量。5 g/L钙处理组的l-龙脑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最高,分别为0.22%和0.22 g,与10、15 g/L钙和CK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7.50%、22.22%、37.50%和100%、100%、450%。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钙元素可以显著促进艾纳香叶、茎和根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迟缓期 l-龙脑 总黄酮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处理对艾纳香扦插生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梅 陈振夏 +4 位作者 于福来 王凯 肖永锋 庞玉新 陈鸿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探讨NAA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扦插生根的影响,4 a生艾纳香健康枝条用500 mg/L NAA处理,对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扦插生根率与内源IAA、GA含量和IAA/ABA呈正相关,而与ABA含量呈负相关。NAA处理... 为探讨NAA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扦插生根的影响,4 a生艾纳香健康枝条用500 mg/L NAA处理,对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扦插生根率与内源IAA、GA含量和IAA/ABA呈正相关,而与ABA含量呈负相关。NAA处理能提高插穗的IAA含量,降低ABA含量,有助于不定根的产生。插穗生根率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正相关,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负相关。NAA处理能够提高插穗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对插穗生根有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生根率均呈正相关关系。NAA处理可促进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插穗的细胞分化和代谢能力。因此,500 mg/L NAA处理插穗可促进不定根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扦插 NAA PPO IAAO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生长期艾纳香内源激素、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丹 蓝惠萍 +5 位作者 张影波 胡璇 陈晓鹭 陈振夏 庞玉新 于福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4-1311,共8页
【目的】明确施镁对生长期艾纳香内源激素、产量和有效成分l-龙脑积累的影响情况。【方法】以1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试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元素,共设置4个镁水平,分别为0.0(CK)、1.5、15.0、150.0mg·mL^(-1),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明确施镁对生长期艾纳香内源激素、产量和有效成分l-龙脑积累的影响情况。【方法】以1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试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元素,共设置4个镁水平,分别为0.0(CK)、1.5、15.0、150.0mg·mL^(-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艾纳香叶片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R)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使用电子秤测定艾纳香药材产量,利用GC测定生长期不同阶段艾纳香叶片有效成分l-龙脑百分含量,通过计算确定l-龙脑单株产量。【结果】在处理第30 d、60 d和第90 d时,不同施镁水平显著增加了艾纳香中GA_3、IAA、ABA和ZR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显著增加了生长期艾纳香药材产量,其中1.5、15.0mg·mL^(-1)镁水平影响效果最显著。在处理第60 d和第90 d时,不同施镁水平下艾纳香中l-龙脑百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处理第60 d时,CK组l-龙脑百分含量最低,较1.5、15.0和150.0 mg·mL^(-1)镁处理组分别显著降低了34.37%、35.48%和25.00%。在处理第90 d时,1.5 mg·mL^(-1)镁处理组l-龙脑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处理第30 d和第120 d时,各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与CK相比,其他3个施镁水平均显著提高了l-龙脑单株产量(P<0.05)。【结论】在处理第30 d,不同施镁水平显著促进了艾纳香内源激素、产量和l-龙脑百分含量和单株产量的积累。在处理第60 d、90 d和第120 d时,1.5、15.0 mg·mL^(-1)镁素的作用效果较明显,对提高艾纳香药材产量和品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内源激素 产量 l-龙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不同提取物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璇 王凯 +4 位作者 于福来 王丹 谢小丽 庞玉新 陈鸿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138,共8页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3种提取物对4株常见口腔厌氧菌株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的敏感度、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从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中分别鉴别出56、19和8种化合物,艾纳香油中化学组分相对艾粉和艾片更为复杂。3种提取物仅含有左旋龙脑1个共有成分,左旋龙脑相对含量分别为13.36%、81.40%和76.07%。体外抑菌试验中艾纳香油、艾粉、艾片对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均有一定的药敏活性,表现出了中度敏感,3种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无明显的药敏作用。3种提取物对4种口腔厌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为8.34-100 mg·mL^(-1),其中艾纳香油的抑菌效果最强(MIC、MBC分别为8.34-16.68、33.35-133.4 mg·mL^(-1)),艾粉和艾片的抑菌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艾粉和艾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艾粉对变形链球菌、艾片对中间普氏菌的MBC值均>200 mg·mL^(-1),杀菌效果均不理想。【结论】艾纳香中不同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对多种口腔厌氧菌均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具核梭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中艾纳香油对口腔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提取物 GC-MS 体外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艾纳香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梅 陈振夏 +3 位作者 于福来 陈晓鹭 庞玉新 陈鸿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为艾纳香的扦插繁殖提供参考,采用4年生艾纳香插条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基质、插条部位及生长调节剂对艾纳香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泥炭土∶河沙=1∶1)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为40.28%;下部枝条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 为艾纳香的扦插繁殖提供参考,采用4年生艾纳香插条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基质、插条部位及生长调节剂对艾纳香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泥炭土∶河沙=1∶1)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为40.28%;下部枝条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为47.62%,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根系性状优于其他扦插部位;NAA、K-IBA、ABT、IAA在浓度均为500 mg/L时,NAA的效果最好,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43.81%,且根系效果指数较高,为2.68,显著高于对照。艾纳香扦插时应采用木质化程度最高的下部枝条,以泥炭土∶河沙为1∶1作基质;在生长调节剂浓度均为500 mg/L时,采用NAA处理的插条生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基质 插条部位 生长调节剂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MYB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官玲亮 查英 +6 位作者 白琳 于福来 陈振夏 陈晓鹭 谢小丽 王凯 黄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5-1312,共8页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基于艾纳香全长转录组数据库,利用DNAMAN 6.0、MEGA 5.05软件以及ProtParam、WebLogo和SOPMA在线网站分析艾纳香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的分类、理化性质、氨...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基于艾纳香全长转录组数据库,利用DNAMAN 6.0、MEGA 5.05软件以及ProtParam、WebLogo和SOPMA在线网站分析艾纳香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的分类、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高级结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等。结果表明,挖掘到127个BbMYB基因,预测47条具有MYB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序列;根据结构域可分为1R-BbMYB和R2R3-MYB 2个亚类,其中R2-BbMYB与R3-BbMYB基序中都含有3个保守的色氨酸,而R1-BbMYB基序只有2个保守的色氨酸;艾纳香MYB家族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热稳定性较高且富含碱性氨基酸,大部分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中R2R3-BbMYB3、R2R3-BbMYB4与1R-BbMYB15蛋白是以α-螺旋为主;与拟南芥MYB转录因子家族共同构建的进化树发现,艾纳香MYB家族在进化上包括2个大类,6个亚类,通过艾纳香与拟南芥MYB蛋白序列相邻或是进化关系近可以预测艾纳香MYB基因功能,为进一步对艾纳香MYB家族基因研究及其功能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MYB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艾纳香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梅 于福来 +5 位作者 庞玉新 陈策 刘立伟 官玲亮 陈振夏 杨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01-103,共3页
为了艾纳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株龄的艾纳香,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l-龙脑含量以10月的最高,8-12月份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艾纳香中的l-... 为了艾纳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株龄的艾纳香,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l-龙脑含量以10月的最高,8-12月份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艾纳香中的l-龙脑含量最高,与1年生及更小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以6月、8月与11月的较高,2年生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l-龙脑为指标提取艾片时,9-12月中旬都可采收,以10月最佳;以总黄酮为指标在11月份采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l-龙脑 总黄酮 季节性 不同株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艾纳香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BbGPP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官玲亮 夏奇峰 +4 位作者 石小兵 蓝惠萍 陈振夏 赵致 庞玉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1-909,共9页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DC)的叶片中克隆到单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BbGPPS)基因。研究结果显示,BbGPPS基因的cDNA全长1 69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DC)的叶片中克隆到单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BbGPPS)基因。研究结果显示,BbGPPS基因的cDNA全长1 69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 083 bp,编码361个氨基酸;亚细胞结构定位于叶绿体,既非膜蛋白也非分泌性蛋白。疏水性分析显示,BbGPPS是亲水性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BbGPPS蛋白与其他植物中GPPS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具有异戊烯基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序列被聚为5大类,BbGPPS与其他菊科植物聚类一类,与万寿菊(Tagetes erecta)TeGPPS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甜菊(Stevia rebaudiana)SrG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 氨基酸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艾纳香叶片左旋龙脑与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官玲亮 夏奇峰 +3 位作者 庞玉新 于福来 黄梅 陈振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614,共5页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水杨酸 茉莉酸甲酯 L–龙脑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梅 于福来 +4 位作者 庞玉新 陈策 刘立伟 陈振夏 官玲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30-32,共3页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l-龙脑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嫩叶中的含量最高,为6.25mg/g,与其他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功能叶、老叶和枯叶中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11mg/g、4.80mg/g和4.33mg/g;生殖生长期,嫩叶中l-龙脑含量最高,为2.30mg/g,与其他6个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侧枝、花枝、花蕾和花朵中未检测到l-龙脑。2)总黄酮含量,营养生长期,功能叶的含量最高,为97.56mg/g,与嫩叶、老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嫩梢、嫩茎、枯叶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生长期,功能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1.39mg/g,与花蕾、嫩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与枯叶、侧枝、花枝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以l-龙脑为指标,用于提取艾片时,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采收,并采收全部叶片(包含枯叶、老叶、功能叶和嫩叶)及嫩梢;以总黄酮为指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都较为合适,应采集老叶、功能叶和嫩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l-龙脑 总黄酮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组织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