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应变点特种玻璃的成分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宏 马艳平 +1 位作者 肖琴 赵会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70-2373,2378,共5页
电子显示产品、高温仪表、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行业迫切需求高应变点玻璃。本文以中铝玻璃为基础,确定了高应变点玻璃的成分;用高温熔融法制得了高应变点玻璃,并得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玻璃的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玻璃中Al2O3... 电子显示产品、高温仪表、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行业迫切需求高应变点玻璃。本文以中铝玻璃为基础,确定了高应变点玻璃的成分;用高温熔融法制得了高应变点玻璃,并得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玻璃的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玻璃中Al2O3和SrO对其热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点 基板玻璃 熔制制度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硅酸盐玻璃中铝配位的XPS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文宝 姜宏 +3 位作者 鲁鹏 何威 有学军 邹世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5-717,共3页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通过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其进行测试,对玻璃中铝的配位进行了探讨[1]。结果表明:(1)铝元素在高铝硅酸盐玻璃中以两种配位形式存在,即四配位的铝氧四面体[AlO4],和六配位的铝氧八面体[AlO6]。随着玻璃中铝含量增...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通过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其进行测试,对玻璃中铝的配位进行了探讨[1]。结果表明:(1)铝元素在高铝硅酸盐玻璃中以两种配位形式存在,即四配位的铝氧四面体[AlO4],和六配位的铝氧八面体[AlO6]。随着玻璃中铝含量增加,Al2p谱峰向结合能增大方向移动。铝含量较低时,样品中的铝主要进入四配位,铝含量较高时,样品中的铝呈四、六配位混合。(2)随着铝含量的升高,玻璃中铝的平均配位数增加,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基本呈现匀速增长,当Al2O3含量约为12%时,四配位铝的相对含量与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相等,随后六配位含量超过了四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硅酸盐玻璃 XPS 结合能 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高硼硅酸盐玻璃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沈阳 姜宏 +2 位作者 何文琦 李长久 俞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050-21053,共4页
以硼硅酸盐玻璃为基础玻璃系统,研究了超高硼含量区间,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硼硅酸盐玻璃在不同B2O3含量的情况下的结构变化,测试了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转变温度、软化温度和高温粘度。研究结果表明,高... 以硼硅酸盐玻璃为基础玻璃系统,研究了超高硼含量区间,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硼硅酸盐玻璃在不同B2O3含量的情况下的结构变化,测试了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转变温度、软化温度和高温粘度。研究结果表明,高硼玻璃难以析晶;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玻璃结构中[BO4]、[BO3]数量增多,其中以[BO3]为主;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呈现出S型变化,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都逐渐减小;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都出现极小值,过量的B2O3会起到反作用;此外B2O3起到降低高温粘度的作用,但降低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含量 硅酸盐玻璃 低介电常数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法玻璃用复合澄清剂的HTMOS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阳 姜宏 +2 位作者 俞琳 刘元 李长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8-1364,共7页
针对钠钙硅平板玻璃,借助高温熔化原位观测和记录系统(HTMOS),探索了多元复合澄清剂对玻璃熔体中气泡的产生、长大和排除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借助HTMOS装置,我们原位观测到了Na_2SO_4与C、CeO_2复合后的梯级澄清效果。通过高温熔... 针对钠钙硅平板玻璃,借助高温熔化原位观测和记录系统(HTMOS),探索了多元复合澄清剂对玻璃熔体中气泡的产生、长大和排除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借助HTMOS装置,我们原位观测到了Na_2SO_4与C、CeO_2复合后的梯级澄清效果。通过高温熔化观测系统,可知单独加入Na_2SO_4和单独加入CeO_2的玻璃中剩余气泡远少于不加入澄清剂的玻璃;而多元复合澄清剂C+Na_2SO_4+CeO_2的使用在达到了梯级澄清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澄清的起始温度,有利于玻璃熔制温度的降低和熔制时间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清剂 气泡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过程对浮法玻璃含水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代志祥 姜宏 +5 位作者 赵会峰 田瑞平 朱利方 贺建雄 段秋桐 沈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936,共6页
本文主要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在成形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同成形工艺条件下的玻璃样片上表层、中间层和锡面层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氧燃烧浮法玻璃含水量高于普通浮法玻璃,成形过程中含水... 本文主要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在成形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同成形工艺条件下的玻璃样片上表层、中间层和锡面层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氧燃烧浮法玻璃含水量高于普通浮法玻璃,成形过程中含水量变化更为明显;成形过程中主要发生脱羟基反应,上表层羟基损失量大于锡面层;锡槽成形工艺、成形厚度对上表层含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燃烧 玻璃成形 含水量 脱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掺杂的V2O5-P2O5系统封接玻璃的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威 姜宏 +2 位作者 李长久 俞琳 夏文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872,共4页
采用差热(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xV2O5-(100-x)P2O5(摩尔比,70≤x≤90)和(80-x)V2O5-20P2O5-xSb2O3(摩尔比,1≤x≤10)系列玻璃试样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对玻璃的形... 采用差热(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xV2O5-(100-x)P2O5(摩尔比,70≤x≤90)和(80-x)V2O5-20P2O5-xSb2O3(摩尔比,1≤x≤10)系列玻璃试样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对玻璃的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发现:V2O5-P2O5系封接玻璃在析晶温度处理后,晶相为V2O5,随着Sb2O3引入量的逐渐增大,玻璃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变化较小(≤20.5K),而玻璃的稳定性因子|Tcs-Tg|(Tcs,Low Limit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逐渐从72.0K增大到157.2K,析晶活化能由126.9KJ/mol逐渐增大到193.0KJ/mol,说明Sb2O3的引入能增大玻璃的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掺杂 V2O5-P2O5系统封接玻璃 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气吹扫锡槽原理及化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建雄 姜宏 +4 位作者 鲁鹏 段秋桐 代志祥 朱利方 沈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81-2986,2991,共7页
本文介绍了浮法锡槽污染的来源及当前国内外各种锡槽吹扫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通过对锡槽内相关化学反应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氯气吹扫锡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氯气吹扫锡槽作... 本文介绍了浮法锡槽污染的来源及当前国内外各种锡槽吹扫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通过对锡槽内相关化学反应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氯气吹扫锡槽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氯气吹扫锡槽作业后玻璃板表面的滴落物和一些玻璃样片进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锡槽污染最终的沉积物主要以SnO、SnS、SnO2、SnS2的物质形态存在,此类沉积物是引起浮法玻璃锡缺陷的关键。锡槽污染机理和氯气吹扫方式的研究可为高端玻璃生产线锡槽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槽污染 氯气锡槽吹扫 原理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全氧燃烧浮法玻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段秋桐 姜宏 赵会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文模拟全氧燃烧气氛和空气气氛,熔制了含水量不同的玻璃样品。利用FTIR红外光谱测试了玻璃中的羟基含量;利用热膨胀仪、硬度仪和化学法测试了玻璃的线热膨胀系数、维氏显微硬度及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利用固体核磁仪对玻璃微观结构进行... 本文模拟全氧燃烧气氛和空气气氛,熔制了含水量不同的玻璃样品。利用FTIR红外光谱测试了玻璃中的羟基含量;利用热膨胀仪、硬度仪和化学法测试了玻璃的线热膨胀系数、维氏显微硬度及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利用固体核磁仪对玻璃微观结构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全氧燃烧环境下,玻璃熔体中羟基(-OH)含量增多,玻璃的线膨胀系数增加,显微硬度和化学稳定性下降。^(29)Si MASNMR结果显示高含水玻璃网络结构中Q(4)比例减少,Q(3)和Q(2)比例升高。为了减缓玻璃中水分对性能的影响,模拟实验发现使用低含水量碎玻璃可以有效降低玻璃成品中的含水量,使用比例以3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燃烧 性能 微观结构 碎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Dy^3+掺杂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其在紫外光区域内不同波段光的激发下,以下转换的方式辐射出多个可见光发射峰,其中主要的发射峰波长为484、574、600和646nm等;样品用作电池盖板后,单/非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较相应的空白玻璃/电池组件分别增加了0.07%及0.013%,即稀土玻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提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Sm3+、Dy3+ 下转换 玻璃盖板 AM1.5太阳光模拟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提高太阳能玻璃透过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华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邹世锋 黄火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SO2气氛下的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透过率的影响,发现SO2气氛下热处理后的太阳能玻璃的透过率有所增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太阳能玻璃表面的反射光谱,利用场发射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采用EPMA分析了太阳... 本文主要研究了SO2气氛下的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透过率的影响,发现SO2气氛下热处理后的太阳能玻璃的透过率有所增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太阳能玻璃表面的反射光谱,利用场发射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采用EPMA分析了太阳能玻璃的纵向成分分布,并探讨了SO2气氛下的热处理提高太阳能玻璃透过率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热处理 太阳能玻璃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气氛下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影响
11
作者 李春华 姜宏 +1 位作者 赵会峰 邹世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74-1780,共7页
本文研究了硫气氛下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透过率与S含量、硫熏时间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测试了各试样减反膜的反射光谱、表面形貌、断面形貌、断面成分及硫元素深度分布,探讨分析了硫气氛下的热处理对太阳... 本文研究了硫气氛下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透过率与S含量、硫熏时间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测试了各试样减反膜的反射光谱、表面形貌、断面形貌、断面成分及硫元素深度分布,探讨分析了硫气氛下的热处理对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气氛 热处理 太阳能玻璃 减反膜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硅酸盐玻璃的红外、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鲁鹏 夏文宝 +1 位作者 姜宏 赵会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8-881,887,共5页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玻璃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玻璃的骨架主要由硅氧四面体[Si O4]连接而成。铝氧四面体[Al O4]也参与成网,与[Si O4]相连使断网变得完整。铝氧八面体[Al O6]与其他离子或基团处于...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玻璃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玻璃的骨架主要由硅氧四面体[Si O4]连接而成。铝氧四面体[Al O4]也参与成网,与[Si O4]相连使断网变得完整。铝氧八面体[Al O6]与其他离子或基团处于网络空隙里,作为网络外体游离在网络之间。随着样品中Al2O3含量的增多,玻璃中桥氧的数目在增加,非桥氧的数目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结构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浓度对浮法玻璃表面锡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利方 姜宏 +3 位作者 赵会峰 代志祥 贺建雄 段秋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3-878,共6页
利用自制的锡槽成型模拟装置制备锡液中加入不同铁含量的玻璃样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研究样品中扩散进入玻璃表面锡离子的含量及锡离子不同价态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加,与... 利用自制的锡槽成型模拟装置制备锡液中加入不同铁含量的玻璃样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研究样品中扩散进入玻璃表面锡离子的含量及锡离子不同价态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加,与锡液接触的玻璃表面渗锡量先减少后增大,当加铁量为0.40%时,渗锡量达到最小,约为17.30ug/cm2;进入玻璃表层中的Sn2+的相对含量随着加铁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当加铁量为0.40%,Sn2+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小,约为3.88%;进入玻璃表层中的Sn4+的相对含量随着加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加铁量为0.40%,Sn4+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约为96.12%;铁渗入量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多而增多。加铁量相同时,延长玻璃与锡液的接触时间,进入玻璃中的渗锡量增多,渗铁量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锡槽成型模拟装置 金属铁 渗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催化对SiO2溶胶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振华 赵会峰 +1 位作者 崔永红 姜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3-1818,共6页
采用酸碱两步法的3种不同二次催化手段制备相应的SiO_2溶胶,研究其纳米颗粒粒径、膜层表面形貌、透过率增益以及膜层硬度等性能差异,并与最初的碱催化溶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碱两步法Ⅰ型、Ⅱ型、Ⅲ型这3种方式进行二次催化之后,... 采用酸碱两步法的3种不同二次催化手段制备相应的SiO_2溶胶,研究其纳米颗粒粒径、膜层表面形貌、透过率增益以及膜层硬度等性能差异,并与最初的碱催化溶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碱两步法Ⅰ型、Ⅱ型、Ⅲ型这3种方式进行二次催化之后,溶胶颗粒粒径均变大且粒径分布范围扩大;镀膜表面不同程度的趋向于致密化;透过率增益降低但膜层硬度提高。经对比,酸碱两步法Ⅰ型所制备膜层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两步法 二次催化 SIO2溶胶 增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