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病虫害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爱勤 桑利伟 +2 位作者 谭乐和 孙世伟 李继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57-1962,共6页
为摸清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海南省琼海、万宁、定安、屯昌、儋州等5个市(县)共10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为害海南香草兰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8种。其中病害6种,分别是香草兰根(茎)腐病... 为摸清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海南省琼海、万宁、定安、屯昌、儋州等5个市(县)共10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为害海南香草兰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8种。其中病害6种,分别是香草兰根(茎)腐病、香草兰疫病、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香草兰花叶病、香草兰白绢病和香草兰炭疽病;虫害有2种,分别是香草兰拟小黄卷蛾和可可盲蝽。分布广且为害严重的是香草兰根(茎)腐病、香草兰疫病、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和香草兰花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病虫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圣风 王亚男 +3 位作者 付华菲 胡生燕 刘世超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前,游动孢子呈圆球形,作自由游动。(2)接种后3 h,游动孢子在胡椒下胚轴表皮休止呈扁球形,大部分休止孢继续变形呈洋梨形或椭球型,少部分保持原状并萌发出短芽管;休止孢附着的寄主细胞开始被诱导活性氧迸发和胼胝质积累。(3)接种6 h,短芽管发育成末端膨大的长芽管;已侵入的菌丝沿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菌丝侧面形成指状吸器结构,吸器多聚集成簇;寄主细胞在入侵菌丝位置产生大量的胼胝质积累,被入侵细胞出现显著的活性氧迸发以及细胞死亡。(4)接种24 h,入侵菌丝扩展至胡椒下胚轴的木质部,填充满髓部细胞并沿之纵向迅速扩展;在其他部位主要通过细胞间隙向四周缓慢扩展。(5)接种48 h,入侵菌丝开始从寄主细胞间隙、气孔等位置突破至植株体外形成气生菌丝。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的细胞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疫霉—胡椒”互作,揭示胡椒瘟病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辣椒疫霉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草兰光合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庄辉发 周成俊 +3 位作者 赵青云 王辉 陈红漫 邢诒彰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光伏板下空间发展农业产业成了新课题。香草兰是名贵的天然食品香料作物,具有喜荫的习性,发展光伏下种植香草兰可以增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保护水土流失。为了研究光伏下种植香草兰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通...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光伏板下空间发展农业产业成了新课题。香草兰是名贵的天然食品香料作物,具有喜荫的习性,发展光伏下种植香草兰可以增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保护水土流失。为了研究光伏下种植香草兰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光伏下种植香草兰、槟榔间作香草兰和荫棚种植香草兰3种不同模式、不同冠层香草兰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通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和叶绿素(Chl)含量等指标值对比,光伏下种植香草兰的各项指标低于槟榔间作香草兰,但高于荫棚种植香草兰,且差异性显著。在遇到较强光照时,香草兰叶片会通过降低净光合速率来保持正常生长,说明香草兰虽然是喜荫作物,但是短时间的强光照射比长时间的弱光照射更适合提高香草兰的光合作用。研究可为光伏下种植香草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光伏间作 光合生理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邢诒彰 洪珊 +4 位作者 杨劲明 赵青云 苏凡 庄辉发 王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撂荒和连作香草兰处理相比,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数量,并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撂荒、连作和轮作显著诱导形成3种不同的群落结构,但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结构相似。轮作后门水平上显著增加了优势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Rokubacteria门,以及优势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且属水平上增加了优势细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即轮作胡椒后该属的相对丰度为64.26%,轮作斑兰叶后相对丰度达到98.54%,轮作糯米香茶后则为63.07%。随机森林结果表明,轮作斑兰叶能特异激发Terriglobus属、克雷伯杆菌属(Kribbella)、粘球菌属(Myxococcus)细菌核心类群,以及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真菌核心类群,且轮作斑兰叶后真菌群落物种间网络互作更紧密。轮作后显著提高土壤pH,而土壤pH、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是显著抑制病原菌的最重要指示因子。综合表明,在长期连作的香草兰土壤中轮作短期且经济价值高的香料作物斑兰叶,对缓解香草兰土传病害的发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香草兰 斑兰叶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万宁咖啡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分离鉴定及LAMP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温思为 高圣风 +5 位作者 田甜 刘世超 苟亚峰 张若男 薛超 孙世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3-1744,共12页
作为海南省万宁市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兴隆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炭疽病侵害的严峻挑战。咖啡炭疽病可导致咖啡叶片焦枯、枝条溃疡及浆果褐腐,是咖啡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万宁咖啡主产区采集咖啡炭疽病样品并分离病原菌,通过ITS... 作为海南省万宁市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兴隆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炭疽病侵害的严峻挑战。咖啡炭疽病可导致咖啡叶片焦枯、枝条溃疡及浆果褐腐,是咖啡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万宁咖啡主产区采集咖啡炭疽病样品并分离病原菌,通过ITS、TUB2、CHS-1、ACT、GAPDH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快速检测体系。结果表明:(1)采集典型病样50份,经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炭疽菌株24株;(2)明确万宁5个种植区的病原种群结构包含4个炭疽菌种,即Colletotrichum tropicale、C.karstii、C.fructicola及优势种暹罗炭疽菌(C.siamense,45.8%)。(3)基于TUB2基因特异区域,设计筛选得到特异性LAMP引物组Tub-L1,优化反应体系参数为63℃恒温扩增50 min,内外引物浓度比为8∶1,Mg^(2+)8 mmol/L,d NTPs 0.8 mmol/L,无需甜菜碱。验证试验表明,该体系检测灵敏度达100 pg/μL(为常规PCR的10倍);对炭疽菌属的7个近缘种(C.tropicale、C.fructicola、C.karstii等)及7种非靶标植物病原菌[含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菜豆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等]均无阳性反应。采用优化后的LAMP检测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叶片样本进行分析,所有样品均成功检测出暹罗炭疽菌,其结果与常规PCR检测方法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并优化的咖啡炭疽病菌LAMP快速检测体系具有操作简便、反应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结果可视化等优势,适用于暹罗炭疽菌(C.siamense)的田间快速检测。该体系为咖啡炭疽菌的精准鉴定及高效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咖啡炭疽病的早期预警、病害监测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炭疽病 病原鉴定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可可种质果实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
6
作者 杨德伟 伍宝朵 +3 位作者 吴国星 王睿 张子箫 李付鹏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为筛选果实性状、果肉和可可豆品质均优异的可可育种材料,对11份可可种质的果实质量、果壳质量、果长、果宽、种子鲜质量、果肉含量、可溶性糖、总酸、pH、糖酸比、果肉感官评价(香气、酸甜感、接受度)、可可脂、可可碱、咖啡因和多酚1... 为筛选果实性状、果肉和可可豆品质均优异的可可育种材料,对11份可可种质的果实质量、果壳质量、果长、果宽、种子鲜质量、果肉含量、可溶性糖、总酸、pH、糖酸比、果肉感官评价(香气、酸甜感、接受度)、可可脂、可可碱、咖啡因和多酚17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可可种质果实的17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16%~52.91%,平均为16.73%,其中咖啡因的变异系数最大。果肉含量、总酸、糖酸比、咖啡因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11份可可种质在果实性状和品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可可果肉的感官评价中,香可16号的测评分数最高,其次是TAS420、TAS1413;此外,测评者的接受度主要与果肉的酸甜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性状与果肉品质间主要呈正相关关系,而可可豆品质性状与它们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出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21%;基于各指标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排名,TAS420、香可16号、TAS414的综合评分最高,在果实性状、果肉和可可豆品质上表现均优异。主成分1和主成分2在综合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pH、糖酸比、感官评价、果实质量、果壳质量、果宽的指标对可可果实的贡献率较大。依据聚类分析,将11份可可种质细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仅有TAS1413,其果实性状和果肉品质均较为优异,但可可豆品质最差;第二、第三类群为综合排名前四的种质,综合指标较为优异,是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材料。剩下的6份种质为第四类群,其果实性状和品质较为一般。本研究为可可优良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有助于可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 果实性状 果肉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特征的海南咖啡产地溯源研究
7
作者 王曦奥 彭贤瑞 +4 位作者 胡丽松 黄丽芳 安娜 王晓阳 闫林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8-406,共9页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是服务热区乡村振兴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经济作物。海南咖啡品质佳、价格高、收益好,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的现象,导致海南咖啡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开发海南咖啡产地溯源...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是服务热区乡村振兴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经济作物。海南咖啡品质佳、价格高、收益好,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的现象,导致海南咖啡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开发海南咖啡产地溯源鉴定技术对推进海南咖啡的身份标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对国内外中粒咖啡主产区68份咖啡商品豆的13种矿质元素(K、Mg、Ca、Cu、Fe、Ba、Co、Mo、Ni、Zn、Se、Cd、As)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和聚类分析对我国海南和国外中粒咖啡商品豆的产地进行分类,并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建立中粒咖啡的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矿质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海南产区和国外产区咖啡商品豆的As、Ca、Fe、K和Zn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OPLS-DA分析依据5种元素的组成特征将咖啡样品分成海南和国外2组;利用元素As、K、Ca含量建立的线性判别模型可以将海南和国外的中粒咖啡商品豆进行区分,交叉验证和回代验证的正确判别率分别是92.3%和96.2%;聚类分析的产地判别准确率为89.7%。上述研究结果证明矿质元素指纹特征可用于海南咖啡的产地溯源,为今后海南咖啡的品牌保护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矿质元素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不同产区咖啡生豆的关键风味物质差异
8
作者 陈桃 张昂 +5 位作者 董云萍 孙燕 苏兰茜 龙宇宙 王蓓蓓 赵青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测定海南不同咖啡产区土壤性状与咖啡生豆品质特征,明确土壤理化性状与咖啡生豆主要风味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初步阐明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方法】选取海南万宁、琼海、澄迈、白沙和琼中5个咖啡主产区开展大田试... 【目的】测定海南不同咖啡产区土壤性状与咖啡生豆品质特征,明确土壤理化性状与咖啡生豆主要风味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初步阐明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方法】选取海南万宁、琼海、澄迈、白沙和琼中5个咖啡主产区开展大田试验,通过测定不同产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咖啡生豆主要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筛选调控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琼海产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铜含量以及土壤温度高于其他产区。相较于其他产区,琼海咖啡生豆中的葫芦巴碱、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咖啡因含量较低。土壤温湿度以及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性镁和有机质含量与咖啡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结论】海南不同产区咖啡园土壤和咖啡生豆品质性状均存在差异,其中,琼海咖啡生豆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咖啡因含量较低,品质整体较优。土壤温湿度、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性镁和有机质是影响咖啡生豆主要品质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研究结果为优化海南省咖啡园养分管理措施、助力咖啡绿色高品质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斯塔咖啡 土壤性状 咖啡品质 咖啡因 葫芦巴碱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与连作发病香草兰根系分泌物差异成分筛选及其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
9
作者 邢诒彰 王洁 +3 位作者 王辉 庄辉发 徐飞 赵青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根系分泌物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是引起植物连作生物障碍的重要驱动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研究新植健康及连作发病香草兰根系分泌物组成特征,共检测到83种代谢产物,包括脂肪酸、糖、氨基酸、酚酸、醇、胺、酯、... 根系分泌物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是引起植物连作生物障碍的重要驱动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研究新植健康及连作发病香草兰根系分泌物组成特征,共检测到83种代谢产物,包括脂肪酸、糖、氨基酸、酚酸、醇、胺、酯、苷、吡啶、嘧啶、醛、尿素等;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新植健康及连作发病香草兰根系分泌物分别聚集在一起,可明显区分开来;运用OPLS-DA、模型的变量进行重要性因子和方差分析发现,尿素、乳糖、甘油二酯、柠檬酸、D-甘油-1-磷酸、4-羟基丁酸钠是差异代谢物,新植健康香草兰根系乳糖相对含量显著低于连作发病香草兰,而其他5种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连作发病香草兰。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均对香草兰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p.vanillae)具有抑制作用,而添加200 mmol/L的乳糖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根系分泌物 代谢组学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胡椒瘟病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3 位作者 谭乐和 曾会才 孙世伟 李继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1,共4页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主产区胡椒瘟病病原进行鉴定,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胡椒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月平均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主产区胡椒瘟病病原进行鉴定,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对胡椒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月平均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降雨量越大,持续降雨天数越多,发病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瘟病 病原鉴定 核糖体DNA-ITS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香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刚 马帅 +2 位作者 张翠玲 庄辉发 张家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7期1320-1324,共5页
利用RAPD技术,对12份糯米香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9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1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及多态性好的引物,对12份糯米香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扩增条带的多态位点有12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 利用RAPD技术,对12份糯米香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9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1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及多态性好的引物,对12份糯米香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扩增条带的多态位点有12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39.34%,表明供试糯米香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相似性在0.734 4~0.963 9之间,12份种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通过UPGMA构建树状图,当相似系数为0.821时,12份种质资源可以聚为Ⅰ和Ⅱ两个类群,在地理分布图上,来源地相同或较近的种质表现出较为亲密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香 遗传多样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经济林下复合种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鱼欢 祖超 +4 位作者 赵青云 王辉 王华 林兴军 邬华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策,为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复合栽培 现状与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主要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发展现状与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辉 王灿 +4 位作者 杨建峰 祖超 李志刚 邬华松 鱼欢 《中国热带农业》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海南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受土地限制已逐步达到饱和,开展复合栽培是解决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作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总结了海南橡胶、椰子和槟榔等主要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发展现状,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热... 海南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受土地限制已逐步达到饱和,开展复合栽培是解决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作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总结了海南橡胶、椰子和槟榔等主要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发展现状,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的主要原则,并列举了一些主要模式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前生产实践,促进海南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经济林 复合栽培 发展现状 构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可可黑果病病原鉴定及其发生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3 位作者 孙世伟 高圣风 苟亚峰 谭乐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6-1591,共6页
采用形态特征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可可黑果病病原进行鉴定,并通过定点连续调查研究该病在海南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 采用形态特征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可可黑果病病原进行鉴定,并通过定点连续调查研究该病在海南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海南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1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黑果病 病原鉴定 核糖体DNA—ITS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胡椒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红 郝朝运 +2 位作者 徐志 谷风林 邬华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38-40,48,共4页
以海南地区15份杂交种质和2份野生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白胡椒粉的蛋白质、粗脂肪、胡椒碱、胡椒精油等项目进行测试与分析,基本上摸清了海南胡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为我国胡椒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我国优质胡椒种质资... 以海南地区15份杂交种质和2份野生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白胡椒粉的蛋白质、粗脂肪、胡椒碱、胡椒精油等项目进行测试与分析,基本上摸清了海南胡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为我国胡椒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我国优质胡椒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质 野生种质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典型咖啡园植株矿质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燕 杨建峰 +1 位作者 董云萍 王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对海南省典型咖啡种植园植株样品(叶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植株叶片P、S、Fe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Mn、Zn含量均高于适宜范围,N、B含量在适宜或高量范围,K含量大部分也在适宜或高量范围,Ca、Mg含量较缺乏,Cu含量严重缺乏。
关键词 咖啡 矿质养分 丰缺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典型咖啡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燕 杨建峰 +2 位作者 董云萍 林兴军 王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57-59,共3页
对海南省典型咖啡种植园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种植园土壤大量元素仅全氮含量高于临界值,全磷、全钾含量均低于临界值,而速效养分高于临界值。Ca、Mg、B元素含量缺乏,S、Fe、Mn、Cu、Zn元素含量丰富。
关键词 海南省 咖啡 土壤 养分状况 施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香草兰园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青云 王辉 +2 位作者 庄辉发 朱自慧 王华 《热带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2-13,21,共3页
通过对海南主要香草兰园土壤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香草兰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土壤酸化主要原因是酸雨和几种化学酸性肥料的长期施用。
关键词 香草兰 土壤酸化 酸雨 化学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香料源植物毛叶树胡椒在海南的引种试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逢春 吴刚 +3 位作者 闫林 梁淑云 谷风林 谭乐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毛叶树胡椒Piper hispidinervium(C.DC.)是一新型的香料源植物,其茎、叶及果均可供提取芳香油。毛叶树胡椒对于海南的湿热气候适应性较强,初期的引种试种已获得成功。引种的一代植株、种子苗及扦插苗后代均成活,经分析干叶出油为3%~4%... 毛叶树胡椒Piper hispidinervium(C.DC.)是一新型的香料源植物,其茎、叶及果均可供提取芳香油。毛叶树胡椒对于海南的湿热气候适应性较强,初期的引种试种已获得成功。引种的一代植株、种子苗及扦插苗后代均成活,经分析干叶出油为3%~4%,主要是一些烯烃类有机物质,与引种地相当,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源植物 毛叶树胡椒 引种试种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根胁迫下调控胡椒根系生长促进植株修复的生理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祖超 何倩 +3 位作者 郑维全 李志刚 王灿 杨建峰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9-3380,共12页
【目的】探明胡椒在不同程度断根处理和修复时间下根系自修复过程的生理机理,为胡椒及同类作物筛选适宜的机械耕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热引1号胡椒幼苗为研究对象,设不断根(对照,CK)、轻度断根、中度断根和重度断根4个处理,分... 【目的】探明胡椒在不同程度断根处理和修复时间下根系自修复过程的生理机理,为胡椒及同类作物筛选适宜的机械耕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热引1号胡椒幼苗为研究对象,设不断根(对照,CK)、轻度断根、中度断根和重度断根4个处理,分别在断根后15、30和60 d测定分析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形态和活力指标、叶片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量,并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与CK相比,断根后30和60 d时,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的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且断根后60 d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轻度断根60 d的株高增长量显著增加。断根促进根系形态指标生长量显著增加,其中,中度断根30 d的根系平均直径增长量及60 d的根系总长度增长量、表面积增长量和平均直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CK。断根后60 d,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升高92.0%和66.6%,相对于重度断根有显著修复优势。断根处理对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调控作用,断根后15、30和60 d,重度断根均促进赤霉素(GA)含量显著升高,断根后15和30 d重度断根也促进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著升高。断根后15 d,中度断根和重度断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断根后30和60 d,3个断根处理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断根通过影响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性状间接影响生物量性状,但不同修复时间下的影响指标和路径存在差异。【结论】胡椒断根后的生长修复是生长和生理指标相互作用的结果。前期根系内源激素促进根系生长,或通过正向调控抗氧化酶活性而间接促进根系生长启动修复;后期断根处理和内源激素负向调控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根系生长完成修复。轻度断根和中度断根对胡椒生长修复有补偿或超补偿效应,重度断根时效性较低,60 d时才完成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断根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