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施入3年后对热带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侯广庆 程文肖 +5 位作者 邵徐杰 石代仁 贾睿宏 叶进刚 李昌珍 李长江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为明确生物炭在热带地区玉米(Zea mays)上的应用效果,设置施用花生壳、水稻壳2种生物炭类型(施用量为10、20、40、60 t·hm^(-2)),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CK),探究在生物炭施入3年后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为明确生物炭在热带地区玉米(Zea mays)上的应用效果,设置施用花生壳、水稻壳2种生物炭类型(施用量为10、20、40、60 t·hm^(-2)),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CK),探究在生物炭施入3年后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中,玉米的株高及叶片SPAD值在各处理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吐丝期,40 t·hm^(-2)处理的玉米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60 t·hm^(-2)处理。另外,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在玉米成熟期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逐渐增加;除40 t·hm^(-2)处理外,60 t·hm^(-2)处理较其他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同时,40 t·hm^(-2)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与CK间无显著差异。40 t·hm^(-2)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积累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但其氮、磷、钾利用效率与CK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土壤pH值、干物质积累量、植物氮、磷、钾积累量和穗粒数都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40 t·hm^(-2)生物炭施用水平能改善土壤、提高玉米的生长和养分利用及产量,可作为热带地区最佳施用量,且水稻壳生物炭要优于花生壳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生物炭 玉米 作物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不同地区连作年限对香蕉园土壤养分及线虫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艳 张晓波 +1 位作者 阮云泽 王雅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以海南省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乐东县4个种植区香蕉园为例,通过采取不同种植年限(0、1、2、3、4年)香蕉园土壤,研究连作香蕉园土壤养分及线虫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以海南省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乐东县4个种植区香蕉园为例,通过采取不同种植年限(0、1、2、3、4年)香蕉园土壤,研究连作香蕉园土壤养分及线虫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强烈的富集作用。线虫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香蕉长期连作改变了蕉园土壤中的养分比例,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及线虫数量增加,从而影响了香蕉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园 连作 土壤养分 线虫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不同地区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种类及发生情况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艳 张晓波 +1 位作者 阮云泽 王雅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从海南省4个县(市)的香蕉基地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病的32份土样和87份根样中鉴定出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 从海南省4个县(市)的香蕉基地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病的32份土样和87份根样中鉴定出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pp.)7个属。其中根结线虫属和肾形线虫属分布较广,种群数量也较高,在各采样区中均有发生,是目前海南省香蕉生产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原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根结线虫 海南地区 优势种群 根结线虫属 肾形线虫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4
作者 秦春秀 刘文波 章程辉 《绿色科技》 2015年第9期280-282,共3页
指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的形势依然严峻。建立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己经刻不容缓。从建立农产品安全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形式宣传和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 指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的形势依然严峻。建立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己经刻不容缓。从建立农产品安全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形式宣传和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管体系,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加强立法和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海南热带海洋环境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聪 吴海武 +5 位作者 郭伟良 朱彦博 黄捷畅 周永灿 王世锋 谢珍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7-435,共9页
从海南热带海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产脂肪酶菌,其中菌株LD-1302产脂肪酶活性最高。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8、温度37℃、盐度32的... 从海南热带海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产脂肪酶菌,其中菌株LD-1302产脂肪酶活性最高。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8、温度37℃、盐度32的条件下,经橄榄油诱导,起始浓度为3.75×105CFU/m L的LD-1302摇瓶发酵48 h时产脂肪酶活最高,脂肪酶活可达(34.97±1.45)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地衣芽孢杆菌 筛选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海南粗榧生物碱总碱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峰 乔飞 江雪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以传统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的方法为对照,参照改良的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以建立安全、快捷、准确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总碱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兼备以上2种方法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其缺点,具体表现为(1)用磷酸、过氧... 以传统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的方法为对照,参照改良的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以建立安全、快捷、准确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总碱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兼备以上2种方法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其缺点,具体表现为(1)用磷酸、过氧化氢取代98%浓硫酸,更安全;(2)用微波加热取代水浴加热,更快捷;(3)增加了挥发干甲醇溶剂的试验步骤,排除了甲醇溶剂的干扰,更准确;(4)试验进一步明确了最佳加热时间为35 s,最佳检测波长为558 nm。结果还表明,新方法在0~20μg/mL范围内,三尖杉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8 4x,线性相关系数r=0.999 5;重复性检测样品的RSD=0.59%;标样回收率98.85%~106.86%,且24 h内显色稳定,测定结果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异。综上,新方法安全、快捷、可靠,可作为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总碱含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总碱含量 海南粗榧 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菠萝品种矿质养分的积累特性及利用效率 被引量:7
7
作者 卢明 剧虹伶 +6 位作者 洪珊 邓燕 赵艳 王蓓蓓 杨越 黄维富 阮云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2-116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的养分积累特性及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为海南几个主栽菠萝品种高效施肥和筛选高效、高经济效益的菠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17号’菠萝(‘TN17’)、‘台农11号’菠萝(‘TN11’)、‘金菠萝’(‘MD-2... 【目的】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的养分积累特性及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为海南几个主栽菠萝品种高效施肥和筛选高效、高经济效益的菠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17号’菠萝(‘TN17’)、‘台农11号’菠萝(‘TN11’)、‘金菠萝’(‘MD-2’)、‘无刺卡因’菠萝(‘SC’)4个菠萝品种为材料,在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各部位生物量和氮、磷、钾、钙、镁含量,同时比较各菠萝品种的基础地力贡献率、肥料贡献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1)施肥能显著提高菠萝的产量,‘SC’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6.98 t·hm-2和55.73 t·hm-2,‘SC’增产21.93 t·hm-2(64.88%)。(2)菠萝的干物质累积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每产1 000 kg菠萝果实,‘MD-2’带走的总养分量(26.47 kg·1 000 kg^(-1))最大,其次是‘TN17’的25.91 kg·1 000 kg^(-1);且‘MD-2’对N、K、Mg表现出较高的需要量。(4)肥料对各菠萝品种的贡献率较低,平均为33%,对‘SC’和‘MD-2’的贡献率分别为39.32%、36.41%。(5)‘SC’的肥料农学效率(10.39 kg·kg^(-1))和肥料偏生产力(20.70 kg·kg^(-1))最高,其农学效率分别比‘TN17’‘TN11’和‘MD-2’高出78.22%、143.32%、19.70%。(6)各品种的磷肥利用率最低,平均为11.94%,‘TN11’最低(7.24%);‘MD-2’的氮钾肥利用效率较高,‘SC’对磷钙肥的利用效率较高;其中‘TN17’的各肥料利用率居平均水平。(7)‘MD-2’的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平均每hm2为435 986.3元,较‘TN17’‘TN11’‘SC’分别增收76.05%、135.76%、102.18%。【结论】‘MD-2’具有高产、高效和高经济效益的品种优势,4个菠萝品种的养分需求和肥料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种植户应因菠萝品种特性进行科学施肥,在实现菠萝高产的同时实现高效及改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品种 产量 养分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对人工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海武 郭聪 +5 位作者 朱彦博 黄捷畅 周永灿 郭伟良 王世锋 谢珍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3-727,共5页
自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底泥中筛选得到1株对人工废水净化效果明显的菌株LS-1305,通过对菌落形态、16SrDNA、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研究了弯曲芽孢杆菌LS-1305在人工废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试验,... 自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底泥中筛选得到1株对人工废水净化效果明显的菌株LS-1305,通过对菌落形态、16SrDNA、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研究了弯曲芽孢杆菌LS-1305在人工废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试验,并将密度为(2.5±0.3)×105cfu/mL的弯曲芽孢杆菌LS-1305活菌接种至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721.5±1.8)mg/L、(67.33±0.58)mg/L、68.56±2.08)mg/L的人工废水中,不间断充无菌空气培养48h。最终建立了该菌株在人工废水中随时间的生长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安全,该菌株对人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1.61%、86.21%、87.22%。弯曲芽孢杆菌LS-1305具有显著改良海水养殖水体的潜在应用前景,为今后开发适合海南地区海水养殖环境的热带芽孢杆菌微生物制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芽孢杆菌 化学需氧量 氨氮 亚硝酸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乐东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艳 阮云泽 张晓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研究连作对香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乐东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年、2年、3年和4年)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在群落... 为研究连作对香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乐东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年、2年、3年和4年)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中肾形线虫是极优势属,并有逐渐扩大趋势;蕉园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而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含量与线虫生态群落指标成显著或高度相关,是影响土壤线虫生态群落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海南乐东种植园香蕉地土壤营养管理中可增施有机肥与磷肥、控施钾肥,以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园 土壤线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世鹏 袁红梅 牛晓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230-231,246,共3页
分析了生物信息学课程设置的现状,通过比较不同大学的培养方案,总结了生物、数学、计算机方面的主要专业课程。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教材情况,并根据各教材生物信息学课程内容,将相关内容分为必选、可选、实验3部分,进而分别阐述了这3部... 分析了生物信息学课程设置的现状,通过比较不同大学的培养方案,总结了生物、数学、计算机方面的主要专业课程。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教材情况,并根据各教材生物信息学课程内容,将相关内容分为必选、可选、实验3部分,进而分别阐述了这3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课程内容设置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菠萝在海南尖峰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明 洪珊 +4 位作者 剧虹伶 邓燕 耿建建 黎健才 赵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菠萝新品种金菠萝为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菲律宾引种,在海南尖峰镇试种。通过调查和跟踪试验,总结金菠萝在海南尖峰的引种表现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金菠萝表现为植株高大,叶片较长,叶缘无刺,生长力强;果实呈圆筒形,产量可... 菠萝新品种金菠萝为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菲律宾引种,在海南尖峰镇试种。通过调查和跟踪试验,总结金菠萝在海南尖峰的引种表现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金菠萝表现为植株高大,叶片较长,叶缘无刺,生长力强;果实呈圆筒形,产量可达60 t/hm^2,可食用部分多;可溶性糖18.83%,可溶性固形物19.44%,Vc 363.19 mg/kg,可滴定酸2.46%,品质极高;全生育期平均16个月,单造大小行栽培管理,四季均可种植。金菠萝适应性极强,可在海南大面积辐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引种 金菠萝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miRNA及其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赟 龙海飞 +8 位作者 贺瑞 徐敏 曾灿彬 骆娟 齐钊 闫臻 阮云泽 何朝族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香蕉中的miRNA,即通过将miRBase数据库中的已知植物的miRNA与香蕉EST和GSS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搜索,筛选出潜在的miRNA,最后得到16条香蕉miRNA,分属于9个miRNA家族,其中3条来源于EST数据库,13条来源于GSS数据库,...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香蕉中的miRNA,即通过将miRBase数据库中的已知植物的miRNA与香蕉EST和GSS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搜索,筛选出潜在的miRNA,最后得到16条香蕉miRNA,分属于9个miRNA家族,其中3条来源于EST数据库,13条来源于GSS数据库,并利用在线软件psRNATarget预测其靶基因,共得到168个靶基因,分别编码多种功能蛋白,参与各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MICRORNA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波 李平 +3 位作者 邬国良 林春花 缪卫国 郑服丛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 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花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响应病原菌及外源激素的表达分析
14
作者 刘茹燕 魏炳峥 +3 位作者 占昭宏 吴可建 李春霞 陶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为了解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在水稻逆境响应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水稻中SAMS的家族成员SAM2(ZBS2)、SAM1、METK3、ZBS2L和SAM5的同源性及理化性质,其次分析了它们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最后分析了这些基因响应病原菌和植物... 为了解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在水稻逆境响应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水稻中SAMS的家族成员SAM2(ZBS2)、SAM1、METK3、ZBS2L和SAM5的同源性及理化性质,其次分析了它们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最后分析了这些基因响应病原菌和植物激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SAMS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在水稻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下调ZBS2、SAM5表达,增强METK3、SAM1、ZBS2L表达。外源激素处理也影响SAMS表达:其中乙烯下调所有SAMS表达;赤霉素增强METK3表达,但减弱SAM1、SAM5表达;水杨酸诱导METK3表达,但抑制ZBS2、SAM1、ZBS2L和SAM5表达;脱落酸抑制ZBS2、METK3表达。因此,SAMS家族成员可能调控水稻的抗性反应,但功能和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家族 水稻 抗病响应 白叶枯病菌 外源激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C3H基因鉴定及应答菜豆黄单胞菌侵染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李敏 魏炳峥 +2 位作者 贾素行 陈银华 李春霞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5-1805,共11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木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影响,其中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为害木薯的重要病害。CCCH(C3H)型锌指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不...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木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影响,其中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为害木薯的重要病害。CCCH(C3H)型锌指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同时也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在拟南芥、水稻、大豆、小麦、矮牵牛、棉花等植物中,部分C3H基因的功能已有报道,但木薯C3H基因功能还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木薯MeC3H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特征、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共线性等,并利用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木薯受病原菌(Xanthomonas phaseoli pv.manihotis,Xpm)侵染后,MeC3H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木薯共有89个MeC3H基因,命名为MeC3H01~MeC3H89,分布在18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系统进化树显示,这89个MeC3H蛋白分为4个亚家族;MeC3H基因启动子含有逆境、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共线性分析发现,有39对木薯C3H基因具有同源关系,表明在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复制扩增基因家族成员;通过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Xpm处理后,部分C3H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MeC3H49、MeC3H42、MeC3H68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eC3H35、MeC3H77、MeC3H36、MeC3H31、MeC3H86的表达量显著下调。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eC3H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C3H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抗病响应 细菌性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曲霉HU0206的甲基环己酮代谢成分具有抗水稻黄单胞菌活性
16
作者 任琴琴 陈少微 +3 位作者 郑佳华 王瑞 徐良雄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254-259,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内生曲霉Aspergillus sp.HU0206的玉米发酵物具有良好的细菌拮抗活性,为进一步阐明其抗细菌活性物质基础,采用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技术从该发酵物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内生曲霉Aspergillus sp.HU0206的玉米发酵物具有良好的细菌拮抗活性,为进一步阐明其抗细菌活性物质基础,采用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技术从该发酵物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4个甲基环己酮化合物:ampelomin A(1)、7-hydroxyampelomin A(2)、7-O-ethylampelomin A(3)、2,3-dihydroxyl-7-O-ethylampelomin A(4)和2个甲基苯酚类化合物:2-(methoxymethyl)-1,4-benzenediol(5)和3-chlorogentisyl alcohol(6),其中化合物2~4为新化合物。载样量为50μg时,化合物1、2、6对水稻黄单胞菌具有较明显的拮抗活性,抑菌圈半径为4.0 mm,化合物6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黑胫病菌、青枯病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3~5对水稻黄单胞菌,以及化合物1~5对上述其他4株测试菌均无抑制活性。本文还初步讨论了该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甲基环己酮 抗细菌活性 水稻黄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亚氨基肽酶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力
17
作者 邢芸 占昭宏 +2 位作者 吴可建 魏炳峥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06-414,共9页
为探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是否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致病力,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Xcc中潜在的脯氨酸亚氨基肽酶,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这些蛋白,体外检测其脯氨酸亚氨基... 为探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是否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致病力,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Xcc中潜在的脯氨酸亚氨基肽酶,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这些蛋白,体外检测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酶活性,最后在Xcc中突变及回补这些基因,通过分析突变及回补菌株的致病力、生长特性、运动力和胞外酶活性,初步确定脯氨酸亚氨基肽酶在调控Xcc致病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Xcc编码两个脯氨酸亚氨基肽酶(PipA和PipB),突变其中任何一个都导致Xcc致病力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pipA和pipB过表达均导致病原菌运动力增强。此外,pipA过表达提高了Xcc胞外蛋白酶活性,但pipB不具备这种活性。因此,脯氨酸亚氨基肽酶PipA和PipB可能通过调控Xcc的运动性,进而影响病原菌的致病能力,PipA还可能通过调控胞外蛋白酶活性,进而影响Xcc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脯氨酸亚氨基肽酶 致病力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油茶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的植株再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辛辛 陈健妙 +4 位作者 高兴 赖杭桂 王健 胡新文 吴友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7-878,共12页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油茶未成熟胚再生体系,为油茶组培快繁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海南本地油茶合子胚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初代诱导、分化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适于诱导分化的外植体胚发育时期,明确植株再生途径,从而建...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油茶未成熟胚再生体系,为油茶组培快繁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海南本地油茶合子胚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初代诱导、分化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适于诱导分化的外植体胚发育时期,明确植株再生途径,从而建立分生结节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结果】(1)盛花期后240~300 d的油茶幼胚在改良MS+激动素(KT)2.0 mg/L+萘乙酸(NAA)0.2 mg/L+玉米素(ZT)5.0 mg/L培养基上,初代诱导率在90.0%以上,以分生结节组织为主;(2)分生结节组织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KT 1.0~2.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约4.6;(3)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NAA 0.2 mg/L+吲哚-3-乙酸(IAA)0.2 mg/L+ZT 5.0 mg/L+酸水解酪蛋白(CH)400.0 mg/L,平均每块分生结节组织诱导不定芽11.3个,不定芽以无糖暴露培养生根方式生根,移栽成活率为91.6%;(4)分生结节组织在改良MS+6-BA 2.0 mg/L+NAA 0.2 mg/L+ZT 5.0 mg/L+CH 400.0 mg/L上以分化体细胞胚状体为主,每块分生结节分化6.5个体细胞胚状体,具双子叶的体细胞胚状体在改良MS+6-BA 0.2 mg/L+IAA 2.0 mg/L+赤霉酸(GA3)0.5 mg/L+CH 200.0 mg/L培养基上有效成熟和萌发,萌发率为72.1%,胚芽和胚根有效伸长形成体胚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4.7%。【结论】以油茶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分生结节组织方式增殖,可经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种途径成功建立海南油茶未成熟胚分生结节植株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未成熟胚 分生结节组织 不定芽 体细胞胚状体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热带地区菠萝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正灏 张汉英 +6 位作者 金鑫 翟鹏飞 赵艳 李长江 阮云泽 王朝弼 王汀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94-2303,共10页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肥配施(INF+M)和有机无机缓控释肥配施(INF+M+S)5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菠萝叶片数、干物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后,NPK处理叶片数高于其他处理,约为84片。INF+M和INF+M+S处理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20.28%和23.16%,而INF与NP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NF+M+S处理氮、磷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8.33%、2.77%,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INF和INF+M处理对氮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磷、钾积累量。此外,INF+M+S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转运量,增幅依次为62.32%、189.83%和30.79%,INF+M处理氮、磷、钾转运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而INF处理则降低了磷、钾转运量。相较于CK处理,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冠芽养分分配率,3种减量施肥处理较NPK均提高了收获期菠萝果实养分分配率,减少了叶片等营养器官养分分配率,其中INF+M+S处理果实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31.43%、66.60%和147.33%。INF、INF+M和INF+M+S处理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64%、19.35%和37.09%,且INF+M+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施肥处理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INF+M+S处理下菠萝产量最高,且能提高养分积累量、养分转运量和果实养分分配率,为菠萝最优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积累 有机肥 缓控释肥 菠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白花油茶花药再生体系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广振 栾林莉 +4 位作者 宋玉凤 吴友根 胡新文 何朝族 陈健妙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6,共8页
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壮苗匮乏,是制约海南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通过花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来获得具主根的体细胞再生植株组培苗,从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别、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的筛选以及花药体胚植株的再... 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壮苗匮乏,是制约海南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通过花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来获得具主根的体细胞再生植株组培苗,从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别、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的筛选以及花药体胚植株的再生和移栽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海南白花油茶花药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白花油茶未开花蕾的横径为1.19~1.30 cm时,花粉发育多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期的花药是诱导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外植体;适用于海南油茶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配以NAA和K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方式为暗培养;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在NAA、BA和Z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可再分化出体细胞胚和诱导体胚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白花油茶 花药再生体系 初步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