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
郑景生
林文
卓传营
方宣钧
林文雄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4 |
25
|
|
2
|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李彩云
杜华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3
|
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董薇
许兰杰
牛永光
张海洋
刘学义
方宣钧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4
|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许兰杰
董薇
牛永光
张海洋
刘学义
方宣钧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5
|
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
伍成祥
宛煜嵩
徐俊
苏金
方宣钧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
2002 |
12
|
|
6
|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余显权
蒋向辉
吴海滨
赵德刚
方宣钧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5 |
9
|
|
7
|
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
梁慧珍
王树峰
余永亮
王庭峰
巩鹏涛
方宣钧
刘学义
赵双进
张孟臣
李卫东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8
|
棉花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 |
潘玉欣
马峙英
方宣钧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9
|
应用RAPD-PCR分析棉花A基因组的起源与进化 |
朱美霞
刘海清
张月永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