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敏瑞 荆永琳 +5 位作者 陈浪欣 王小冰 孟春阳 黄碧兰 徐立 李志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28,共18页
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极大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需求。超低温(液氮)冻存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虽需针对特定物种进行技术优化,但在实际应用后最为节省空间,且只需定期补充液氮,极大降低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人... 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极大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需求。超低温(液氮)冻存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虽需针对特定物种进行技术优化,但在实际应用后最为节省空间,且只需定期补充液氮,极大降低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植物超低温保存技术现已在种子、茎尖、花粉等多种类型材料上实现冷冻后成活与再生。为系统总结并全面介绍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本综述以休眠茎段和试管苗茎尖的超低温保存为主线,回顾了植物超低温保存的研究历史与技术发展,侧重介绍了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茎尖、种子(胚)、花粉、细胞悬浮系和愈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热带作物超低温保存后遗传稳定性评价研究进行介绍,展望了超低温保存在热带作物茎尖、顽拗性种子和胚性愈伤组织和细胞等材料长期保存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超低温保存 种质资源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树种质资源倍性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成诚 陆锦萍 +3 位作者 陈金花 牛俊海 张香秦 冷青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9-93,共5页
金钱树是一种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随着该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品种和种质资源评价尤为重要。倍性鉴定是花卉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研究以4个金钱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特征比较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 金钱树是一种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随着该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品种和种质资源评价尤为重要。倍性鉴定是花卉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研究以4个金钱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特征比较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粗杆品种叶片厚度最厚,叶序轴粗度最大,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粗杆的气孔密度与其他3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其气孔密度最小,为18.52个/mm^(2);粗杆的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是其他3个品种的2倍,为四倍体植株。本研究明确了圆叶、尖叶及黑钻3个品种为二倍体植株,粗杆植株为四倍体植株,为金钱树新种质培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树 种质资源 倍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花粉培养基的优化及33份种质资源萌发特性的观测
3
作者 庞雅丽 赵志常 +3 位作者 黄璐瑶 王健 罗睿雄 高爱平 《中国果树》 2025年第7期52-58,共7页
芒果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因其香甜的口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芒果的授粉质量不仅可以影响芒果产量和品质,也会对育种成功率产生影响。通过研究不同芒果种质资源花粉萌发特性,借以为提高芒果杂交授粉效率提供依据。以33份... 芒果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因其香甜的口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芒果的授粉质量不仅可以影响芒果产量和品质,也会对育种成功率产生影响。通过研究不同芒果种质资源花粉萌发特性,借以为提高芒果杂交授粉效率提供依据。以33份芒果种质资源花粉在不同成分培养基中的萌发率差异为依据,优化芒果花粉培养基,进而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33份芒果种质资源的花粉,比较33份芒果种质资源的花粉萌发率、花粉活力、花粉管长度以及坐果情况,旨在为合理配置授粉组合和改善授粉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花粉萌发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 李志英 +2 位作者 黄碧兰 李克烈 徐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20-2325,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东、广西及海南3省的19个居群57份美丽鸡血藤种质及其易混淆的3份近似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条ISSR引物在美丽鸡血...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东、广西及海南3省的19个居群57份美丽鸡血藤种质及其易混淆的3份近似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条ISSR引物在美丽鸡血藤基因组中扩增条带共91条,其中多样性条带76条,占8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Ⅰ)分别为0.258 3和0.396 0,这表明美丽鸡血藤种质的多样性丰富;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651 5和0.267 5,这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基因流水平偏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美丽鸡血藤种质主要分为2大类,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4个近似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35 2~0.416 2,其中以广东鸡血藤与美丽鸡血藤的亲缘关系最近,筛选出的4条ISSR引物能对这4个物种进行有效区分,可用于物种的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鸡血藤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4 位作者 刘涛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AT-MITE转座子插入多态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品种鉴别
6
作者 胡文斌 王好 +4 位作者 周新城 濮文辉 冯艳丽 李洪立 李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6-2085,共10页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端反向重复(TIR)和靶位点重复(TSD)特征的候选元件,平均每对染色体213个。基于序列特异性及多态性分析,从中选出110个(每对染色体10个)高差异位点设计引物,经PCR扩增验证后成功开发出41个稳定多态性hAT-MITE标记。进一步利用41对引物对48份火龙果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97.59%);UPGMA聚类分析表明,48份材料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1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将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遗传结构显著差异的类群。基于引物-带型组合法,精选4对核心引物(HU-MIT-02/06/26/75)构建覆盖全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指纹图谱,其品种鉴别准确率达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火龙果hAT-MITE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所开发的标记库及标准化鉴定流程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精准分类、品种鉴定和品种权保护提供了高效工具,对火龙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hAT-MITE转座子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
7
作者 黄洁 魏云霞 +2 位作者 何翠翠 韦卓文 张洁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为优化宜机化栽培模式,开展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研究,设宽窄行木薯的平地单作(T_(1))、平地间作花生(T_(2))、平地间作玉米(T_(3))、起垄单作(T_(4))、起垄间作花生(T_(5))、起垄间作玉米(T_(6))共6个处理,1... 为优化宜机化栽培模式,开展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研究,设宽窄行木薯的平地单作(T_(1))、平地间作花生(T_(2))、平地间作玉米(T_(3))、起垄单作(T_(4))、起垄间作花生(T_(5))、起垄间作玉米(T_(6))共6个处理,120 cm宽行内间作2行花生或玉米,60 cm窄行内不间作,调查木薯和间作作物的地上部农艺性状、产量及薯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的鲜薯和粗淀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平地与起垄模式的单作鲜薯和粗淀粉产量相近;平地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3.7%~10.5%、粗淀粉减产8.5%~10.5%,而起垄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17.7%~20.7%、粗淀粉减产14.7%~19.3%。分析不同栽培模式的薯构型,在≤30.0 cm的窄行内侧(垄中)鲜薯重分布均≥99.5%,≤30.0 cm的窄行外侧(垄侧)鲜薯重分布均≥99.1%,≤25.0 cm层深内鲜薯重分布均≥99.8%。总之,60 cm窄行距的双行木薯在120 cm薯幅宽及25.0 cm层深范围内的鲜薯重分布≥99.0%,符合现行大垄双行木薯收获机最低作业要求(收获幅宽130 cm和薯深30 cm)。综合评估,推荐华南12木薯为宜机化品种,可平地间作,但不宜起垄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玉米 间作 薯构型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8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3 位作者 符运柳 李志英 王敏瑞 杨庆全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苞的纵径为65.5~69.8 cm、横径为9.1~10.1 cm,花蕾纵径为0.912~1.284 cm、横径为0.331~0.608 cm,花瓣的厚度为0.34~0.36mm,花药长度为0.611~0.898 cm、宽度为0.160~0.238cm。为通过观察椰子花苞、花蕾和花药的外观形态来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对应的花苞和花蕾标准,进而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小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形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5 位作者 王浩 孙明震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86-92,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褪黑素(MT)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激素间的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时间内,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IAA、6-BA、ABA、BR和GA_(3)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JA含量逐渐上升;M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IAA/BR和GA_(3)/BR逐渐下降,IAA/GA_(3)、IAA/ABA、GA_(3)/ABA、IAA/JA、GA_(3)/JA、ABA/BR、ABA/JA、BR/JA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幼苗在遭受干旱胁迫后,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来适应干旱胁迫,以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火龙果果实采后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祥阳 何云 +4 位作者 洪青梅 李洪立 张玄兵 李琼 胡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本研究以大红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T(0.2、0.4、0.8 mmol/L)处理,在温度(7±1)℃、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贮藏,明确MT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0.8 mmol/L MT处理有效降低了火龙果果实腐烂率(DI),MT处... 本研究以大红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T(0.2、0.4、0.8 mmol/L)处理,在温度(7±1)℃、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贮藏,明确MT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0.8 mmol/L MT处理有效降低了火龙果果实腐烂率(DI),MT处理能有效降低呼吸速率(RR),抑制相对电导率(RC)的增加。0.2 mmol/L MT可有效延缓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及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的生成,提高抗氧化酶(SOD、CAT、APX)活力,有效促进活性氧(ROS)代谢,清除自由基,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同时,0.2 mmol/L MT可有效维持抗病相关酶(PAL、POD、PPO)活力,从而诱导提高火龙果果实抗病能力。此外,0.2 mmol/L MT能增加可溶性糖(SS)、类黄酮(flavonoids)含量,但CK和MT处理果实的失重率(WLR)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19个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火龙果果实腐烂率与ROS代谢紊乱、膜质过氧化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0.2 mmol/L MT处理的火龙果各贮藏时期得分均高于CK,且其累计综合评分最高,表明其综合保鲜效果最好。综上,0.2mmol/LMT处理主要通过维持ROS代谢平衡及提高火龙果果实抗病性来延缓衰老并维持其品质。本研究为MT处理技术在火龙果低温贮藏保鲜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褪黑素 活性氧 抗病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秀清 王敏瑞 +4 位作者 李志英 李季 王小冰 符运柳 徐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1201,共11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保存意义重大。目前小滴玻璃化法是操作最为简便、应用最广的茎尖超低温保存手段,但并未对木薯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进行系统优化。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木薯茎尖小滴玻璃化...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保存意义重大。目前小滴玻璃化法是操作最为简便、应用最广的茎尖超低温保存手段,但并未对木薯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进行系统优化。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木薯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在加载液处理前增加4 h蔗糖预培养搭配PVS2植物玻璃化溶液冰上冷冻保护50~60 min,能显著提升冷冻保存效果,但15个木薯品种的适用性测试结果不理想。因此本研究随后对茎尖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培养基进行优化,发现再生培养基中去除奈乙酸(NAA)和添加较低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可避免冷冻后茎尖形成愈伤组织从而提高再生率,最终得到优化再生培养基RMB2:0.09μmol/L 6-苄氨基嘌呤+0.23μmol/L赤霉素+4.4 g/L MS培养基+30 g/L蔗糖+7 g/L琼脂。木薯COL777、SC8002经冷冻保存后在RMB2上培养再生率分别为86%和69%。RMB2的7个木薯品种的测试发现,有4个木薯品种经冷冻保存后茎尖再生率达到30%以上。综合来说,80%的木薯品种经优化后超低温保存技术冷冻保存后获得30%以上的再生率,这一结果也使小滴玻璃化法具有更加广泛的品种适用性。本研究构建的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简便高效,可有力推动木薯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保护木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小滴玻璃化 超低温保存 冷冻保护剂 预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5份杧果种质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性评价
12
作者 陈卓立 罗睿雄 +3 位作者 赵志常 余东 高爱平 张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445份种质中有54份高抗,159份抗病,175份中抗,51份感病和6份高感,未发现免疫种质。种质数量随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聚类分析将445份种质分为感病种质和抗病种质两类。本文初步摸清了供试杧果种质的细菌性黑斑病抗性,为杧果抗病育种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种质 细菌性黑斑病 离体叶片接种 病情指数 高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13
作者 程世敏 赵明 +6 位作者 张欣 谢子四 苏祖祥 马源 谢艺贤 黄丽娜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宝岛蕉”。宝岛蕉属中高杆型,假茎高度240~300 cm,假茎基周长80~90 cm;在海南、广东产区生育期330~360 d,在广西、云南、福建等产区生育期360~390 d;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表明,株产24~3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3100~36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7.4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0.95%、可食率68.52%,综合品质优良;田间高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宝岛蕉于2012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琼认香蕉2012003),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010),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已成为我国香蕉主栽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 宝岛蕉 巴西蕉 抗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帝蕉新品种‘热贡1号’花蕾苞片颜色变异分析
14
作者 王安邦 范蓉蓉 +6 位作者 王义娟 李羽佳 唐粉玲 许奕 魏军亚 魏守兴 李敬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6,共7页
香蕉花蕾苞片颜色是香蕉分类和新品种选育中重要指标,但对香蕉花蕾苞片颜色形成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花蕾苞片颜色显著改变的皇帝蕉新品种‘热贡1号’为试验材料,选取5个位点对苞片进行颜色和色度观测、色素种类与含量分析、花青素种类与... 香蕉花蕾苞片颜色是香蕉分类和新品种选育中重要指标,但对香蕉花蕾苞片颜色形成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花蕾苞片颜色显著改变的皇帝蕉新品种‘热贡1号’为试验材料,选取5个位点对苞片进行颜色和色度观测、色素种类与含量分析、花青素种类与含量分析,以期初步阐明‘热贡1号’花蕾苞片颜色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热贡1号’花蕾苞片S_(1)位点的a^(*)值较对照降低3.45%,b^(*)值提高317.04%,表明其颜色向黄绿色系偏移。‘热贡1号’花蕾苞片中类黄酮含量达到18.50 mg/g,比对照提高4.98%,花青素含量为9.86 mg/g,比对照提高14.03%,其中飞燕草素含量为2.667 mg/g,较对照提高37.2%;矢车菊素含量为0.199 mg/g,较对照增幅达42.1%,同时对照花蕾苞片检测出天竺葵素、芍药素和锦葵素,而‘热贡1号’未检出。‘热贡1号’花蕾苞片颜色变异可能与其花青素种类和含量显著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热贡1号 花蕾苞片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DenTFL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莫顺金 李政锜 +3 位作者 于晓云 陆顺教 廖易 易双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06,共9页
TFL1基因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家族成员,与植物开花调控密切相关。为探究秋石斛中TFL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基于花序发育转录组数据库克隆了1个秋石斛TFL1同源基因DenTFL1,并对其进行... TFL1基因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家族成员,与植物开花调控密切相关。为探究秋石斛中TFL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基于花序发育转录组数据库克隆了1个秋石斛TFL1同源基因DenTFL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蛋白结构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表达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秋石斛DenTFL1基因cDNA全长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DenTFL1蛋白分子式为C_(870)H_(1354)N_(246)O_(249)S_(6),分子量为19.4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7.82,蛋白具有亲水性,结构稳定;DenTFL1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占比61.85%,还含有23.70%的延伸链,14.45%的α-螺旋,三维结构模型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DenTFL1含有PEBP保守结构域。根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DenTFL1基因与金钗石斛、球花石斛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蛋白序列的一致性较高,进化较为保守。蛋白质互作网络预测结果显示,秋石斛DenTFL1蛋白主要与AT5G63440、LFY、SOC1、AGL24、AGL8等蛋白发生互作。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DenTFL1基因在秋石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各个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苗和成熟株的茎以及花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幼苗的根以及中苗的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在花序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较高的表达量(除了长度为3.0 cm的花序之外),在发育后期的花苞和成熟花各轮花器官中高表达,而在发育早期的各轮花器官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TFL1基因在秋石斛中花期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DenTFL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来源美丽鸡血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丽 徐立 +2 位作者 李志英 黄碧兰 李克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6-160,共5页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的19个美丽鸡血藤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0个位点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3~12个,平均6.6个。来自海南和广东的种质中分别检测到14和2个特有等位基因。物种水平上,多态位...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的19个美丽鸡血藤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0个位点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3~12个,平均6.6个。来自海南和广东的种质中分别检测到14和2个特有等位基因。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比(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84.62%、0.1717和0.2836.以居群XL(P44.87%、H0.1563、I 0.2356)和QZ(P46.15%、H0.1473、,0.2264)最高,居群HL(P6.41%、H0.0266、I 0.0388)最低,海南种质较内陆种质拥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39,基因流(Arm)为0.4729,表明居群问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所有样本可聚为4类,但地域性特征并不明显。由上述结果推测,生活史特征、繁育系统和历史事件可能对美丽鸡血藤遗传变异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鸡血藤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LCYB、LCYE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及其与花色的关系
17
作者 陈曼曼 罗小燕 +1 位作者 李亚梅 李崇晖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9-1370,共12页
类胡萝卜素是秋石斛重要的花色素之一,为探究秋石斛花朵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过程,该文以黄花秋石斛品种‘金童’花芽为材料,克隆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下游分支上的2个关键合成酶基因DhLCYB和DhLCYE,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RT-qPCR测... 类胡萝卜素是秋石斛重要的花色素之一,为探究秋石斛花朵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过程,该文以黄花秋石斛品种‘金童’花芽为材料,克隆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下游分支上的2个关键合成酶基因DhLCYB和DhLCYE,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RT-qPCR测定了其在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花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并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且分析色素组成和含量与花色及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克隆到了基因DhLCYB和DhLCYE的转录本,它们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的铁皮石斛、鼓槌石斛同源蛋白一致性最高。作为番茄红素的2个环化酶,DhLCYB和DhLCYE在蛋白质三维结构上十分相似。(2)DhLCYB和DhLCYE在不同秋石斛品种花发育不同阶段表达特征各异。DhLCYE在黄色花中表达量比紫红色花高且与叶黄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正相关;DhLCYB在不同花色品种中表达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其在S1时期的表达量与花药黄质、紫黄质等LCYB催化分支途径的β,β-类胡萝卜素类代谢物显著正相关。(3)从秋石斛花中共鉴定出48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类4种、叶黄素类44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黄色品种中高于紫红色品种。(4)15种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的色相a值显著负相关,与b值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秋石斛花色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和育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β-环化酶 番茄红素 ε-环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量分析 花色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响应炭疽菌和低磷胁迫的LysM-RLKs成员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8
作者 龙云飘 张建禹 +2 位作者 罗丽娟 刘攀道 蒋凌雁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8-1071,共14页
为挖掘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的LysM-RLKs家族成员,本研究利用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低磷处理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命名LysM-RLKs家族成员,预测其亚细胞定位和蛋白序列;通过柱... 为挖掘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的LysM-RLKs家族成员,本研究利用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低磷处理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命名LysM-RLKs家族成员,预测其亚细胞定位和蛋白序列;通过柱花草植株相关试验,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响应几丁质、炭疽菌和低磷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11个SgLysM-RLKs成员,命名为SgLYK1,SgLYK2a,SgLYK2b,SgLYK3a,SgLYK3b,SgLYK4a,SgLYK4b,SgLYK5,SgLYK7,SgLYK8和SgNFR5;其蛋白大多定位于质膜,含有典型的胞外LysM、跨膜和胞内激酶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蛋白三维结构存在差异;该家族成员均存在组织特异性,其中SgLYK1,SgLYK4a,SgLYK5,SgLYK7和SgLYK8可能在炭疽菌侵染和几丁质诱导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SgLYK3a则可能参与响应低磷胁迫。本研究为SgLysM-RLKs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柱花草抗炭疽菌和低磷胁迫育种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LysM-RLK家族 炭疽病 低磷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叶绿素酶(CLH)家族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9
作者 庞雅丽 黄璐瑶 +3 位作者 王健 高爱平 罗睿雄 赵志常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是酯酶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将叶绿素水解成为羧酸的脱植基叶绿素和高级一价醇叶绿素(植醇)。以‘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CL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方法,从黄皮果实中克隆... 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是酯酶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将叶绿素水解成为羧酸的脱植基叶绿素和高级一价醇叶绿素(植醇)。以‘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CL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方法,从黄皮果实中克隆得到了2个CLH家族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分别为1324bp、1267bp,编码330个、320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35.69kD、34.15kD,等电点为8.307、7.097。两个CLH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组成主要是丙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其中两者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含量差异比较大。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基因编码的蛋白,黄皮CLH1与柠檬、温州蜜柑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LH2与豇豆、刺田菁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着色时期的黄皮果实进行表达分析发现:CLH1在绿果中的表达量较高,CLH2在褐色果实中的表达量比较高。对CLH蛋白相互作用的预测发现,CLH蛋白与NOL、CH1、NYE1、HCAR等蛋白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CLH家族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20
作者 唐军 王文强 +3 位作者 陈志坚 马向丽 毕玉芬 郭凤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3,共12页
木豆为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食饲兼用作物,南方低温会导致木豆的减产,开展木豆的耐寒性研究可为耐寒木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为探究不同耐寒性木豆的蛋白表达差异特性,本试验以耐低温的缅甸木豆(MD)和低温敏感型的琼中木豆(... 木豆为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食饲兼用作物,南方低温会导致木豆的减产,开展木豆的耐寒性研究可为耐寒木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为探究不同耐寒性木豆的蛋白表达差异特性,本试验以耐低温的缅甸木豆(MD)和低温敏感型的琼中木豆(QZ)种质为材料,4℃低温胁迫96 h后,进行蛋白组测序和DIA分析,结果表明:MD和QZ材料中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别为56个和57个;GO分析发现DEPs主要涉及催化活性、结合、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MD中显著富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等功能,QZ中显著富集在水解酶活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和蓝光光感受体活性等;KEGG分析显示,DEPs涉及代谢通路、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途径,在MD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和RNA聚合酶途径,而在QZ中显著富集在氨基糖和核糖代谢、植物昼夜节律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大部分DEPs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中。蛋白组学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是参与提高木豆耐寒能力的关键蛋白,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等生物学途径参与木豆响应低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低温胁迫 蛋白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