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口市郊菜地病虫害及其防治调研与Bt制剂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成 岳建军 +1 位作者 孙燕芳 龙海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75-79,88,共6页
调查海南省海口市郊区菜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并对采用生物农药Bt制剂防治白菜地害虫的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村蔬菜基地主要害虫为小菜蛾和斜纹夜蛾,主要蔬菜病害为白菜根肿病,其它病、虫害不明显。从龙头村白菜地... 调查海南省海口市郊区菜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并对采用生物农药Bt制剂防治白菜地害虫的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村蔬菜基地主要害虫为小菜蛾和斜纹夜蛾,主要蔬菜病害为白菜根肿病,其它病、虫害不明显。从龙头村白菜地分离到昆虫病原线虫,可以杀死害虫。野外试验结果证明,应用Bt制剂可有效防治白菜地害虫,此结果可为海南省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调查 BT 制剂 防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调查与药剂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迎 陈青 +1 位作者 梁晓 伍春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金钗石斛是海口羊山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金钗石斛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为有效预防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病虫害发生与为害,对该地区金钗石斛的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与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发现,羊山地区金钗石... 金钗石斛是海口羊山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金钗石斛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为有效预防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病虫害发生与为害,对该地区金钗石斛的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与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发现,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的病害有6种,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害虫有11种,其中斜纹夜蛾、菲盾蚧、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双线嗜粘液蛞蝓发生较为严重。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SC对茎腐病、40%咪鲜胺EW对叶斑病、40%苯醚甲环唑SC对炭疽病、20%噻森铜SC对软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85.7%、88.6%、84.3%、81.7%;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斜纹夜蛾、350 g/L吡虫啉SC对桃蚜、30%乙唑螨腈SC对二斑叶螨、10%虫螨腈SC对菲盾蚧、80%四聚乙醛WP对海南小囊螺、30%茶皂素AS对双线嗜粘液蛞蝓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92.6%、94.1%、91.9%、96.7%、88.3%和84.6%。研究结果可为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的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病害 虫害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 被引量:52
3
作者 卢辉 唐继洪 +4 位作者 吕宝乾 马子龙 何杏 陈琪 苏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7-1244,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地理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线虫、病原真菌、病毒及信息素诱杀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同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中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为害。海南省可满足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可成为迁飞虫源地,且海南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该虫在海南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种业安全,因此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海南 入侵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室内防控效果研究
4
作者 刘迎 梁晓 +3 位作者 伍春玲 安兴奎 李钿钿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7-1773,共7页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4种衣剂对豇豆出苗的影响及对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噻虫胺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FSC、8%氟虫腈FSC处理的豇豆发芽率分别为95.83%、91.67%、95.83%、95.83%,略低于对照的发芽率(100%),但对豇豆生长无明显影响。30%噻虫嗪FS对豇豆蚜和豆大蓟马的防效均最好,接虫3、7、14 d后对豇豆蚜的防效分别为65.04%、81.10%和72.35%,对豆大蓟马的防效分别为15.41%、58.61%和54.89%;随着接虫时间的推迟,种衣剂处理对豇豆蚜、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生产上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豇豆 害虫 防控效果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胶孢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陆英 张巍懿 +4 位作者 贺春萍 梁艳琼 黄兴 易克贤 吴伟怀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柱花草炭疽病(Stylo anthracnose)是柱花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是铁稳态调...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柱花草炭疽病(Stylo anthracnose)是柱花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是铁稳态调控系统的关键因子,参与调控铁稳态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病原菌生长和致病力相关,目前有关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转录因子参与铁稳态调控系统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使用PCR克隆技术获得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包含一个1512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04个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比为11.70%;系统进化树显示,CgHapX蛋白与草莓炭疽病菌(C.aenigma,C.siamense)bZIP蛋白的亲缘关系为98.74%;该蛋白含典型bZIP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占27.98%、71.43%,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为靶标农药的生产及高效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CgHapX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适生性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卢辉 卢芙萍 +2 位作者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62-1968,共7页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高度适生区主要有陵水、乐东、东方、昌江、海口西部等地,模型的AUC值为0.982,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湿润季度降水量等,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7%、16.5%、14.2%和12.1%;用聚集度指标法确定木瓜秀粉蚧在木薯上一定密度下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采用m*-m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对其进行了验证;成虫在木薯植株上的分布,表现为上、中层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下层。研究结果对提高木瓜秀粉蚧的监测和防控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秀粉蚧 海南 最大熵模型 适生性评价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青 卢芙萍 +6 位作者 卢辉 徐雪莲 经福林 肖子盈 李兆贵 廖琦 李开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蛴螬 蔗根锯天牛 发生规律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其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梁晓 伍春玲 +2 位作者 卢辉 卢芙萍 陈青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52-56,62,共6页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辣椒、番茄、莲雾、番木瓜和番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东方、昌江、澄迈、海口等农场和瓜菜生产基地,并且各瓜菜品种种植面积因市场价格影响年份间波动较大;调查共查获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68种,包括害虫32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20种,其中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17种;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危险性有害生物25种;桔小实蝇、螺旋粉虱、烟粉虱、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台湾果蔬 危险性有害生物 普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i技术研究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Nrf2调控抗氧化酶的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晓 陈青 +1 位作者 伍春玲 方永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3-511,共9页
转录因子Nrf2对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然而当前Nrf2对害虫(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克隆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并分析采用RNAi沉默EsNrf2对六点始叶螨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和抗螨橡胶... 转录因子Nrf2对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然而当前Nrf2对害虫(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克隆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并分析采用RNAi沉默EsNrf2对六点始叶螨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和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抗氧化酶EsSOD、EsCAT基因表达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ACE-PCR从六点始叶螨体内克隆得到大小为1719 bp的序列,并经同源分析和功能域注释确证其为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饲喂浓度为50 ng/μL的dsEsNrf248 h后对EsNrf2基因的沉默效率达到90.6%,进一步研究发现,与EsNrf2沉默前相比,EsNrf2沉默后六点始叶螨取食抗、感螨橡胶树种质后体内EsSOD和EsCAT的基因表达量、SOD和CAT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EsNrf2能够调控六点始叶螨抗氧化酶SOD和CA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六点始叶螨 转录因子Nrf2 抗氧化酶 调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甘蔗寄生线虫调查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海波 鄢小宁 +1 位作者 岳建军 白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剑线虫属(Xiphe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拟长针线虫属(Paralongidor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p.)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等。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测量值,初步鉴定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及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为海南甘蔗上的优势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植物寄生线虫 优势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陆英 吴伟怀 +3 位作者 黄兴 贺春萍 梁艳琼 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咖啡叶枯病是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咖啡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具有咖啡叶枯病典型症状的咖啡叶片,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rDNA-ITS、β-tublin、EF1-α基因的... 咖啡叶枯病是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咖啡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具有咖啡叶枯病典型症状的咖啡叶片,通过对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rDNA-ITS、β-tublin、EF1-α基因的序列比对,采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咖啡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有性态为Diaporthe tulliensis)和2种类型的分生孢子(α和ß分生孢子),α分生孢子为单细胞,长4~6μm,宽2~3μm,呈卵形至椭圆形,内含1~2个油滴;ß分生孢子呈线性一端呈钩状,长20~30μm。菌株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为6,黑暗条件对菌丝生长更为有利,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叶枯病 橡胶生拟茎点霉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南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的发现及生物学记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建赟 刘印怡 +2 位作者 韩姗妮 叶政培 陈俊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99-1906,共8页
花蝽是一类捕食性半翅目昆虫。花蝽科目前约包含70个属,其中小花蝽属(Orius Wolff,1811)是最大的属,全世界包含约80种,中国目前有15种。小花蝽属的种类在蓟马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是生物防治领域研究和利用的热门天敌类群... 花蝽是一类捕食性半翅目昆虫。花蝽科目前约包含70个属,其中小花蝽属(Orius Wolff,1811)是最大的属,全世界包含约80种,中国目前有15种。小花蝽属的种类在蓟马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是生物防治领域研究和利用的热门天敌类群。目前在我国针对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绿色防控项目中,能够应用的仅东亚小花蝽(O.sauteri)及南方小花蝽(O.strigicollis)。最近在海南发现的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为中国新记录种,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苏丹、塞内加尔。本研究对海岛小花蝽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拍摄了海岛小花蝽各虫态及生殖器特征图,并对其发育历期、捕食、交配、产卵、孵化、蜕皮、羽化及同类相食的现象进行了简单描述和研究。此外,本研究获得了海岛小花蝽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并提交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登录号:OL798096)进行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与塞内加尔的海岛小花蝽序列高度一致。海岛小花蝽常见于青葙(Celosia argentea)、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等杂草,及芒果(Mangifera indica)、豇豆(Vigna unguiculata)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等作物的花及幼叶上。卵产于植物组织中,若虫阶段有5个龄期,成虫和若虫均以蓟马为食,可捕食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及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等。海岛小花蝽在海南岛全年可见,且具有明显的种群优势,是海南蓟马害虫的重要天敌。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美洲棘蓟马(E.americanus)和大豆幼苗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发现海岛小花蝽在温度(25±2)℃及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可以取食美洲棘蓟马完成世代发育,卵期(3.66±0.67)d,1龄若虫(1.72±0.65)d,2龄若虫(2.21±0.82)d,3龄若虫(2.62±0.62)d,4龄若虫(2.45±0.74)d,5龄若虫(3.21±0.82)d。本研究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蝽 天敌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康灵’对3种作物蓟马的免疫诱抗效果评价
13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李钿钿 王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2-89,共8页
为了及时开发有效防控蓟马的新靶标,针对性开展了‘叶康灵’对辣椒、豇豆、百香果蓟马的免疫诱抗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0%‘叶康灵’微乳剂(microemulsions,ME)和20%‘叶康灵’缓释剂(slow release formulation,BR)1000~3000倍液浸泡种... 为了及时开发有效防控蓟马的新靶标,针对性开展了‘叶康灵’对辣椒、豇豆、百香果蓟马的免疫诱抗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0%‘叶康灵’微乳剂(microemulsions,ME)和20%‘叶康灵’缓释剂(slow release formulation,BR)1000~3000倍液浸泡种子对种子发芽具有促进作用,辣椒、豇豆、百香果种子发芽率均达95%以上;穴施20%‘叶康灵’BR对蓟马的免疫诱抗效果显著高于20%‘叶康灵’ME,穴施20%‘叶康灵’BR 30~50 kg/hm^(2)后移栽10 d的辣椒、豇豆、百香果蓟马虫害指数均在40%以下,而穴施20%‘叶康灵’ME 30~50 kg/hm^(2)后移栽10 d的虫害指数均为50%~65%;花果期喷施20%‘叶康灵’ME对蓟马的免疫诱抗效果显著高于20%‘叶康灵’BR,喷施20%‘叶康灵’ME 1000~2000倍液后10~20 d的辣椒、豇豆、百香果蓟马虫害指数均为25%~45%,而喷施20%‘叶康灵’BR 1000~2000倍液后10~20 d的虫害指数均为44%~60%。上述结果表明,20%‘叶康灵’ME和20%‘叶康灵’BR对蓟马均具有良好的免疫诱抗效果,移栽前按照30~50 kg/hm^(2)穴施20%‘叶康灵’BR和花果期喷施20%‘叶康灵’ME 1000~2000倍液均能有效免疫诱抗辣椒、豇豆和百香果蓟马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康灵’ 免疫诱抗 蓟马 辣椒 豇豆 百香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姗妮 王建赟 +4 位作者 李金磊 林余伦 王景威 陈俊谕 张方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35,共9页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强的控害能力,是一种可应用于防治入侵昆虫美洲棘蓟马的本土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小花蝽 美洲棘蓟马 捕食功能 自身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隐唇瓢虫对4种粉蚧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书美 王春燕 +5 位作者 张月青 叶政培 陈俊谕 王建赟 朱俊洪 张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2-1918,共7页
为了明确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Mulsant)]对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Maskell)]、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及新菠萝灰... 为了明确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Mulsant)]对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Maskell)]、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及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等4种重要热带作物粉蚧的控害能力,在室内观察了孟氏隐唇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分别对4种粉蚧的1~3龄若虫及成虫的日捕食量。结果表明: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4种粉蚧的低龄若虫均有较高的捕食量,其中,对大洋臀纹粉蚧、木瓜秀粉蚧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新菠萝灰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孟氏隐唇瓢虫1龄虫不捕食上述4种粉蚧的成虫和3龄若虫,2龄虫不能捕食4种粉蚧成虫;孟氏隐唇瓢虫捕食的能力为: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同一龄期瓢虫对不同龄期粉蚧的捕食量为: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成虫。综上,孟氏隐唇瓢虫对4种重要热带作物粉蚧有较强的控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隐唇瓢虫 木瓜秀粉蚧 大洋臀纹粉蚧 柑橘臀纹粉蚧 新菠萝灰粉蚧 捕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蛋白SbES高密度重组表达和粉剂研发
16
作者 杨扬 陈奕鹏 +3 位作者 王茂存 章淑艳 刘先宝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RICZA::SbES),对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条件、菌体破碎条件及适宜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在pH 6.5、温度28℃和菌体浓度180 g/L条件下诱导108 h,可获得最大表达量;目标异源表达菌株15%菌体浓度,在300 W功率下超声40 min,可获得最大的SbES蛋白量;SbES蛋白最适的助干剂为麦芽糊精,在5%麦芽糊精,干燥塔出风口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干燥,SbES蛋白可保存最大的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激发子蛋白SbES的商品化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子蛋白 异源表达 高密度发酵 粉剂制备 植物蛋白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株黑曲霉PSFM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梁艳琼 雷照鸣 +2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郑服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利用液体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转速、接种量等条件对解磷菌解磷特性的影响,获得解磷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一株分离自土壤... 【目的】利用液体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转速、接种量等条件对解磷菌解磷特性的影响,获得解磷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解磷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0~10d、温度20~40℃、初始pH值3.0~11.0、接种量1%~11%、转速120~300rpm)进行优化,测定其发酵液吸光度值,以解磷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劣的指标。【结果】分别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NBRIYP培养基中培养6d后,以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的PSFM菌株解磷能力最高,解磷量为526.42mg/L。在12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中,PSFM均能正常生长,其解磷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糖>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山梨糖>甘露糖>果糖>可溶性淀粉>鼠李糖>甘油。以硝酸钠、尿素、酵母浸膏、氯化铵、硝酸镁、硝酸铵、色氨酸、乙酸铵、牛肉浸膏、胰-蛋白胨、甘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为氮源时,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PSFM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990.31mg/L)。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随着最佳培养基中NaCl、KCl、MgSO4·7H2O、FeSO4·7H2O和MnSO4·7H2O浓度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当其浓度分别为0.03%、0.01%、0.03%、0.001%、0.001%时,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最强。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发酵6d、温度28℃、初始pH6.0、5%接种量、转速300rpm的PSFM解磷能力最强,解磷量分别为599.24、528.23、603.69、530.57和731.48mg/L。【结论】最适合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为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碳源为1.0%木糖,氮源为0.10%硫酸铵,最佳无机盐配方为:NaCl0.10g/L、KCl0.70g/L、MgSO·47H2O 0.70g/L、FeSO4·7H2O 0.01g/L、MnSO·47H2O 0.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6.0,转速180rpm,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黑曲霉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根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炭疽病生防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璐璐 贺春萍 +2 位作者 郑肖兰 樊兰艳 郑服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根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的拮抗活性以及对炭...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根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的拮抗活性以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结果】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且持续接种20代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Czk1菌株对橡胶树炭疽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其中在发病前期先喷洒拮抗菌液的效果最好。【结论】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红根、褐根、紫根、白根、臭根和炭疽病菌等多种致病真菌都有强烈的拮抗作用,且有抗菌谱广、持久稳定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潜在生防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树根病 炭疽病 拮抗作用 橡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美姣 高兆银 +3 位作者 李敏 杨波 杨冬平 张正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F0004,共7页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潜伏侵染 致病真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合成基因HCT、CCoAOMT在木薯抗木瓜秀粉蚧中的作用初探
20
作者 熊凡荣 陈青 +4 位作者 刘迎 伍春玲 安兴奎 梁晓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55-2163,共9页
木质素在木薯抵御有害生物过程中起重要防御作用,其中莽草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是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然而这2个基因在木薯抗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中的具体功... 木质素在木薯抵御有害生物过程中起重要防御作用,其中莽草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是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然而这2个基因在木薯抗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中的具体功能尚未明确。为了探讨木薯对木瓜秀粉蚧的抗虫防御反应机制,本研究以抗虫木薯品种C1115和感虫木薯品种KU50为参试材料,比较分析取食抗、感品种后的木瓜秀粉蚧的发育与繁殖和生命表参数差异。取食C1115后的卵-雌成虫发育历期为38.50 d,显著长于KU50的28.86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221粒,显著低于KU50的331粒;雌成虫平均寿命为4.30 d,显著短于KU50的8.83 d;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24.13、0.10 d^(-1)和1.11 d^(-1),均显著低于KU50的330.67、0.12 d^(-1)和1.12 d^(-1);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50.25 d和6.44 d,显著长于KU50的49.98 d和5.97 d,研究结果表明C1115能显著抑制木瓜秀粉蚧的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进一步采用qPCR和酶活性检测的方法,比较分析木瓜秀粉蚧取食前后的C1115和KU50叶片中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HCT、CCoAOMT表达量及其编码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木瓜秀粉蚧取食后的C1115的HCT、CCoAOMT表达量及其编码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C1115的HCT表达量及其编码酶活性为KU50的52.99%、74.42%,而CCoAOMT表达量及其编码酶活性分别为KU50的66.81%、73.91%。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HCT、CCoAOMT基因表达量及其编码酶活性与木薯对木瓜秀粉蚧的抗虫性均呈负相关,推测这2个基因的下调表达可能影响木薯叶片的木质素积累及其抗虫防御反应水平。本研究为深入解析木质素调控木薯对木瓜秀粉蚧的抗虫防御反应分子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木瓜秀粉蚧 发育 繁殖 种群增长 木质素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