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原理及在热带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立丰 王纪坤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6-23,58,共9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光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荧光淬灭分析和环境逆境生理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的意义,并阐述其在热带作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动力学原理 热带作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油棕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静 郑丽 +6 位作者 何时雨 冯朝阳 覃新导 魏守兴 陶忠良 曾宪海 曹建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主要油棕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评价土壤肥力,为海南省油棕种植区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海口、陵水、儋州、定安、文昌等市县的油棕种植园采集油棕根际表层(10~20cm)土壤,测定土壤pH... 【目的】调查海南省主要油棕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评价土壤肥力,为海南省油棕种植区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海口、陵水、儋州、定安、文昌等市县的油棕种植园采集油棕根际表层(10~20cm)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等12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调查样点的pH较适合油棕的生长;油棕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含量较高的为儋州市和定安县,其次为海口市,最低的为文昌市和陵水县;海南省油棕园土壤交换性钙普遍供应充足,交换性镁除文昌市椰子所含量较低外,其他调查样点不存在缺乏现象;调查样点土壤不缺乏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除文昌市和陵水市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外,其他样点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整个海南省调查样点油棕地存在缺硼现象。【结论】应通过施肥,提高文昌市和陵水县土壤肥力水平,满足该地区油棕生长的需要;重视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海南省油棕园缺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调查 评价 油棕园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儋州市民营橡胶发展现状及科技需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祁栋灵 黄月球 +3 位作者 王佐昌 王秀全 左雪冬 张志扬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搜集海南省儋州市植胶生产环境条件等相关资料,以及对其民营橡胶生产状况的调研,探讨了儋州市民营橡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并对其科技需求进行了粗浅分析,为更好地把橡胶树先进适用栽培管理技术及时有效地在广大民营胶园转化推广提... 通过搜集海南省儋州市植胶生产环境条件等相关资料,以及对其民营橡胶生产状况的调研,探讨了儋州市民营橡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并对其科技需求进行了粗浅分析,为更好地把橡胶树先进适用栽培管理技术及时有效地在广大民营胶园转化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民营橡胶 科技需求 儋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实验室科学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程琳琳 王旭 +5 位作者 程延俊 张保健 谭海燕 徐晴 张先 朱庆安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分析实验室传统管理的弊端、国内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优点,提出只有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LIMS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管理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安全意识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程琳琳 王旭 +1 位作者 田维敏 陈瑞 《热带农业工程》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对进入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开展了安全意识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新生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熟知程度、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应急措施掌握、仪器设备规范操作、科研工作习惯养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 对进入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开展了安全意识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新生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熟知程度、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应急措施掌握、仪器设备规范操作、科研工作习惯养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发挥导师指导作用、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仪器设备规范操作与维护管理、采用实验室门禁系统等措施,以利于研究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提高,促进实验室的良好运行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实验室 安全意识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强化管理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琳琳 王旭 谭海燕 《热带农业工程》 2013年第4期25-29,共5页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2个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规章制度执行、安全知识培训、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有毒有害化学药剂管理、消防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2个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针对规章制度执行、安全知识培训、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有毒有害化学药剂管理、消防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安全文化建设、仪器设备管理、专业技术队伍配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奖惩措施完善等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实验室各类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用户调查问卷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程琳琳 王旭 +3 位作者 谭海燕 徐晴 张先 朱庆安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对系统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论,得出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模块功能升级的建议,为促进该系统的顺利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实验室高效、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及系统的可持续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对系统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论,得出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模块功能升级的建议,为促进该系统的顺利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实验室高效、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用户调查 问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旭 黄艳艳 +3 位作者 刘海林 茶正早 罗微 林清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9-2618,共10页
为评价海南省各地区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析海南省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基于海南省2017年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农作物籽粒比,计算海南省畜禽粪尿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总量;分析海南省各市县畜禽养殖承载力和环境污染风险系数,... 为评价海南省各地区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析海南省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基于海南省2017年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农作物籽粒比,计算海南省畜禽粪尿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总量;分析海南省各市县畜禽养殖承载力和环境污染风险系数,计算不同还田比例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海南省2017年畜禽粪尿总量为1 110.9万t。畜禽粪便全部还田时,海南省养殖承载力为6 751.5万头猪当量。定安县和海口市农用地污染风险较大,分别为0.98和0.81;海南省秸秆和畜禽粪便氮磷钾养分总量为14.5万t,当还田比例分别为1/3、2/3和100%,有机肥替代潜力分别为4.2%、7.1%和14.1%。研究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暂无污染风险,且具有较大养殖空间和替代化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养分 农用地 承载力 替代化肥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料一次性基施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杨红竹 黄艳艳 +3 位作者 刘海林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6-774,共9页
【目的】探究控释掺混肥及减氮处理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促进控释掺混肥料在热带地区水稻栽培中的科学施用及推广应用。【方法】以控释掺混肥料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屯昌县枫木镇和儋州市东成镇开展大田试验,设... 【目的】探究控释掺混肥及减氮处理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促进控释掺混肥料在热带地区水稻栽培中的科学施用及推广应用。【方法】以控释掺混肥料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屯昌县枫木镇和儋州市东成镇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分3次施肥)、控释掺混肥料一次性基施及其减氮10%和减氮20%处理,测定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等氮条件下,控释掺混肥料一次性基施能够促进水稻氮素吸收、干物质累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水稻产量提高7.43%~22.84%,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提高8.22%~22.39%,氮素累积量提高12.19%~32.06%,氮肥利用率提高31.67%~75.65%,且均差异显著(除东成早稻产量外)。而在减氮10%~20%条件下,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也能提高或不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量,对氮肥利用率也具有一定提升效果。【结论】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可提高水稻产量及肥料氮肥利用率,减氮10%~20%仍能获得较高产量,是热带地区水稻轻简化施肥和减氮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肥料 一次性施用 水稻 热带地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椰子木维管束形态特征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
10
作者 陆全济 蒋汇川 +2 位作者 李家宁 李民 李冠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
维管束是椰子木组织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重单元,维管束的形态特征影响椰子木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以树龄40 a的海南高种椰子木(Cocos nucifera)为材料,以径向和高度方向为考察因素,分析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直径、横切面面积和总面... 维管束是椰子木组织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重单元,维管束的形态特征影响椰子木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以树龄40 a的海南高种椰子木(Cocos nucifera)为材料,以径向和高度方向为考察因素,分析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直径、横切面面积和总面积占比在株内的变异规律,并探究维管束总面积占比与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株间,除了维管束总面积占比、抗弯强度有显著差异外,维管束其他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在径向从内部向外部,椰子木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直径、横切面面积和总面积占比逐渐增大,与径向位置呈高度线性正相关;椰子木的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亦逐渐增大,与维管束总面积占比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在高度方向从底部向上,维管束的直径和横切面面积逐渐减小,分布密度和总面积占比先增加后减少,与高度位置呈显著或高度相关。基于维管束总面积占比指标建立椰子木物理力学性能的模型,模型预测结果可为椰子木下锯方法和锯材质量分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木 维管束 形态特征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植胶区割胶劳动力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11
作者 王贵珍 陈帮乾 +3 位作者 赖虹燕 王心澄 高远凤 吴志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5-1924,共10页
割胶作为当前获取天然橡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的唯一手段,其劳动力供应的稳定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割胶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但相关研究缺乏详细空间信息的转换估算,不利于宏观调控。文章基于202... 割胶作为当前获取天然橡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的唯一手段,其劳动力供应的稳定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割胶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但相关研究缺乏详细空间信息的转换估算,不利于宏观调控。文章基于2020年海南岛天然橡胶林分布图、Dynamic World土地利用分类产品和WorldPop人口分布数据集,分析了海南岛植胶区潜在割胶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年龄结构特征,并进行转换估算和缺乏程度分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揭示割胶劳动力亏缺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海南植胶区潜在割胶劳动力总数为156.74万人,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且45~59岁年龄占比达34%,老龄化趋势明显。2)劳动力缺乏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级缺乏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与中东部市县的交界区域,呈带状分布;而二、三级缺乏广泛分布于中西部、中部及部分中东部市县交界区,中部尤为严重,呈连片状分布。3)儋州市、白沙县和琼中县一级缺乏面积位居前三,累计面积达到5.05×10~4 hm2;白沙县、琼中县、澄迈县和乐东县在二、三级缺乏面积上同样突出,总面积达到2.33×10~4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割胶劳动力 年龄结构 空间格局 劳动力缺口分析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和乙烯对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拮抗作用
12
作者 杨署光 晁金泉 +5 位作者 李言 吴绍华 张世鑫 邓小敏 史敏晶 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刺激采胶可以显著增加每刀次的胶乳产量,以往认为橡胶生物合成主要受乙烯正调控。基于茉莉酸信号在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茉莉酸信号也被认为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正反馈调节中起... 基于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刺激采胶可以显著增加每刀次的胶乳产量,以往认为橡胶生物合成主要受乙烯正调控。基于茉莉酸信号在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茉莉酸信号也被认为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正反馈调节中起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割胶促进橡胶树合成天然橡胶与激活乳管细胞的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然而,茉莉酸信号途径和乙烯信号途径在橡胶生物合成调控过程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仍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用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处理短期停割树,以13C-MVA为底物测定全胶乳和小橡胶粒子的体外橡胶生物合成效率,用q PCR技术分析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处理条件下4个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4个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ERFs)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4个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在萌条乳管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显著上调橡胶树乳管细胞中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的表达水平,促进橡胶生物合成,但对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的表达影响甚微,甚至抑制它们的表达。相反,外源乙烯处理显著上调橡胶树乳管细胞中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的表达水平,但对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的表达影响甚微,甚至抑制它们的表达,抑制橡胶生物合成。结果证明了茉莉酸和乙烯对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拮抗作用,将为阐明茉莉酸信号和乙烯信号的增产机理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茉莉酸甲酯 乙烯 生物合成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伤害、排胶和割胶频率对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影响
13
作者 杨署光 晁金泉 +5 位作者 李言 吴绍华 张世鑫 邓小敏 史敏晶 田维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2-380,共9页
为了弄清机械伤害、排胶和割胶频率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影响,该研究以成龄未开割树为试材,以13C-MVA为底物,测定胶乳的体外橡胶生物合成效率,用q PCR技术分析5个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Hb MYC... 为了弄清机械伤害、排胶和割胶频率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影响,该研究以成龄未开割树为试材,以13C-MVA为底物,测定胶乳的体外橡胶生物合成效率,用q PCR技术分析5个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Hb MYC3和5个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1、Hb HRT2在乳管细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割胶促进橡胶生物合成主要是排胶作用引起的,排胶对橡胶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延长2次割胶之间的胶乳再生时间有利于橡胶生物合成。这对阐明乳管细胞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和确定合适的割胶制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割胶 排胶 橡胶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新型割胶刺激剂乙烯利吸附材料的筛选及其应用
14
作者 胡义钰 冯成天 +3 位作者 刘辉 袁坤 何其光 王真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1163,1171,共4页
针对现有乙烯利割胶刺激剂在刺激周期内产量存在“增-平-减”现象,导致死皮、胶乳产量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选择硅藻土、纳米碳、白碳黑、活性炭、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粉、腐植酸7中常见的微介孔材料,对乙烯利吸附及缓释性能进行评价,并... 针对现有乙烯利割胶刺激剂在刺激周期内产量存在“增-平-减”现象,导致死皮、胶乳产量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选择硅藻土、纳米碳、白碳黑、活性炭、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粉、腐植酸7中常见的微介孔材料,对乙烯利吸附及缓释性能进行评价,并开展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白炭黑具有相对较好的乙烯利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达9.59%;添加吸附材料的乙烯利复合膜,在水中浸渍2 s其乙烯利释放量在6.55%~8.09%之间,能明显延缓乙烯利的释放,尤其以白碳黑材料最佳。相对传统割胶刺激剂,添加白炭黑的新型刺激剂干胶产量增加6.37%,同时能改善刺激周期内产量存在“增-平-减”的现象,减少死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刺激剂 乙烯利 微介孔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割线外施乙烯利的痕量检测及其吸收和分布规律研究
15
作者 杨文凤 范睿深 +3 位作者 高宏华 魏芳 万炯 仇键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64-1873,共10页
乙烯利作为橡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增产剂,在促进橡胶树高效采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乙烯利刺激增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过度施用会造成橡胶树死皮等副作用。本研究以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乙烯利作为橡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增产剂,在促进橡胶树高效采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乙烯利刺激增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过度施用会造成橡胶树死皮等副作用。本研究以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的树皮中乙烯利痕量检测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外施乙烯利后不同时间和树干不同部位树皮的乙烯利含量分布规律。样品前处理采用甲醇∶1%甲酸(9∶1,V/V)溶液匀浆浸提,过滤后直接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aters CORTECS HILI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μm)分离,以0.01%氨水溶液、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定量离子为107。结果表明:乙烯利在0.02~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在0.1~1.0μg/kg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5.3%~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14%~7.28%,检出限为0.1μ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橡胶树涂施不同浓度乙烯利(0.5%、2.0%、4.0%)0~96 h后割线及其上下5、10 cm树皮中乙烯利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外施的乙烯利在橡胶树中分布不均匀,施药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近施药部位含量高于远施药部位,施药部位下方的含量高于上方。施药部位的乙烯利含量与外施乙烯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3种浓度均在施药后12~24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96 h仍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乙烯利。与气相色谱法间接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为橡胶树中乙烯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研究初步揭示了橡胶树割线外施乙烯利后的吸收、分布及运输规律,发现其扩散运输不明显,主要集中在施药部位,可为深入解析乙烯利刺激增产的剂量效应及指导其安全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乙烯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乌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蓝亿亿 吴炳孙 +4 位作者 孙勇 何鹏 高乐 郑婧怡 陈良秋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3期1-4,21,共5页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乌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设3个浓度对乌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对其相关萌发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乌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赤霉素(GA_(3))、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设3个浓度对乌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对其相关萌发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乌榄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影响不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乌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的依次为GA_(3)、NAA、6-BA。其中,300 mg/L的GA_(3)对乌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乌榄种子的发芽率,使其出苗更整齐,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乌榄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绿肥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叶片氮含量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婧旻 李彩兰 +7 位作者 薛欣欣 吴晓霜 罗雪华 王禹 张永发 任常琦 赵春梅 王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4-1362,共9页
为明确不同豆科绿肥在幼龄胶园土壤改良效果及橡胶树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柱花草、葛藤和山毛豆3种豆科绿肥进行间作种植,分析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用;采用15N自然丰度(δ^(15)N)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PLS-PM),解析绿肥对土壤氮含... 为明确不同豆科绿肥在幼龄胶园土壤改良效果及橡胶树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柱花草、葛藤和山毛豆3种豆科绿肥进行间作种植,分析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用;采用15N自然丰度(δ^(15)N)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PLS-PM),解析绿肥对土壤氮含量及橡胶树叶片氮素吸收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对照相比,葛藤和柱花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0.54%和31.25%,但速效钾含量降低8.40%和6.87%;葛藤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12.60%和30.94%。柱花草处理对橡胶树叶片全氮含量的提升效果相对较高(增幅为25.86%)。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豆科绿肥与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豆科绿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来促进橡胶树叶片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因此,在幼龄胶园管理中,合理选择或混种豆科绿肥,可提升土壤和橡胶树氮含量,有利于实现胶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橡胶树 土壤养分 氮含量 15N自然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10个油棕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静 陈秀龙 +2 位作者 李志阳 郑永清 曹建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对10个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新品种(RYL31~RYL40)半年生实生苗进行短期低温处理,测定油棕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 对10个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新品种(RYL31~RYL40)半年生实生苗进行短期低温处理,测定油棕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油棕可溶性糖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降低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RYL37、RYL38和RYL39品种的MDA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不同生理指标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轻度低温能刺激植物防御机能增强,重度低温则会扰乱植物本身的防御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生理生化特性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天一刀割制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仇键 校现周 +4 位作者 高宏华 杨文凤 魏芳 吴明 罗世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 【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4 cm)和5个乙烯利涂施时间(割胶前1、2、3、4和5 d涂施)处理,比较d6割制下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的幼龄热研7-33-97橡胶树胶乳产量;以四天一刀(d4)割制(不涂施乙烯利)为对照,设不同乙烯利浓度(2刀涂施1次0.5%、1.0%和1.5%乙烯利)和不同涂药周期(1、2和3刀涂施1次1.5%乙烯利)5种刺激强度的d6割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单株干胶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在d6割制下,割胶耗皮厚度0.20、0.22 cm和割胶前2、3 d涂施乙烯利刺激的热研7-33-97幼龄胶树的单株平均胶乳产量较高,分别为相应处理中最低胶乳产量的1.37和1.23倍、1.25和1.35倍。较高强度刺激(涂施1.0%~1.5%乙烯利)可充分调动胶树产胶潜力,获得理想产量,且胶乳生理状况良好,死皮病发生率(1.6%~8.3%)低于d4割制。刺激强度(涂施乙烯利浓度和刺激频率)越高,d6割制的单株干胶产量越高,胶乳生理代谢越旺盛,但强刺激(1刀涂施1.5%乙烯利)的死皮病发生率(8.3%)和死皮指数(0.23)明显升高,同时影响高产期的产胶潜力。对刀次产量的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d6割制具有高产期(9-12月)更高产的特点,高产期刀次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50%~5.50%。【结论】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进行d6割胶,需增加割胶耗皮厚度、并适度施用乙烯利,同时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能获得较高的胶乳产量,并延长产胶经济寿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热研7-33-97 六天一刀(d6)割制 刺激技术 刺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亏缺对橡胶-作物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坚雄 潘剑 +2 位作者 周立军 袁淑娜 林位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9,共10页
为探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照亏缺对不同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以橡胶-豆薯和橡胶-花生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光照强度、作物生物量、光合生理等指标,研究光照亏缺对不同喜光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系... 为探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照亏缺对不同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以橡胶-豆薯和橡胶-花生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光照强度、作物生物量、光合生理等指标,研究光照亏缺对不同喜光间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间作区域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呈单峰型,间作区域平均光照强度为裸地对照的51.3%~59.0%。间作作物的产量显著低于相应单作处理(P<0.05);间作豆薯产量可达22.9 t×hm^-2,为单作处理的85.3%;而间作花生产量仅为单作处理的39.2%。光照亏缺环境对间作豆薯和花生不同位置叶片的RuBisCO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b)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光合能力亦低于相应单作处理。复合系统中间作豆薯叶面积高于单作豆薯,而间作花生叶面积则较单作花生显著降低59.1%~88.4%(P<0.05)。综上所述,豆薯比花生更适合在橡胶-作物农林复合系统中进行间作,间作豆薯应该是通过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来捕获光能并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维持相对较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橡胶林 间作作物 光照亏缺 生物量 光竞争 光合生理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