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香果皮红色素的提取研究
1
作者 李迎坤 杭瑜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28-30,共3页
以百香果皮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百香果皮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曲面试验,确定百香果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30(g∶m L),超声功率158 W... 以百香果皮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百香果皮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曲面试验,确定百香果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30(g∶m L),超声功率158 W,为天然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皮 红色素 提取 天然色素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波真空技术开发膨化鱼糜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薛长风 徐云升 +1 位作者 裴志胜 文攀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金鲳鱼为原料,固定小麦粉与水的质量比为2∶1,食盐添加量2%,微波真空度0.095 MPa,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真空技术膨化鱼糜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鱼糜饼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鱼糜含量35%,膨化温度100℃,膨... 以金鲳鱼为原料,固定小麦粉与水的质量比为2∶1,食盐添加量2%,微波真空度0.095 MPa,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真空技术膨化鱼糜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鱼糜饼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鱼糜含量35%,膨化温度100℃,膨化时间20 min,鱼糜饼厚度2 mm,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膨化鱼糜饼色泽金黄、质地酥脆、风味清香,成品膨化率可达到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饼 微波真空技术 工艺 感官品质 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3
作者 周娜娜 冯素萍 +3 位作者 刘华 陈友 王刚 王玉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20-22,31,共4页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3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新品种权,适合在河南省、山西省、海南省种植,表现出稳产、耐盐、耐旱、抗虫、抗病的优异特性。本文对琼花1号花生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3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新品种权,适合在河南省、山西省、海南省种植,表现出稳产、耐盐、耐旱、抗虫、抗病的优异特性。本文对琼花1号花生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从播期、播种密度、中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产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琼花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研究儋州黄皮鸡的制备工艺
4
作者 朱婷婷 李定江 +1 位作者 林薇薇 王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以鸡肉和黄皮叶为主要原料,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皮叶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蒸煮时间对黄皮鸡感官品质及评价的影响,以确定黄皮鸡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皮叶添加量8%,食盐添加... 以鸡肉和黄皮叶为主要原料,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皮叶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蒸煮时间对黄皮鸡感官品质及评价的影响,以确定黄皮鸡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皮叶添加量8%,食盐添加量0.5%,腌制时间20 min,蒸煮时间45 min,可得到色泽淡黄、气味清香、鲜嫩爽滑、滋味鲜美、富有弹性、既有鸡肉香味又有黄皮叶清香的黄皮鸡;最佳工艺黄皮鸡成品营养成分测定用卡路里分析仪检测,检测结果为能量含量820 kJ/100 g,蛋白质21.8 g/100 g,脂肪10.8 g/100 g,碳水化合物2.9 g/100 g,水分63.5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儋州鸡 黄皮叶 制作工艺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附近海域肉芝软珊瑚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洋 杨超杰 +3 位作者 王沛政 王海山 徐云升 李卫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2,共13页
肉芝软珊瑚属(Sarcophyton)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软珊瑚,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我国肉芝软珊瑚种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此种珊瑚的分类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肉芝软珊瑚外部形态差异较小,难以直接进行种类鉴定.本研究采集海南省三... 肉芝软珊瑚属(Sarcophyton)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软珊瑚,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我国肉芝软珊瑚种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此种珊瑚的分类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肉芝软珊瑚外部形态差异较小,难以直接进行种类鉴定.本研究采集海南省三亚市西瑁岛、万宁市甘蔗岛和大洲岛珊瑚礁区的26个肉芝软珊瑚样品,根据骨针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分析线粒体msh1基因和COI基因序列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26个样品,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Sarcophyton cherbonnieri、Sarcophyton crassum、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Sarcophyton glaucum和Sarcophyton ehrenbergi.其中S. cherbonnieri和S. crassum为我国新纪录种.本研究为海南岛附近海域肉芝软珊瑚的鉴定提供参考,并为我国软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肉芝软珊瑚 骨针 msh1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微波膨化工艺优化及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薛长风 裴志胜 +3 位作者 文攀 罗天骥 闫佳 徐云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197,203,共7页
以冷冻淡水鱼糜(鲢鱼)为研究对象,优化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鱼糜中水分迁移特性。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微波功率和微波作用时间两个因素在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中... 以冷冻淡水鱼糜(鲢鱼)为研究对象,优化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鱼糜中水分迁移特性。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微波功率和微波作用时间两个因素在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利用低场核磁等技术研究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鱼糜微波凝胶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124 W,微波作用时间为11.0 min;鱼糜微波膨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273 W,微波时间为10.0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金黄色带有鱼香味的脆性膨化鱼糜制品,微波膨化鱼糜制品膨胀率为258%±23.9%,硬度为(26.98±1.85) N,脆性为(13.95±1.23) N。鱼糜微波凝胶过程中,水分存在状态由单一的不易流动水(T22)转变为自由水(T23)和不易流动水(T22)两种状态,其中T22部分转为成T23,T23被锁闭于鱼糜凝胶网状架构中,水分状态的稳定性增强,表现为驰豫时间减小。鱼糜微波膨化过程中,各水分存在状态的比例由结合水(1.62%)、不易流动水(95.75%)、自由水(2.58%)转变为结合水(88.95%)、不易流动水(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微波 凝胶 膨化 水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小雄 冯慧敏 +1 位作者 徐云升 孙宏元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57-64,共8页
为从海南野生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的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而探索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的潜力。从海南不同的野生阿宽蕉居群采集7份根际土壤,采用GA培养基和HV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放线... 为从海南野生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的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而探索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的潜力。从海南不同的野生阿宽蕉居群采集7份根际土壤,采用GA培养基和HV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放线菌,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得到菌株进行产纤维素酶活性筛选,并对具有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7份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210株放线菌。其中, 55株菌具有纤维素酶活性, 12株菌表现出强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放线菌纲下5个亚目6个科8个属,分别为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野野村氏菌属、疣孢菌属、戈登氏菌属、假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和球孢囊菌属,其中链霉菌属、小单菌属和野野村氏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X2303、 X2502和X2733与已知菌的序列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8.52%、 98.79%和99.11%,可能分别为链霉菌属、戈登氏菌属和疣孢菌属潜在的新分类单元。具有最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X2407为链霉菌,其与Streptomyces iranensi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最高,为99.64%,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所以,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资源,主要以链霉菌为主。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一些新的放线菌分类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放线菌 纤维素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鱼香脆片配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玉华 陈芳芬 秦玉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3期37-39,共3页
以罗非鱼鱼糜和黄豆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营养丰富、动植物蛋白均衡搭配的即食鱼香脆片。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鱼香脆片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以20 g鱼糜为基础,当加入黄豆粉12 g,淀粉1.5 g,黄油2.1 g,白砂糖1.4 g,含水量26 g... 以罗非鱼鱼糜和黄豆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营养丰富、动植物蛋白均衡搭配的即食鱼香脆片。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鱼香脆片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以20 g鱼糜为基础,当加入黄豆粉12 g,淀粉1.5 g,黄油2.1 g,白砂糖1.4 g,含水量26 g,铺料厚度4 mm,在85℃下烘烤85 min时,即食鱼香脆片的脆性、硬度、口感最佳;产品脆性16.325 N/mm,硬度17.2 N,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24.9%,17.9%,2.2%,3.1%,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黄豆粉 鱼香脆片 配方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鱼茶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9
作者 张大为 张洁 +2 位作者 CHEN YAOXIAN 田永航 王和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55,共6页
以草鱼为主要原料,采用保温发酵方式制备海南鱼茶。以总酸含量与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海南鱼茶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南鱼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7%,米饭添加量42%,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7 ... 以草鱼为主要原料,采用保温发酵方式制备海南鱼茶。以总酸含量与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海南鱼茶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南鱼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7%,米饭添加量42%,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7 d。腌制温度和腌制时间为20℃,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鱼茶的总酸为5.16 g/L,感官评分为90分,pH值为4.57,含水量为40.12%。经过质构分析发现,鱼茶硬度为22.83 N,弹性为1.32 mm,胶黏性为5.18 N,咀嚼性为6.31 mJ,黏附性为0.73 mJ。鱼茶鲜香可口,香气浓郁,肉质较致密,鱼肉颜色鲜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茶 发酵工艺 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结合拉曼光谱评价乳液界面蛋白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冬雪 冯紫蓝 +1 位作者 申铉日 裴志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5,共9页
使用质量分数1.5%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玉米油(0%、10%、68%、70%,V/V)制备乳液体系,并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结合拉曼光谱技术探究乳液界面蛋白结构的变化。MD模拟显示,蛋白吸附到不同油相... 使用质量分数1.5%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玉米油(0%、10%、68%、70%,V/V)制备乳液体系,并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结合拉曼光谱技术探究乳液界面蛋白结构的变化。MD模拟显示,蛋白吸附到不同油相体积分数的乳液界面上,肌球蛋白的空间构象改变,二级结构中均含有48%左右α-螺旋结构,且吸附到界面后结构相对稳定。肌球蛋白空间构象改变伴随溶剂可及表面积增大,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使乳液呈稳定状态。拉曼光谱与MD模拟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变化。此外,拉曼光谱结果还显示,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暴露于蛋白质表面,参与氢键形成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利于乳液体系保持稳定。综上,MP主要通过改变界面蛋白质空间构象和侧链基团微环境,促进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使MP在油-水界面形成紧密的界面膜,有利于提高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界面蛋白 分子动力学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裴志胜 薛长风 +5 位作者 文攀 房佳琪 唐婷婷 李资政 王子轩 徐云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共7页
以金鲳鱼、草鱼(均为白肉鱼)和鲣鱼、鲐鱼(均为红肉鱼)为原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探讨4种鱼糜不同凝胶阶段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4种鱼糜凝胶过程的水分状态存在显著影... 以金鲳鱼、草鱼(均为白肉鱼)和鲣鱼、鲐鱼(均为红肉鱼)为原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探讨4种鱼糜不同凝胶阶段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4种鱼糜凝胶过程的水分状态存在显著影响;金鲳鱼与草鱼及鲣鱼与鲐鱼的鱼糜凝胶各阶段的水分状态变化趋势相似;食盐添加量对同种鱼糜凝胶过程中的水分分布无影响,其主要影响水分的弛豫时间;水分迁移的变化与鱼种肌球蛋白(盐溶性蛋白)种类及其热稳定性有关;4种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出凝胶温度及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结构的影响,导致不同鱼种鱼糜凝胶质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鱼糜 食盐 水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葫芦巴成分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玉华 王君花 刘忠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9-380,I0003,共1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对葫芦巴的醇提组分和除糖后的水提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以甘草苷为内标,对鉴定出的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Unita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对葫芦巴的醇提组分和除糖后的水提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以甘草苷为内标,对鉴定出的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Unita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检测。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的醇提组分和水提组分的总离子流图相似,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包括12种黄酮类成分和24种皂苷类成分。实验选择了几种代表性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并推断其可能的质谱裂解规律。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中主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之和是水提物中的1.13倍,皂苷类化合物在乙醇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之和是水提物中的1.32倍。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可为葫芦巴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 黄酮 皂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结构和理化性质的鱼糜蛋白-油脂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佳滢 胡之恒 +4 位作者 黄佳茵 李高尚 胡玲萍 陈健初 胡亚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大豆油和猪油,研究油脂对金鲳鱼鱼糜凝胶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在油脂质量分数范围内(0%~20%),8%的猪油与大豆油使鱼糜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和感官评价显著增加。而油脂质量分数高于8%后,鱼...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大豆油和猪油,研究油脂对金鲳鱼鱼糜凝胶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在油脂质量分数范围内(0%~20%),8%的猪油与大豆油使鱼糜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和感官评价显著增加。而油脂质量分数高于8%后,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G’等指标下降。与大豆油相比,含有猪油的鱼糜凝胶(8%)的指标更优。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油脂不仅以颗粒填充的方式占据蛋白间的空隙,还在表面形成界面蛋白膜,通过蛋白丝与蛋白基质结合。研究表明油脂在鱼糜凝胶中所产生的作用是由油脂-界面蛋白膜-蛋白质共同作用而形成。拉曼光谱图谱表明,添加油脂会使蛋白质α-螺旋相对含量下降,β-折叠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大豆油的加入,使得鱼糜凝胶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也明显增加,而猪油处理组中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变化不如大豆油组。大豆油和猪油的添加均导致鱼糜凝胶的蛋白侧链疏水基团暴露。这些结果表明油脂的存在会改变鱼糜蛋白的微环境和分子结构,进而影响鱼糜凝胶的理化性质。当猪油质量分数为8%时,鱼糜凝胶表现出更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蛋白质结构 油脂 相互作用 拉曼光谱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状况对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杰 武耀廷 +4 位作者 张新友 周娜娜 陈小姝 高华援 冯素萍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4,共7页
高油酸花生是花生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其在13个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籽仁品质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琼花1号籽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77%、27.59%、80.04%和3... 高油酸花生是花生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其在13个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籽仁品质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琼花1号籽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77%、27.59%、80.04%和3.84%,油酸/亚油酸平均为22.58。籽仁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2.1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2.50%)。花生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生四烯酸和山嵛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品质的形成受土壤成分影响不相同,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及施肥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营养品质 土壤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裴志胜 冯紫蓝 +1 位作者 王会博 薛长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08,共8页
本文以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乳化剂,以玉米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凝胶。利用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电镜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筛选优化制备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最佳蛋白浓度(C)、最佳油相比(φ),采用激光共聚... 本文以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乳化剂,以玉米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凝胶。利用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电镜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筛选优化制备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最佳蛋白浓度(C)、最佳油相比(φ),采用激光共聚焦对乳液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pH和NaCl浓度对乳液凝胶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金鲳鱼肌原纤蛋白具有典型的蛋白结构峰,β-折叠的含量最高,由椭圆颗粒聚集形成的纤维状结构,其蛋白浓度(C)为2.5%,油相比(φ)为0.68时制备出的乳液凝胶弹性模量G’最佳,平均粒径小。激光共聚焦结构显示,乳液凝胶的结构为W/O/W的多重乳液结构。乳液凝胶在pH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碱性环境下相对稳定,pH对乳液凝胶流变和粒径分布影响较大,NaCl的浓度改变对乳液凝胶的影响较小。综上,本文探究了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及表征,为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乳液凝胶 粒径 流变性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肌原纤维蛋白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立铸 裴志胜 +2 位作者 王会博 冯紫蓝 薛长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共12页
探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P)在热处理后(HMP)作为一种新型微胶囊的壳材料,在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共存下,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对玉米油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2.5%,HM... 探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P)在热处理后(HMP)作为一种新型微胶囊的壳材料,在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共存下,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对玉米油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2.5%,HMP含量3.0%,玉米油含量30%时,乳液粒径小而均匀,乳化稳定性高。壳聚糖含量为1.2%、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质量比1:1、氯化钙浓度为5.0%时,通过超声复凝聚法得到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88.74±2.60μm,包封率为82.59%±1.44%;微胶囊具有不规则形状和起伏的表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因静电结合作用,与HMP共同构成了微胶囊致密的外壳;DSC结果显示HMP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HMP微胶囊显著降低了贮存过程中油脂的POV值与TBA值,有效延缓了玉米油的氧化速度;HMP微胶囊在整个模拟消化阶段的游离脂肪酸(FFA)释放量为92.67%,且在肠消化阶段释放更多的FFA,表明微胶囊化对芯材的释放起到了缓释作用。这项研究显示,HMP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后,是可以用于微胶囊制备及保护生物活性物质,为HMP的乳化应用扩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肌原纤维蛋白(HMP) 海藻酸钠 玉米油 微胶囊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红枣酒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洁 张大为 +1 位作者 闫佳 裴志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195,共5页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酶解得到的枣浆糖度达14.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酵母添加量0.4 g/L,澄清条件为1%壳聚糖溶液添加量0.9 mL/10 mL枣酒,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红枣酒酒精度为9.9%vol,感官评分91分,pH值3.94,糖度5.1%,透光率为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酶解 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方格星虫中氨基酸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文 王湘君 +4 位作者 赵阳 沈婕 罗丽婷 冯广尾 李腾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优化测定方格星虫氨基酸的实验条件。方法:研究以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对海南东方方格星虫中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为确保该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辅以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方法检出限的计算... 目的:优化测定方格星虫氨基酸的实验条件。方法:研究以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对海南东方方格星虫中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为确保该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辅以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分析。结果:实验发现方格星虫样品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鲜方格星虫中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02%、1.26%,胱氨酸、色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21%。方格星虫干中谷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1.89%、7.94%,而胱氨酸、色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45%、1.07%;结论:实验方案具备可操作性及数据有效性,仪器的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0.21%以下,检出限低,最低达到0.00000001 ng/kg,线性范围宽,且相关系数在0.9999以上,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酸水解 氨基酸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与电子鼻评价烘培时间对黄秋葵籽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文攀 薛长风 +3 位作者 裴志胜 公维洁 卓先勤 徐云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89-293,共5页
分析不同烘焙时间对黄秋葵籽滋味、气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法、电子鼻法结合感官评定比较分析黄秋葵籽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舌与电子鼻对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风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电子舌中涩味的特征向量值最高为0.88... 分析不同烘焙时间对黄秋葵籽滋味、气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法、电子鼻法结合感官评定比较分析黄秋葵籽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舌与电子鼻对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风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电子舌中涩味的特征向量值最高为0.88,电子鼻对硫化物响应最强;黄秋葵籽烘焙25 min的感官评定总体风味较佳。电子舌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测试液,而电子鼻的PCA和LDA分析对测试液的区分均存在重叠区,区分性不好。感官评定与电子舌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滋味的变化均得到了较好的区分。感官评定与电子鼻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气味的变化区分效果均不好。不同烘焙时间下黄秋葵籽感官评定的结果具有差异性,电子舌和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相比较风味品质的检测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电子鼻 黄秋葵籽 烘焙时间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金鲳鱼糜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大为 张洁 田永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4-181,共8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发酵金鲳鱼糜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方法中的时间-强度法(OSME)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通过对重要香气成分定量分析,并结合风味活性值(OAV),最终确定发酵金鲳...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发酵金鲳鱼糜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方法中的时间-强度法(OSME)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通过对重要香气成分定量分析,并结合风味活性值(OAV),最终确定发酵金鲳鱼糜中的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SPME-GC-MS在发酵金鲳鱼糜中共鉴定出168种挥发性成分,酯类化合物50种(21.54%),含氮化合物29种(8.09%),酸类22种(41.03%),醇类19种(10.32%),含硫类15种(0.41%),烃类11种(0.12%),酮类8种(2.19%),其他8种(0.15%),醛类3种(0.03%),酚类3种(13.18%)。经GC-O共鉴定出24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结合OSME和OAV推测发酵金鲳鱼糜中关键香气活性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甲硫醇、2-甲基丁酸及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金鲳鱼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