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情况分析
1
作者 邹海平 陈小敏 +5 位作者 张明洁 吕润 林绍伍 李伟光 白蕤 陈彦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24,共10页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_(c))、有效降水量(P_(e))和缺水量(D_(w)),进而分析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南繁水稻制种ET_(c)和D_(w)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市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50 a均值分别为400.2、322.3 mm,P_(e)均值分别为45.7、84.3 mm,D_(w)均值分别为354.5、238.0 mm。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和D_(w)均主要分布在中、前期,占大田期ET_(c)和D_(w)的比例之和为72.4%~85.2%。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P_(e)均主要分布在后、中期,占大田期P_(e)的比例之和分别为78.2%和85.6%。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各生育阶段ET_(c)和D_(w)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大田期增加显著),P_(e)均呈减少趋势。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ET_(c)、P_(e)和D_(w)随时间变化趋势与东方市大致相反。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显著加重,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严峻,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气候变化给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产业带来的影响。近50 a高温不显著升高且低温极显著升高或高温不显著升高且日照时数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平均风速极显著降低或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降水量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水稻制种 需水量 有效降水量 缺水量 多元回归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象用湿度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2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2 位作者 黄斌 陈亮 蒲大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值0.218 8,大于检验标准0.05,DHC2-A和DHC2总体样本无显著差异;(2)DHC2-A和DHC2差值集中出现在–1%~4%处,占样本比例约为79.1%,峰度系数为0.11,偏度系数为0.68,曲线呈尖峰状和正偏离。在湿度不高于50%时,DHC2-A和DHC2测量性能非常相近,湿度在75%~95%时,DHC2-A测量值大于DHC2测量值,在95%点上差值平均值为4.5%。(3)DHC2-A测量误差集中在±2%之间,占总样本的89.6%,在95%湿度点上,DHC2误差平均值比DHC2-A小4.51%。DHC2和DHC2-A标准差在各检定点相近。(4)我国湿润地区宜安装DHC2-A型,半湿润地区安装DHC2和DHC2-A均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宜安装DHC2型,这有利于气象台站合理使用湿度传感器,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气象 相关性 DHC2-A DH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明洁 李文韬 +2 位作者 张京红 黄海静 车秀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19-23,共5页
本文从水稻种植、农用地化肥施用、畜牧生产等方面,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推荐的方法,核算2007—2012年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全面剖析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和现状。结果显示:12007—2012年海... 本文从水稻种植、农用地化肥施用、畜牧生产等方面,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推荐的方法,核算2007—2012年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全面剖析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和现状。结果显示:12007—2012年海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比2007年增长了18.32%;单位农业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2012年比2007年下降了约44.39%。2农用地N2O和稻田CH4的排放量约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0%和22%,即种植业是最主要的来源。3农业发展规模较大的海口、文昌、儋州排放总量居全省前列,但由于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处于全省平均水平。最后,根据对核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灌溉、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饲养畜禽等建议,对加速海南低碳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核算 农业 海南省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屯昌儋州台风雨带龙卷双偏振雷达探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昭春 朱君鉴 +2 位作者 张持岸 孙剑 王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6-1098,共13页
分析了2019年8月29日发生在海南省屯昌县和儋州市龙卷过程的海口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龙卷发生在台风杨柳右前方大约370 km处的台风雨带中的对流风暴单体中,两次龙卷发生都与风暴合并有关联,一次发生在风暴单体合并前12 min,一次... 分析了2019年8月29日发生在海南省屯昌县和儋州市龙卷过程的海口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龙卷发生在台风杨柳右前方大约370 km处的台风雨带中的对流风暴单体中,两次龙卷发生都与风暴合并有关联,一次发生在风暴单体合并前12 min,一次发生在风暴单体合并后5 min。单体合并导致风暴反射率因子增强,风暴高度增高,风暴中气旋迅速增强。两次龙卷,雷达都探测到龙卷涡旋特征(TVS),探测到TVS的时间比龙卷发生时间分别提前27 min和5 min。龙卷发生前对应龙卷涡旋特征位置的相关系数(CC)值没有变化,龙卷发生时,龙卷涡旋特征位置的CC值突然减小到0.8以下,龙卷发生后CC的低值特征持续了20 min以上。两次龙卷都有后部风暴单体并入,龙卷发生在主风暴单体的后部、两个风暴单体合并的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单体合并 双偏振参数 零滞后相关系数 龙卷涡旋特征 龙卷碎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海南岛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匡昌武 陈彦希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84-89,共6页
选择能代表海南岛气候特点的4个市县作为研究区,旨在构建海南岛土壤水分长时间序列,为海南岛精细化农业发展和节水灌溉提供数据支撑。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基于气象因子的海南岛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 选择能代表海南岛气候特点的4个市县作为研究区,旨在构建海南岛土壤水分长时间序列,为海南岛精细化农业发展和节水灌溉提供数据支撑。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构建基于气象因子的海南岛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部站点数据建立的单一LSTM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单一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91%以上,RMSE<2.4%,MAE<1.7%;根据逐个站点分别构建分站点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精度均高于基于全部站点数据构建的单一LSTM神经网络模型;分站点构建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决定系数(R2)在93%以上,RMSE<1.8%,MAE<1.1%。分站点构建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当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及拟合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海南岛 土壤墒情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昌江县1990-2020年高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欣欣 姜小云 李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4期63-65,共3页
基于1990—2020年海南省西部昌江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高温变化趋势和特征。通过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昌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温日数和高温过程次数也呈上升趋势。海南昌江夏季出现高温过程次数最多,呈上升趋势... 基于1990—2020年海南省西部昌江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高温变化趋势和特征。通过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昌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温日数和高温过程次数也呈上升趋势。海南昌江夏季出现高温过程次数最多,呈上升趋势,其次春季、秋季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过程,海南昌江冬季无高温过程。日最高温天气过程和持续时间长都集中在每年3—9月,6—8月是较严重、严重、特别严重高温过程次数、高温过程较多;特别是2020年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过程、高温持续时间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对该县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旅游、交通、电力等行业影响很大。极端最高气温为40.5℃,出现高温的时间分别为2016年4月17日、2020年5月7日和9日,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的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4天。研究结果对昌江经济生产、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热带作物种植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该县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江 最高气温 高温过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符晓虹 郑育群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8期158-158,162,共2页
极端天气事件往往是由异常的自然现象产生的,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灾难性事件。干旱,台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不容忽视,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进而会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台... 极端天气事件往往是由异常的自然现象产生的,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灾难性事件。干旱,台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不容忽视,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进而会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在简述海南省气候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海南省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当地的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事件 防灾减灾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1961~201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2 位作者 刘少军 车秀芬 李文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88-2495,共8页
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函数变换分析了海南岛1961~2011年的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和四季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年强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 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函数变换分析了海南岛1961~2011年的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和四季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年强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 a来海南岛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8℃/10 a和0.29℃/10 a;各气温要素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并存在3~4 a和12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2)年平均和四季降水量呈微弱的线性增加趋势,而达到暴雨等级的年强降水日数和年降水强度线性增加趋势明显,分别通过了信度为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四季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存在12~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年强降水日数和年降水强度存在8~10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同时,各个要素均叠加有周期较小的高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倾向估计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暖季区域数值模式降水精细化预报检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俞 李玉梅 +2 位作者 李勋 冯箫 姜小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8,共14页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三家模式均能捕捉不同流场条件下的降水空间分布形态及降水日变化特征,但CMA-GD和CMA-SH9的降水频率和强度总体偏多偏强,其中CMA-GD降水频率偏多近10%,CMA-SH9平均小时雨强偏强近4 mm·h^(-1),CMA-MESO雨强在5 mm·h^(-1)以上的降水多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山区,与实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三家模式降水预报最易开始和降水峰值时间平均偏早1~3 h,而降水最易结束时间偏晚1~3 h;模式的大气层高层露点温度和不稳定能量预报值偏大,不稳定能量出现时间偏早,近地层逆温层特征预报失真,降水预报的开始时间倾向于提前、降水持续时间偏长。三家模式的昼间海南岛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偏强,其中CMA-SH9尤为明显,与该模式降水强度明显偏强特征相一致;CMA-GD的夜间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位置偏西,与该模式西南部沿海降水频次预报偏多相对应;CMA-MESO的海南岛西南部和中部山区的风速辐合预报偏强,其降水预报强度也相应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海南岛暖季 小时降水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果类农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以海南芒果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3 位作者 李文韬 张亚杰 杨静 林绍伍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为识别热带果类农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足迹热点,以海南芒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了芒果生产的碳足迹。结果表明,芒果生产碳足迹9.22 t·CO_(2)/hm^(2),碳排放量高于碳固定量,即每公顷芒果园在生产过程中CO_(2)净排... 为识别热带果类农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足迹热点,以海南芒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了芒果生产的碳足迹。结果表明,芒果生产碳足迹9.22 t·CO_(2)/hm^(2),碳排放量高于碳固定量,即每公顷芒果园在生产过程中CO_(2)净排放量为9.22 t;芒果总碳排放为19.72 t·CO_(2)/hm^(2),其中芒果园土壤呼吸、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是芒果碳足迹的主要排放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3.39%、15.41%;芒果园固碳量为10.50 t·CO_(2)/hm^(2),芒果树树体本身的固碳是主要的固碳途径,占总固碳量的84.2%。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制定碳减排方案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有利于热带高效低碳农业的发展和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法 海南 芒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ES_GZ 3 km模式对2019年海南岛暖季非台风降水预报的时空检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俞 冯箫 +2 位作者 李勋 李玉梅 姜小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3-646,共14页
利用基于目标诊断的空间检验方法(MODE)和时空检验方法(MTD)评估了华南3 km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GRAPES;Z3 km)对2019年海南岛暖季非台降水预报性能,结果显示:(1)模式24 h累积降水预报的空间分布范围偏大、降水强度偏强;(2)模式逐小时... 利用基于目标诊断的空间检验方法(MODE)和时空检验方法(MTD)评估了华南3 km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GRAPES;Z3 km)对2019年海南岛暖季非台降水预报性能,结果显示:(1)模式24 h累积降水预报的空间分布范围偏大、降水强度偏强;(2)模式逐小时降水预报的平均质心总体偏西和偏北,降水出现时间总体偏早1~3 h,结束时间总体偏晚2~4 h,降水持续时间偏长;预报的降水目标数量偏多,与实况一致均存在着主峰和次峰形态的昼夜分布特征,但预报的昼间主峰出现时间比实况偏早2 h;预报的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总体偏多。相对于传统的预报和观测点对点检验评估方法,MODE和MTD方法具有捕捉模式预报偏差特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诊断 空间检验 时空检验 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高温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玉婷 李文韬 +1 位作者 吴名杰 陈小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308-312,332,共6页
选取1961—2018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和最近10年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资料,分析高温日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4—8月,10月至次年翌年2月最少;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 选取1961—2018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和最近10年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资料,分析高温日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4—8月,10月至次年翌年2月最少;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中部和南部等地。(2)大部分地区抽穗始期-成熟期等水稻关键生育期均在4—7月之间,其中海口市和儋州市早稻抽穗期-成熟期都极大可能在5—6月遇到6.0~7.4 d的高温天气,乐东黎族自治县和琼中也有可能在5月遇到高温天气,陵水黎族自治县、琼海县早稻收割较早,几乎不会遇到高温天气;但是琼海县晚稻关键生育期可能会在8月遇到高温天气。(3)近58年,海南岛月高温日数和年高温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6—8月高温日数和年高温日数呈显著或极为显著上升趋势。(4)在高温天气的显著性上升的大背景下,建议海南岛稻作栽培应选用耐高温和抗干旱的品种,早稻可适当提前播种,晚稻可适当延迟播种,有利于避开关键生育期的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最高气温 时空分布 双季稻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海南热带气旋灾害经济损失影响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韬 张明洁 +2 位作者 张京红 张亚杰 杨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33-139,共7页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的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科学定量地评估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选取和构建热带气旋灾害经济影响的5个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的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科学定量地评估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选取和构建热带气旋灾害经济影响的5个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2015—2018年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影响的评估指数,运用均值—标准差方法对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应用直接经济损失率表征实际灾情程度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热带气旋经济影响评估指数的评估等级和实际灾情等级较吻合,能较好地评估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造成的损失程度,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增强应对热带气旋灾害的防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经济损失 影响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动气象站智能现场核查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甘志强 余申伟 +1 位作者 高涛 李大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172,共5页
为了解决海南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设备仪器笨重、自动化程度低、业务实际应用不便等难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分布式的气象要素传感器现场核查仪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数字传感器探测技术和无线组网技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测量温度... 为了解决海南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设备仪器笨重、自动化程度低、业务实际应用不便等难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分布式的气象要素传感器现场核查仪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数字传感器探测技术和无线组网技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数据,经与站点实时运行数据的对比,自动生成设备的核查结果并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经现场试验验证表明,现场核查仪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型和便携式特点,可快速、精准提供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数据,极大地提升现场核查工作效率,适用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气象站 物联网 现场核查 数字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南岛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韬 张明洁 +1 位作者 张京红 刘策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83-93,共11页
利用海南本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站点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建立海南热量、降水、光照、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利用部分区域自动站2009~2018年的观测数据对推算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 利用海南本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站点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建立海南热量、降水、光照、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利用部分区域自动站2009~2018年的观测数据对推算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在GIS技术支持下得到了海南气候资源小网格栅格数据及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进一步科学认识海南岛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充分利用海南岛丰富的气候资源优势、克服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网格 推算模型 海南岛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动气象站多传感器冗余观测技术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甘志强 高涛 +1 位作者 匡昌武 陈泰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设备级数据质量控制,从观测源头提高气象探测数据的稳定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现有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架构,利用3个气温传感器、3个雨量传感器、2个风传感器及智能控制单元对现有区域自动气象站进行改造,主... 为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设备级数据质量控制,从观测源头提高气象探测数据的稳定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现有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架构,利用3个气温传感器、3个雨量传感器、2个风传感器及智能控制单元对现有区域自动气象站进行改造,主要实现对气象观测非线性变量(温度、雨量、风向、风速)的多传感器冗余观测,通过设置采集器端前置算法,对同一时刻、同一要素多个探测数据进行阈值交叉验证,得出最优的探测数据。试验结果证明,多传感器冗余观测技术能有效改进单传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数据的可用率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多传感器 冗余 前置算法 数据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技术的低功耗智能气象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甘志强 王科 +2 位作者 杨志勇 魏春秀 匡昌武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以ZigBee技术为依托,通过分析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的特点与不足,确定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并对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及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介绍。低功耗智能传感器以高性能无线组网芯片JN5148-M3为主控芯片,根据气象传感器... 以ZigBee技术为依托,通过分析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的特点与不足,确定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并对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及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介绍。低功耗智能传感器以高性能无线组网芯片JN5148-M3为主控芯片,根据气象传感器信号特点,设计对应的采集电路,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并通过构建无线网络完成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智能传感器采集精度、系统功耗、网络稳定性、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技术 智能传感器 JN5148-M3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智能诊断器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维护
18
作者 姜小云 吴俞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2期222-223,共2页
通过对海南省近400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从定期维护和设备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分析和故障排除等方面总结自动气象站故障智能诊断器的维护与维修,以供自动气象站维护人员参考。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故障智能诊断器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2015年-2020年气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欣欣 姜小云 李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0期149-150,152,共3页
为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合理开发区域气候资源,更好地利用生态环境,利用海南省1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2015年—2020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研究本省气温的变化,分析气温... 为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合理开发区域气候资源,更好地利用生态环境,利用海南省1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2015年—2020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研究本省气温的变化,分析气温变化对海南省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岛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月均最高气温出现每年的5月—6月本岛西部、西北部地区,月均最低气温出现每年1月—2月本岛中部、西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气温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毫米波雷达载荷平台参数敏感性分析
20
作者 林正健 寇蕾蕾 +2 位作者 郜海阳 欧紫娴 莫祖斯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8,共8页
为了说明载荷和平台参数设置对星载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文中构建了由9个子模块构成的星载毫米波雷达正演模拟器,利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模拟云场景以及随机数据正演仿真对载荷和平台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星载毫米波雷... 为了说明载荷和平台参数设置对星载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文中构建了由9个子模块构成的星载毫米波雷达正演模拟器,利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模拟云场景以及随机数据正演仿真对载荷和平台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星载毫米波雷达载荷平台采用天线直径为2.5 m、轨道高度为400 km~450 km的配置时,其探测性能相较于云廓线雷达提升超过7倍;其信噪比达到25 dB时,可以很好地减小噪声对反射率因子提取的影响;雷达标定常数误差在3.36%以内时,可以满足反射率因子±1 dB的探测精度要求;对于轨道高度为400 km的星载毫米波雷达平台,当姿态角变化大于0.13°时,其前后两次星下点观测区域完全错位,而当姿态角变化大于0.75°时,其前后两次星下点位置相差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毫米波雷达 仿真 载荷平台参数 敏感性分析 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