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杜吉净 吴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受ENSO影响最大。冷(暖)事件年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比中性年偏多(少),影响TC的生成源地位置偏西(东),冷事件年西北太平洋影响海南省的TC西行路径增多、转向路径和西北行路径减少,暖事件年转向路径增多而西北行路径减少。这与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影响沃克环流的强度和位置,从而影响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频数和生成位置有关,海温异常还可能通过影响东亚中层环境场的异常分布使西北太平洋TC路径改变,从而使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10月 海南省 热带气旋活动 TC频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象用湿度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2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2 位作者 黄斌 陈亮 蒲大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值0.218 8,大于检验标准0.05,DHC2-A和DHC2总体样本无显著差异;(2)DHC2-A和DHC2差值集中出现在–1%~4%处,占样本比例约为79.1%,峰度系数为0.11,偏度系数为0.68,曲线呈尖峰状和正偏离。在湿度不高于50%时,DHC2-A和DHC2测量性能非常相近,湿度在75%~95%时,DHC2-A测量值大于DHC2测量值,在95%点上差值平均值为4.5%。(3)DHC2-A测量误差集中在±2%之间,占总样本的89.6%,在95%湿度点上,DHC2误差平均值比DHC2-A小4.51%。DHC2和DHC2-A标准差在各检定点相近。(4)我国湿润地区宜安装DHC2-A型,半湿润地区安装DHC2和DHC2-A均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宜安装DHC2型,这有利于气象台站合理使用湿度传感器,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气象 相关性 DHC2-A DH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海南岛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毛志远 黄彦彬 +4 位作者 付丹红 曾敏 邢峰华 敖杰 王雨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12,共15页
利用WRF模式中8种云微物理方案,模拟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飑线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地面降水、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热力、动力场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hompso... 利用WRF模式中8种云微物理方案,模拟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飑线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地面降水、雷达组合反射率,以及热力、动力场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hompson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与中心强度最接近实况,WSM6方案在最大降水时刻模拟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在强度、范围和形态上与实况相似;在热力、动力场中,各方案均模拟出了地面冷池、低层垂直风切变与冷池出流等飑线特征,降水中心对应强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散度场结构有利于强对流出现和降水形成,但在强度和分布上不尽相同。从云微物理特征上看,液相粒子主要分布在5 km以下,冰相粒子在6 km以上,云水的模拟结果对云微物理方案的选择响应最弱,雪和霰的分布则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这是由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雪、霰生成、转化与消耗的过程处理存在差异,且同一云微物理过程在各方案中的转化率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方案 飑线 数值模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南省水产养殖调查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岩峻 张京红 +2 位作者 田光辉 蔡大鑫 刘少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利用2002年4景ETM+作为遥感信息源,对海南省水产养殖的面积和位置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按县(市)制作了水产养殖专题图。结果表明,利用15m的遥感影像调查水产养殖是可行的,基本能反映这一区域的养殖状况。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每2 ̄3... 利用2002年4景ETM+作为遥感信息源,对海南省水产养殖的面积和位置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按县(市)制作了水产养殖专题图。结果表明,利用15m的遥感影像调查水产养殖是可行的,基本能反映这一区域的养殖状况。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每2 ̄3a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一次动态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调查 水产养殖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1年海南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海南省儋州市为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韩奇 赵从举 黄秋如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通过1971—2011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探讨儋州近40年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研究周期内气温呈现波动略微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0年,降水量减少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以儋州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海... 通过1971—2011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探讨儋州近40年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研究周期内气温呈现波动略微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0年,降水量减少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以儋州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海南热带农业的影响,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热带高效农业安全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儋州市 气候变化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气象局天气雷达回波阻挡订正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罗丽 井高飞 +1 位作者 郭佳 尤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9,共8页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天气雷达监测网。由于我国地形起伏和高大建筑物的影响,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形遮挡的问题。以北京南郊雷达站为例,利用3 s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充分考虑地球曲率...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天气雷达监测网。由于我国地形起伏和高大建筑物的影响,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形遮挡的问题。以北京南郊雷达站为例,利用3 s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充分考虑地球曲率和标准大气折射的影响下,模拟了雷达波束遮挡。根据天气雷达估测降水系统中关于地形遮挡补偿的算法对地形遮挡部分进行补偿,同时对于新增加的建筑物遮挡,增加了人工编辑地形遮挡率。最后利用天津雷达站(未遮挡部分)和北京雷达站(遮挡部分)重合的部分来验证地形遮挡补偿的有效性;此方法显著提高了混合扫描反射率产品(HSR)及降水类一系列衍生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地形数据 波束遮挡 遮挡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气象辐射的年变化特点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天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5-47,F002,共4页
利用 1992~ 2 0 0 0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海口、三亚的气象辐射特点。结果指出 ,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抛物线分布特点 ,净全辐射全年均为正值 ,各辐射量的 9年平均值具有双峰型特点。
关键词 气象辐射 海南岛 年变化 海口市 三亚市 天文辐射 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海南省酸雨状况及其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巧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238-243,共6页
根据2007年海南省气象局4个酸雨观测站的282个观测数据,对酸雨pH值、酸雨出现频率、K值和酸雨观测降水量进行分析,并与往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海南省天气系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全省酸雨出现频率为19.8%~28.9%,平均为24.5%... 根据2007年海南省气象局4个酸雨观测站的282个观测数据,对酸雨pH值、酸雨出现频率、K值和酸雨观测降水量进行分析,并与往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海南省天气系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全省酸雨出现频率为19.8%~28.9%,平均为24.5%;海口、三亚、东方和西沙的酸雨年平均pH值分别为4.96、5.62、5.22和5.30。对酸雨影响最大的是冷空气,其次是低压槽,其中以西路锋消和南海低压槽影响较为明显,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天气系统 PH值 酸雨出现频率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下垫面对海南地区气象场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晨炜 何建军 +5 位作者 赖欣 梁甜 刘奕麟 杨薇 车慧正 龚山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5-789,共15页
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13年海南地区气象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比分析使用不同精度的陆面资料[WRF默认的陆面资料(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和土壤类型),2013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 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13年海南地区气象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比分析使用不同精度的陆面资料[WRF默认的陆面资料(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形和土壤类型),2013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资料,SRTM3(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地形资料,HWSD(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土壤类型资料]对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WRF模式默认或高精度的陆面资料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当地气象场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高精度且时效性更好的陆面资料可显著地改进WRF模式对2 m温度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冬(夏)季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7.2%(6.5%)和6.1%(7.7%),准确率(HR)分别提高了3.7%(2.8%)和3.2%(2.9%);陆面资料的分辨率及时效性对风场模拟的影响较不敏感,总体上WRF模式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研究区域内风场的特征,更新陆面资料后WRF模拟冬(夏)季的风速的RMSE降低了3.8%(4.5%),HR提升了2.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精细化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上海地区冬春季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局地气象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炉予 彭丽 +4 位作者 叶晓芳 郑雅旭 姜晨彦 陈健 张亚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3-683,共11页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识别调控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与ILI呈反向关系,低温和低湿效应的滞后持续时间较长,5℃和50%环境下滞后3周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16(95%CI:1.18—3.95)和2.51(95%CI:1.96—3.23),且气温与相对湿度对ILI存在交互影响,干燥环境会显著加强冷效应。此外,与气温有关的不稳定天气要素也与ILI具有显著关联,其中气温日较差对ILI的影响在当周最大,每升高1℃,ILI风险增加1.8%(95%CI:0.2%—3.4%),ILI流行早期的冷空气活动频次与ILI呈单调递增线性关系,冷空气活动频次每增加1次,ILI风险增大6.8%(95%CI:2.1%—11.7%)。其中,流行早期阶段的频繁冷空气活动和流行期内的干燥环境为严重流感事件的爆发提供了合适的外界环境。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理解暖冬背景下出现的大规模流感流行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过程 交互作用 非线性滞后暴露-反应关系 流感流行强度 冬、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变化及微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11
作者 符晓虹 郑育群 羊清雯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采取了红外温度传感技术,对海南西部橡胶人工林实地考察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和温度变化,测绘出了详细的温度单峰曲线图,结合微气象数据和资料,通过曲线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对掌握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 采取了红外温度传感技术,对海南西部橡胶人工林实地考察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和温度变化,测绘出了详细的温度单峰曲线图,结合微气象数据和资料,通过曲线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对掌握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变化及微气象要素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人工林 冠层温度 微气象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中西部“威马逊”台风暴雨分析
12
作者 邹晶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09-210,共2页
利用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路径及海南岛中西部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副高西南侧强劲东南气流影响,"威马逊"稳定移向西北方;西南季风向"威马逊"... 利用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路径及海南岛中西部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副高西南侧强劲东南气流影响,"威马逊"稳定移向西北方;西南季风向"威马逊"输送大量水汽,使其登陆后仍具备较高强度;"逆风区"呈"列车效应",正对应中西部地区大降水地区,由"逆风区"可推断强降水的发生;地形在暴雨强度上起增大作用,山地地形促使降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暴雨 逆风区 地形 "威马逊" 海南省 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春乙 张玉静 张继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3-213,共11页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 为了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遇到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干热风)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及区域环境特征建立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并构建综合风险模型,具体分析各地区综合风险的大小及主导风险因子,该文利用华北地区48个农气站冬小麦发育期资料(1981-2010年)和气象资料(1961-2010年)以及近50 a产量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划分为前期(播种期-起身期)、中期(拔节期-开花期)、后期(灌浆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充分考虑了底墒形成期(播种当年7-9月)内的降水,分别基于水分亏缺指数和加权干热风日数构建了干旱、干热风等级指数,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干热风灾害以及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的权重分别为0.3272、0.3116和0.3612。华北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值有2个高值中心,一个位于冀鲁豫交汇处,一个位于河北省泊头、黄骅等地,风险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根据该文构建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华北冬小麦种植区划分为5个不同风险等级区。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为华北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灾害 风险评估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干旱 干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吴胜安 张永领 杨金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71,共5页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 利用海南岛具有46年资料的13个站点1959-2004年1月、4月、7月、10月及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海南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最高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最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极端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而各季的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不稳定;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平均最高气温在四季均不存在明显突变,而平均最低气温则均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最高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多参数气象雷达对强风暴云雷电个例的探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丹 肖辉 +2 位作者 王振会 何宇翔 秦元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9-850,共12页
利用多普勒双偏振多参数气象雷达,结合地面LD-II闪电定位仪资料,对一次中尺度对流强风暴云的雷电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发生前后,对流云上部的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相移ΦDP有明显的变化,反映出云中冰相... 利用多普勒双偏振多参数气象雷达,结合地面LD-II闪电定位仪资料,对一次中尺度对流强风暴云的雷电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发生前后,对流云上部的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相移ΦDP有明显的变化,反映出云中冰相粒子排列取向随云中电场分布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闪电发生时冰相粒子排列取向存在明显变化的信息,说明用多参数气象雷达探测的技术以及开展雷电预警预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偏振雷达 差分传播相移率 差分反射率 差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模式及防御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陈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76-283,共8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遵循的原则和防御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并以社区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分析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四个阶段的重点环节...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遵循的原则和防御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并以社区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分析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四个阶段的重点环节与相关任务,并对建立灾害高效防御机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灾害 防御 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地区夏季雷暴地面电场观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绍东 王孝波 +4 位作者 黄智慧 李天富 黄秋如 尹娜 方力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了了解海南文昌地区雷暴电环境的基本特征,利用安装于距地面3.5 m楼顶的大气电场仪和雨量资料,分析了文昌夏季阵性降水对应不同类型的电场特征、单体雷暴活动电场演变规律及降水和闪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过观测场顶部无闪电的... 为了了解海南文昌地区雷暴电环境的基本特征,利用安装于距地面3.5 m楼顶的大气电场仪和雨量资料,分析了文昌夏季阵性降水对应不同类型的电场特征、单体雷暴活动电场演变规律及降水和闪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过观测场顶部无闪电的阵性降水过程地面电场极值较小,电场和降水基本呈现反向同步的变化特征。过顶单体雷暴在闪电发生前,地面电场提前产生扰动,明显的扰动一般提前于电场过零点约15~30分钟,第1次闪电发生一般提前于降水20~30分钟。统计多次较强单体雷暴过程发现,阵性降水之前和降水过程中闪电比较密集,降水后期闪电较少发生,降水强度和闪电频次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典型单体雷暴进入衰退期电场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阻尼振荡(EO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闪电 阵性降水 雷暴 EO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岛与海南岛气候条件对比及其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坤悌 王胜 陈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系统分析了1971~2000年台湾岛与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两岛热、水、光资源丰富,海南岛光、热资源更为优越;台湾岛降水资源更为充沛。从区域看,两岛温度、日照时数均为中部山区低,南部最高;降水量以及雨日台湾岛与海南岛分别是... 系统分析了1971~2000年台湾岛与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两岛热、水、光资源丰富,海南岛光、热资源更为优越;台湾岛降水资源更为充沛。从区域看,两岛温度、日照时数均为中部山区低,南部最高;降水量以及雨日台湾岛与海南岛分别是北部和中部山区最多,西部最少。两岛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热带气旋、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等。根据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趋利避害,提出了适合该岛气候特色的农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岛 海南岛 气候资源 农业生产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发达国家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8
19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陈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2-171,192,共11页
通过对4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与我国现行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设计和建立适合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高效机制提... 通过对4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与我国现行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设计和建立适合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高效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防御机制 现状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植被指数季节性变化及植被覆盖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少军 黄彦彬 +1 位作者 陈汇林 张京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8,共3页
以海南岛接收的2003-2005年接收的MODIS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多年来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由于海南岛植被指数空间变化特征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借助NDVI-Ts空间特征分析了海南岛7个代表性区域的... 以海南岛接收的2003-2005年接收的MODIS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多年来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由于海南岛植被指数空间变化特征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借助NDVI-Ts空间特征分析了海南岛7个代表性区域的植被覆盖的情况,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遥感数据反演NDVI-Ts空间特征分析能适合海南岛地区植被覆盖范围的确定,为今后热带地区利用NDVI和地表温度(Ts)确定植被覆盖类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归一化植被指数 季节性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