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农业气象自动站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珍莉 施晨晓 +1 位作者 王小洁 羊清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利用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土壤水分状况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省农业气象自动站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分为黏土、黏壤土和砂土三大类,以黏土、黏壤土为主;凋萎系数的大小与土壤质地、测定作物品种有关,凋萎系数从... 利用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土壤水分状况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省农业气象自动站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分为黏土、黏壤土和砂土三大类,以黏土、黏壤土为主;凋萎系数的大小与土壤质地、测定作物品种有关,凋萎系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细砂土、粉砂土、粉壤土、黏壤土、黏土。不同土壤质地间土壤容重差别不大,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加深而略有增加;黏土田间持水量最大,其次为黏壤土、砂黏土、粉砂土、粉壤土,田间持水量最少的是细砂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观测站 土壤水分 分布特征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降水数据的海南岛台风降水多尺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
作者 许梦雨 谭运祥 +3 位作者 李世禧 尚明 施晨晓 白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台风是导致海南地区极端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南的台风事件在数量和强度上均呈现显著变化,海南岛上的极端降水时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和高分辨... 台风是导致海南地区极端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南的台风事件在数量和强度上均呈现显著变化,海南岛上的极端降水时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和高分辨率GSMaP遥感降水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海南岛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海南岛受台风影响的次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但单次台风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年中,台风引起降水在海南岛西部地区(东方、乐东和昌江)和中部山区(白沙和五指山)较多,同时在空间上向周边平原和沿海地区递减,全岛多年平均台风年降水量最高超过400 mm/a。海南岛中西部山区地形对台风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夏季台风影响期地形效应对台风降水的影响大于非台风降水。在趋势上,台风降水比例呈东部和北部(儋州、临高、澄迈和海口)增加(最多可达3.45%/10 a),西部和南部(东方、乐东和三亚)减少的趋势(最多可达–3.27%/10a),这意味着海南岛平原区的极端降水风险可能加大。年内台风降水量与年内台风历时呈正相关(r=0.54),而年内台风降水与频次的正相关系数较低(r=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aP 地形效应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观测资料评估及气候订正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1 位作者 邢旭煌 严经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通过海南省16个气象台站2004~2005年自动站与人工并行观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对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海南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偏差有日变化和季节差异。产生偏差原因有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 通过海南省16个气象台站2004~2005年自动站与人工并行观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对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海南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偏差有日变化和季节差异。产生偏差原因有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观测仪器对气温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太阳辐射对观测仪器的影响等。建立了海口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值之间的经验换算关系,为气候资料的前后连续性使用提供了订正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气温 评估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自动土壤水分站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施晨晓 羊清雯 +2 位作者 陈珍莉 刘霄燕 王小洁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67-375,共9页
为了提高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利用2013—2018年海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根据土壤水分自动站的观测原理及观测数据的特点并结合海南省气候特征,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土层不同土壤要素的阈值,提出一种适用于小时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可行... 为了提高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利用2013—2018年海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根据土壤水分自动站的观测原理及观测数据的特点并结合海南省气候特征,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土层不同土壤要素的阈值,提出一种适用于小时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可行质量控制方案。结果表明,将质量控制方案应用到2019年全省自动站土壤水分观测小时资料中,海南省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质控方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全年各月可用率均在90%以上;除9月外,平均可用率均在97%以上;与现行的RASM审核软件相比,降低了错检率和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自动土壤水分站 实时数据 S文件 质量控制 质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套降水产品在海南岛的适用性评估
5
作者 李世禧 廖玮杰 +4 位作者 尚明 郭建超 施晨晓 杨岳 白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8-1601,共14页
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降水观测已成为当前热点。然而,热带海岛地区因其气候特殊和地形复杂,遥感降水数据的精度评估尚未充分研究。文章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利用小时尺度的站点数据对CMORPH、CHIRPS、GsMAP、GPM、MSWEP、ERA5-L... 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降水观测已成为当前热点。然而,热带海岛地区因其气候特殊和地形复杂,遥感降水数据的精度评估尚未充分研究。文章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利用小时尺度的站点数据对CMORPH、CHIRPS、GsMAP、GPM、MSWEP、ERA5-Land和PERSIANN进行多尺度系统评估,分析各类产品在该区域的降水探测能力。结果表明:1)相比于其他5种降水产品,GsMAP和GPM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具有更优表现,相关性强,误差小,对各级降水的探测成功率较高。在3 h尺度上,GPM和GsM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52;在日尺度上,GPM和GsM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4。2)在年降水量对比中,过去20年海南岛的年平均降水量呈现波动中变化趋势,平均值为1776.4 mm/a。CMORPH的年平均值为1765.1 mm/a,与CHM-PRE数据集最为接近,误差较小。3)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GsMAP的降水量范围为1337.9~2287.0 mm,与站点观测数据(996.9~2368.9 mm)最为接近,呈现东部多于西部,西南山区多于东北平原的环状分布格局,尤其在海南岛东南部的高值中心区域,二者较吻合。4)在降水趋势分析中,CMORPH、ERA5-Land、GPM、MSWEP、CHIRPS和PERSIANN在海南岛部分地区呈现增加趋势,而GsMAP呈现较为强烈的增加趋势。5)在极端降水事件分析中,GPM能较好地模拟海南岛台风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因此,在开展海南岛降水研究工作时,GsMAP和GPM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格局 极端降水事件 气候变化 多尺度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变化及微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6
作者 符晓虹 郑育群 羊清雯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采取了红外温度传感技术,对海南西部橡胶人工林实地考察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和温度变化,测绘出了详细的温度单峰曲线图,结合微气象数据和资料,通过曲线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对掌握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 采取了红外温度传感技术,对海南西部橡胶人工林实地考察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和温度变化,测绘出了详细的温度单峰曲线图,结合微气象数据和资料,通过曲线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对掌握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变化及微气象要素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人工林 冠层温度 微气象 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气候变化对设施瓜菜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伟 杨昌贤 +2 位作者 王立俊 施思 官满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海南省18个市县气象观测台站1967-2016年多个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海南岛设施瓜菜栽培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了全岛设施瓜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海南岛气温升高、降水量... 利用海南省18个市县气象观测台站1967-2016年多个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海南岛设施瓜菜栽培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了全岛设施瓜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海南岛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降水时间减少的趋势会造成全岛设施瓜菜栽培遭受高温、渍涝的频次和强度逐年增加,而受低温的影响有减弱的趋势。为此,设施瓜菜栽培应根据地区气候特征重点关注对高温高湿、渍涝等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并积极培育耐高温高湿、耐渍涝的设施瓜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气候变化 设施 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高温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玉婷 李文韬 +1 位作者 吴名杰 陈小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308-312,332,共6页
选取1961—2018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和最近10年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资料,分析高温日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4—8月,10月至次年翌年2月最少;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 选取1961—2018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和最近10年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资料,分析高温日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4—8月,10月至次年翌年2月最少;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中部和南部等地。(2)大部分地区抽穗始期-成熟期等水稻关键生育期均在4—7月之间,其中海口市和儋州市早稻抽穗期-成熟期都极大可能在5—6月遇到6.0~7.4 d的高温天气,乐东黎族自治县和琼中也有可能在5月遇到高温天气,陵水黎族自治县、琼海县早稻收割较早,几乎不会遇到高温天气;但是琼海县晚稻关键生育期可能会在8月遇到高温天气。(3)近58年,海南岛月高温日数和年高温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6—8月高温日数和年高温日数呈显著或极为显著上升趋势。(4)在高温天气的显著性上升的大背景下,建议海南岛稻作栽培应选用耐高温和抗干旱的品种,早稻可适当提前播种,晚稻可适当延迟播种,有利于避开关键生育期的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最高气温 时空分布 双季稻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晨雨日数对橡胶产量影响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名杰 陈小敏 +1 位作者 陈秋壮 刘少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146-149,共4页
选取海南岛1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20:00至次日08:00降水量和逐月天然橡胶单产,分析雨季期间(5-10月)晨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橡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每年5-10月平均晨雨日数为6.8~11.0 d/月,其中,9-10月晨雨... 选取海南岛1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20:00至次日08:00降水量和逐月天然橡胶单产,分析雨季期间(5-10月)晨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橡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每年5-10月平均晨雨日数为6.8~11.0 d/月,其中,9-10月晨雨日数最多,平均每3 d一遇;雨季期间各地累计晨雨日数在30.5~71.9 d之间,其中南部地区日数最多、东部地区其次,西部晨雨日数最少。小雨级别(>0.1 mm)的晨雨日数超过15 d/月,中雨级别(>5 mm)的晨雨日数超过5 d/月,橡胶月产量明显下降。极端晨雨日数,小雨级别在13~28 d/月,中雨级别在3~16 d/月,其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分别在18 d和11 d以上。5-10月平均晨雨日数占月降水日数的比例在30%~83%,9-10月高达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割胶 晨雨日数 产量 海南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1年海南岛极端气温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宾昕 蒋贤玲 任晓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利用1970—2020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选取12个适用于研究区的极端气温指数,结合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51 a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极端气温事件与海拔、区域的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1970—2020年海南岛18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选取12个适用于研究区的极端气温指数,结合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51 a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极端气温事件与海拔、区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1 a海南岛极端气温冷事件(霜日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冷持续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气温暖事件(夏日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热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冷事件减少的幅度,极端低温阈值和高温阈值、日最高温极小值和极大值以及日最低温极小值和极大值均存在升温倾向,升温幅度在0.25~0.47℃/(10 a)之间;极端气温冷事件的变化趋势与海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极端气温暖事件的变化趋势与海拔相关性较小;各极端气温指数在海南岛不同地区变化趋势的方向一致,但变化幅度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在中部山区变化最明显,极端低温、高温阈值、霜日日数和夏日日数在南部地区变化幅度小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事件 海南岛 极端阈值 变化趋势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晨晓 陈珍莉 +1 位作者 刘霄燕 王小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42-149,F0003,共9页
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气候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及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海南岛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气候... 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气候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及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海南岛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以中部山区为中心,四周气温升高,西部、南部至东南沿海地区气温为全岛最高,降水基本集中在海南岛中东部地区。2)随着土壤深度加深,受到外界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基本的变化是3月后,不同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至9月后,呈下降趋势。除30~40cm土层是在10月出现最大值,其余各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在9月出现最大值。3)0~20cm土层中土壤水分的交换较为频繁,受外界水热因子影响较大,空间分布以西北-东南为分界线,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土壤含水量偏大,屯昌除外;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土壤含水量偏小。4)在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土壤体积含水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气温大,而半干旱区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体积含水量 变化规律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侯伟 杨昌贤 +2 位作者 官满元 王立俊 李伟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45-150,共6页
基于海口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水稻生育期、产量和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水稻生育期呈现不同程度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各生育期内气温总体升高,其中最高气温升... 基于海口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水稻生育期、产量和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水稻生育期呈现不同程度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各生育期内气温总体升高,其中最高气温升高最显著,日照时数总体减少。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殖阶段的最高气温,故应重点关注对早稻生殖阶段的高温防范;晚稻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产量关系不显著,台风暴雨气象灾害可能是造成晚稻产量波动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 气候变化 水稻 生育期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海面风场特征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向春 辛吉武 +3 位作者 梁国锋 邢绪煌 陈有龙 谢寒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在检验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船载自动站、浮标站与岸基自动站测风资料分析了琼州海峡海面风速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秋冬季节的海面风场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琼州海峡海面风速平均比沿岸风速大3~4 m/s,当沿岸风速≥8.0 m/s(5级)时... 在检验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船载自动站、浮标站与岸基自动站测风资料分析了琼州海峡海面风速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秋冬季节的海面风场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琼州海峡海面风速平均比沿岸风速大3~4 m/s,当沿岸风速≥8.0 m/s(5级)时,海面风速比沿岸大5~6 m/s;(2)海峡海面阵风系数随着风速加大而减小。沿岸风速<5级时,海面平均阵风系数在1.4~1.5之间,风速≥5级时,平均阵风系数为1.35左右;(3)秋冬季节,海面的平均风速日较差与风一致率均小于沿岸,当海面出现≥10.8 m/s(6级)强风时,海面与沿岸的风速日较差减小,风一致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海面风场 观测分析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恒 颜斌 +1 位作者 崔鑫 刘小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针对空气质量评价中多因素加权系数的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级评价和熵值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方法。将城市各区与整个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作为一个多级模糊综合评判问题,通过熵值法赋权值,直接从模糊关系矩阵获得各级评价的加权系数。实验中... 针对空气质量评价中多因素加权系数的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级评价和熵值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方法。将城市各区与整个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作为一个多级模糊综合评判问题,通过熵值法赋权值,直接从模糊关系矩阵获得各级评价的加权系数。实验中,以PM_(2.5)、PM_(10)、SO_2、NO_2作为评价因子,对山东省某城市六区2013年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多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熵值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法平衡考虑了各种污染物的贡献,改进了超标倍数法过于强调高浓度污染物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评价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隶属度 熵值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1
15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2 位作者 黄斌 匡昌武 井高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44-1549,共6页
为考察检定结果的可信度,对湿度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别分析DJM10型湿度检定箱-数字式标准干湿表和精密露点仪-伟思富奇气候试验箱两种湿度检定装置检定湿度传感器HMP45D的检定结果,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 为考察检定结果的可信度,对湿度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别分析DJM10型湿度检定箱-数字式标准干湿表和精密露点仪-伟思富奇气候试验箱两种湿度检定装置检定湿度传感器HMP45D的检定结果,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并计算出各分量所占总不确定度比例。相对湿度30%RH^98%RH时,HMP45D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0%RH和2.1%RH。最后得出结论:不同准确度等级的标准器和检定装置,不确定度分析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HMP45D湿度传感器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名杰 陈小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1970下降了20%以上。海口市日照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夏秋季节的降雨量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低云量 气候变化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加密和特征匹配的鲁棒彩色图像水印
17
作者 颜斌 王亚菲 +1 位作者 宋凌云 崔鑫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53-56,73,共5页
针对彩色图像和彩色水印的抗几何攻击鲁棒水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加密的算法。该算法利用空域统计相关性,提取载体图像上的鲁棒特征,将其与彩色水印通过彩色可视加密绑定。为抗旋转攻击,提出利用图像的局部结构,提取图像的尺度不变... 针对彩色图像和彩色水印的抗几何攻击鲁棒水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加密的算法。该算法利用空域统计相关性,提取载体图像上的鲁棒特征,将其与彩色水印通过彩色可视加密绑定。为抗旋转攻击,提出利用图像的局部结构,提取图像的尺度不变特征点,使用特征点匹配来校正几何攻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加噪、滤波、JPEG压缩和旋转等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特别是在任意角度的旋转攻击下,提取的水印和原始水印的归一化相关值都在95%以上,可应用于医学图像和科学数据图像的保护和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数字水印 可视加密 空域统计相关性 几何攻击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口服务器的智能温度检定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学林 梁宝龙 +1 位作者 黄斌 匡昌武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3期74-78,共5页
温度计量在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温度计量的工作效率和数字化安全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串口服务器的智能温度检定系统。该系统依托串口服务器,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现有温度标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 温度计量在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温度计量的工作效率和数字化安全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串口服务器的智能温度检定系统。该系统依托串口服务器,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现有温度标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研究SR253温控器和Agilent 34401A万用表串口通信协议,实现了温度传感器自动检定、数据异地保存和检定业务集约化管理,消除人为误差,降低检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检定效率和数据安全性。通过对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表明此系统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此系统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气象温度计量检定能力,为其他气象要素的智能检定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口服务器 温度计量 智能 检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对比分析及其在西北太平洋的改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春 陶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5-629,共15页
本研究评估了现有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潜在生成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ice,GPI)对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 Genesis Frequency,TCGF)时空特征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现阶段使用的GPIs能较好地再现两个海盆... 本研究评估了现有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潜在生成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ice,GPI)对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 Genesis Frequency,TCGF)时空特征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现阶段使用的GPIs能较好地再现两个海盆TCGF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循环特征,以及北大西洋TCGF的年际变化,但几乎不能模拟西太平洋TCGF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利用美国联合飓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ming Center,JTWC)提供的1979—2017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对西北太平洋GPI进行了改进。考虑到相对涡度在西北太平洋对热带气旋生成的重要作用,将绝对涡度分离为相对涡度和地转涡度(f),移除相对湿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GPI WNP。与现有GPIs相比,改进后的GPI WNP不仅对西北太平洋TCGF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循环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并且可以再现其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潜在生成指数 年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MISS的能见度质控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立俊 江益 +2 位作者 王旭 贺永兴 赵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1,63,共6页
目前,气象要素能见度的质控方法过于单一,质控出的疑误数据较少,值班人员需要人工筛选未质疑出的疑误数据。为了能快速质控出能见度疑误数据,提出基于CIMISS的DBQC(Dual-Bound Quality Control)算法。引入时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 目前,气象要素能见度的质控方法过于单一,质控出的疑误数据较少,值班人员需要人工筛选未质疑出的疑误数据。为了能快速质控出能见度疑误数据,提出基于CIMISS的DBQC(Dual-Bound Quality Control)算法。引入时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等多种检查方法,结合本地能见度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联性,多时次地双重质控原始能见度数据,且能快速、准确地质控出能见度疑误数据,并展示于Web前台页面供值班人员筛查。业务试用结果表明,对比现有质控方法,该算法能准确、有效地质控出更多的疑误数据,提高数据审核人员对疑误数据的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ISS 能见度 疑误数据 多重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