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邹海平 吕润 +2 位作者 白蕤 李伟光 陈小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
探明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辣椒播期及种植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辣椒分期播种试验,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偏相关法,分析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与播期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结... 探明播期与气象要素对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辣椒播期及种植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辣椒分期播种试验,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偏相关法,分析海南冬季辣椒生育期和产量与播期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辣椒移栽期、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和采收始期出现所需时间显著增加0.7~4.0 d,采收终期出现所需时间显著减少4.2 d,播期推迟对辣椒出苗所需时间影响不大。播期每推迟10 d,辣椒产量下降约450kg/hm^(2)。辣椒大多数生育阶段长度与相应时段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关系不大。辣椒产量主要与全生育期≥10℃有效积温有关。综合上市时间、暴雨洪涝灾害和产量三方面考虑,建议将辣椒传统播期9月中旬适当推迟至10月初。加强光照管理、适当增加灌溉频次和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促进辣椒正常生长发育、及时采摘上市和产量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分期播种 生育期 产量 线性回归 偏相关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小敏 李伟光 +2 位作者 梁彩红 白蕤 吴慧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为减轻气象灾害对海南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对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防御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和高温热害等都严重影响海南的农业生产;各... 为减轻气象灾害对海南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对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防御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和高温热害等都严重影响海南的农业生产;各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预警和生物技术研究,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促进海南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台风 干旱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芒果生长期极端高低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洁 张亚杰 +2 位作者 张京红 林绍伍 杨静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4期71-76,80,共7页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6—2019年的观测数据,依据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5个表征芒果低温、高温灾害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ArcGIS分析了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芒果生...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6—2019年的观测数据,依据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5个表征芒果低温、高温灾害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ArcGIS分析了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芒果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23℃/10年、0.66℃/10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低温阴雨寡照频次以0.22次/10年的速率呈下降趋势,高温日数以1.63d/10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冷空气频次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芒果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由沿海向中部逐渐减小,冷空气影响频次最大值由北向南递减,海南岛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未出现过低温阴雨寡照过程,其余地区其频次由沿海向中部逐渐增加,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芒果种植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温灾害 时空变化 海南 芒果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水稻需水量与缺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海平 张京红 +3 位作者 李伟光 陈小敏 白蕤 吕润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569-576,共8页
为了掌握海南岛水稻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海南岛18个市(县)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早、晚稻生育期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及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计算早、晚稻需水量... 为了掌握海南岛水稻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海南岛18个市(县)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早、晚稻生育期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及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计算早、晚稻需水量和缺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海南岛早、晚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分别为444.9、419.7 mm,全生育期缺水量分别为337.1、186.9 mm。早、晚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空间分布各异。所有市(县)早、晚稻全生育期均缺水,缺水量主要分布在拔节孕穗期和分蘖前期。近50年海南岛早、晚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多数市(县)(占比为55.6%~66.7%)呈减少趋势且以不显著减少为主,对海南岛水稻种植总体有利。但海口市、东方市、临高县、白沙县、琼中县和定安县早稻全生育期缺水量,东方市、昌江县、白沙县、琼中县、定安县、琼海市、文昌市和乐东县晚稻全生育期缺水量在增加,需加强稻田用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需水量 作物系数 有效降水量 缺水量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海南岛植被覆盖面积的反演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 张亚杰 +1 位作者 张京红 张明洁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为了给合理监测海南岛植被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5、2017年海南岛MODIS NDVI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利用一元线性拟合、均方根误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海南岛植被覆盖面积反演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海南岛最主... 为了给合理监测海南岛植被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5、2017年海南岛MODIS NDVI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利用一元线性拟合、均方根误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海南岛植被覆盖面积反演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海南岛最主要的地表覆盖类型为森林,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山脉一带;其次是耕地,主要分布在海口、临高、澄迈、文昌、东方等沿海一带;植被覆盖面积(森林、草地、灌丛、湿地)占总面积的65.67%,2017年地表覆盖状况与2015年类似;海南岛植被覆盖率总体较高,中部山区市县植被覆盖率高于沿海市县,其中,五指山植被覆盖率最高,其次是琼中、白沙;海口植被覆盖率最低,其次是文昌、定安;海南岛NDVI植被覆盖面积反演的最佳阈值为0.70,在此阈值下,NDVI对2015、2017年植被覆盖的空间识别率分别达78.64%、78.74%;海南岛各市县植被覆盖面积与NDVI反演值的最佳拟合模型为:y=0.8989x+62708142.60,拟合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1,均方根误差占平均值的17.50%,较反演值误差减少了7.23%,沿海市县植被覆盖面积拟合偏差率较大、内陆市县拟合偏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NDVI 植被覆盖面积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芒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1 位作者 张亚杰 杨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我国1961—2019年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结合现有芒果优势产区的气候条件,选取我国芒果气候可种植区和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3级,分别赋予等级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然后,利用根据各... 基于我国1961—2019年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结合现有芒果优势产区的气候条件,选取我国芒果气候可种植区和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3级,分别赋予等级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然后,利用根据各区划指标的等级值和权重构建芒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进行我国芒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芒果种植区分布情况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全年热量充足、越冬条件佳、光热水条件配合好的海南、云南南部的澜沧江—元江流域、云南北部、四川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部分地区、广西南部、广东大部、福建中部和南部。云南和四川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区划结果呈碎片化分布。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本研究的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有所扩大,但我国实际的芒果优势产区基本均分布在该范围内,说明区划结果是可靠和合理的。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芒果生产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气候适宜性 区划 GIS 层次分析法 芒果优势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安全敏感期低温过程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慧 陈小敏 +3 位作者 邢彩盈 朱晶晶 吴胜安 胡德强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82-390,共9页
为了给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生产安排提供气象参考,利用海南岛南部4个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市县1961—2020年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这些地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敏感期低温过程的气候... 为了给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生产安排提供气象参考,利用海南岛南部4个两系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市县1961—2020年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这些地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敏感期低温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4个市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敏感期多年平均低温日数为3.6 d·a−1,低温日数从多到少依次是东方、乐东、陵水、三亚。近60年平均低温日数最多时期主要出现在3月26日和3月17日,但最近10年主要出现在3月24—26日。(2)大部分低温过程持续时间为3~7 d,>10 d和<3 d的低温过程出现概率低,并且只发生在东方和陵水。(3)近60年,低温过程次数、总日数、最长持续时间、出现范围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减少、缩短、减小趋势。但2010年以来,一些年份低温过程次数仍然偏多,有近半数年份出现了大范围低温过程,个别年份出现罕见的长时间低温过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10年部分市县、部分时段低温气候风险由最高等级下降为最低等级。(4)4个市县年平均低温过程次数、总日数和最长持续时间均具有显著的短周期振荡特征。在南繁水稻制种生产中应充分考虑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低温气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南繁制种 育性安全敏感期 低温过程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