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情况分析
1
作者 邹海平 陈小敏 +5 位作者 张明洁 吕润 林绍伍 李伟光 白蕤 陈彦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24,共10页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 基于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大市(县)东方市和乐东县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71—2020年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法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得出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前、中和后期3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_(c))、有效降水量(P_(e))和缺水量(D_(w)),进而分析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水分供求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南繁水稻制种ET_(c)和D_(w)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市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50 a均值分别为400.2、322.3 mm,P_(e)均值分别为45.7、84.3 mm,D_(w)均值分别为354.5、238.0 mm。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ET_(c)和D_(w)均主要分布在中、前期,占大田期ET_(c)和D_(w)的比例之和为72.4%~85.2%。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P_(e)均主要分布在后、中期,占大田期P_(e)的比例之和分别为78.2%和85.6%。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田期及其各生育阶段ET_(c)和D_(w)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大田期增加显著),P_(e)均呈减少趋势。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ET_(c)、P_(e)和D_(w)随时间变化趋势与东方市大致相反。近50 a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显著加重,而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的缺水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严峻,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气候变化给两市(县)南繁水稻制种产业带来的影响。近50 a高温不显著升高且低温极显著升高或高温不显著升高且日照时数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东方市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平均风速极显著降低或日照时数不显著减少且降水量不显著增加是引起乐东县南繁水稻制种大多数生育阶段ET_(c)和D_(w)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省南繁水稻制种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水稻制种 需水量 有效降水量 缺水量 多元回归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四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吴慧 陈小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利用Morlet子波变换对海南省16个站196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二维小波系数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对未来的气候演变趋势作出定性估计.小波方差图显示海南省逐月... 利用Morlet子波变换对海南省16个站196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二维小波系数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对未来的气候演变趋势作出定性估计.小波方差图显示海南省逐月平均气温存在1.3~5.3年、7.5~10.7年的显著周期;逐月降水存在1.3~7.5年、10.7~21.3年的显著周期.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变化曲线图揭示了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观测资料评估及气候订正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1 位作者 邢旭煌 严经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通过海南省16个气象台站2004~2005年自动站与人工并行观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对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海南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偏差有日变化和季节差异。产生偏差原因有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 通过海南省16个气象台站2004~2005年自动站与人工并行观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对海南省自动站气温资料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海南省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偏差有日变化和季节差异。产生偏差原因有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观测仪器对气温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太阳辐射对观测仪器的影响等。建立了海口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值之间的经验换算关系,为气候资料的前后连续性使用提供了订正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气温 评估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海南省气候的影响及其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慧 吴胜安 +2 位作者 邢旭煌 邱明宇 吴长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706-1710,共5页
利用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SSTA)、海南省季降水量、平均气温和热带气旋(TC)个数等资料,研究ENSO对海南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对海南省各季降水量、平均气温和TC有不同程度的瞬时影响和滞后影响,但以滞后影响为主。这种关系还... 利用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SSTA)、海南省季降水量、平均气温和热带气旋(TC)个数等资料,研究ENSO对海南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对海南省各季降水量、平均气温和TC有不同程度的瞬时影响和滞后影响,但以滞后影响为主。这种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参考ENSO的作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年代际背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ENSO位相 年代际变化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9—2008年海南省雾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春花 吴胜安 +2 位作者 林建兴 许向春 郭冬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5期349-355,共7页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研究——以海南省琼海市莲雾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1 位作者 张亚杰 黄海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2-98,共7页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和部分区域自动站2016~201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2016~2017年生长季的海南省琼海市‘泰国黑金刚’莲雾的品质检测数据,分析莲雾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对莲雾品质的影响,从种植区历史...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和部分区域自动站2016~2017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2016~2017年生长季的海南省琼海市‘泰国黑金刚’莲雾的品质检测数据,分析莲雾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对莲雾品质的影响,从种植区历史气候背景和当年莲雾生长季气候条件两方面,选取了气候品质认证指标,构建了气候品质认证模型,并确定气候品质评价等级标准,实现了从气象学角度对莲雾品质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莲雾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热带水果气候品质认证提供了参考依据,拓展了气象为农服务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指标 气候品质 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及阈值研究
7
作者 李伟光 吕润 +3 位作者 李海亮 陈小敏 侯伟 邹海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0-22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风路径、最大风速、最低气压和降水量等),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台风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采用SHAP方法解析气象因子的非线性效应。XGBoos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表明该模型在预测台风后NDVI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台风前NDVI、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而坡度与坡向的影响较弱。进一步SHAP分析表明,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影响NDVI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当台风距离<76.4 km时,NDVI显著下降;而当最大风速超过29.3 m/s时,NDVI变化明显加剧,表明强风对植被破坏具有关键作用。台风距离<76.4 km(约11级风圈内)及最大风速超过29.3 m/s的区域内,植被受损尤为严重。建议在台风预警及灾前防御措施中重点关注上述高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致灾因子 植被变化 致灾阈值 XGBoost模型 SH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康养气候宜居资源分析评价
8
作者 林绍伍 张明洁 +3 位作者 张京红 张亚杰 杨静 陈璇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摸清和利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称保亭县)优质气候宜居资源,依据气象行业标准《气候资源评价气候宜居城镇》从气候宜居的气候宜居禀赋、气候不利条件、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和气候景观5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 为摸清和利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称保亭县)优质气候宜居资源,依据气象行业标准《气候资源评价气候宜居城镇》从气候宜居的气候宜居禀赋、气候不利条件、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和气候景观5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亭县全年温暖,气候舒适度评价适宜等级日数超过235 d,大气含氧量高,气候舒适宜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负氧离子浓度为1 508~2 553个/cm^(3),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4.9%及以上;地表水水质状况优良率达97.1%,气候生态环境优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云雾、日出、彩虹等多种气象景观以及山地、热带雨林、温泉、湖泊、瀑布等地形地貌景观。无低温、霾和沙尘天气,强风日数少;易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干旱风险低;台风影响有利有弊,存在一定的气候风险,但影响总体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宜居 气候风险 气候生态环境 气候景观 保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杜吉净 吴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受ENSO影响最大。冷(暖)事件年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比中性年偏多(少),影响TC的生成源地位置偏西(东),冷事件年西北太平洋影响海南省的TC西行路径增多、转向路径和西北行路径减少,暖事件年转向路径增多而西北行路径减少。这与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影响沃克环流的强度和位置,从而影响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频数和生成位置有关,海温异常还可能通过影响东亚中层环境场的异常分布使西北太平洋TC路径改变,从而使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10月 海南省 热带气旋活动 TC频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海南岛10月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
10
作者 刘遇 吴慧 +2 位作者 蔡亲波 吴志彦 冯箫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本文研究了1979—2019年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对海南岛持续性强降水(PHR)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PHR的降水量和发生频次均以10月最多,且受强MJO的明显调控。当MJO对流位于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位相3~6)时,海南岛10月持续性强降水偏多;... 本文研究了1979—2019年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对海南岛持续性强降水(PHR)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PHR的降水量和发生频次均以10月最多,且受强MJO的明显调控。当MJO对流位于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位相3~6)时,海南岛10月持续性强降水偏多;而MJO对流位于热带西印度洋和中太平洋一带(位相7、8、1和2)时,持续性强降水较少。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MJO对流在海南岛上空引发MJO扰动东风异常,配合其北侧有东北风异常,南侧的南海中北部存在气旋环流异常,与海南岛秋季暴雨的典型环流模态一致,使得低频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加湿低层大气,有利于海南岛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热带西印度洋和中太平洋一带的MJO对流引发海南岛上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减弱水汽辐合,不利于低层大气增湿。海洋性大陆附近偏暖的海温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偏低的海温有助于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MJO对流生成和发展,使得海南岛PHR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热带季节内振荡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春季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时空分布研究
11
作者 吕晓琴 陈小敏 +1 位作者 潘志华 吕润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19-527,共9页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南岛水稻春季安全制种的适宜时段,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1961-2020年2-8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部地区是海南岛春...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南岛水稻春季安全制种的适宜时段,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1961-2020年2-8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部地区是海南岛春季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首选地区,应选择育性敏感期起点温度较低的品种;南部地区春季两系杂交安全制种的时间,育性敏感期宜安排在5月初,扬花授粉期宜安排在5月,成熟收获期应在6月中旬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制种风险 气候诊断模型 适宜时段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客流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少军 张京红 +2 位作者 吴胜安 张明洁 车秀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7-982,共6页
选取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速等相关的气象要素,建立表征海南岛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的旅游气候指数计算模型,利用1981—2010年海南岛气候数据和RCP4.5情景下的预估数据,分析1981—2010年、2011—2040年、2041—2070年海南岛旅游气候... 选取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速等相关的气象要素,建立表征海南岛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的旅游气候指数计算模型,利用1981—2010年海南岛气候数据和RCP4.5情景下的预估数据,分析1981—2010年、2011—2040年、2041—2070年海南岛旅游气候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征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旅游气候指数在不同月份发生明显变化;2011—2040年、2041—2070年海南岛旅游气候指数在温度和降水增加的情况下,与1981—2010年平均水平相比,1月适合旅游活动的舒适水平提高,TCI指数大于70的分布范围增加;在4、7、10月,适合旅游活动的舒适水平降低,TCI指数小于59的分布范围增加。同时选取吸引指数和旅游气候指数,选择海南岛5个旅游客流量较大的海口、三亚、万宁、儋州、五指山,建立海南岛气候-旅游流模型;利用RCP4.5预估数据,在假定旅游吸引指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以海南岛的热点城市海口、三亚为例,分析了气候变化情景下旅游气候指数的变化对各月客流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气候指数的减小将导致该月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舒适度 旅游流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及其近海风能资源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邢旭煌 朱蓉 +1 位作者 翟盘茂 俞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开发的WEST(Wind Energy Simulation Toolkit)对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分辨率(1 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海南省沿海8个测风塔和18个现有台站测风资料的对比,表...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开发的WEST(Wind Energy Simulation Toolkit)对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分辨率(1 km)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海南省沿海8个测风塔和18个现有台站测风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风能资源分布状况,70 m高度上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误差≤9%。另外,分别提取离8部测风塔最近的WEST网格点上的模拟值,利用丹麦的WAsP(Wind Atla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Program)估算8部测风塔所在位置的年平均风速,再分别与测风塔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到70 m高度上的相对误差同样≤9%。因此,采用WEST模拟的海南省及其近海的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可为海南省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和风电场的微观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WEST软件 风速 高分辨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海南省甘蔗产量的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欧钊荣 谭宗琨 +3 位作者 陈汇林 何燕 丁美花 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366-5367,5470,共3页
通过对海南省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海南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秋降水、春夏秋相对湿度和夏季大风(台风)等气象因素与海南甘蔗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 海南 甘蔗 气象条件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海南岛冷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晶晶 赵小平 +2 位作者 吴慧 党建涛 易灵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86-1294,共9页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Nino3. 4指数和AO指数,对海南岛冷冬事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海南岛冷冬频发,共出现12次冷冬年。南部市、县发生冷冬的频次大于中部及北部,北部市、县冷冬发生的强度强于南部。海南岛冷冬形成原因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增强,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对应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影响海南岛的冷空气更加活跃,使得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另外,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ENSO冷位相叠加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进一步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异常冷冬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冬 大气环流异常 ENSO AO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橡胶割胶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应用——以儋州市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小敏 李伟光 +3 位作者 陈汇林 刘少军 张京红 吴青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5期278-281,共4页
建立海南儋州地区橡胶割胶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模型。对比绝对值法、归一化法、相关系数法等3种方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的优劣;建立产量丰歉指数和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关系模型,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相关系... 建立海南儋州地区橡胶割胶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模型。对比绝对值法、归一化法、相关系数法等3种方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的优劣;建立产量丰歉指数和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关系模型,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法建立气候适宜度指数效果最优;产量丰歉指数与气候适宜度指数整体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各个时段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在70%以上。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橡胶割胶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割胶 气候适宜性 评价指标 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强台风事件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胜安 邢彩盈 朱晶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4-252,共9页
利用1949—2018年台风资料、海南历史灾情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观测分析、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综合台风强度和灾情,识别出1949年以来共24个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以下简称HNVTE),并从时间分布、源地路径、发展变化与破坏潜... 利用1949—2018年台风资料、海南历史灾情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观测分析、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综合台风强度和灾情,识别出1949年以来共24个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以下简称HNVTE),并从时间分布、源地路径、发展变化与破坏潜力以及海温背景4个方面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显示:HNVTE在总体呈减少趋势的基础上,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还存在集中发生活跃期和长期沉寂间歇期的年际变化特征;HNVTE发生在下半年,高发月份是9月和10月,但10月发生概率有明显减少趋势;HNVTE中TC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大体在菲律宾以东海面生成后,先西行至菲律宾中部群岛再西北行自海南岛,或先西北行至菲律宾北部再西行至海南岛,主要登陆点是文昌,但其影响也有南移倾向;HNVTE中TC需在南海继续加强,特别是1971年后需在南海有快速发展,潜在破坏力极值随时间有增大趋势,振幅在1980s年代后有变大趋势;HNVTE与海温的联系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1987年前中东太平洋冷状态和南海-西太平洋偏暖有利HNVTE发生,而1987年之后中东太平洋弱的暖状态有利于HNVTE的发生,但由于南海-西北太平洋海温突变式升高导致HNVTE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对这些特征规律的认识可为HNVTE预测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强台风事件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海温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汛期旱涝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慧 邢旭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91,共8页
通过Z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海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 1960年代中期以来, 汛期旱涝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全省的旱涝... 通过Z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海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 1960年代中期以来, 汛期旱涝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全省的旱涝多发区。进一步研究表明,汛期严重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环流的差异场均存在显著差异区,汛期旱涝等级与前期逐月环流场之间都有高相关区,且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由普查出的前期各月环流场的高相关因子经相关稳定性检验后作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以位势高度场为因子的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汛期 旱涝特征 环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车秀芬 张京红 +2 位作者 黄海静 刘少军 张明洁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60-65,70,共7页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8个气候区。区划结果中对8个气候区进行了分区简述,概括了其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区划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8年海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慧 吴胜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01-10103,共3页
利用海南省16个地面观测站近4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K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省区域平均的极端强降水日数的年变化为单峰型,8~10月为集中期。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持... 利用海南省16个地面观测站近4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K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省区域平均的极端强降水日数的年变化为单峰型,8~10月为集中期。海南省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以1d为主,最长持续时间达6d。近48年海南省区域平均的极端强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均呈弱的增加或增强趋势,未发生突变。但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具有空间上的不一致,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多趋势,局部地区增多趋势显著,并在80年代发生了突变。8和10月海南省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多、增强使该时期区域性暴雨洪涝事件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频率 强度 变化趋势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