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君 沈晓君 +3 位作者 刘立云 黄丽云 朱辉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槟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在海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需要加快海南槟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了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总框架和主要内容... 槟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在海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需要加快海南槟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了海南省槟榔产业标准体系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为海南槟榔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槟榔产业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海南槟榔产业发展SWOT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君 刘立云 +3 位作者 黄丽云 周焕起 王恩群 陈红漫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文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槟榔产业面临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方面包括海南的地理环境、种质资源、原料产地、科技支撑和产业集群优势;劣势方面包括盲目种植、加工能力薄弱和人才缺乏;机遇方面包括... 本文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槟榔产业面临的挑战,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方面包括海南的地理环境、种质资源、原料产地、科技支撑和产业集群优势;劣势方面包括盲目种植、加工能力薄弱和人才缺乏;机遇方面包括政府重视、自贸港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挑战方面包括槟榔黄化病、加工滞后、负面舆论、产业政策缺失和自贸港建设需求。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支持、科学种植、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产业 SWOT分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槟榔国际贸易分析与展望
3
作者 陈君 刘立云 +1 位作者 周焕起 王恩群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对世界槟榔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鉴于槟榔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渊源,较稳定的生产区域和消费群体,预计槟榔果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在波动中稳步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槟榔 国际贸易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的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3 位作者 余凤玉 黄山春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 为了明确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及其相关栽培因子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的方式,对海南省16个市县的槟榔生理性黄化及相关栽培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槟榔生理性黄化率为3.73%,其中,文昌市槟榔生理性黄化率最高,达10.08%,其它市县槟榔生理性黄化率均低于10%;屯昌县槟榔生理性黄化发生面积最大,达935.22 hm^(2),其次是万宁市和琼海市;海南省槟榔在坡地种植、使用除草剂、具备灌溉设施及套种其它作物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6.30%、30.24%、7.53%及15.30%;其中,坡地种植槟榔主要集中在海南中南部地区,琼海市槟榔园使用除草剂的发生频率最高,达62.96%;儋州市槟榔园具备灌溉设施的发生频率最高,为36.36%;全省槟榔套种最多的作物为胡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生理性黄化 栽培因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羯”台风对文昌槟榔影响及生产对策分析
5
作者 刘帆 周焕起 +1 位作者 刘立云 黄丽云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4期73-80,共8页
槟榔是我国重要南药之一,并被列为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六棵树”之一,成为文昌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超强台风“摩羯”对文昌市的槟榔种植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大面积槟榔树折断和倒伏现象。通过对文昌主要乡镇槟榔受灾情... 槟榔是我国重要南药之一,并被列为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六棵树”之一,成为文昌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超强台风“摩羯”对文昌市的槟榔种植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大面积槟榔树折断和倒伏现象。通过对文昌主要乡镇槟榔受灾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槟榔受灾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风圈的大小、树龄的差异和抚育措施等,介绍了不同受损程度槟榔园的管护措施,提出了未来应对台风的槟榔生产对策,以期为今后应对类似天气事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槟榔 生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种质资源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6
作者 张雨洁 郑馨 +3 位作者 王娜娜 黄丽云 叶剑秋 齐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了解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槟榔种质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槟榔种质资源圃收集的150份槟榔种质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 为了解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槟榔种质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槟榔种质资源圃收集的150份槟榔种质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4.97~5.31,变异系数范围为9.60%~31.75%,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含量与果长、单果质量和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6.457%,代表槟榔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Ⅱ类群多酚含量较高,Ⅲ类群果实最宽,节间长最短,筛选出10份矮秆、9份粗纤维含量低和6份多酚含量高的种质,可作为槟榔育种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病原研究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14
7
作者 唐庆华 宋薇薇 +2 位作者 于少帅 牛晓庆 覃伟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毁灭性病害,现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海南槟榔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化病病原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归纳了防控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中国槟榔产业发展前景及槟榔黄化病发...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毁灭性病害,现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海南槟榔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化病病原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归纳了防控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中国槟榔产业发展前景及槟榔黄化病发展趋势,进而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农户5方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槟榔黄化病治理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黄化病 植原体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籽提取物抗炎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敏敏 宋菲 +1 位作者 陈华 李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5-2042,共8页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然而目前关于海南槟榔抗炎活性的研究甚少。本文制备了海南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EA-ANE),并依次得到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丁醇部位(BU-ANE)和水相(W-ANE),考察了不同萃取部位对脂多糖(...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然而目前关于海南槟榔抗炎活性的研究甚少。本文制备了海南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EA-ANE),并依次得到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丁醇部位(BU-ANE)和水相(W-ANE),考察了不同萃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细胞因子和活性氧(ROS)的抑制作用,且测定了不同萃取部位的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MS)对抗炎活性较好的萃取部位进行了类黄酮组分的定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200μg/mL,EAC-ANE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2(PGE2)和ROS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EAC-ANE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别为(517.18±21.81)、(406.40±8.16)、(91.23±5.01)mg/g;从EAC-ANE中鉴定出76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的相对含量最高(58.35%),其次为L-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原儿茶酸、桔皮素、原儿茶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抗炎 总多酚 原花青素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菲 陈开健 +2 位作者 唐敏敏 陈华 李永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5-1461,共7页
为了研究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槟榔多酚(槟榔籽和槟榔壳多酚),采用S-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探讨纯化前后的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动力... 为了研究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槟榔多酚(槟榔籽和槟榔壳多酚),采用S-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探讨纯化前后的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动力学实验判断对酶活性的抑制类型,同时对添加不同浓度槟榔多酚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籽多酚提取物纯化前后的IC50分别为(0.34±0.12)、(0.33±0.10)μg/mL,槟榔壳多酚提取物纯化前后的IC50分别为(1.73±0.31)、(0.14±0.09)mg/mL,纯化后的槟榔壳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动力学实验表明,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的混合型抑制。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槟榔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内源性荧光具有淬灭作用,但对酶的构象没有影响。槟榔籽和槟榔壳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可为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多酚 纯化 Α-葡萄糖苷酶 活性抑制 动力学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槟榔黄化病”研究40年——病原、防控措施新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庆华 孟秀利 +4 位作者 于少帅 林兆威 牛晓庆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0-1022,共13页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YLD) 槟榔黄化植原体 槟榔隐症病毒1 槟榔黄叶病毒病(ALYVD) 防控明白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槟榔园昆虫病原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宝珠 吕朝军 +1 位作者 李朝绪 覃伟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对海南省主要槟榔产区槟榔园中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诱捕,并评估了目标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在采集的150份土样中共有12个土样经检测发现...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对海南省主要槟榔产区槟榔园中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诱捕,并评估了目标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在采集的150份土样中共有12个土样经检测发现含有昆虫病原线虫,检出率为8%。其中,屯昌、定安和万宁三个市县采集的土样中检出的带线虫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2.90%、11.76%和10.00%,而海口和保亭土样中未检出昆虫病原线虫。在室内以大蜡螟为试虫测试线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诱捕的12个线虫种群均对大蜡螟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致病力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20 h校正死亡率21.11%~72.22%)。选取致病力较高的Tc05、Wn01和Wn09样本测试对红脉穗螟3龄幼虫的致病作用,结果显示在600IJs/mL线虫液处理后24 h,Wn01种群对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半致死浓度LC_(50)为283.70 IJs/mL;Tc05和Wn09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相近,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67%和65.00%,LC_(50)分别为504.75IJs/mL和502.70 IJs/mL。研究表明,Wn01,Tc05和Wn09线虫种群对红脉穗螟幼虫具有一定的控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槟榔园 红脉穗螟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牛晓庆 林兆威 +3 位作者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3-3078,共6页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长线形病毒 调查 症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槟榔致黄关键病害调查及为害特征分析
13
作者 唐庆华 孟秀利 +3 位作者 林兆威 黄山春 覃伟权 宋薇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62-6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槟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槟榔黄化病等引起的“黄化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广大种植户丧失信心,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甄别不同病害,于2018—2020年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槟榔... 近年来,随着槟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槟榔黄化病等引起的“黄化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广大种植户丧失信心,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甄别不同病害,于2018—2020年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槟榔病害16种,将其中7种病害(黄化病、隐症病毒病、炭疽病、坏死环斑病毒病、坏死梭斑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根腐病)评价为致黄关键病害,分析了每种病害的病原菌、发生频率、分布范围、为害特征及防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致黄关键病害 分布范围 为害特征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帆 付登强 +2 位作者 周焕起 黄丽云 刘立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种植的规模化,科学栽培槟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槟榔筛选育苗、科学施肥及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槟榔栽培提供...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种植的规模化,科学栽培槟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槟榔筛选育苗、科学施肥及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槟榔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但海南槟榔栽培仍存在因管理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低产现象。现就槟榔选种、催芽、育苗、水肥管理及林下种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汇总与综述,旨在为槟榔高效栽培提供指导,同时为从事槟榔科研、生产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栽培技术 育苗 林下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海南栽培槟榔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兰 王世正 +2 位作者 黄丽云 周焕起 刘立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7-1304,共8页
槟榔是海南重要的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但其基础研究落后,缺乏对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遗传多样性尚不明确。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岛58份栽培槟榔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槟榔栽培... 槟榔是海南重要的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但其基础研究落后,缺乏对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遗传多样性尚不明确。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岛58份栽培槟榔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槟榔栽培种的亲缘关系,为槟榔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2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在58份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79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2~5个,平均2.4688个,其中有效等位变异占观测等位变异的58.92%。各引物PIC值变幅为0.0169~0.5969,平均值为0.225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496~1.2552,平均值为0.449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变幅为0.0171~0.6492,平均值为0.2596,说明所选SSR引物在供试样品中检测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偏低。利用UPGMA构建58份栽培槟榔的遗传聚类树状图,第V组材料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其他分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结果说明海南栽培槟榔品种无明显的区域划分,表明海南槟榔不同地区间的种苗交流频繁,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为槟榔遗传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也为今后引进种质增补差异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小玉 付登强 余凤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为了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菌液后对槟榔植株农艺性状指标、养分含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菌液后对槟榔植株农艺性状指标、养分含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后槟榔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SPAD值、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长;植株中氮、钾、铁、镁等养分含量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得到改善。由此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可显著促进槟榔植株生长,改善槟榔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槟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朝军 钟宝珠 +2 位作者 刘丽 覃伟权 李朝绪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是根据红棕象甲分泌的聚集性信息化合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仿生产品,在红棕象甲监测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兼有靶标专一、不污染环境、对其它生物不造成伤害及无抗药性风险等优点。目前在海南已发现红棕象... 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是根据红棕象甲分泌的聚集性信息化合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仿生产品,在红棕象甲监测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兼有靶标专一、不污染环境、对其它生物不造成伤害及无抗药性风险等优点。目前在海南已发现红棕象甲危害槟榔,为提高监测和防治效率,从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条件、配合使用的诱捕器、田间作业应用方式及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与其它防控措施协同应用等方面制定了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范,以期为槟榔园红棕象甲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聚集信息素引诱剂 诱捕器 槟榔园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寄生蜂防治槟榔园红脉穗螟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宝珠 吕朝军 +1 位作者 覃伟权 李朝绪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79-81,共3页
为规范寄生蜂释放技术,提高寄生蜂对槟榔园红脉穗螟的田间防治效果,从释放区选择、释放时间、方法和释放量,以及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对利用寄生蜂防治红脉穗螟危害的技术进行了总结、规范。
关键词 槟榔 红脉穗螟 寄生蜂 防治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槟榔幼苗的矮化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焕起 刘小玉 付登强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2期72-76,60,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矮化药剂对槟榔的矮化效应,以1年生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对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叶柄长、SPAD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3种药剂处理... 为了明确不同矮化药剂对槟榔的矮化效应,以1年生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对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叶柄长、SPAD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3种药剂处理均能有效限制槟榔幼苗株高,抑制叶片生长,促进茎粗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以10g/L烯效唑喷施时,槟榔幼苗植株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叶炳长生长最缓慢,茎粗最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矮化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烯效唑 甲哌鎓 槟榔幼苗 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槟榔废弃籽的活性成分提取及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培月 唐敏敏 +2 位作者 宋菲 刘璨 陈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260,共8页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Fe;还原法3种测定方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还研究了PSE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PSE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为(127.29±5.16)mg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421.84±13.82) mg芦丁/g提取物,原花青素含量为(87.83±6.60) mg儿茶素/g提取物。PSE检测到4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相对含量高达77.27%。PSE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值分别为(310.10±0.62)和(150.10±11.57)μg/mL。另外,PSE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IC_(50)值为(90.10±1.89)μg/mL)显著(P<0.05)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值为(453.60±4.02)μg/mL)。因此,回收再利用食用槟榔加工后的槟榔籽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槟榔 废弃籽 总多酚 总黄酮 原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