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模型的海南橡胶林蒸散发研究
1
作者 程琦雯 王晶晶 +6 位作者 吴炳孙 吴志祥 叶回春 杨川 王紫璇 蔡丰政 杨珺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4-1784,共11页
蒸散发作为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更是衡量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指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揭示蒸散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 蒸散发作为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更是衡量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指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揭示蒸散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省儋州市橡胶林为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通量塔观测气象数据日值及对应时期的Landsat 8遥感影像10景,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模型方法(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对2022年橡胶林日蒸散发进行反演,并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橡胶林日蒸散发的SEBS模拟值与涡度相关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8,RMSE=0.55,RE=18.95%)。研究区日均蒸散量干湿季差异明显,表现为湿季显著高于干季,其中7月31日的日均蒸散发最大为4.40mm,1月28日和3月9日的日均蒸散发值最小,均为1.38mm。由于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的蒸散发受植被覆盖程度及空间异质性等的影响,距通量塔不同距离范围的橡胶林蒸散发具有不同的反演精度结果,总体表现为SEBS模型对距通量塔1.5 km区域面积的橡胶林蒸散发反演精度最高(RMSE=0.53,RE=18.08%),对距通量塔1.0km区域面积的橡胶林蒸散发反演精度最低(RMSE=0.65,RE=22.26%)。总体而言,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橡胶林蒸散发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蒸散发数据集时空分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有助于橡胶林水资源合理规划与调控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橡胶林 SEBS 涡度相关 Landsa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数据集
2
作者 李志超 王钦军 +1 位作者 陈玉 周红英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东方市是海南省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通过收集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调查了东方市11处地质旅游资源单体,构建了海南省... 东方市是海南省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通过收集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调查了东方市11处地质旅游资源单体,构建了海南省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数据集。结果发现,东方市发育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其中又可分为岩土体地貌、构造地貌和水体地貌3种类型,包括碳酸盐岩地貌等5个亚类。本数据集揭示了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为东方市规划地质公园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为推动东方市,甚至海南省地质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市 地质旅游资源 地貌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近20年海南岛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利苹 王雪 +1 位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9-1730,共12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重要的植被结构参数之一,在监测植被生长状态、评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海南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不断加剧。因此,深... 叶面积指数(LAI)是重要的植被结构参数之一,在监测植被生长状态、评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海南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不断加剧。因此,深入研究海南岛LAI的时空变化对于理解该地区植被状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2002—2022年的MOD15A2 LAI产品数据集和气象数据,利用Theil-Sen中值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LAI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 2002—2022年,海南岛LAI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北部的增长趋势明显强于南部。这一现象与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和南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兴起有关,表明LAI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此外,海南岛的LAI分布呈现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特征,与该地区的地势特征相一致。2) 2002—2022年海南岛LAI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136,说明植被变化波动较小,表明其能保持生态平衡和一致性。3)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温度上升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饱和效应。海南岛北部地区的LAI与温度主要呈正相关,而南部地区主要呈负相关,降水的影响则与温度相反。以上结果表明,海南岛LAI的空间差异和时空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为海南岛植被保护、生态修复和气候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叶面积指数(LAI) Theil-Sen中值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透水面的海南港口城市扩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毕森 王恒 +3 位作者 张丽 李通 刘东 韩瑞丹 《应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54,共9页
利用Landsat TM与OLI影像,结合V-I-S模型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综合NDBI、SAVI等指数,提取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的不透水面信息,并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15年(1999~2015)来两市不透水面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扩张的趋势.海口市不透... 利用Landsat TM与OLI影像,结合V-I-S模型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综合NDBI、SAVI等指数,提取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的不透水面信息,并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15年(1999~2015)来两市不透水面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扩张的趋势.海口市不透水面主要向南部和西部扩张,三亚市不透水面扩张方向较分散.海口和三亚城市扩张速度较快,两市不透水面占两市的面积比例均增长了2倍以上.两市人口、GDP、不透水面均逐年增长,但人口增长较为平缓,GDP与不透水面增长较为显著.实验表明,将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与NDBI、SAVI指数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裸土、盐碱地等对不透水面信息的干扰,改善不透水面的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城市扩张 不透水面 光谱混合模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控方的标准土地覆盖产品真实性检验研究
5
作者 陈雪珂 米晓飞 +5 位作者 杨健 余涛 刘苗 刘其悦 姜振朝 袁占良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2,共14页
作为核心遥感卫星产品,土地覆盖产品通过表征地球表面状态与变化,为全球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然而,受影像数据源异质性、分类技术多样性和生产环境差异性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产品在品种规格、空间分辨率、分类精度、... 作为核心遥感卫星产品,土地覆盖产品通过表征地球表面状态与变化,为全球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然而,受影像数据源异质性、分类技术多样性和生产环境差异性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产品在品种规格、空间分辨率、分类精度、覆盖规模以及更新时效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其真实性检验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面向“百星一用”航天遥感应用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分类控方的土地覆盖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从对检验样本在数量、质量和分布三方面的要求出发,构建分布可控、数量可控、质量可控的可信分类控方,优化检验流程,实现对不同卫星数据所生产的土地覆盖产品开展真值检验,为大规模土地覆盖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产品 分类控方 真实性检验 标准产品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的多维度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6
作者 陈明修 张丽丽 +3 位作者 余涛 张文豪 王春梅 郭凡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8,共15页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卫星XCH_(4)数据在不同纬度带的分布及典型研究区的有效覆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entinel-5p卫星数据相较于GOSAT-2卫星数据,与TCCON数据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Sentinel-5p:R^(2)=0.8494;GOSAT-2:R^(2)=0.7707);2)两颗卫星数据在中低纬度带(50°S~50°N)数据分布比例高达70%;3)典型研究区Sentinel-5p卫星数据在典型研究区15 d累积覆盖效果优于GOSAT-2卫星(GOSAT-2:0.81%;Sentinel-5p:36.85%)。文章对两颗碳卫星XCH_(4)观测数据进行的多维度评价分析可为多源碳卫星时空融合及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甲烷柱浓度(XCH_(4))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 哨兵-5P 不确定性分析 空间分布 覆盖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校正对不同山地范围影像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苗 赵雪纯 +6 位作者 顾行发 占玉林 余涛 李娟 高凌寒 张世元 王章洁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为系统探究大气校正对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反演精度的影响,文章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选取了山地占比分别为18.3%(低山地场景)、99.3%(高山地场景)的两景影像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未经大气校正的表观反射... 为系统探究大气校正对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反演精度的影响,文章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选取了山地占比分别为18.3%(低山地场景)、99.3%(高山地场景)的两景影像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未经大气校正的表观反射率和经过大气校正得到的地表反射率分别反演FVC,量化分析大气校正对不同山地范围遥感影像FVC反演精度的影响差异。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低山地场景下,单纯利用表观反射率数据反演FVC也能满足要求,若进行大气校正可使FVC反演精度提升0.93%;而在高山地场景中,FVC反演精度整体有所下降,其中大气校正前和校正后决定系数均下降10%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增大50%以上,大气校正可使FVC反演精度提升2.7%;总体来说,大气校正能够提升FVC反演结果的精度。研究结果为山地遥感数据大气校正的必要性提供了定量化依据,特别是高山地场景需优先实施大气校正以保障反演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地表反射率 表观反射率 像元二分模型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andsat遥感指数产品
8
作者 彭燕 何国金 +1 位作者 张兆明 尹然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遥感光谱指数计算简单、指示性好,能较好地表征和反映地物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特征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利用相应的指数计算公式生产了青藏高原地区NDVI、... 遥感光谱指数计算简单、指示性好,能较好地表征和反映地物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特征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利用相应的指数计算公式生产了青藏高原地区NDVI、EVI、SAVI、MSAVI、NDMI、NBR、NDWI 7种应用较广的遥感光谱指数产品,以及青藏高原特有的盐分指数(SI)产品,共包含1990、2000、2010、2015、2020、2022年6期遥感指数产品,最终结果以Geo TIFF格式保存,并附带相应的质量文件和元数据文件。本产品相较于在仅进行大气校正的地表反射率产品的基础上生产的遥感指数具有更好的辐射一致性,在地表定量参数反演、植被监测、生态系统分类、水资源管理、火灾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 EVI SAVI MSAVI NDWI NDMI NBR 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2013-2023年森林地上生物量产品
9
作者 阎世杰 张晓美 +1 位作者 何国金 龙腾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计青藏高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并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碳循环研究、碳储量估算、揭示森林与气候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由于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准确估计青藏高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并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碳循环研究、碳储量估算、揭示森林与气候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复杂、地形多变,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森林AGB的估算十分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基于地面实测森林AGB样本,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综合考虑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潜在驱动因子,采用反向特征消除的特征选择方法提升模型精度(最优精度为R2-0.78,RMSE-33.79 t/ha),生成了2013-2023年青藏高原地区高空间分辨率(30米)的森林AGB产品。本产品可以反映青藏高原地区森林生物量的时间、空间分布格局,为该地区的森林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地上生物量 随机森林 遥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青藏高原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
10
作者 彭燕 何国金 +1 位作者 张兆明 尹然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减小了由于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的变化引起的地表反射率的变化,相对于仅进行大气校正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辐射一致性。本数据集在Landsat正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的...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减小了由于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的变化引起的地表反射率的变化,相对于仅进行大气校正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辐射一致性。本数据集在Landsat正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校正方法和C因子BRDF校正方法,通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BRDF校正等数据处理流程,生产了青藏高原地区1990、2000、2010、2015、2020、2022年6期质量较好的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通过与实测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其RMSE低于0.035,R2达0.9以上。最终结果以Geo TIFF格式保存,并附带相应的质量文件和元数据文件。本数据集可应用于遥感地表参数定量反演、农林业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反射率 Landsat5/7/8 大气校正 BRDF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2011-2020年500米分辨率陆面蒸散发产品集
11
作者 焦伟利 林子镕 +1 位作者 龙腾飞 何国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56-171,共16页
蒸散发(ET)是陆地水循环、能量平衡和碳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健康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亚洲地区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青... 蒸散发(ET)是陆地水循环、能量平衡和碳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健康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亚洲地区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青藏高原的特殊性,提出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的PT-SIMI(Shortwave Infrared Soil Moisture Index-Based Priestley-Taylor Model,PT-SIMI Model)模型。在PT-SIMI模型中,对土壤湿度限制因子和植被绿叶比例进行了调整,发展了更适用于青藏高原的遥感蒸散发估算模型。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精度平均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2 Wm^(-2)、21.14Wm^(-2)、0.74。结果表明,PT-SIMI模型比MS-PT(A Modified Satellite-based Priestley-Taylor Model,MS-PT Model)模型和PT-JPL(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模型精度高,更适合应用于青藏高原上。在此基础上,利用PT-SIMI模型对青藏高原蒸散发进行了估算,生成了2011-2020年500米分辨率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蒸散发产品集,可用于青藏高原的水资源管理、干旱监测、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蒸散发 PT-SIMI模型 土壤湿度限制因子 植被绿叶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30 m空间分辨率年度NDVI和FVC合成产品
12
作者 彭燕 何国金 +2 位作者 张兆明 尹然宇 王桂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由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在生长季云雨天气较多,导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会在生长季出现大量无效值,直接利用全年或生长季的所有数据进行年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植被覆盖度(Fraction... 由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在生长季云雨天气较多,导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会在生长季出现大量无效值,直接利用全年或生长季的所有数据进行年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合成,容易出现低估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时序Landsat地表反射率生成原始时序NDVI,利用考虑变化趋势和季节性的时序数据重构方法和Savitzy-Golay(S-G)滤波等方法进行NDVI数据重构得到新的完整的时序NDVI数据,随后对年生长季内所有NDVI进行均值合成得到年度生长季平均NDVI,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估算得到年度生长季平均FVC,最终生产了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2023年5期青藏高原30 m空间分辨率年度NDVI和FVC合成产品。通过与已有产品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年度NDVI合成产品合理、可靠且符合实际情况;本FVC产品与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产品中的植被覆盖度产品(GLASS FVC)和30 m/15天分辨率的中国植被覆盖度产品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且本研究所估算的FVC与真实FVC之间的R2在0.93左右,RMSE在10%以内。本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植被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分析及其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最终结果以Geo Tiff格式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年度合成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叶面积指数产品(1990-2023)
13
作者 宋逸峰 张兆明 +3 位作者 魏明月 何国金 龙腾飞 王桂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高效准确地获取青藏高原LAI数据对于青藏高原植被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生态环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高效准确地获取青藏高原LAI数据对于青藏高原植被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生态环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采用PROSAIL物理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方法)结合的LAI反演方法,生产了1990-2023年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30米分辨率年度最大有效LAI产品。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存档的近40年Landsat系列卫星历史影像为LAI产品生产提供了数据保障。数据产品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青藏高原30 m分辨率LAI产品在直接验证和交叉验证中均有较好的精度,产品质量可靠,可以为青藏高原植被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研究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 物理模型 Landsat卫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温度产品(1986-2023)
14
作者 张兆明 彭燕 +6 位作者 何国金 王猛猛 龙腾飞 王桂周 齐宝业 许泽坤 宋逸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体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地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陆地表面参数,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为获取区域尺度地表温度信息...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体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地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陆地表面参数,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为获取区域尺度地表温度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Landsat系列卫星热红外波段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具有长期的数据积累,为青藏高原大区域、长时序地表温度监测提供了理想的数据源。基于Landsat 5/7/8系列卫星数据和实用单通道算法生产了青藏高原1986-2023年长时间序列地表温度产品,产品生产利用了1986-2023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青藏高原地区全部的Landsat 5/7/8卫星数据,地表温度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60 m/100 m/120 m,包含了完整的数据文件、质量文件以及元数据文件。分别利用青藏高原区域内的Hi WATER站点和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数据集提供的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精度验证结果表明Landsat地表温度产品的RMSE分别为2.46 K和2.92 K。产品可为青藏高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产品 陆地卫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隋燕 张丽 +4 位作者 穆晓东 王志勇 李通 王恒 甄佳宁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3,共8页
监测和了解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海岸带防护、海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海南岛海岸线,获取岸线长度以及陆地面积变化等信息,... 监测和了解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海岸带防护、海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海南岛海岸线,获取岸线长度以及陆地面积变化等信息,分析了海南岛25a年来的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海南岛海岸线总长度增加33.58km,海岸线总体向海推进,沿岸陆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岸线变迁主要集中在北岸和东岸,人工岸线长度增长显著,淤泥质岸线等自然岸线长度减少;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海岸开发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以围垦养殖、城镇建设和港口码头建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 变迁分析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GDP与夜间灯光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常定坤 王钦军 +3 位作者 杨静怡 许文韬 李志超 谢静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6-161,共6页
本文提出结合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模拟海南岛GDP的思路。通过提取夜间灯光总强度(TNL)、区域平均灯强度(I)和综合夜间灯光强度(CNLI)3种夜间灯光指数,分别构建2012—2018年灯光指数与GDP的回归模型,利用2019年GDP进行... 本文提出结合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模拟海南岛GDP的思路。通过提取夜间灯光总强度(TNL)、区域平均灯强度(I)和综合夜间灯光强度(CNLI)3种夜间灯光指数,分别构建2012—2018年灯光指数与GDP的回归模型,利用2019年GDP进行预测验证,遴选出最佳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其构建海南岛GDP空间化密度图。结果表明:(1)通过模型对比,TNL指数的线性拟合模型是最佳的,海南岛2019年GDP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71%,更适合海南岛GDP的模拟;(2)海南岛GDP的空间分布整体呈沿海高、内陆低,并随时间由沿海区域向内陆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NPP/VIIRS GDP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17年海南岛海岸线变化特征遥感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丽 廖静娟 +3 位作者 袁鑫 穆晓东 宋茜茜 毕京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9-674,共16页
利用海岸线、红树林和近海围塘养殖等多个遥感专题信息产品,从岸线年均变化速率、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海南岛1987—2017年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并通过典型岸线类型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的影响。分析发现... 利用海岸线、红树林和近海围塘养殖等多个遥感专题信息产品,从岸线年均变化速率、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海南岛1987—2017年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并通过典型岸线类型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的影响。分析发现:1)海岸线长度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1987年的1 655 km增至2017年的1 890 km,其中自然岸线持续减少,人工岸线急剧增长。2)岸线类型多样性降低,倾向性明显;而岸线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7年的237.34增加到2017年的285.0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迁的干扰作用越来越明显。3)陆海格局变化特征复杂,整体呈向海扩张的态势。多种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岸线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人工养殖塘的开发使红树林湿地遭到侵占,生物岸线减少,港口建设、近海人工岛建设等引起砂质岸线等自然岸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遥感 海岸线 红树林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聂超甲 叶回春 +3 位作者 张世文 郭佳炜 崔贝 黄文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7-246,共10页
海南岛是中国台风频发地区之一,开展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可为海南岛优化农业种植布局和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方法,结合海南岛气象、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等要素,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 海南岛是中国台风频发地区之一,开展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可为海南岛优化农业种植布局和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方法,结合海南岛气象、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等要素,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研究构建了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并基于2001-2020年历年海南岛台风发生数据进行了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台风灾害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表明,海南岛农业台风灾害风险指数处于0.40~0.80之间,平均0.61,整体上呈现出北部及沿海地区的灾害风险高于中部山区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在全岛北部和沿海地区指数较高,承灾体脆弱性在琼海、陵水和三亚等市县指数较高。同时提出了3种农业台风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调整农业种植布局、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加强农业政策保险投入等。海南岛各市县农业台风灾害风险的差异以及相应的对策,可支撑相关部门为不同灾害风险程度区域建立防灾方法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台风 风险评估 热带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17年海南岛海岸线数据集 被引量:7
19
作者 毕京鹏 张丽 +2 位作者 宋茜茜 隋燕 温礼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2期2-13,共12页
利用1987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共8期40景覆盖海南岛全境的Landsat TM/OLI数据,结合野外调研资料,建立6种海岸线解译标志和提取规则。运用ENVI 5.2和ArcGIS 10.1软件,通过目视解译与判读,采用数... 利用1987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共8期40景覆盖海南岛全境的Landsat TM/OLI数据,结合野外调研资料,建立6种海岸线解译标志和提取规则。运用ENVI 5.2和ArcGIS 10.1软件,通过目视解译与判读,采用数字矢量化方法获取海岸线的分布与类型信息,经过精细的修改与验证工作,得到海岸线分布和类型数据集。本数据集可用于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岸线利用程度与陆海格局演变特征等研究,能够清晰地反映时间序列数据支持下的海南岛海岸线环境变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岸线 海岸线位置分布 海岸线类型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网络与联合损失函数的海南自然保护区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桐 吴文瑾 +1 位作者 刘海江 李新武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200,共7页
海南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对森林资源监测、生态保护及热带亚热带地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针对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大范围变化检测问题,对U-Net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每一个卷积层后加入标准化层,以跳线连接的形式将原有卷... 海南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对森林资源监测、生态保护及热带亚热带地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针对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大范围变化检测问题,对U-Net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每一个卷积层后加入标准化层,以跳线连接的形式将原有卷积模块改进为优化模块,同时在编码器底端添加金字塔池化模块以更好提取全局信息,形成了改进U-Net网络模型。模型训练采用基于交叉熵损失函数和广义骰子损失函数构建的联合损失函数,配合多种优化策略实现端到端的地物变化信息提取。该模型应用于公开数据集和研究构建的海南自然保护区数据集的变化检测任务,总体精度分别为97.21%(Kappa系数0.88)和95.12%(Kappa系数0.90),相比原始U-Net效果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南自然保护区 变化检测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