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赋能土壤三普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海南经验
1
作者 周焕仙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4期30-31,共2页
以服务决策、赋能基层为导向,海南省率先建设并运维土壤三普信息化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整合多维土壤数据资源,集成大数据处理、GIS轻量化应用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全省的“土壤数据中心”,实现土壤普查成果的数字化高效管理,构建了“技术... 以服务决策、赋能基层为导向,海南省率先建设并运维土壤三普信息化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整合多维土壤数据资源,集成大数据处理、GIS轻量化应用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全省的“土壤数据中心”,实现土壤普查成果的数字化高效管理,构建了“技术+制度”双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与稳定性,大大提升了土壤资源管理效能,也为自贸港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信息化平台 数字治理 简便化运维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雯婷 林夏 +4 位作者 周颖怡 符传良 汤适 李栋梁 王新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4-220,共7页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7个土壤营养指标和茶树叶片N、P、K、Zn、Se等5个营养指标,分析了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海南省茶园土壤呈弱酸性,pH值平均为5.16,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有效钾含量偏低。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良好,大量元素上建议增施钾肥;锌、硒含量总体水平适中,部分地区土壤锌、硒含量丰富,少部分地区茶树叶片可达富锌、富硒茶标准,有开发锌硒茶的潜力;海南省茶树叶片氮、钾含量适当,但缺磷现象较多;土壤指标与茶叶中的N、P、K无显著相关性;土壤锌、硒含量与茶叶锌、硒含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茶园 土壤肥力 有效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空间预测模型的海南岛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姜赛平 张怀志 +3 位作者 张认连 李兆君 谢良商 徐爱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7-1017,共11页
为探索适合热带地形复杂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预测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地形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变量,选用普通克里格法(OK)、回归克里格法(RK)、随机森林模型(RF)三种方法对训练集128个样点SO... 为探索适合热带地形复杂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预测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地形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变量,选用普通克里格法(OK)、回归克里格法(RK)、随机森林模型(RF)三种方法对训练集128个样点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并通过验证集32个验证点比较了三种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1)0~5 cm土层三种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ME)均接近于0,从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来看,RF(0.8867)<RK(0.910 4)<OK(0.9641),从决定系数(R^2)来看,RF(0.214 1)>RK(0.171 5)>OK(0.070 8)。综合以上三个参数,该土层最优拟合模型为RF。同理得出0~20、20~40、40~60 cm土层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RF、RF、OK。RK和RF能够更好地描述SOM含量局部变异信息;(2)四个土层SOM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9.67、15.89、10.30、8.07 g kg^(-1),呈现出西南、东北高,西部、东南沿海地区低的空间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有机质 随机森林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采样下不同模型方法预测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娜 张认连 +4 位作者 张维理 曾建华 符传良 谢良商 徐爱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7,共9页
在大区域尺度、有限土壤样点情况下,为探索准确预测土壤属性的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采用近似网格采样方法,采集130个样点,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普通克里格(OK)和回归克里格(RK)3种模型方法进行土壤全氮预测,并以29个验证点比... 在大区域尺度、有限土壤样点情况下,为探索准确预测土壤属性的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采用近似网格采样方法,采集130个样点,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普通克里格(OK)和回归克里格(RK)3种模型方法进行土壤全氮预测,并以29个验证点比较了预测精度。结果显示:1)对较大区域进行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为OK〉RK〉MLR;2)3种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空间预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总趋势为岛内自东向西方向逐渐降低;3)0~5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0~2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相关,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全氮 克里格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中热带农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孝忠 谭丽霞 +2 位作者 卓奂福 吴琼泽 王汀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为阐明热区农田土壤养分性状分布特征,以海南琼中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 168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综合分析海南热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 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 为阐明热区农田土壤养分性状分布特征,以海南琼中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 168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综合分析海南热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 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锌的含量、分布及成因,揭示热带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琼中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反应,土壤p H为4.5±0.5;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相对较缺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4和39.7 mg/kg。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为508.9和82.8 mg/kg,均相对较缺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土壤有效锌含量丰富,其平均含量为4.72 mg/kg,但由于耕地土壤酸性较强,存在锌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耕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樱桃番茄品质与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的关系
6
作者 雷菲 张文 +4 位作者 符传良 陈庭勇 谭皓 刘国彪 潘孝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目的】探明海南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肥料投入量及其关系,为海南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采样测定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40个代表性田块进行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 【目的】探明海南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肥料投入量及其关系,为海南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采样测定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40个代表性田块进行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研究分析。【结果】海南樱桃番茄果实品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分别为5.22~20.10 g、19.72~30.21 mm、20.47~35.84 mm、1.20~3.90 kg/cm^(2)、6.20%~10.00%、26.97~56.33 mg/100g、4.03%~7.60%、0.35%~0.68%和7.79~19.19。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土壤属于弱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过高,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化肥投入过多,氮磷钾投入比例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肥施用量与樱桃番茄单果重、横径、纵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化肥总用量和化肥N用量均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化肥P2O5用量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有利于提升樱桃番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品质 养分投入 土壤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海南地区香蕉上的施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曾建华 谭皓 +1 位作者 潘孝忠 符传良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23-27,共5页
为了研究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香蕉上的施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对香蕉农艺性状、果实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可改善香蕉农艺性... 为了研究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香蕉上的施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对香蕉农艺性状、果实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可改善香蕉农艺性状,提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显著提高香蕉产量,增幅达2.8%~11.3%,能有效提高香蕉品质,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方面可达到明显的效果,能改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改善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对产量、品质、施肥量等因素,缓控释肥(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720 kg·hm^(-2))和土壤调理剂(1 125 kg·hm^(-2))配施在香蕉上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土壤调理剂 香蕉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晖 朱智强 +1 位作者 雷菲 符传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土地整理前后养分的变化,为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对土地整理前、后及种植一季水稻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NPK等大量元素及常见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土壤pH从整理前5.71降低到4.77...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土地整理前后养分的变化,为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对土地整理前、后及种植一季水稻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NPK等大量元素及常见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土壤pH从整理前5.71降低到4.77,种植一季水稻后增加到6.01;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总体上有机质、氮极缺乏,钾中等,磷极丰富;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分别下降了66.66%、29.18%,种植后上升12.78%、54.68%,总体上钙较缺乏、镁中等;有效硫从11.39 mg/kg提高到15.41、16.11 m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阳离子交换量从3.94 cmol(+)/kg降低到2.87 cmol(+)/kg,降低了27.09%,种植后略有提高;土地整理后有效铁、有效锰总体处于偏高水平;有效铜从中等降到极缺,种植一季水稻后提升到较缺水平;有效锌从偏高降低到中等,种植一季水稻后提升到丰富水平;有效硼从中等降低到较缺水平。[结论]三亚市崖州区地力提升的策略是大量施用有机肥,多施氮,适量施钾,少施或不施磷,并重视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有效铜、有效硼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壤养分 大量元素 中微量元素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冬明 肖彤斌 +3 位作者 符传良 张文 吴宇佳 谢良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85~340.34mg/kg,平均为63.9mg/kg,有效硅属于中度缺乏状态,各市县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差异较大,空间上呈以琼北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发射状分布,东方与乐东交界地区、白沙的西北地区和定安的局部地区是全岛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最低的地方;农田土壤全硅含量为135.52~572.26g/kg,平均为426.46g/kg;空间上与土壤有效硅呈互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有效硅 全硅 空间分布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美兰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光辉 吴宗礼 +4 位作者 王绥干 陈胜 王家坤 夏海洋 张冬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海口市美兰区5个乡镇场共采集有效土壤样品2414份,测定了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方案,系统评价了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口市美兰区土壤酸性较强,pH为5.21... 在海口市美兰区5个乡镇场共采集有效土壤样品2414份,测定了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方案,系统评价了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口市美兰区土壤酸性较强,pH为5.21,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缺乏;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海口市美兰区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不均衡主要与环境气候、成土母质和人为施肥不平衡关系密切。因此,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平衡施肥,切记要稳氮、补钾和减磷,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 海口 美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清火 雷菲 +3 位作者 刘海林 华元刚 茶正早 罗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3-2117,共5页
为了探讨包膜尿素应用于橡胶树施肥管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田间土壤埋袋法,研究了3种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对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与积温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 为了探讨包膜尿素应用于橡胶树施肥管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田间土壤埋袋法,研究了3种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对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与积温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1.01%、95.32%、82.91%,初期溶出率分别为4.89%、1.71%、2.07%,28 d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6.30%、39.94%、43.33%。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率与土壤积温的关系均可用二项式方程进行拟合,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0.998、0.984)。可根据各植胶区的施肥时期土壤积温,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确定包膜尿素科学施肥措施,有利于包膜尿素在橡胶树上合理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养分释放特性 积温 橡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林 雷菲 +3 位作者 贝美容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04-2609,共6页
【目的】土壤氮素矿化是土壤提供氮素养分的重要过程,通过研究海南5种主要母质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以期为海南胶园土壤氮素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砂页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 【目的】土壤氮素矿化是土壤提供氮素养分的重要过程,通过研究海南5种主要母质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以期为海南胶园土壤氮素肥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花岗岩发育砖红壤、砂页岩发育砖红壤、片麻岩发育砖红壤、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五种胶园土壤,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在25和35℃下培养70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通过有效积温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在25和35℃培养下,各胶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减小,各胶园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在25℃培养下,花岗岩砖红壤的氮素矿化量为33. 91mg/kg,为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的2. 10倍,为片麻岩砖红壤的1. 75倍,为砂页岩砖红壤的1. 39倍,但与玄武岩砖红壤差异不显著;当35℃培养时,浅海沉积物、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和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分别为30. 19、38. 93、30. 29、23. 57、40. 29 mg/kg。而且有效积温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结论】5种母质胶园土壤中,花岗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氮素矿化量最大;升高温度可加快各胶园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以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土壤 氮素 矿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四季豆轮作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宇佳 张冬明 +3 位作者 曾建华 潘孝忠 雷菲 谢良商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35-2638,共4页
研究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四季豆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四季豆轮作过程中,施用土壤改良剂均能明显增加水稻和四季豆的产量,并且能增加水稻子粒的千粒重。水稻季施用土壤改良剂,在四季豆季也有一定的增产,表... 研究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四季豆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四季豆轮作过程中,施用土壤改良剂均能明显增加水稻和四季豆的产量,并且能增加水稻子粒的千粒重。水稻季施用土壤改良剂,在四季豆季也有一定的增产,表明适当用量的土壤改良剂有明显后效;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比单季施用的作物产量更高,土壤pH升高更快,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得到更快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水稻-四季豆轮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镁磷钾肥在海南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建华 潘孝忠 +3 位作者 谢良商 符传良 吉清妹 吴宇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64-65,71,共3页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对甘蔗产量、蔗糖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甘蔗产量,较习惯施肥增产1.8%~9.8%,施用量为1...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对甘蔗产量、蔗糖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甘蔗产量,较习惯施肥增产1.8%~9.8%,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施用量达到1 875 kg/hm^2后,产量有所下降。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能有效提高甘蔗蔗糖含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硅钙镁磷钾肥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改良酸性土壤。综合试验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 500 kg/hm^2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镁磷钾肥 甘蔗 产量 蔗糖含量 土壤养分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北部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DOM粒径分布与光谱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月颖 吉恒宽 +3 位作者 吴蔚东 吴治澎 解钰 符佩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4-665,共12页
为研究海南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组成及其分子粒径依赖性的影响,分别采集琼北滨海地区四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模式下(水稻田、菜园、果园和橡胶园)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超滤技术对土壤水提液进行分级(所选... 为研究海南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组成及其分子粒径依赖性的影响,分别采集琼北滨海地区四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模式下(水稻田、菜园、果园和橡胶园)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超滤技术对土壤水提液进行分级(所选滤膜孔径大小分别为0.7、0.45、0.2、0.1μm和100、10、1 kDa),并对样品中DOM的碳、氮含量和光谱特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种地类土壤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0.7μm)为水稻土(171.9 mg·kg^-1)最高,胶园土(116.7 mg·kg^-1)最低;而C/N值则为胶园土(22.26)最高,菜园土(11.39)最低。在不同粒径中,4种地类土壤DOC含量为<1 kDa组分占比最高(45%以上),C/N值则在<1 kDa粒径中最高(31.43),10~100 kDa中最低(4.8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了水稻土和菜园土DOM的分子芳香性(SUVA254)、分子量大小(SR)和疏水组分(SUVA260)比例显著高于胶园土和果园土,且含有较多的醇、酚、芳香类物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土壤DOM的来源均为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内源”。由此可见,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粒径大小会影响土壤DOM的含量和组成结构,人类活动干扰是引起地类间DOM差异显著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质(DOM) 土地利用模式 粒径分布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热带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及堆肥产物施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艳艳 杨旭 +4 位作者 雷菲 杨红竹 吴荣芳 李建宏 林清火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8,共9页
为了探明中国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及堆肥产物的施用效应,对海南省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包括蔗渣、橡胶木屑、椰糠、菠萝叶和木薯杆)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和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堆肥产物对连茬... 为了探明中国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及堆肥产物的施用效应,对海南省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包括蔗渣、橡胶木屑、椰糠、菠萝叶和木薯杆)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和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堆肥产物对连茬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ubsp.chinensis Makino)单株干质量及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过程均可分为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4个阶段,高温期可持续6~11 d。堆肥28 d,5种农业废弃物的pH值(pH 7.81至pH 8.55)、电导率(1575~3604μS·cm^(-1))及堆肥产物培养的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106.7%~140.0%)均达到NY/T 525—2021公布的腐熟标准。堆肥前后的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P<0.05)差异,堆肥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总养分含量分别为40.46%~47.26%、1.82%~2.28%、1.96%~2.62%、1.45%~2.04%和5.74%~6.31%。与无肥料处理组和化肥处理组相比,5个堆肥产物处理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和总孔隙度总体上显著升高,土壤容重却显著降低,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处理组的小白菜单株干质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供试5种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总体较好,其中,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废弃物 好氧堆肥 腐熟标准 施用效应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茶园复合种植对土壤性状及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启民 王永鹏 +4 位作者 覃姜薇 易伟鹏 张冬明 曾建华 肖彤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海南茶园复合种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为海南茶园绿色生产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茶园生态结构,开展田间试验。【结果】黄槐(乔木)-茶树(灌木)-野花生(草本)复合... 【目的】为了探究海南茶园复合种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为海南茶园绿色生产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茶园生态结构,开展田间试验。【结果】黄槐(乔木)-茶树(灌木)-野花生(草本)复合种植结构在土壤性状和茶叶品质上均优于茶树-黄槐、茶树-野花生和单一茶树种植结构;单一茶树种植结构表现最差,且与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结构差异显著(P<0.05)。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结构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幅为33.70%;分层土壤温度最高降幅达28.31%,最低降幅5.29%;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25.86%;碱解氮增加30.03%;速效磷增加25.51%,速效钾增加28.75%;茶树芽长和百芽重分别增加了17.58%、33.12%(鲜)和39.88%(干);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黄酮分别增加14.41%、18.71%、14.21%和32.87%。【结论】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能增强茶园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茶树的生长发育水平,提升茶叶品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复合种植 土壤理化性状 茶叶 化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病发生的土壤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海鹏 曹启民 +2 位作者 黄月华 孙晓东 孙楚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3,共9页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植物所引起的青枯病是对全球农作生产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青枯病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影响深远;青枯雷尔氏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可以在植物根系中定殖,通过阻断植物维管系统水分运...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植物所引起的青枯病是对全球农作生产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青枯病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影响深远;青枯雷尔氏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可以在植物根系中定殖,通过阻断植物维管系统水分运输致使植株枯萎,其对世界农业造成的威胁无法忽视。国内外对青枯雷尔氏菌及青枯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壤对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以及青枯病的防控措施,本文将青枯病发生受土壤影响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土壤矿质营养物质、理化特性、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是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植物(作物)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本文同时也结合土壤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因素阐述了国内外对青枯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可持续农业发展进程中,可再生的生物炭被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材料,笔者对近年国内外生物炭防治青枯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对青枯病起到较理想的防控效果。目前,土壤对青枯病的防御还需要营养元素、植物激素、微生物菌剂等外源干扰,但时至今日青枯病仍长期威胁着农业生产活动。笔者展望了未来土壤与青枯雷尔氏菌互作、青枯病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也为科学防控植物(作物)青枯病并建立相关理论体系与策略方针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青枯病 影响因素 防控措施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卫清 杨春 +2 位作者 张冬明 王丽华 谢良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67-71,共5页
为海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和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不同层次土壤全硒含量基础上,探讨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的定安县和海口市土壤全硒含... 为海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和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不同层次土壤全硒含量基础上,探讨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的定安县和海口市土壤全硒含量较丰富,南部的三亚市和保亭县较缺乏;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相同土壤类型及相同成土母质发育的不同土壤类型,全硒含量均差异明显;水稻土全硒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砖红壤全硒含量变化不明显;旱作水稻土土壤全硒含量普遍高于其余利用方式的水稻土;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性,而与土壤酸碱度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全硒含量 分布特征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主栽红心火龙果品种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彩霞 谢良商 +4 位作者 卢丽兰 符传良 潘孝忠 李向宏 肖彤斌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3-56,共4页
测定海南省主栽的3种红肉火龙果果肉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火龙果中N、P、K、Ca、Mg、Fe、Mn、Cu含量差异不显著,Mg、Zn、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差异显著。与金都一号、大龙火龙果比... 测定海南省主栽的3种红肉火龙果果肉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火龙果中N、P、K、Ca、Mg、Fe、Mn、Cu含量差异不显著,Mg、Zn、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差异显著。与金都一号、大龙火龙果比较,长红火龙果果实K、Fe、Mg、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综合而言,长红火龙果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品质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