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法对番木瓜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广琳 施瑞城 +4 位作者 陈文学 潘永贵 魏静 赵宏亮 张伟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1-587,共7页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番木瓜粉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番木瓜干燥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水分活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晶体形态、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热风干燥(HAD)、微波泡沫干燥(MF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番木瓜粉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番木瓜干燥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水分活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晶体形态、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热风干燥(HAD)、微波泡沫干燥(MF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所得番木瓜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FD样品的水分活度与褐变程度最低,而MFD样品的水分活度与褐变程度最高。MFD样品的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为(34.9±1.1)℃,显著高于HFD、VFD样品的(13.6±0.4)、(16.5±0.7)℃。VFD样品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非晶体结构特征,而其他两种干燥样品则为晶体结构。VFD番木瓜粉的微观结构呈骨骼状和多孔结构,MFD样品呈不规则形态,边缘锋利,HFD样品呈光滑片状结构。在抗氧化活性方面,HFD、MFD、VFD样品的多酚含量分别为(6.11±1.01)、(4.36±0.62)、(4.32±0.87)mg/g,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看,MFD>HFD>VFD,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看,HFD>MFD>VFD,VFD样品中多酚的含量最低且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差。综合比较,MFD能生产出较高品质的产品,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番木瓜粉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微波泡沫干燥法 真空冷冻干燥法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番木瓜粉品质与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晓红 赵宏亮 +5 位作者 丁陈 潘永贵 陈文学 施瑞成 魏静 张伟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2-379,共8页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番木瓜粉在不同温度(60、80、90和100℃)下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粗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及其物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所得番木瓜...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番木瓜粉在不同温度(60、80、90和100℃)下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粗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及其物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所得番木瓜粉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木瓜粉的色泽、褐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番木瓜粉的水分与蛋白质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灰分含量则受干燥温度的影响变化不明显;番木瓜粉氨基酸含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以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变化最为显著。番木瓜粉中的酸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化合物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减少,而具有不良气味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多。综上所述,以60℃干燥温度为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热风干燥 营养成分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与浙江产铁皮石斛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静 谷满屯 +1 位作者 姬彦羽 张伟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海南产和浙江产铁皮石斛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总多糖及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产铁皮石斛中的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总多糖和水与浙江产铁皮石斛差异显著(p<0.0... 采用国标方法分别对海南产和浙江产铁皮石斛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总多糖及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产铁皮石斛中的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总多糖和水与浙江产铁皮石斛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与浙江产铁皮石斛则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铁皮石斛同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其中以K、Mg、Ca和P的含量较高,尤其是K和Ca含量较高,不过,海南产铁皮石斛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要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此外,两种铁皮石斛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但海南产铁皮石斛要比浙江产铁皮石斛更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两种铁皮石斛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两种铁皮石斛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且海南产铁皮石斛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要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因此,海南产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营养成分 分析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中绿橙果皮香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月仙 倪燕 尹贵豪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采用改进的同时水蒸汽蒸馏与萃取法从海南琼中绿橙皮中提取香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香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桧烯、顺-柠檬烯1,2-环氧化物、正辛醇、丙酸... 采用改进的同时水蒸汽蒸馏与萃取法从海南琼中绿橙皮中提取香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香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桧烯、顺-柠檬烯1,2-环氧化物、正辛醇、丙酸芳樟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橙皮 香精油 蒸馏萃取 GC—MS分析 海南琼中绿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的生鲜猪肉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覃朝春 吴文娟 李开鹏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生鲜猪肉冷链物流具有运作环节多、过程复杂、风险较高等特点,为规范质量管理,降低流程风险,应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方法对生鲜猪肉冷链物流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以某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例,对生... 生鲜猪肉冷链物流具有运作环节多、过程复杂、风险较高等特点,为规范质量管理,降低流程风险,应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方法对生鲜猪肉冷链物流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以某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例,对生鲜猪肉的屠宰、预冷、冷藏、分割与包装、运输、销售6个冷链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识别12个故障模式。依据风险评价准则,由专家小组评价每个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度和检测度等级,量化风险顺序数。根据风险等级分类,确定高风险故障模式5个、中度风险故障模式4个、低风险故障模式3个,明确各故障模式改进的先后顺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改善措施并实施。基于FMEA,从系统的角度对生鲜猪肉冷链物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风险,为构建生鲜猪肉安全供应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生鲜猪肉 冷链物流 质量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检机构实验室检验报告差错率改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焕 《热带农业工程》 2015年第2期11-16,共6页
统计实验室报告差错率数据,遵循PDCA循环的逻辑性,选择分析工具,运用"两图一表"的质量改进工具分析每份报告具体差错原因,作出差错原因统计表,统计差错项目频率和累计频率,运用柏拉图找出重点差错项目,确立活动具体目标,运用... 统计实验室报告差错率数据,遵循PDCA循环的逻辑性,选择分析工具,运用"两图一表"的质量改进工具分析每份报告具体差错原因,作出差错原因统计表,统计差错项目频率和累计频率,运用柏拉图找出重点差错项目,确立活动具体目标,运用鱼刺因果图对报告差错原因进行排列分析,确定要因,最后针对要因,制定关于降低报告差错率的相应对策并实施。对质检机构实验室解决降低成本,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检机构实验室 报告差错率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浓缩天然胶乳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7
作者 李开鹏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第2期21-23,共3页
GB/T 8289-2016《浓缩天然胶乳氨保存离心或膏化胶乳规格》于2017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检测实验室用于检验和判定浓缩天然胶乳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结合新标准实施后的有关要求,通过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分析如何对检测过程进... GB/T 8289-2016《浓缩天然胶乳氨保存离心或膏化胶乳规格》于2017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检测实验室用于检验和判定浓缩天然胶乳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结合新标准实施后的有关要求,通过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分析如何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天然胶乳 实验室质量控制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籽油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伟敏 魏静 +1 位作者 朱晓芳 张海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1-25,共5页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榔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4:1、提取时间11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12.84%。利用GC-MS鉴定出10个组分,占槟榔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99%,主要含肉豆蔻酸(30.78%)、棕榈酸(19.23%)、油酸(26.86%)和亚油酸(19.56%)。结论:槟榔籽油中饱和脂肪酸达到51.18%,不饱和脂肪酸达到48.8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籽油 提取工艺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尹桂豪 吴月仙 +1 位作者 章程辉 韩红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4-75,共2页
研究了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用正己烷萃取黄酒样品中的β-苯乙醇,经旋转蒸发仪浓缩,采用TR-WAX(30 m×0.32 mm i.d×0.25μm)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以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定量。... 研究了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β-苯乙醇的方法。用正己烷萃取黄酒样品中的β-苯乙醇,经旋转蒸发仪浓缩,采用TR-WAX(30 m×0.32 mm i.d×0.25μm)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以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mg/L^50mg/L(r=0.9993),检测限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n=5),回收率为92.2%~105.9%(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苯乙醇 黄酒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果梗切割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秋 王涛 +2 位作者 张喜瑞 李粤 魏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香蕉果梗的切割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是设计香蕉收获机械执行装置的基础,为分析香蕉果梗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选取不同切割角度、加载速度及不同果梗直径参数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各个因素对果梗的剪切力、剪切功... 香蕉果梗的切割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是设计香蕉收获机械执行装置的基础,为分析香蕉果梗在剪切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选取不同切割角度、加载速度及不同果梗直径参数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各个因素对果梗的剪切力、剪切功率和剪切应力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破碎力的影响主要因素依次为果梗直径、加载速度、切割角度;对于功率的影响主要因素依次为果梗直径、切割角度、加载速度;对于应力的影响主要因素依次为果梗直径、加载速度、切割角度;切割角度为60°时对香蕉果梗纤维的破坏能力最强,且细香蕉果梗较粗香蕉果梗更容易被切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果梗 剪切力 剪切功率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废胶粉及其在胎面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应广 赵艳芳 +2 位作者 何双 陈翠梢 黄显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68-71,共4页
采用偶联剂Si-69改性不同目数的废胶粉,探讨改性废胶粉对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胎面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Si-69对废胶粉的改性效果明显,其对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适宜用量分别为2质量份和4质量份;改性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用量均... 采用偶联剂Si-69改性不同目数的废胶粉,探讨改性废胶粉对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胎面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Si-69对废胶粉的改性效果明显,其对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适宜用量分别为2质量份和4质量份;改性40目和80目废胶粉的用量均为10份时,胎面胶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改性废胶粉的适量掺入能一定程度提高胎面胶的磨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Si-69 废胶粉 改性 胎面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节点的切割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萍 王涛 +3 位作者 方赛拼 李粤 张喜瑞 魏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174-3176,共3页
以海南省临高县青皮甘蔗为对象,利用WD-200B型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对青皮甘蔗节点进行了切割力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加载速度250 mm/min下,甘蔗节点的切割力呈现从中部、根部、梢部、尾部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部位下,甘蔗节点的切... 以海南省临高县青皮甘蔗为对象,利用WD-200B型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对青皮甘蔗节点进行了切割力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加载速度250 mm/min下,甘蔗节点的切割力呈现从中部、根部、梢部、尾部逐渐减小的趋势;同一部位下,甘蔗节点的切割力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稍有波动。以加载速度、加载部位直径作为试验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甘蔗节点切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甘蔗节点切割力的影响为加载部位直径>加载速度。在加载速度为100 mm/min,粗直径的甘蔗节点的切割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节点 切割力 切割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镉不同消化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英 甘云娟 +1 位作者 郭春媚 韩冰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的镉,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常压湿式消解法、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法。试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上述3种消化方法处理的试样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3种消化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比其它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的镉,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常压湿式消解法、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法。试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上述3种消化方法处理的试样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3种消化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比其它方法具有操作更简便、消解速度快和结果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石墨炉 消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生胶杂质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应广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83-84,共2页
根据GB/T 8086—2008规定的测定方法,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的随机效应与系统效应,计算这两种效应对测定过程导致的不确定度和,最终对本方法所产生的不确定度给予综合评定。
关键词 天然生胶 杂质含量 不确定度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750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汞检出限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冰 谭慧 《热带农业工程》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遵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2012规范,通过对AF-750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汞检出限的不确定度的评定,了解在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旨在为其它大型分析仪器检出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参考方法。
关键词 AF-7500原子荧光光度计 汞检出限 不确定度 回归曲线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法定量分析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等组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新启 白云 +6 位作者 刘珊珊 高峡 刘伟丽 张梅 吴毓炜 黄艳 赵宏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188,共8页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以1,2,4,5‐四氯苯为内标,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3种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明确了PLA、PBS和PBAT的定量特征峰,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式。同...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以1,2,4,5‐四氯苯为内标,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3种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明确了PLA、PBS和PBAT的定量特征峰,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式。同时测定了7批市售生物降解购物袋中上述3种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内标物与目标物定量特征峰面积比1∶5~5∶1范围内,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3种组分精密度、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3%,定量分析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均≤3.0%,该方法准确且简便可行;该方法适用于生降解塑料样品中PLA、PBS、PBAT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核磁共振氢谱 内标法 定量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唐闻宁 康文艺 +1 位作者 穆淑珍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皮果中提取挥发油 ,并用GC 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得到 92个化合物的峰 ,鉴定了 43个成分 ,占挥发油成分的 83 15 %以上。通过对黄皮果挥发油的分析 。
关键词 黄皮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过程中棕榈油理化特性、脂肪酸与自由基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姬彦羽 赵宏亮 +3 位作者 魏静 瞿兆蕙 曹君 张伟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0,76,共6页
以棕榈油(24℃)为原料,采用国标法测定棕榈油在不同温度(160、180、200℃)下常规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值、p-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分别采用GC-MS法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对180℃下棕榈油脂肪酸组... 以棕榈油(24℃)为原料,采用国标法测定棕榈油在不同温度(160、180、200℃)下常规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值、p-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分别采用GC-MS法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对180℃下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和自由基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加热温度越高和加热时间越长棕榈油理化指标值越大,其中过氧化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约为1∶1,且随着加热时间延长,比例基本不变。ESR实验表明,加热时间越长,2-苯叔丁基硝酮(PBN)捕获的自由基量越多,棕榈油氧化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热处理 脂肪酸组成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条件对标准橡胶塑性初值和保持率的影响与分析
19
作者 徐应广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64-66,共3页
通过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和改变相同厚度试样的老化时间及温度来验证和分析试样厚度对塑性初值(P0)、老化条件对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厚度偏大塑性初值(P0)也相应偏大,老化时间越长和老化温... 通过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和改变相同厚度试样的老化时间及温度来验证和分析试样厚度对塑性初值(P0)、老化条件对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厚度偏大塑性初值(P0)也相应偏大,老化时间越长和老化温度越高,老化后的P30和塑性保持率(PRI)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条件 标准橡胶 塑性初值 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HS-SPME-GC-MS分析棕榈油热处理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姬彦羽 赵宏亮 +3 位作者 魏静 瞿兆蕙 曹君 张伟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棕榈油(24℃)热处理过程(180℃)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的棕榈油中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烃类和杂环类;棕榈油中...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棕榈油(24℃)热处理过程(180℃)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的棕榈油中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烃类和杂环类;棕榈油中挥发性成分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多后减少趋势;经热处理后,棕榈油中挥发性成分种类以醛类和烃类为主,且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加热12 h后达80.413%;此外,1-辛烯-3-醇、己酸、2-十五烷酮和2-戊基呋喃的检出表明棕榈油中亚油酸发生了氧化分解,其变化趋势表明棕榈油随加热时间延长氧化劣变程度加深,油脂品质劣变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热处理 挥发性成分 HS-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