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特色的生态毒理学综合实验教学架构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来军 李晓梅 陈永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目标,对生态毒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特色教学模式构架设计,以海洋环节动物沙蚕为实验材料,将多个实验组合成一个内容相互关联又连续的综合性实验,分别从沙蚕个体水平、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DNA...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目标,对生态毒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特色教学模式构架设计,以海洋环节动物沙蚕为实验材料,将多个实验组合成一个内容相互关联又连续的综合性实验,分别从沙蚕个体水平、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DNA水平各层次认识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动物有机体的影响,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研究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环境污染 生物监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Ganoderma lingzhi种质的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永敢 李珍 +2 位作者 羊燕萍 符兰事 张来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1,共3页
灵芝是一类重要而又分布广泛的木腐真菌。本研究采用ITS序列、mt SSU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鉴定3株海南产灵芝种质。结果表明,灵芝Jfl 1502、Jfl 1513和Jfl 1515菌盖呈半圆形,深红色或紫红色,菌盖表面光滑,有菌柄存在,这些形... 灵芝是一类重要而又分布广泛的木腐真菌。本研究采用ITS序列、mt SSU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鉴定3株海南产灵芝种质。结果表明,灵芝Jfl 1502、Jfl 1513和Jfl 1515菌盖呈半圆形,深红色或紫红色,菌盖表面光滑,有菌柄存在,这些形态特征与G.lingzhi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上这3株灵芝与G.lingzhi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反映了灵芝Jfl 1502、Jfl 1513和Jfl 1515在分类学上属于G.lingz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GANODERMA lingzhi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 SSU的海南尖峰岭灵芝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陈永敢 范平杰 +2 位作者 李珍 陈川平 屈直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5,共4页
灵芝是一类重要的木腐真菌,本研究分析了采集自海南尖峰岭9个灵芝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其亲缘关系,为了解种质分布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灵芝Jfl 1503和Jfl 1506与G.lingzhi亲缘关系较近,而其它7个菌株在系统发育学上独立聚类,形态特征... 灵芝是一类重要的木腐真菌,本研究分析了采集自海南尖峰岭9个灵芝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其亲缘关系,为了解种质分布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灵芝Jfl 1503和Jfl 1506与G.lingzhi亲缘关系较近,而其它7个菌株在系统发育学上独立聚类,形态特征也有别于尖峰岭地区已发现的种群,可能属于一个新的分类群。以上结果反映了海南尖峰岭地区的灵芝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种质 遗传多样性 MT SS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白唇竹叶青蛇扩散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1 位作者 林炽贤 林杰曼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据《中国动物志》记载,海南岛的竹叶青蛇为两个物种,即白唇竹叶青蛇和福建竹叶青蛇。为研究白唇竹叶青蛇在海南岛上的扩散路线,作者采集了海南岛不同方位的标本共12号,PCR扩增其12S、16S、Cyt b、ND_4四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共约1 446 bp,... 据《中国动物志》记载,海南岛的竹叶青蛇为两个物种,即白唇竹叶青蛇和福建竹叶青蛇。为研究白唇竹叶青蛇在海南岛上的扩散路线,作者采集了海南岛不同方位的标本共12号,PCR扩增其12S、16S、Cyt b、ND_4四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共约1 446 bp,并从GenBank下载了10个个体的Cyt b和ND_4基因序列;通过绘制单倍型的统计简约网络图,进行原始单倍型分析,再绘制扩散路线图。结果显示,采自海南岛西部的单倍型较多,故初步得出结论,白唇竹叶青蛇在岛上很可能自西向东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竹叶青蛇 海南岛 扩散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游蛇的形态、生态和生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晓丽 陈文 +4 位作者 王湘君 黄叶萍 杜宇 林炽贤 郑晓霞 《河南农业》 2017年第8期60-62,共3页
渔游蛇属游蛇科、游蛇亚科、游蛇属,栖息于潮湿的草丛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区。中国动物志和文献的记载中都没有明确详细地从各方面讨论研究渔游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已经从不同程度研... 渔游蛇属游蛇科、游蛇亚科、游蛇属,栖息于潮湿的草丛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区。中国动物志和文献的记载中都没有明确详细地从各方面讨论研究渔游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已经从不同程度研究了渔游蛇的核型比较、骨骼系统、内部解剖、精子的超微结构以及生精上皮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等。国外则研究了渔游蛇的基因表达、孵化温度、一些激素的作用、染色体变异等。基于此,对渔游蛇的形态、生态和生殖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游蛇 形态 生态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法快速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于明洋 孙明明 +8 位作者 郭悦 姜平平 雷永 黄冰艳 冯素萍 郭宝珠 隋炯明 王晶珊 乔利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5-861,共7页
以普通花生品种花育22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为父本杂交得到F1杂种,筛选油酸含量高于60%且同时含有FAD2a和FAD2b位点的F1为杂交父本,以花育22为轮回亲本(母本)连续回交得到BC1F1~BC4F1代回交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F1及BC1F1~... 以普通花生品种花育22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为父本杂交得到F1杂种,筛选油酸含量高于60%且同时含有FAD2a和FAD2b位点的F1为杂交父本,以花育22为轮回亲本(母本)连续回交得到BC1F1~BC4F1代回交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F1及BC1F1~BC4F1籽粒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选择油酸含量大于60%的种子,用刀片切取种子小部分子叶提取DNA,以F0.7/R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根据测序峰图差异表现筛选出同时含有FAD2a和FAD2b位点的种子作为下一代回交的父本。切去部分子叶的种子切口用石蜡封闭,播种前浸泡于40℃温水中催芽,对12 h后未露白的种子用100 mg L–1乙烯利浸泡4 h后再转入40℃温水浸泡至24 h,发芽率可达到98%。2013年春季开始杂交,2016年春在青岛播种BC4F2代种子,取幼苗期幼叶鉴定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的单株,收获时选留农艺性状类似于花育22的优良单株,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所选单株油酸含量,获得油酸含量在70%以上、油酸亚油酸比值大于7.0的单株24个。这些单株与花育22相比,农艺性状基本相同,称为改良花育22高油酸花生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回交 测序法 F0.7/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旺 牛津 +4 位作者 胡静 吴开畅 王雨 杨蕊 叶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幼鱼 饲料糖水平 生长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兰花芽分化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庄辉发 顾文亮 +5 位作者 王辉 罗明丰 赵青云 朱自慧 邢诒彰 宋应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5-19,共5页
以香草兰花芽分化期叶芽、混合花芽和花芽的功能叶为对象,对功能叶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香草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生长素IAA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具有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脱落酸AB... 以香草兰花芽分化期叶芽、混合花芽和花芽的功能叶为对象,对功能叶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香草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生长素IAA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具有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脱落酸ABA具有先促后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兰 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渔游蛇分类地位的初步探究
9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3 位作者 黄叶萍 林炽贤 陈晓丽 郑晓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6,共7页
《中国动物志》与文献记载渔游蛇属分类存在矛盾,故本文探讨了海南产渔游蛇的分类地位。通过统计国内渔游蛇的腹鳞、尾下鳞等鳞片的数量及差异系数计算,分析色斑差异,结合其他文献与数据库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动物志》与文献记载渔游蛇属分类存在矛盾,故本文探讨了海南产渔游蛇的分类地位。通过统计国内渔游蛇的腹鳞、尾下鳞等鳞片的数量及差异系数计算,分析色斑差异,结合其他文献与数据库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各地的鳞片数几乎无显著性差异,网纹渔游蛇与黄斑渔游蛇色斑差异不明显,海南产渔游蛇与两者差异也不明显。由此得结论为:海南产渔游蛇与中国大陆的渔游蛇为同一物种,中国除西藏地区外只有一种渔游蛇;建议将其中文名更名为网纹渔游蛇,拉丁名暂时保留Xenochrophis pisc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游蛇 海南 鳞片计数 差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卤虫与小球藻联合培养法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古倩怡 岑黔鸿 +5 位作者 李袁源 何凯 陈研茹 陶吉鸿 殷安齐 李洪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4,共6页
为研究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联合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卤虫和小球藻联合培养对养殖废水中悬浮物、氨氮和总磷处理效果的试验,试验设0 (空白)、... 为研究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联合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卤虫和小球藻联合培养对养殖废水中悬浮物、氨氮和总磷处理效果的试验,试验设0 (空白)、100、200、400 ind./L 4个卤虫无节幼体密度组。结果表明:卤虫与小球藻联合处理养殖废水第7天时悬浮物含量降至最低,各试验组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第17天时400 ind./L卤虫密度组氨氮去除率高达93. 53%,200 ind./L卤虫组总磷去除率达91. 39%;卤虫生长试验显示,在养殖废水中虫藻联合培养的卤虫体长从第5天开始显著高于海水组(P<0. 05);卤虫与小球藻联合培养处理养殖废水,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超过90%,最佳试验组为200ind./L卤虫组。本研究结果为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开拓了新途径,并能切实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小球藻 养殖废水 氨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效应与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立静 周述波 +2 位作者 贺立红 林伟 吴能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125,共3页
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 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好,最高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05%和9.05%,最高平均增湿率分别为17.11%和17.30%;降温增湿效应比较差的是凤尾竹和朱蕉,平均降温率分别为5.97%和5.78%,平均增湿率分别为9.27%和9.23%。不同灌木的滞尘能力也有差异,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灌木是鹅掌柴和红绒球,雨后12 d鹅掌柴的滞尘能力是凤尾竹的3.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降温增湿效应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方格星虫中氨基酸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文 王湘君 +4 位作者 赵阳 沈婕 罗丽婷 冯广尾 李腾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优化测定方格星虫氨基酸的实验条件。方法:研究以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对海南东方方格星虫中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为确保该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辅以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方法检出限的计算... 目的:优化测定方格星虫氨基酸的实验条件。方法:研究以酸水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对海南东方方格星虫中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为确保该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辅以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分析。结果:实验发现方格星虫样品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鲜方格星虫中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02%、1.26%,胱氨酸、色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21%。方格星虫干中谷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1.89%、7.94%,而胱氨酸、色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45%、1.07%;结论:实验方案具备可操作性及数据有效性,仪器的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0.21%以下,检出限低,最低达到0.00000001 ng/kg,线性范围宽,且相关系数在0.9999以上,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酸水解 氨基酸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红枣酒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洁 张大为 +1 位作者 闫佳 裴志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195,共5页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酶解得到的枣浆糖度达14.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酵母添加量0.4 g/L,澄清条件为1%壳聚糖溶液添加量0.9 mL/10 mL枣酒,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红枣酒酒精度为9.9%vol,感官评分91分,pH值3.94,糖度5.1%,透光率为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酒 酶解 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氨基酸含量测定及其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文 王湘君 +3 位作者 王玉杰 李丽蓉 李凌燕 陈慧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3,118,共7页
将鲜方格星虫和干方格星虫用酸水解后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样品中含有18种氨基酸,鲜方格星虫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48%和2.02%,胱氨酸(0.21%)和... 将鲜方格星虫和干方格星虫用酸水解后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样品中含有18种氨基酸,鲜方格星虫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48%和2.02%,胱氨酸(0.21%)和色氨酸(0.21%)含量较低;干方格星虫中谷氨酸(11.89%)和精氨酸(7.94%)含量较高,胱氨酸(0.45%)和色氨酸(1.07%)含量较低。根据FAO/WHO理想模式评定标准,方格星虫干样品中的氨基酸均达到优质蛋白源标准,鲜方格星虫样品中的氨基酸大部分达到优质蛋白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酸水解 氨基酸含量 营养价值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r(VI)、Pb及Cu胁迫对双齿围沙蚕体腔细胞的DNA损伤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来军 陈永敢 杭瑜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探讨重金属Cr(VI)、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VI):10、100和200 mg·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 为探讨重金属Cr(VI)、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VI):10、100和200 mg·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任何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为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其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的各浓度组都能引起沙蚕体腔细胞DNA损伤,且3种重金属胁迫浓度与细胞DNA损伤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可以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材料用于重金属所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双齿围沙蚕 遗传毒性 DNA损伤 体腔细胞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F结合酶法提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多糖工艺条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文 王湘君 +3 位作者 邵东旭 王玉杰 孙宏元 公维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63,共10页
为了优化提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多糖工艺实验条件,采用PEF酶法提取方格星虫多糖,依据料液比、浸提温度、酶底比、PEF电场强度、浸提时间、脉冲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响应曲面法优化方格星虫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紫外... 为了优化提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多糖工艺实验条件,采用PEF酶法提取方格星虫多糖,依据料液比、浸提温度、酶底比、PEF电场强度、浸提时间、脉冲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响应曲面法优化方格星虫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吸光度进而计算提取率。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方格星虫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料液比>电场强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 1︰7,浸提温度50℃,酶底比为2.5%,电场强度30 kV/cm,脉冲数为12,浸提时间2 h;多糖最大提取率为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Sipunculu snudus) PEF 酶法 多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永敢 李珍 +2 位作者 邢增葵 张来军 黄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2,77,共4页
虾酱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该研究分析了6种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从中分离到30株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8株菌株聚为3个类群。分离自海南三亚虾酱的SY1601B1,SY1601B4,SY160... 虾酱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该研究分析了6种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从中分离到30株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8株菌株聚为3个类群。分离自海南三亚虾酱的SY1601B1,SY1601B4,SY1601B5与B.amyloliquefaciens,B.siamensis及B.methylotrophicus 3个种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海南文昌、莺歌海的菌株WC1601B2,YGH1601B4与B.megaterium,B.aryabhattai聚类;其他13株来自广东台山、海南定安、三亚、黄流、莺歌海、文昌的菌株则与B.toyonensis,B.thuringiensis,B.anthracis及B.cereus聚类。以上结果反映了我国南海虾酱中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由于制作工艺差异、发酵环境差异造成微生物类群多样,最终导致品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虾酱 细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作龙 邢顺果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145-147,209,共4页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果发酵的最佳组合。[结果]莲雾乳酸发酵饮料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9(g/m L)、加糖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4 h,此条件下莲雾发酵乳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莲雾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为莲雾水果型乳酸发酵饮料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乳酸发酵饮料 感官评价 PH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虾酱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永敢 陈川平 张来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47,151,共4页
虾酱是我国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研究收集了8种南海虾酱资源,分析其氯化钠、总糖、总脂、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样品GD1601氯化钠含量最高,为(34.36±0.08)%,样品WC1601氯化钠含量最低,为(15.90±0.08)... 虾酱是我国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研究收集了8种南海虾酱资源,分析其氯化钠、总糖、总脂、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样品GD1601氯化钠含量最高,为(34.36±0.08)%,样品WC1601氯化钠含量最低,为(15.90±0.08)%;HL1602总糖含量最高,达到(0.131±0.001)%,DA1601和HL1603总糖含量最低,分别为(0.081±0.001)%,(0.084±0)%;YGH1601总脂含量最高,达到(3.27±0.12)%,HL1601总脂含量最低,为(0.53±0.12)%;YGH1601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78±0.03)%,GD1601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27±0)%;WC1601灰分含量最高,HL1603灰分含量最低,分别为(62.25±0.33)%,(12.09±0.33)%。反映了我国虾酱资源丰富,品质差异显著,由于制作工艺差异、发酵环境差异最终导致产品品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虾酱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刘慧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6期74-77,共4页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海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本文介绍了海南及印度槟榔间作栽培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胡椒、香草兰、小豆蔻等在槟榔间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各作物间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槟榔 间作 多层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