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6
1
作者 宿少锋 薛杨 +2 位作者 杨众养 王小燕 林之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46-52,共7页
利用木麻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对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含碳量变化范围在454~526 g/kg之间,器官平均含碳量表现为树根>树叶>果>树干>树枝>树... 利用木麻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对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含碳量变化范围在454~526 g/kg之间,器官平均含碳量表现为树根>树叶>果>树干>树枝>树皮;0~60 cm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在0.8~9.3 g/kg之间,平均含碳量仅为3.6 g/kg,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量差异显著,土壤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233.1 t/hm2)>成熟林(165 t/hm2)>近熟林(99.8 t/hm2)>中龄林(56.0 t/hm2)>幼龄林(27.1 t/hm2),不同林龄间同一器官的碳储量均呈显著差异,除中龄林、近熟林枝与叶间差异不显著外,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也均呈显著差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34.27 t/hm2)>近熟林(22.97 t/hm2)>过熟林(20.8 t/hm2)>中龄林(15.92 t/hm2)>幼龄林(12.27 t/hm2),相同林龄0~10、10~20、20~40 cm土层间均呈显著差异,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部分差异显著性不一。可见,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为生态系统主要碳库,其中乔木层碳储量约占79.85%,为第一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木麻黄 林龄 生物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废弃钛矿区植被调查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宿少锋 林之盼 +2 位作者 王小燕 陈珠琳 薛杨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59-66,共8页
通过对文昌市典型钛矿区周边植被资源的调查,计算并分析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的物种数、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来研究矿区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文昌废弃钛矿区周边植被有28科37属46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12种、草本21种。矿区周边... 通过对文昌市典型钛矿区周边植被资源的调查,计算并分析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的物种数、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来研究矿区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文昌废弃钛矿区周边植被有28科37属46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12种、草本21种。矿区周边物种多样性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群落相似性指数高达0.4以上。在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 A.Cunn.ex Benth.)、苦楝(Melia azedarach)3个乔木树种可作为植被恢复关键树种,潺槁木姜子[Litseaglutinosa(Lour.)]、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椰子树(Cocos nucifera L.)等树种也可作为混交树种,建议在废弃钛矿区植被恢复时采用多树种混交模式,并适当种植灌木和草本,对于恢复矿区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矿区 多样性指数 重要值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东林场多功能森林作业法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雷湘龄 薛杨 +3 位作者 王耀山 王小燕 林之盼 宿少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0期84-89,共6页
本研究在文昌市岛东林场选择以木麻黄为优势树种的3块混交林(45小班、47小班和62小班)进行补植,营造4种不同近自然度的森林,并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比较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3块混交林的林下自然生长多种草本植被,... 本研究在文昌市岛东林场选择以木麻黄为优势树种的3块混交林(45小班、47小班和62小班)进行补植,营造4种不同近自然度的森林,并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比较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3块混交林的林下自然生长多种草本植被,生物多样性较纯林丰富;3块混交林样地中,大叶相思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其树高、胸径及生长量均高于木麻黄和其他混交树种;木麻黄则在生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林木个体差异,其树高及胸径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由于45小班林冠密度较小,林内光线充足,补植的苗木生长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度 同龄林 相对同龄林 异龄林 多功能森林 岛东林场 海南文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东林场森林采伐更新后林分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湘龄 薛杨 +2 位作者 王小燕 林之盼 宿少锋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该研究以岛东林场45小班、47小班、62小班的木麻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结构和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45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2m的林层,水平结构上胸径主要分布在6cm~20cm;47和62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4m... 该研究以岛东林场45小班、47小班、62小班的木麻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分结构和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45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2m的林层,水平结构上胸径主要分布在6cm~20cm;47和62小班垂直结构主要分布在8m~14m的林层,水平结构上胸径主要分布在10cm~22cm。(2)45小班林下草本植物共有10科13属13种,牛筋草、假臭草、越南叶下珠为林下草本植物的优势种;47小班和62小班林下草本植物共有10科14属15种,飞蓬、假臭草为优势种。(3)根据分布偏度,3个小班的大叶相思胸径大于峰值的株数占比较大,即大径阶的株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东林场 林分结构 物种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6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宿少锋 王小燕 +2 位作者 林之盼 金映红 薛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曲线基本一致,但碳源利用能力强弱有别。不同植被类型土壤192 h处的AWCD值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椰子林>湿加松林>木麻黄林。不同林分类型对六大类主要的碳源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和椰子林4种植被类型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的利用率最高,而木麻黄林和湿加松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率均不高,其中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是这2种人工纯林主要碳源利用形式。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也表现为混交林、半红树林和次生林高于人工纯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能够明显区分,其中PC1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7.32%,PC2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31.58%,累计贡献达到78.9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各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相比纯林,人工混交林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特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涛水库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氮负荷影响
6
作者 雷湘龄 叶长青 +1 位作者 朱丽蓉 薛杨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非点源污染呈现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随机性的重要原因。以松涛水库上游为研究区构建SWAT模型,分析28年来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氮负荷的时空分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氮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1)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于松...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非点源污染呈现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随机性的重要原因。以松涛水库上游为研究区构建SWAT模型,分析28年来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氮负荷的时空分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氮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1)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于松涛水库上游地区非点源污染氮负荷的估算;(2)1988—2002年流域全年总氮负荷增加了114.61%,1988—2016年增加了171.65%,湿季总氮负荷占全年输出约85%,干季占比约15%;(3)单位面积氮负荷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果园>橡胶林>浆纸林>天然林;(4)土地利用类型对全年总氮输出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林>橡胶林>浆纸林>耕地>果园,天然林的贡献率由58.4%降低为34.33%,而橡胶林的贡献率增加了5.43%,为28.95%。相关分析表明,天然林与氮负荷呈极显著相关,随着面积的减小,相关系数逐渐降低,由0.968变为0.658;而耕地、橡胶林、浆纸林对氮负荷的输出起到“源”的作用,天然林作为“汇”,可以滞缓非点源污染氮负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类型 氮负荷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