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1
作者 崔友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7,共6页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具身性、整体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特质。为此,需要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形塑合理的劳动观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活动与反思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功能;变革方式,着意身体在场的劳动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促进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深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具身转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建华 梁岩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8,93,共9页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顶层设计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的发展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旨归;社会发展是通识教育变革的必要依据;借鉴与创新是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模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职教教师培养的本质内涵、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丰 白宗颖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培养顶层设计,探索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体系,促进双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营造培养教师的社会支持环境,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整体合力等举措,创新职教教师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教教师培养 价值追求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机制、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桂芳 李森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获得感是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因素,对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过程来看,条件支持、主体实践、权衡比较和内省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机制。在实践中,生... 获得感是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因素,对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过程来看,条件支持、主体实践、权衡比较和内省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机制。在实践中,生存与发展条件、主体实践与经历、学校管理方式以及乡村文化影响着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据此,需要从强化物质供给、促进专业发展、优化学校治理和充盈精神世界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水平,推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获得感 生成机制 学校治理 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尚荣 崔友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8,共9页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型"大国,传统文化大多产生于乡村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古代时期,"生存型"社会决定了生活化的乡村教育、官学无力导致私学的兴起、乡里的士绅...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型"大国,传统文化大多产生于乡村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古代时期,"生存型"社会决定了生活化的乡村教育、官学无力导致私学的兴起、乡里的士绅对乡村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追求功名激起了乡村社会的自学浪潮;近代时期,城市化发展决定了城乡学堂不均衡布局、新式教育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乡村教育家;现代时期,人民公社制推动了生产劳动式的乡村教育、文化大革命导致乡村教育的断层、乡村文化的滞后要求全面实施乡村素质教育、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社会变迁 乡村教育 教育形式 教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标 宋乃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2,174,共10页
义务教育三级课程经历了十年的实验,教师普遍认为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从对西南地区农村学校的调查来看,各省基本建立了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得到了有效实施,但艺体等课程实施仍不理想;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热火朝天,建立了相关的... 义务教育三级课程经历了十年的实验,教师普遍认为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从对西南地区农村学校的调查来看,各省基本建立了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得到了有效实施,但艺体等课程实施仍不理想;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热火朝天,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开发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农村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遭受观念、评价、师资、课程资源等主要问题,需要探寻相应的对策,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村义务教育 课程改革 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多语教育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远 李杨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4-37,共4页
多语教育已经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当中,并随着教育的普及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多语教育认识世界,将自我和世界相融合,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体会、领悟、品味、咀嚼乃至顿捂... 多语教育已经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当中,并随着教育的普及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多语教育认识世界,将自我和世界相融合,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体会、领悟、品味、咀嚼乃至顿捂”的过程;从否定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敢于否定自我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从批判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好比一个思想观点相互“厮杀的战场”,持不同观点的人在这块领域上相互碰撞;从反思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的成功需要反思的智慧,这种智慧要时刻伴随着我们,贯穿多语教育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教育 发展观 过程观 否定观 批判观 反思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情感的教育学观照 被引量:8
8
作者 冯燕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共5页
情感作为教师心灵精神领域的门户,作为教师对所属职业的主观感受、情感归属以及内心体验,均折射出教师与教育互动的多重面向。对此,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不应采取自然主义的立场,而应予以教育学关照,以教育公共伦理道德为准绳,以教育宗旨与... 情感作为教师心灵精神领域的门户,作为教师对所属职业的主观感受、情感归属以及内心体验,均折射出教师与教育互动的多重面向。对此,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不应采取自然主义的立场,而应予以教育学关照,以教育公共伦理道德为准绳,以教育宗旨与教育目的为指向,运用教育的价值标准审视、控制、调节自我情感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走向一种专业化情感——教育情感——的修炼之路,这既是教师专业成长走向纵深的内在必然,也是人本教育发展的规律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教育情感 情感劳动 情感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友兴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为旨归,教师教育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协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并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体现出系统性、开放性、过程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从教师教育...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为旨归,教师教育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协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并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体现出系统性、开放性、过程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从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来看,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主体逻辑、关系逻辑、过程逻辑和成效逻辑。据此,新时代推进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明晰价值导向,整合主体力量,优化系统设计,加强过程监管以及实施多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教育 教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阳利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6,共2页
民俗文化,是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汉书&... 民俗文化,是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汉书·王吉传》中有记载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充分说明,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斑斓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 语文教育 价值 高中 生产生活 普通民众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沟通: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2010教育部(数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标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2010年教育部(数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于11月25—28日在海口海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高校数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计六百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修班暨研讨会由西南... 2010年教育部(数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于11月25—28日在海口海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高校数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计六百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修班暨研讨会由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承办,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是部属高校第一次和地方高校联办的教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研修班 数学课堂 教学研讨会 学科教育 教育部 教师 小学 有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视野下海南儋州调声音乐形态研究
12
作者 陈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5-206,共2页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儋州方言区的居民,主要徙自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融合了戍边军人文化、客家文化、骆越文化、壮乡文化、闽南文化等。而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入儋州后,更将中原文化...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儋州方言区的居民,主要徙自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融合了戍边军人文化、客家文化、骆越文化、壮乡文化、闽南文化等。而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入儋州后,更将中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深深融入到儋州文化中。客家人长期以茶为伴,在采茶活动中,以茶为媒,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并融入大量民俗活动传承着茶文化,使儋州调声这种音乐形态,发展得更趋成熟而丰富。本文从茶文化视野下,对儋州调声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形态,包括曲调类型、调式结构作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做出有意义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儋州调声 音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美利 王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1-93,共3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意识教育对于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海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对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以改变.同时,应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意识教育对于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海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对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以改变.同时,应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合作机制、分段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提升教师海洋意识教育能力、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等五个层面加强小学阶段的海洋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海洋意识教育 海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74
14
作者 杨豫晖 吴姣 宋乃庆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已有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的价值以及数学文化的课堂渗透.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数学共同体的角度、数学活动的角度、系统的角度界定数学文化的内涵;其价值...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已有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的价值以及数学文化的课堂渗透.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数学共同体的角度、数学活动的角度、系统的角度界定数学文化的内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德育价值、美育价值、思维训练的价值等3个方面;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数学史料和数学文化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通过梳理中国数学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文化的课堂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淑雷 雷景生 陈焕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在分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模型,并给出了XML和RDB的映射模式。最后以基于XML的试题库模型为例,通过Java Servlet创建异构数据互换的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的交换。
关键词 数据交换 XML RDB JA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教师德育胜任力及其转向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24
16
作者 易连云 邹太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其内涵应重新定义,而且也面临着德育思维由经验思维转向数据思维、德育重心由集体式教育转向个性化服务、专业能力由传统素养转向数据素养的时代诉求。教师德育胜任力的培养,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其内涵应重新定义,而且也面临着德育思维由经验思维转向数据思维、德育重心由集体式教育转向个性化服务、专业能力由传统素养转向数据素养的时代诉求。教师德育胜任力的培养,需要多方统筹、诸措并举。教育部门应调整教师专业标准与资格证制度,变革德育培训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者要加大研究力度,开发适用的教师德育胜任力模型;学校应鼓励教师间协同开展德育工作,多途径提升教师数据素养;教师自身则需树立和强化"数据育德"意识,提高慎独能力和道德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教师德育胜任力 转向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关文信 李伟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职前教师 培养 协作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 被引量:171
18
作者 崔友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并着意于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知识架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与教学情境进行统筹考量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59
19
作者 崔友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辑、教导逻辑、学习逻辑、素养逻辑和时空逻辑。愿景引导机制、主体协作机制、证据支撑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场域支持机制是推动循证教学有效运行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 过程逻辑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学信念的检视与反思——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豫晖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表述的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反差值得关注。笔者采取质的研究方法,根据访谈资料,从"本土概念"和"关注的焦点教学因素"切入,检视和反思了教师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信念"。笔者认为,部分教师实际上秉承着传统...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表述的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反差值得关注。笔者采取质的研究方法,根据访谈资料,从"本土概念"和"关注的焦点教学因素"切入,检视和反思了教师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信念"。笔者认为,部分教师实际上秉承着传统的"知识传授为本"取向的教学信念,其教学信念须走向"知识传授与数学思维发展相融合"的取向。应设置丰富的、多维的课程,并依托能激发教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以期教师的教学信念发生正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信念 本土概念 教学因素 正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