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霖明 汤海宁 +2 位作者 符杰雄 雷金睿 宋希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33-44,共12页
为全面了解黎锦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染料植物的黎族文化,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黎族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资源本底,为传统天然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保护和产业化提供依据,为染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2019年6月至2020... 为全面了解黎锦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染料植物的黎族文化,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黎族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资源本底,为传统天然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保护和产业化提供依据,为染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和参与式调查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69个村庄26个黎锦传承人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信息包括使用着色植物的种类、利用部位、资源来历、染料制作工艺和染色步骤,并对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姜黄(Curcuma longa)、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台湾锥(Castanopsis jucunda)树皮4种色系的染料植物染色工艺进行记录,采集凭证标本和图像资料并整理编目。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黎族使用23种天然染料植物,隶属于16科20属,主要颜色有红、黄、蓝、黑、褐、紫和绿7种颜色。该研究对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的发掘潜力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研究天然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工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非遗文化传承,协同乡村振兴,提出科学开发利用染色工艺统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黎族 天然染料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生态农业发展刍议
2
作者 姬卿 徐涛 +2 位作者 陈海鹰 闵义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245-248,共4页
在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海南生态农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但分析发现,海南与全国相比,83%指标低于或反向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有17%的指标高于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自... 在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海南生态农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但分析发现,海南与全国相比,83%指标低于或反向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有17%的指标高于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自贸港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更加突出,农产品在海外零关税商品冲击下,价格上可能毫无竞争力等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空间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索农民市民化;积极应对零关税对农产品的冲击和让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惠及“三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自贸港 挑战 政策建议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生态农业认知、参与意愿及发展模式调查
3
作者 姬卿 徐涛 +1 位作者 陈海鹰 闵义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1期14-19,38,共7页
村干部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参与意愿等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2021年对海南省483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海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明确、措施有效。发展模式方面以生物互利共生型为主;措施方面,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 村干部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参与意愿等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2021年对海南省483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海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明确、措施有效。发展模式方面以生物互利共生型为主;措施方面,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占比84.68%,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比重为66.05%,使用生物农药为45.34%。2)村干部参与生态农业意愿强烈,愿意和非常愿意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村干部达78.67%,但村干部对生态农业认知不足,49.69%的村干部对生态农业了解程度一般,认为地方政府对生态农业宣传力度小,激励政策少。3)村干部认为农民理解、配合度不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第一大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第一要务。根据调研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村干部认知 参与意愿 发展模式 调查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滨海雨林、半落叶季雨林到落叶季雨林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种间联结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安琪 李东海 +1 位作者 杨小波 吴律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5,共12页
为探索三亚沿海地区(自东向西)从滨海雨林过渡到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的变化趋势。该文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三种植被类型进行群落调查,进一步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 GL)、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 为探索三亚沿海地区(自东向西)从滨海雨林过渡到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的变化趋势。该文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三种植被类型进行群落调查,进一步使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 GL)、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来表征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并使用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三种方法来表征各植被类型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从滨海雨林过渡到半落叶季雨林再到落叶季雨林的生态序列变化过程中,森林优势物种组成逐渐由喜湿树种过渡为耐旱性较强的树种。(2)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均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递减。(3)三种植被类型共有物种的种间关系分析显示,三种植被类型种间关系松散,滨海雨林的种间联结强度相对较高,半落叶季雨林与落叶季雨林相似。综上结果认为,从滨海雨林到落叶季雨林物种间的协同共存关系在减弱,排斥竞争关系在增强;无论是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还是种间关系,半落叶季雨林与落叶季雨林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滨海丘陵 物种多样性 联结系数 相关系数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铜鼓岭鸭脚木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律欣 杨小波 +1 位作者 李东海 吕安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1-1110,共10页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他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他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带滨海森林2.56 hm 2样地中鸭脚木种群的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编制鸭脚木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指数、生存函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鸭脚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共记录鸭脚木数量2814株,按照径级大小共划分为12个龄级,龄级结构呈倒J字型,属于趋向稳定型种群。(2)该区鸭脚木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相接近。(3)鸭脚木种群的量化指数显示,V pi=30.685>0,V pi′=0.236>0,说明该种群现处增长阶段并且相对稳定。(4)据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鸭脚木种群在未来的3、6、9 a内各龄级的种群个体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综上分析认为,该区生境有利于鸭脚木种群的生长且该种群形成了良好的生存策略,其幼龄个体较多且后备资源丰富,能较好地补充各龄级个体自然死亡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的天然更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素堆肥对海南冬季辣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范鹤龄 陆建明 +4 位作者 孙雪冰 朱清 黄小龙 李长江 张荣萍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了揭示酵素堆肥对辣椒在海南冬季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5—2018年冬季在海口,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酵素堆肥的不同原材料和不同施用量及生物有机肥种类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酵素堆肥的辣椒鲜果质量... 为了揭示酵素堆肥对辣椒在海南冬季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5—2018年冬季在海口,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酵素堆肥的不同原材料和不同施用量及生物有机肥种类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酵素堆肥的辣椒鲜果质量均大于普通有机肥对照,分别增产29.60%和10.96%;总鲜果质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多而提高,高酵素(60%施用量)处理的总鲜果质量比传统化肥提高92.1%;生物有机肥的种类对鲜果质量及其相对生长率的影响程度最显著,酵素处理总鲜果质量比海南有机肥处理高24%。研究表明,在海南冬季使用酵素堆肥可以促进辣椒植株和果实生长发育,促进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实现稳产高产,酵素堆肥以60%的施用量和花生秸秆材料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酵素堆肥 冬季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再生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言博 祝志欣 +2 位作者 黄婷 李思明 朱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1,共8页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再生体系 培养基配方 外植体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对海南黄金百香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蓝英杰 谢雅婷 从心黎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44-49,共6页
为了探究采摘成熟度对海南黄金百香果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成熟度为六成熟、七成熟、八成熟3种不同成熟度的"黄金百香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统计分析皱缩指数、病情指数等外观指标,测定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 为了探究采摘成熟度对海南黄金百香果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成熟度为六成熟、七成熟、八成熟3种不同成熟度的"黄金百香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统计分析皱缩指数、病情指数等外观指标,测定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失重率、丙二醛(MDA)、果皮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七成熟百香果贮藏期间失重率最低,皱缩指数最小;第5天出现病情指数,MDA含量贮藏前期七成熟果实最高,贮藏后期八成熟果实最高,六成熟果实最低;果皮相对电导率贮藏前期八成熟果实最高,贮藏后期六成熟果实最高;贮藏后期七成熟果实TSS含量保持较好;八成熟果实最早出现呼吸高峰,七成熟果实乙烯释放量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与六成熟和八成熟果实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七成熟百香果采后贮藏效果较好,可以作为百香果采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成熟度 贮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铜鼓岭热带滨海森林树干地衣真菌群落的分析
9
作者 高博钰 杨小波 +3 位作者 李英英 李东海 张丽 宋佳昱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396-405,共10页
在海南东北部铜鼓岭热带滨海森林,选择同一坡向、同一海拔的自然森林样地,通过定位采样分析森林群落重要值较大的前20个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下称树干地衣)组成特点、水平分布特点及其与森林树木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树干地衣... 在海南东北部铜鼓岭热带滨海森林,选择同一坡向、同一海拔的自然森林样地,通过定位采样分析森林群落重要值较大的前20个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下称树干地衣)组成特点、水平分布特点及其与森林树木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树干地衣资源丰富,共收集到树干地衣26种,地衣内生真菌31种;同一个海拔高度,地衣群落组成并不集中,呈随机分布的状态;在树干离地面0~2.0 m的位置,树干地衣优先分布高度为0.6~1.4 m;其中,以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为宿主的地衣最多,地衣对宿主的偏好与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无关,地衣的随机分布可能与宿主的随机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滨海森林 树干地衣 宿主 铜鼓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生物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智策 刘飞 +4 位作者 李世启 常通 蔡杏伟 申志新 郭志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1-888,共8页
为研究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 1935)种群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特征,2019年1—12月于南渡江上游采集358尾海南半鲿,其体长范围为42—289 mm,体质量范围为1.14—282.79 g。利用FiSATⅡ软件中ELEFAN I法估算南渡江上游海南半... 为研究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 1935)种群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特征,2019年1—12月于南渡江上游采集358尾海南半鲿,其体长范围为42—289 mm,体质量范围为1.14—282.79 g。利用FiSATⅡ软件中ELEFAN I法估算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种群参数,其资源变动趋势则通过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所描述的各参数值分别为L_(∞)=304.5 mm、K=0.49、t_(0)=–0.29,体质量的生长拐点为t=1.95,即TL=202.9 mm。利用Pauly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总死亡系数(Z)为1.22,捕捞死亡系数(F)为0.17及资源开发率(E)为0.14,表明其资源未处在过度捕捞状态。研究结果填补了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的种群生长特性及动态特征基础资料的空白,为其种群资源恢复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半鲿 生物学参数 生长特征 死亡率 南渡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欣窈 张诗慧 +7 位作者 赵欣 张敬涛 宋家明 赖杭桂 周扬 胡海燕 刘进平 吴文嫱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年均降水量1304.2~2684.0 mm,海拔0.56~1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热带地区 地理分布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季节动态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祁栋灵 杨川 +3 位作者 李子敏 孙瑞 张先 吴志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7,共8页
探讨橡胶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林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橡胶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以橡胶树纯林为对照,采用土壤化学分析技术,分别于春季的3月、夏季的6月、秋季的9月和冬季的12月,挖取0~20 cm、20~40 cm的... 探讨橡胶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林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橡胶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以橡胶树纯林为对照,采用土壤化学分析技术,分别于春季的3月、夏季的6月、秋季的9月和冬季的12月,挖取0~20 cm、2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和研究分析火力楠、米老排与橡胶树混交模式下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橡胶树纯林、橡胶树火力楠混交林、橡胶树米老排混交林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存在季节变化特征。橡胶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混交模式下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0~20 cm、20~40 cm中总有效氮均主要由硝态氮组成(>60%),且不随土层深度改变而改变。雨热同季的6、9月,是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表现最为活跃期。在橡胶树混交模式年内生长季节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41),可根据土壤中的硝态氮量预测铵态氮量。气温和降水量显著影响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根据橡胶树人工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氮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针对性制定优化土壤质量抚育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措施、改善营林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铵态氮 硝态氮 相关性 乡土树种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义 胡美姣 +4 位作者 李敏 高兆银 洪小雨 张绍刚 赵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4-1641,共8页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菌菌落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DA),其次是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pH为5.0~7.0,最适pH为6.0;最佳碳源为蔗糖,而果糖不利于菌落生长;最佳氮源为甘氨酸,而尿素不利于菌落生长;光照时间对菌落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5μg/mL,其次是氟硅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和戊菌唑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37、0.44和0.51μg/mL,嘧菌酯悬浮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均大于3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桐 长柄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羽色儋州鸡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和激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祎 曹婷 +5 位作者 周汉林 李义书 柳贤德 施力光 周雄 侯冠彧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3-57,共5页
该试验对较受消费者欢迎的2种羽色(麻羽、黑羽)儋州鸡鸡蛋的蛋品质、营养成分和激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种羽色儋州鸡鸡蛋在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等方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儋州鸡鸡蛋... 该试验对较受消费者欢迎的2种羽色(麻羽、黑羽)儋州鸡鸡蛋的蛋品质、营养成分和激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种羽色儋州鸡鸡蛋在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等方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儋州鸡鸡蛋的蛋白高度高于麻羽儋州鸡,差异极显著(P<0.01);麻羽儋州鸡鸡蛋的蛋黄比率高于黑羽儋州鸡,差异显著(P<0.05);2种羽色鸡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常量元素(钙、磷)和胆固醇、生长激素、瘦素、胰岛素等激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羽儋州鸡鸡蛋蛋清中卵磷脂含量高于黑羽品系,差异显著(P<0.05);麻羽儋州鸡鸡蛋蛋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高于黑羽品系,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两种羽色儋州鸡蛋品质和营养价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儋州鸡 不同羽色 蛋品质 营养成分 激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Thuidium cymbifolium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抑制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颖 刘祎炜 +5 位作者 刘安巧 曲如梦 雷梦瑶 王新广 张莉娜 罗先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2期17-21,共5页
经过表面消毒、研磨和稀释涂布,从海南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几种常见水果和作物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绿芽孢杆菌,编号为TC01。用比浊法测定TC01的生长曲... 经过表面消毒、研磨和稀释涂布,从海南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几种常见水果和作物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绿芽孢杆菌,编号为TC01。用比浊法测定TC01的生长曲线,发现其生长周期比普通细菌更长,2~6 d为稳定期;在此基础上,进行平板对峙实验和发酵液抑菌实验,对峙实验结果显示TC01对白绢病、香蕉枯萎病、立枯丝核病、芒果炭疽病等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大抑菌率分别是66.9%、59.7%、60.3%和83.0%;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显示TC01对蔓枯病、稻瘟病、白绢病、香蕉枯萎病、立枯丝核病、芒果炭疽病等6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白绢病病原菌和立枯丝核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大抑菌率分别高达92.8%和92.6%。内生细菌TC0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羽藓 内生细菌 分离纯化 分子鉴定 抑制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方程分析方法的木瓜属观赏植物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雯 陈健妙 +3 位作者 左金富 汪洋 王超阳 黄芳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为了对木瓜属(Chaenomeles)观赏植物耐寒性进行研究,选择3种不同的木瓜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9月至次年1月的含水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相对导电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 为了对木瓜属(Chaenomeles)观赏植物耐寒性进行研究,选择3种不同的木瓜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9月至次年1月的含水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相对导电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解半致死温度,并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隶属均值,综合评价其耐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抗寒性的提高,3种木瓜树种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均提高,与抗寒性的变化趋势相同;3种木瓜树种茎的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日本木瓜<皱皮木瓜<光皮木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属(Chaenomeles) 观赏植物 耐寒性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份杧果种质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何忠勤 +2 位作者 姚全胜 詹儒林 柳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4,38,共4页
选取凯特、热农一号、澳杧和金煌等33份杧果种质,采用室内离体果实刺伤接种法,根据不同种质病斑扩展情况,结合病情指数、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感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33份杧果种质中,热农一号和KRS对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Zillate、鹰... 选取凯特、热农一号、澳杧和金煌等33份杧果种质,采用室内离体果实刺伤接种法,根据不同种质病斑扩展情况,结合病情指数、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感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33份杧果种质中,热农一号和KRS对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Zillate、鹰嘴等5份种质为中抗,0902等15份种质中感,广西四号、东镇红杧、大头杧等7份种质感病,凯特和红象牙等4份种质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 病情指数 品种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调节因子VrhR负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钰 林茂娟 +3 位作者 李婷 李春霞 陈银华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2期217-222,237,共7页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转录调节因子VrhR,VrhA和VrhB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致病性分析确定它们在Xcc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rhR只含有HTH(helix-turn-helix)结构域;在基因组上vrh...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转录调节因子VrhR,VrhA和VrhB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致病性分析确定它们在Xcc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rhR只含有HTH(helix-turn-helix)结构域;在基因组上vrhR位于其他2个lysR类转录调节因子(vrhA和vrhB)之间,但转录方向相反。vrhR突变会提高Xcc的致病能力,但vrhA和vrhB突变对病原菌的致病能力没有影响。同时,vrhR,vrhA和vrhB突变均不影响细菌的运动性及胞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HTH转录调节因子 VrhR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芋螺毒素TxID对肺癌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江 孙志华 +3 位作者 刘益巧 谢品希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α-芋螺毒素TxID在小细胞肺癌DMS114中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使用两步氧化法对α-芋螺毒素TxID进行合成,质谱鉴定TxID,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其纯度;对DMS114中的α3和β4 nAChR亚基进行克隆;使用MTT试验检测α-芋螺毒素TxID单... 对α-芋螺毒素TxID在小细胞肺癌DMS114中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使用两步氧化法对α-芋螺毒素TxID进行合成,质谱鉴定TxID,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其纯度;对DMS114中的α3和β4 nAChR亚基进行克隆;使用MTT试验检测α-芋螺毒素TxID单用或与阿霉素(ADM)联用对DMS114和HEL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本实验通过固相合成和两步氧化法,成功制备了α-芋螺毒素TxID;通过基因克隆实验,在DMS114细胞中检测到α3和β4 nAChR亚基;细胞毒性试验表明α-芋螺毒素TxID对肺癌细胞DMS114和正常细胞HEL都具有细胞毒性且在一定浓度TxID对肺癌细胞的毒性大于正常细胞;此外,TxID和ADM等比联用对DMS114细胞的毒性大于各自单独给药之和。本研究首次证明α3β4 nAChR特异性阻断剂α-芋螺毒素TxID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DMS114的增殖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TxID 小细胞肺癌 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基因克隆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hsdM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婷 李宏 +4 位作者 王丹 唐燕琼 唐鸿倩 马香 刘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对数期生长后期开始缓慢降低,但总体生长水平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平板运动实验结果显示,hsdM基因敲除后,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极显著下降;RT-qPCR结果表明,ΔhsdM菌株部分鞭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探究hsdM基因敲除对细菌表观性状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究N6-甲基腺嘌呤(6mA)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