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农科大学生实践能力——海南大学农学院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68-70,共3页
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理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农科大学生 实践能力 海南大学农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小波 吴庆书 +3 位作者 李跃烈 吴小毅 池清湖 王生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4,共6页
在海南东北部农村周边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在这一区域的青梅林。基于与海南其他热带雨林的植物区系成分和群落结构的比较,认为此青梅林是海南东北部原有森林的幸存者,与海南现有的典型热带雨林属一个类型,是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 在海南东北部农村周边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在这一区域的青梅林。基于与海南其他热带雨林的植物区系成分和群落结构的比较,认为此青梅林是海南东北部原有森林的幸存者,与海南现有的典型热带雨林属一个类型,是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幸存的活证据,所不同的是次生性强,优势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林 植物组成 群落结构 植物区系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17
3
作者 杨小波 张桃林 吴庆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 ,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 ,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 ;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 p 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 ,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琼北地区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弃荒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茎叶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琳 王定发 +3 位作者 李韦 周璐丽 李茂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93-319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将晒干的木薯茎叶以不同比例与精料混合制成的全混合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0只海南黑山羊,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羊(3公2母),Ⅰ、Ⅱ、Ⅲ、Ⅳ组的精料与木薯茎... 试验旨在研究将晒干的木薯茎叶以不同比例与精料混合制成的全混合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0只海南黑山羊,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羊(3公2母),Ⅰ、Ⅱ、Ⅲ、Ⅳ组的精料与木薯茎叶比例分别为3∶7、4∶6、5∶5、6∶4,试验期60d。结果显示,Ⅲ组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高于其他3组,且Ⅲ组ADG显著高于Ⅰ组(P<0.05);除了Ⅰ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Ⅳ组(P<0.05)外,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最高,且均呈Ⅰ组到Ⅲ组逐渐升高,Ⅳ组降低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海南黑山羊育肥羊日粮中木薯茎叶与精料的适宜比例为5∶5,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降低精料含量,增加木薯茎叶含量,以达到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但建议木薯茎叶添加比例不宜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茎叶 精粗比 全混合日粮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利用对海南省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逸飞 刘娟娟 +4 位作者 孟磊 邓欢 姜允斌 张金波 钟文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983-6992,共10页
为揭示天然次生林经过长期农业利用后土壤微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异,采集了海南省天然次生林土壤以及由天然次生林经农业开垦转变而成的香蕉、桉树和橡胶林区表层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为揭示天然次生林经过长期农业利用后土壤微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异,采集了海南省天然次生林土壤以及由天然次生林经农业开垦转变而成的香蕉、桉树和橡胶林区表层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群落水平生理特征(CLPP)分析等方法探究天然次生林经农业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次生林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显著高于经农业利用的土壤,分别是香蕉和橡胶林土壤的3倍和2倍。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以及由PLFA、DGGE和CLPP分析获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均显示出天然次生林高于农业利用的土壤。天然次生林土壤与农业利用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分异。另外,天然次生林土壤p H值、有机碳、总氮、总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经农业利用的土壤。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 H值、有机碳和速效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经农业利用后,由于种植单一树种和农业管理措施可能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下降,导致土壤酸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桉树 橡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芒果园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良永 李国 +1 位作者 庞观胜 邓万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4-787,共4页
【目的】分析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阐明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海南芒果园土壤碳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物理分组方法(包括大小分组、微团粒分离和密度分组)对土壤分组,然后分别测定土壤及各... 【目的】分析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阐明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海南芒果园土壤碳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物理分组方法(包括大小分组、微团粒分离和密度分组)对土壤分组,然后分别测定土壤及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结果】海南潮沙泥土和花岗岩赤土地区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在5.5~6.9和3.1~3.7g/kg;物理组分中微团聚体(53~250μm)组分和粘粒与粉粒(<53μ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比相应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高,而大团聚体(>250μ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比相应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低。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均很低,53~250μm和<53μm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随着总有机碳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结论】海南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均很低,土壤类型对芒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土地利用历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园 土壤 物理分组 有机碳 特征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栽培肾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荣荣 梅文莉 +5 位作者 黄圣卓 李薇 周丽曼 赵友兴 于旭东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6-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8)、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松脂素(10)和熊果酸(11)。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肾茶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6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热区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研究——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钟萍 王登峰 +2 位作者 魏志远 吕烈武 漆智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揭示海南省东方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为热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 【目的】揭示海南省东方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为热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区内土壤养分分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东方市耕地土壤总体呈弱酸性,pH为5.49;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为中等偏下,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较丰富;与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该市土壤酸化特征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显著,降幅为6.0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5.2 mg/kg。【结论】东方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下且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 时空变异 东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园砖红壤光谱反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苏艺 杨磊 +3 位作者 林清火 郭澎涛 林钊沐 茶正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了解海南橡胶园砖红壤的光谱反射特性,为海南胶园土壤分类提供光谱特征的分类指标。【方法】采用ASD Field Spec3高光谱仪采集土壤光谱反射率,对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海南胶园砖红壤光谱反射... 【目的】了解海南橡胶园砖红壤的光谱反射特性,为海南胶园土壤分类提供光谱特征的分类指标。【方法】采用ASD Field Spec3高光谱仪采集土壤光谱反射率,对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海南胶园砖红壤光谱反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海南橡胶园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反射率光谱曲线走势相似,除加来农场只在1900 nm附近出现微弱水分吸收谷外,其余在1400、1900和2200 nm附近光谱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吸收谷。但不同土壤类型,光谱反射率强度不同且一些特征吸收带出现的位置和表现的相对强度也不同;胶园土壤中有机质和铁离子的含量共同影响着同种母质发育的不同土壤类型的光谱特征,海南土壤中普遍富含铁而有机质含量少,一般铁对光谱的贡献要大于有机质;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光谱特征有很大差异,玄武岩发育成的砖红壤光谱特征最特别,反射率始终最小,且只在1900 nm附近出现微弱水分吸收谷,土壤类型最易鉴别;通过对光谱聚类分析对橡胶园砖红壤进行简单的分类,结果显示所得分类土壤之间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随着土壤母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及铁离子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光谱特征差异,因此土壤反射光谱可作为土壤分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园 砖红壤 光谱反射 不同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姗姗 戴好富 +3 位作者 赵友兴 左文健 李小娜 梅文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呋喃(1)、肥牛木素(2)、3-吲哚甲酸(3)、3,9,13-megastigmanetriol(4)、穗花杉双黄酮(5)、yucalexin P-21(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呋喃(1)、肥牛木素(2)、3-吲哚甲酸(3)、3,9,13-megastigmanetriol(4)、穗花杉双黄酮(5)、yucalexin P-21(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橡胶林辐射通量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志祥 杜莲英 +3 位作者 兰国玉 谢贵水 杨川 周兆德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81,共7页
热带橡胶人工林作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森林辐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橡胶林在我国热带地区大面积地种植,对其生态效应的质疑也在增加,有必要对其辐射通量进行研究。基于海南岛橡胶林2010年1a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 热带橡胶人工林作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森林辐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橡胶林在我国热带地区大面积地种植,对其生态效应的质疑也在增加,有必要对其辐射通量进行研究。基于海南岛橡胶林2010年1a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时序变化和分配等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橡胶林的太阳总辐射(DR)、反射辐射(UR)和净辐射(NR)通量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大气逆辐射(DLR)、森林长波辐射(ULR)、长波有效辐射(Ln)呈波浪形;各辐射总量除Ln外,均为雨季大于旱季;海南岛橡胶林DR年总量为5356.99MJ/m2,NR、UR和Ln占其比例分别为67%、15%和18%;NR通量分配率日变化呈倒"U"型曲线,Ln和UR通量分配率则呈"U"型曲线。另外,文章还研究了各辐射通量间的关系。2010年全年反射率均值为14.18%,全年DLR与ULR之比为92.89%,净辐射NR与太阳总辐射DR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太阳总辐射 反射辐射 净辐射 大气逆辐射 森林长波辐射 橡胶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和SSR标记检测海南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莹莹 郭安平 +3 位作者 王晓玲 孔华 郭运玲 贺立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773-780,共8页
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粳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标记位点96个,占总位点的78.05%,所用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 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粳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具有多态性标记位点96个,占总位点的78.05%,所用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720。2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2对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标记位点,其中172个具有多态性,占总位点的92.10%,SSR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794。显然,SSR检测出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RAPD和SSR标记的分子聚类获得了趋势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聚类树状图。聚类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揭示了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多于偏籼。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海南普通野生稻在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RAPD SSR 籼粳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特有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新生 钟云芳 +1 位作者 宋希强 邢福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8,共7页
通过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初步统计了海南特有野生花卉约320种,隶属于69科182属,主要为茜草科(32种)、樟科(27种)、竹亚科(16种)、桃金娘科(13种)、兰科(13种)、莎草科(11种)、蝶形花科(11种)和萝藦科(9种)等所... 通过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初步统计了海南特有野生花卉约320种,隶属于69科182属,主要为茜草科(32种)、樟科(27种)、竹亚科(16种)、桃金娘科(13种)、兰科(13种)、莎草科(11种)、蝶形花科(11种)和萝藦科(9种)等所含种类。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重要类群与观赏特性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海南 特有植物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五唇兰两种生态型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琪 宋希强 +1 位作者 胡新文 朱国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6-790,共5页
东亚特有种五唇兰自然状态下存在叶背红色和绿色两种生态型。对海南岛霸王岭地区的五唇兰群落中草本层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两种生态型五唇兰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彼此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狭穗草、叶背红色型五唇兰和... 东亚特有种五唇兰自然状态下存在叶背红色和绿色两种生态型。对海南岛霸王岭地区的五唇兰群落中草本层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两种生态型五唇兰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彼此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狭穗草、叶背红色型五唇兰和毛俭草在该层占据较大的重要值。叶背红色型五唇兰较叶背绿色型具有更广的生态位宽度;拟金草和叶背红色型五唇兰以相似的生态位宽度值居该层物种生态位宽度的首位。两种生态型五唇兰均与该层其他大部分物种具有较大生态位重叠值,两者间的生态位重叠亦很大。这说明五唇兰对其生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两种生态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东亚特有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安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超超 陈新 +1 位作者 班贵媛 唐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177-184,共8页
运用PRIMER v6分析海南岛南部黎安湾内浮游植物群落短期变化特征,通过Brag-Curits相似性测定,建立等级相似性矩阵,分别用CLUSTER,BEST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黎安湾内共有浮游植物48属98种,丰度范围为7.92×... 运用PRIMER v6分析海南岛南部黎安湾内浮游植物群落短期变化特征,通过Brag-Curits相似性测定,建立等级相似性矩阵,分别用CLUSTER,BEST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黎安湾内共有浮游植物48属98种,丰度范围为7.92×10~5~7.5×10~6cells·L^(-1),其中,硅藻门占总量的93%~99%,甲藻门占0~5%。优势种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海链藻(Thar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r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脆根管藻(Rhizosolenia fragilissima)、盒形藻(Biddulphia sp.)等。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出现明显变化,2014-11-03—2014-11-15,黎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但养殖区和非养殖区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与透明度、盐度以及叶绿素a相关;此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受到热带潟湖独特的环境及当地即时的气候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 PRIMER 黎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丽 刘涛 +10 位作者 申明霞 王凤阳 成鹰 张莉娜 祁超 李治深 吴科榜 张艳 许兆艳 林杰材 满初日嘎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运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采用RNAiso Reagent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 运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海南黄牛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采用RNAiso Reagent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TM柱分离后,500bp以上的片段与pDNR-LIB载体连接,电转化入Ecoli.DH5α,建成原始文库。经鉴定,库容量达到1.2×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3×109c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4.3×1010cfu/mL。PCR鉴定重组子,发现重组率接近100%,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2kb,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kb。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要求,为利用文库筛选海南黄牛已知和未知功能基因提供了材料来源,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牛 CDNA文库 SMART技术 外周血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开发研究
17
作者 郑晓非 傅国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4-1287,共4页
基于热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理论,以海南某公司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独有的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科研成果为依托,构建从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实践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和构建野生稻种质资... 基于热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理论,以海南某公司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独有的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科研成果为依托,构建从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实践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和构建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诸多因素。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及生态省建设和甩掉农业欠发达省份的帽子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种质资源 分层次开发理论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郊菜园土钾素状况及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18
作者 陈明智 《热带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8-10,共3页
对海口市郊菜园土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和盆栽施钾试验。结果表明:①海口市郊菜园土普遍缺钾;②增施钾肥对5种叶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平均增产6.3%~29.1%;③增施钾肥能提高叶菜的Vc含量6.2%~36.0%。
关键词 海口市郊 花园土 钾素状况 钾肥 施用效应 蔬菜 白菜 叶菜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分析海南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宇飞 王英 +1 位作者 庄南生 高和琼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106,共10页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海南省的28份旱稻种质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25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并选用其中的18对引物组合对28份材料进行SRAP扩增,共扩增出1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0条,多态性比率为87...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海南省的28份旱稻种质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25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并选用其中的18对引物组合对28份材料进行SRAP扩增,共扩增出1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0条,多态性比率为87.7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0个条带和8.9个多态性条带。并且,运用UPMGA方法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旱稻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87 0-0.921 2,在遗传相似系数0.687 0处分为两大类群,第I类群全部为海南山栏稻种质,第Ⅱ类群为海南地方旱稻坡压和本研究组自育旱稻品种。对海南旱稻地方品种的划分表明,山栏稻种质间亲缘关系较近,海南地方旱稻坡压可能与籼型水稻种质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此外,还构建了28份海南省旱稻种质的SRAP标记分子身份证,可为山栏稻种质的遗传亲缘关系,种质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山栏稻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微生境异质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肇晨 罗微 +3 位作者 陈永富 洪小江 韩文涛 李小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45-2554,共10页
应用地统计学及限制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幼树、成树及其微生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陆均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幼苗阶段表现为聚集性分布,具有显著... 应用地统计学及限制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幼树、成树及其微生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陆均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幼苗阶段表现为聚集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聚集强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弱趋势;2)RDA分析表明,陆均松空间分布格局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存在差异,生境过滤的影响会随着生活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3)微生境变量对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空间变异的总解释量分别为78.4%、41.2%、33.6%,微生境因素对陆均松分布的限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幼苗阶段;4)在大尺度条件下,PCNM变量与微生境变量具有较大的共同解释量(22.2%),存在典型的"诱导空间变差"现象,微生境变量空间变化引起响应变量即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的分布产生类似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微生境因子与不同生活史阶段陆均松分布的关联性,为深入理解陆均松种群维持机制、空间分布格局、更新动态与生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方差函数 空间自相关 微生境 变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