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砂仁化学成分及其胃黏膜保护活性研究
1
作者 周小妹 练勇 +5 位作者 罗明权 张迎 程倩颖 靳德军 孔奕丹 魏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1-651,共11页
目的:本文对海南砂仁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方法:海南砂仁经70%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得到二氯甲烷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所获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目的:本文对海南砂仁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方法:海南砂仁经70%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得到二氯甲烷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所获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和ELISA试剂盒对分离所获得化合物进行胃黏膜保护活性评价及检测IL-1β、IL-6、PEG2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对海南砂仁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获得1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包括11个二芳基庚烷类、3个黄酮类、2个其他类,分别鉴定为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1)、对苯二酚(2)、1,7-双(4-羟基苯基)-3-庚酮(3)、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4)、5,4'-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2S,4S)-橙酰胺乙酸酯(6)、(-)rhododendrol(7)、1,7-双(4-羟基苯基)-4-庚烯-3-酮(8)、(5S)-5-羟基-1,7-双(4-羟基苯基)-3-庚酮(9)、1(-3,4-二羟基苯基)-7(-4-羟基苯基)-4-庚烯-3-酮(10)、(3R,5R)-3,5-二乙酰氧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庚烷(11)、(3S)-3-羟基-1,7-双(4-羟基苯基)庚烷(12)、(3R,5R)-3,5-二乙酰氧基-1(-3,4-二羟基苯基)-7(-4-羟基苯基)庚烷(13)、(3R)-3-乙酰氧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庚烷(14)、(3R,5R)-3,5-二羟基-1,7-双(4-羟基苯基)-庚烷(15)、(3R,5R)-3-乙酰氧基-5-羟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庚烷(16)。体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6、10~14、16对乙醇诱导的GES-1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11、13、14能降低GES-1细胞中促炎因子IL-1β、IL-6的表达,升高胃黏膜保护因子PEG2的表达。结论:化合物1~2、4~9、13~16为首次从海南砂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10~14、16具有一定的胃黏膜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11、13、14均能降低IL-1β、IL-6的表达及促进PEG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砂仁 化学成分 二芳基庚烷类 胃黏膜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和ITS分子标记的海南砂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2
作者 罗凡 瞿云苹 +3 位作者 陈振夏 杨涛 范宇光 潘坤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6-896,I0001,共12页
为了对海南砂仁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和核糖体R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使用NTSYS、POPGENE、BioEdit和Clustalx等软件,分析了12个海南砂仁地理居群,共118份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发现,... 为了对海南砂仁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和核糖体R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使用NTSYS、POPGENE、BioEdit和Clustalx等软件,分析了12个海南砂仁地理居群,共118份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发现,ISSR引物筛选共获得25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扩增获得1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3个,多态性比率达70.45%。通过对观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居群内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和基因流(Nm)统计,其平均值分别为1.164、1.103、0.059、0.087和0.271。基于海南砂ITS序列比对信息,检测出了11个单倍型,但在不同的居群中这些单倍型的分布不均匀,多个居群中仅检测出一种单倍型。上述结果表明,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不同地理居群的海南砂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是其总遗传多样性的来源,由于居群间基因交流匮乏,已经导致海南砂居群内出现近交衰退。本研究可为海南砂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砂仁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ITS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暗色肉蛋白肽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3
作者 孙慧 赵永强 +2 位作者 于刚 杨涛 夏光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4,共9页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抗氧化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为风味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7.00,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4.00 h;二步酶解中,胃蛋白酶酶解温度55.69℃,pH值1.41,酶添加量3200 U/g,酶解时间5.16 h。该条件下,蛋白肽的水解度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1.55%,85.89%。金枪鱼暗色肉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肽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1.613 mg/mL,同时,该蛋白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约39.60%,疏水性氨基酸占比约35.13%。另外,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00以下,占比约为63.86%。[结论]从金枪鱼副产物中采用分步酶解法所获蛋白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营养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暗色肉 分步酶解 蛋白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菟丝子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睿欣 罗苗芝 +3 位作者 王锦仪 于蕾 张小坡 宋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107,共6页
试验以菟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考察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将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TCMSP平台获取)与免疫相关靶点(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获取)经Venny 2.1.0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STRING... 试验以菟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考察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将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TCMSP平台获取)与免疫相关靶点(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获取)经Venny 2.1.0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建立“菟丝子-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按度值≥39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阐明关键通路。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验证菟丝子关键成分与TOP5核心靶点的对接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筛选获得11个菟丝子关键化合物,分别为芝麻素、菜油甾醇、异呋喃噻罗、苦参碱、冬香酚、胆固醇、槲皮素等,对应靶点159个。GO筛选出653条目,KEGG通路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菟丝子中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苦参碱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间结合活性较高。研究表明,菟丝子可能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N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靶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褐脉柄牛肝菌水提物脱色脱蛋白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5
作者 潘章超 韦衍瑜 王勇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1,共12页
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脱蛋白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用于暗褐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水提物(AEPP)脱色脱蛋白的大孔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AEPP的脱色脱蛋白工艺,测定AEPP处理前后的理化特征及对ABTS、... 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脱蛋白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用于暗褐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水提物(AEPP)脱色脱蛋白的大孔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AEPP的脱色脱蛋白工艺,测定AEPP处理前后的理化特征及对ABTS、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体外清除活性和铁原子还原力。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HPD-100的脱色脱蛋白效果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为大孔吸附树脂用量50%(m∶V)、振荡时间6.3 h、吸附温度75℃,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多糖保留率、脱蛋白率和综合评分分别为73.53%、83.65%、99.89%和96.93%;脱色脱蛋白后AEPP对ABTS、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7.40、4.08、0.37、0.42 mg·mL^(-1)。研究结果可为真菌水提物脱色脱蛋白工艺优化及暗褐脉柄牛肝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褐脉柄牛肝菌 水提物 脱色 脱蛋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黎药牛耳枫转录组学研究
6
作者 崔文浩 田建平 刘伟锐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研究海南特色黎药牛耳枫的转录组学特点,以其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真核无参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测序数据平均为6.29G,组装获得175128条Unigene。通过功能注释和分类,NR数据库共注释106 769条Unigene,注释的近缘... 为研究海南特色黎药牛耳枫的转录组学特点,以其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真核无参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测序数据平均为6.29G,组装获得175128条Unigene。通过功能注释和分类,NR数据库共注释106 769条Unigene,注释的近缘物种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的是葡萄;NT数据库共注释83 022条Unigene;GO数据库共注释47885条Unigene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种类别中;94658条Unigene被注释到KOG数据库25个组别中,仅一般功能预测(R)注释最多;48 965条Unigene被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主要有5个level 1级代谢通路及75个level 2级代谢通路。7 624条Unigene参与牛耳枫的TF分类。SSR分析表明,共61 222条Unigene含SSR,22 784条Unigene至少含1个SSR位点,涉及化合物形成中存在的SSR位点12 529个。此次研究对牛耳枫叶片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深入了解牛耳枫基因表达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基因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黎药 牛耳枫 转录组 功能注释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最新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晨 周可丽 +4 位作者 支芸芸 黄雪青 梅蒙玉 牛海艳 任守忠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22-1031,共10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特点为直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各种因素的改变,U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高峰年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特点为直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各种因素的改变,U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高峰年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UC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紊乱、信号通路传导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持续炎症,从而引发UC的一系列症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免疫系统紊乱及信号通路异常等因素在UC中的作用,但多集中于单一因素的独立影响,缺乏对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性分析。本文创新性地从多维度视角出发,首次整合了遗传易感基因、肠道菌群动态平衡、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的机制。通过这种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性分析,不仅为UC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基因编辑 多因素交互作用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8
作者 王岩 黄丽玲 +6 位作者 柴金萱 马寅正 易国辉 吴金燕 吴紫贝 陈琼花 何小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32-738,共7页
目的:研究黄皮各部位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皮提取物对Ca标准菌株Ca SC5314及其临床耐药菌株Ca N56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 目的:研究黄皮各部位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皮提取物对Ca标准菌株Ca SC5314及其临床耐药菌株Ca N56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al concentrations,MFCs),时间-生长曲线法测定生长曲线,XTT法测定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对生物膜完整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als3、efg1、hwp1、eap1基因的表达。结果:黄皮各部位提取物中籽提取物对Ca的抑菌效果最好,MICs为0.50~1.00 mg/mL,MFCs为1.00~2.00 mg/mL,且对耐药菌株Ca N56的抑菌效果优于Ca SC5314。黄皮籽提取物对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RT-qPCR结果显示,黄皮籽提取物可以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als3、efg1、hwp1、eap1的表达。结论:该研究揭示了黄皮提取物对C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als3、efg1、hwp1、eap1的表达,其为临床治疗耐药性严峻的Ca感染提供天然、有效的新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提取物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耐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益智品质差异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9
作者 刘嘉褀 贾玉平 +2 位作者 瞿云苹 罗凡 潘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萜类和黄酮类是药用植物益智果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了其代表性成分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相关的一些基因。为了进一步明确造成地域间这2种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 萜类和黄酮类是药用植物益智果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了其代表性成分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相关的一些基因。为了进一步明确造成地域间这2种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相关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地域益智样本中的相对含量差异,筛选出表达量变化与圆柚酮和山奈酚含量相一致的基因作为关键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涉及益智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分别为Cluster-27812.24310和Cluster-27812.43619,其表达量在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Cluster-27812.24310的表达量与圆柚酮的含量相一致,因此认为其是圆柚酮生物合成的正向调控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造成益智品质差异的相关基因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圆柚酮 山奈酚 候选基因 荧光实时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籽中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紫贝 王元晓 +3 位作者 隋金蕾 马寅正 谢丽翠 何小稳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52-159,共8页
番木瓜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台湾地区等省(区)均有种植。番木瓜药食两用,其籽主要含有脂肪酸类、异硫氰酸酯类、醛类、糖苷类、皂苷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防癌... 番木瓜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台湾地区等省(区)均有种植。番木瓜药食两用,其籽主要含有脂肪酸类、异硫氰酸酯类、醛类、糖苷类、皂苷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防癌抗癌、抗菌、杀虫、避孕、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文章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番木瓜籽中独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番木瓜籽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籽 化学成分 提取 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