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武平 许荣华 +3 位作者 高炳玉 孟津 夏立平 房学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以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T4期残留病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方法:术中制备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喷涂在实验组术者腹腔内残留病灶或瘤床周围,并用标记物... 目的:本研究以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T4期残留病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方法:术中制备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喷涂在实验组术者腹腔内残留病灶或瘤床周围,并用标记物标记出残留范围或瘤床范围,而对照组未使用。观察两组:(1)术后1,3,6,12,18个月,复查CT,了解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及淋巴转移情况。(2)术后7d内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并且观察术后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局部标记病灶6个月进展者1例,12个月进展者3例,18个月进展者5例,随诊18个月15例患者局部标记范围病灶无进展;对照组局部标记病灶3个月进展者1例,6个月进展者3例,12个月进展者7例,18个月进展者13例,随诊18个月7例患者复查局部肿瘤无进展。术后7d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出现化疗不良反应。随诊18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局部病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对T4期的胃肠道低分化腺癌术中局部残留的病灶有抑制作用,并且全身毒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 缓释化疗 胃肠道低分化腺癌 术中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E2/ER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细胞FasL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玉 高炳玉 +3 位作者 夏立平 吴毓优 王昱 王超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48-2450,245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外周血和瘤体组织E2/ER的变化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预行外科切除术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21例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9例,术前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外周血和瘤体组织E2/ER的变化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预行外科切除术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21例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9例,术前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2与ER的含量,并于术后保留瘤体和瘤周正常组织病理切片,以免疫荧光法观察E2、ER、及FasL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绝经后患者外周血E2、ER水平显著低于绝经期患者(P<0.05),但瘤体组织E2、ER水平与绝经前患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绝经前、后患者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57.9%,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前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瘤体组织FasL基因表达趋势均与E2、ER一致,且呈直线正相关趋势(P<0.05),ER阴性乳腺癌患者瘤体组织FasL基因表达趋势虽与E2、ER一致,但无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绝经后外周血E2、ER水平有所下降,但肿瘤组织内仍可保留高水平,且肿瘤组织ER高水平介导的FasL高表达可能为绝经前后患者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乳腺癌尤其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前后 E2 ER FASL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3/FGFR1嵌合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少兴 郑少萍 +3 位作者 郭峻莉 王才春 黄风迎 郑少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了解Antigen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方法利用重组的Ag43/FGFR1嵌合蛋白作为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分别用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联免疫... 目的了解Antigen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方法利用重组的Ag43/FGFR1嵌合蛋白作为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分别用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产生的抗体及其亚型和脾脏中分泌抗FGFR1抗体的特异B淋巴细胞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发现,Ag43/FGFR1蛋白免疫组可以有效诱导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而小鼠FGFR1自身蛋白对照组、Ag43蛋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未发现抗自身FGFR1抗体。ELISPOT检测发现,与各对照组相比,Ag43/FGFR1蛋白免疫组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均P<0.01)。ELISA检测发现主要抗体亚型IgG1和IgG2b明显升高。结论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质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产生抗小鼠FGFR1的自身抗体,可以考虑应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 Ag43基因 疫苗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转移和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俭云 崔海宁 +1 位作者 王正文 张克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8,11,共5页
目的:研究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目的:研究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rAAV2-GFP)、实验组(腹腔注射rAAV2-slug-siRNA)。10周后利用CO2麻醉法处死裸鼠,观察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重量,抑瘤率,肝、胃肠、腹腔转移,腹水等情况,及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MVD)。RT-PCR检测移植瘤的slug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成瘤率100%。实验组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70.83%。阴性对照组诱发的裸鼠胰腺癌质地硬,肿块向四周浸润并形成癌性粘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膜、肝、毗邻脏器转移率和形成腹水率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MVD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RT-PCR)和slug蛋白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rAAV2-slug-siRN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原位胰腺癌移植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 移植瘤转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mRNA表达水平对培美曲塞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炳玉 刘玉 +3 位作者 夏立平 郑武平 苏洁之 陈峙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217-3220,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胸苷酸合酶(TS)mRNA表达水平对培美曲塞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52例,采用培美曲塞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胸苷酸合酶(TS)mRNA表达水平对培美曲塞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52例,采用培美曲塞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相对定量的方法分别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S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TS mRNA表达水平对患者化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52例肺腺癌患者中,35例(67.3%)癌组织TS mRNA表达水平低于其癌旁组织。52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S基因mRNA表达水平相差67倍,以临界值(cut-off均值)为界,TS mRNA高表达患者29例(55.8%),低表达患者23例(44.2%)。癌组织中TS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61.0%)和总生存率(56.5%)均高于高表达组(39.0%和43.5%)(P<0.05)。结果癌组织中TS mRNA低表达的患者更能从培美曲塞为主的辅助化疗方案中受益;检测癌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苷酸合酶 基因表达 培美曲塞 化学疗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携带药物靶向治疗肿瘤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波 王秋交 李孟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时期高表达的蛋白质,它又是一种穿梭蛋白质,能够将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胎细胞。相似的是,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展时期,肿瘤细胞也高表达AFP及其受体,它们通过AFP受体摄取AFP及其运载的物质...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时期高表达的蛋白质,它又是一种穿梭蛋白质,能够将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胎细胞。相似的是,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展时期,肿瘤细胞也高表达AFP及其受体,它们通过AFP受体摄取AFP及其运载的物质。因此,可以将AFP与抗癌药物结合,选择性攻击肿瘤细胞。AFP与药物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它可以和药物非共价结合,药物被包裹在AFP的疏水袋中;也可以通过共价键与药物结合,或者利用AFP与纳米颗粒和脂质体连接来提高输送药物的效果,肿瘤细胞的酸性环境能促使结合的药物有效释放。为了避免AFP致癌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改造AFP或利用AFP片段来输送药物。由于AFP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是攻击具有AFP受体的癌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影响并不大。AFP携带药物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还能克服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问题。另外,AFP携带药物还具有免疫治疗的效果。AFP携带药物不仅能激活T细胞受体,消除免疫耐受,抑制肿瘤的生长,还能利用改造好的AFP靶向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激活NK细胞和T细胞,从而破坏癌细胞以及阻止癌干细胞的转移。因此,AFP携带药物治疗是免疫治疗与靶向化疗相结合的新疗法,它将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携带药物 AFP受体 靶向治疗 癌症免疫治疗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炳玉 刘玉 +2 位作者 夏立平 郑武平 陈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TACE治疗组、恩度加TACE治疗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TACE治疗组、恩度加TACE治疗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在术后3 d均显著升高,术后1个月恩度加TACE治疗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MV密度明显低于单纯TACE组(P均<0.05),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明显低于恩度加TACE治疗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抑制PTEN活性导致肝癌细胞耐受ATRA诱导的凋亡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明月 符史干 +2 位作者 李孟森 谢协驹 李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研究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对肝癌细胞内PTEN/AKT信息通路信号传递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处理人肝癌Bel 7402和HepG2细胞24 h后PTEN表达的变化.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研究... 研究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对肝癌细胞内PTEN/AKT信息通路信号传递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处理人肝癌Bel 7402和HepG2细胞24 h后PTEN表达的变化.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研究AFP与PTEN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FP与PTEN在细胞共定位.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AFP表达,再用ATRA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内PTEN表达的变化,并分析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用pcDNA3.1质粒和人afp基因连接构建表达AFP的载体(称为pcDNA3.1-afp),然后转染到不表达AFP的人肝癌HLE细胞.结果显示,人肝癌Bel 7402和HepG2细胞均有PTEN的表达,ATRA(160μmol/L)处理24 h后能促进这些细胞的PTEN表达.Co-IP技术研究发现AFP能与PTEN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AFP与PTEN共定位于细胞浆.干扰AFP表达后,PTEN表达明显提高.抑制AFP表达后,ATRA能显著促进Bel 7402细胞内PTEN的表达,并能抑制AKT的磷酸化.转染pcDNA3.1-afp载体后,HLE细胞内有AFP表达,并与PTEN结合,且发现pcDNA3.1-afp载体能增加AKT的磷酸化[p-AKT(Ser473)],对抗ATRA抑制HLE细胞增殖.研究的结论是:肝癌细胞内表达的AFP能与PTEN结合并抑制PTEN对AKT的去磷酸化作用,肝癌细胞内高表达的AFP能激活AKT信息通路.胞浆内的AFP是肝癌细胞耐受ATRA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PTEN 肝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炳玉 刘玉 +2 位作者 夏立平 郑武平 陈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固化消融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7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TACE序贯PMC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固化消融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7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TACE序贯PMC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甲胎蛋白(AFP)平均下降率、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61%,治疗后AFP平均下降率分别为87.5%、50.0%,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81%、59%和93%、79%、67%、28%,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15%、19.21%、36.17%和8.34%、38.94%、61.35%,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TACE序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微波固化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C2/miR-18a/BTG3信号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兴峰 王应琼 +4 位作者 陈亚红 王茂泽 陈山 许铁峰 石慧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7-1544,共8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CASC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及NSCLC细胞系A549和H1299中CASC2、微小RNA-18a (miR-18a)和BTG3的表达;生物...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CASC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及NSCLC细胞系A549和H1299中CASC2、微小RNA-18a (miR-18a)和BTG3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CASC2和miR-18a及miR-18a和BTG3的靶向关系,并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Transwell小室法检测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CASC2对miR-18a和BTG3表达的调控。结果:与16-HBE细胞相比,CASC2和BTG3在NSCLC细胞系中表达量明显下调,而miR-18a出现明显的高表达( P<0.05 );CASC2能够靶向吸附miR-18a,且 BTG3 被证实是miR-18a的一个靶基因;CASC2过表达抑制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外源回补miR-18a可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外源回补miR-181a可逆转CASC2对BTG3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CASC2通过负调控miR-18a促进BTG3表达,进而抑制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CASC2 微小RNA-18a BTG3蛋白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顺 张大水 +2 位作者 潘涛 刘沙 王明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疗效。方法:138例2a~3b期患者依分期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实验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B点46~50Gy/23~25f,A点40~48Gy/10~12f。同期化疗采用DDP40mg.d1,每周重复。结果:实验组总近期...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疗效。方法:138例2a~3b期患者依分期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实验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B点46~50Gy/23~25f,A点40~48Gy/10~12f。同期化疗采用DDP40mg.d1,每周重复。结果:实验组总近期有效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趋势(P<0.05)。3期患者CR+PR,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35%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期患者1年局控率与3期患者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腹泻和血液毒性为该治疗模式的限制性毒性(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和局控率。体力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限制性毒性经处理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同期放化疗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p53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东升 雷俊华 +3 位作者 罗志飞 王明华 郑桂兰 郝新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024-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8例胃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与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8例胃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与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患者p53与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癌组织中p53、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7.5%,两者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60岁患者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除此之外,其他各临床、病理因素患者胃癌组织中Livin、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和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χ2=8.888,P<0.05,r=0.395)。结论:p53和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影响。≥60岁胃癌患者Livin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凋亡抑制是老年胃癌患者重要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LIVIN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不完全射频消融后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江正 蔡兴锐 +4 位作者 黄芬 雷俊华 何志惠 孙华茂 卢彦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3-829,共7页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完全射频消融(RFA)肝细胞癌(HCC)病灶的差异表达谱变化。方法采用Huh7细胞47℃水浴加热,获取体外模拟的不完全RFA HCC细胞。镜下及免疫印迹检测Huh7-H细胞EMT改变,Transwell检...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完全射频消融(RFA)肝细胞癌(HCC)病灶的差异表达谱变化。方法采用Huh7细胞47℃水浴加热,获取体外模拟的不完全RFA HCC细胞。镜下及免疫印迹检测Huh7-H细胞EMT改变,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Lnc Path^(TM) Human EMT Array芯片分析Huh7-H和Huh7差异表达的EMT相关LncRNA,RT-PCR验证。结果镜下显示Huh7-H呈现EMT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迹检测显示Huh7-H细胞上皮表型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间质表型标志分子N-cadherin、vimentin表达增加。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显示,Huh7-H、Huh7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38.0±11.8)和(61.0±5.2)、(82.7±39.4)和(33.3±7.8),Huh7-H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CCK-8检测显示Huh7-H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Lnc Path^(TM) Human EMT Array芯片筛选出3个差异表达LncRNA(P≤0.05,变化倍数≥1.5),即2条LncRNA(FUNDC2P4、RPL27P7)下调,1条LncRNA(MTND4LP14)上调。RT-PCR验证HUH7-H组FUNDC2P4、RPL27P7、MTND4LP14基因表达丰度分别是HUH-7组的0.137、0.869、1.037倍。临床标本验证LncRNA FUNDC2P4在癌旁组织表达高于HCC组织,HCC组织高于RFA术后残余HCC组织。结论筛选出不完全RFA后HCC细胞低表达的EMT相关LncRNA FUNDC2P4,为深入探讨该基因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射频消融术 肝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期放化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侃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期放化治疗鼻咽癌的依从率、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评价2种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化疗方案:CbF组36例,卡铂5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PF组38... 目的:比较2种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期放化治疗鼻咽癌的依从率、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评价2种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化疗方案:CbF组36例,卡铂5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PF组38例,顺铂2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均为每3周重复,共3个周期,于放疗前第1周给予第1周期诱导化疗。放疗方案:采用鼻咽癌常规放疗标准方案,应用10MV-X和10MeV-β或12MeV-β外照射,NPTD64~80Gy、颈淋巴结(+)TD64~70Gy、颈淋巴结(-)TD40~50Gy,2Gy/次,5次/周。结果:第2、3周期化疗依从率,CbF组:77.8%和16.7%(P=0.00),PF组:84.2%和42.1%(P=0.00),且组间比较P=0.48和P=0.03;鼻咽、颈淋巴结(+)的实际照射时间和理论照射时间,CbF组:(56±5)d和(52±2)d(P=0.00)、(46±6)d和(42±4)d(P=0.00),PF组:(53±6)d和(50±3)d(P=0.07)、(42±5)d和(42±3)d(P=0.97);3度以上毒副作用:CbF组与PF组口腔、咽黏膜反应分别为63.9%和13.2%(P=0.00),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功能毒性比较均为P>0.05。近期疗效:CBF组和PF组的鼻咽肿瘤、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86.11%和89.47%(P=0.93)、77.78%和90.00%(P=0.37),但TD≤50Gy阶段,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36.66%和11.11%(P=0.03)。放化疗后CbF组和PF组患者中位随诊17个月局部区域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均相似(P>0.05)。结论:CbF和PF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化疗依从性差,但具有高度肿瘤完全消退率。化、放疗依从性、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PF组显示出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的构建和鉴定
15
作者 许铁峰 夏立平 +2 位作者 陈兴 阎瑾琦 于继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鼠嵌合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6(chimeric human and mouse CD44 splice variant 6,h/mCD44v6)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并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h/mCD44v6的全基因cDNA,将扩增的cDNA克隆至PGM-Teasy,... 目的构建含人/鼠嵌合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6(chimeric human and mouse CD44 splice variant 6,h/mCD44v6)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并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h/mCD44v6的全基因cDNA,将扩增的cDNA克隆至PGM-Teasy,测序后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经限制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B16细胞,通过RT-PCR扩增出B16/pcDNA3.1(+)-h/mCD44v6细胞株中h/mCD44v6全段基因cDNA。结果经4轮PCR,成功扩增出h/mCD44v6的cD-NA全长基因,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通过RT-PCR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B16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建立了稳定的细胞株B16/pcDNA3.1(+)-h/mCD44v6。结论成功克隆和构建了h/mCD44v6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mCD44v6,为进一步研究h/mCD44v6的新功能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6 质粒 真核表达 细胞株 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I3K信号通路促进TRAIL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16
作者 朱明月 李伟 +7 位作者 夏华 鲁琰 董栩 陈栘 郭峻莉 符史干 谢协驹 李孟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8-677,共10页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癌细胞有独特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但乳腺癌细胞耐受TRAIL诱导凋亡.本研究探索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癌细胞有独特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但乳腺癌细胞耐受TRAIL诱导凋亡.本研究探索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耐受TRAIL的影响.采用MTT法、显微照相以及DAPI染色观察TRAIL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状况;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凋亡的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聚ADP核糖多聚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的迁移和定位;Western印迹分析死亡受体、caspase-3/8、磷酸化的AKT[pAKT(Ser473)]、Src和PARP-1等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小剂量TRAIL(<80 nmol/L)和Ly294002(<40μmol/L)对MCF-7细胞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大剂量TRAIL(160 nmol/L)和Ly294002(80μmol/L)则能抑制MCF-7细胞生长;低剂量Ly294002协同TRAIL抑制MCF-7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Ly294002和TRAIL共同作用能促进PARP-1从胞浆进入细胞核;蛋白质表达分析显示,MCF-7细胞均表达死亡受体DR4、DR5、诱骗受体DcR1和DcR2、以及caspase-8,但是不表达caspase-3;Ly294002和TRAIL共同作用也能抑制pAKT(Ser473)和Src的表达,并且导致PARP-1断裂.本研究结果提示,抑制PI3K信号可增加MCF-7细胞对TRAIL诱导的敏感性;MCF-7细胞通过PI3K/AKT途径促进Src的表达耐受TRAIL的细胞毒性作用;Ly294002联合TRAIL是一种新的药物组合方式治疗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PI3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SETD4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封慕茵 郑阿秀 +4 位作者 白建荣 曾玉梅 罗泊涛 申志华 揭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目的:明确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含SET结构域蛋白4 (SET-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SETD4)在临床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ETD4对NP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临床NPC标... 目的:明确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含SET结构域蛋白4 (SET-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SETD4)在临床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ETD4对NP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临床NPC标本与对照组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nasopharyngeal chronic inflammation,NPI)组织中SETD4蛋白的表达;基于CRISPR/Cas9技术敲除CNE2细胞中SETD4基因,DNA测序结合半定量RTPCR进行鉴定;以SETD4敲除前后的CNE2细胞为研究对象,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CK-8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和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变化,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富集SETD4相关联的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SETD4蛋白主要定位于NPC细胞核中,NPC组织中SETD4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PI对照组(P<0.01)。基于CRISPR/Cas9技术成功敲除了CNE2细胞的SETD4基因,获得基因敲除的纯合子细胞。与野生型(wild-type, WT)细胞株相比,SETD4敲除(knockout, KO)细胞株呈现更明显的梭形和多角形,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加(P<0.01),E-cadherin和p2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cyclin D1、cyclin E1、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则显著上调(P<0.05)。此外,与WT组相比,SETD4KO组细胞中H3K4me2、H3K4me3、H3K9me1、H3K27me3、H3K79me2和H4K20me2水平显著降低(P<0.05)。基因集富集结果显示,SETD4与细胞周期的功能和信号通路相关。结论:临床NPC组织中SETD4蛋白的表达减弱或缺失;SETD4表达减弱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促进NPC细胞增殖,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而促进细胞迁移;SETD4影响NPC细胞中H3K4、H3K9、H3K27、H3K79和H4K20多个位点的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含SET结构域蛋白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基因集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PD-L1和EGFR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石坚 李丽 许铁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高表达PD-L1和EGFR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为高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寻找新治疗方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人源乳腺癌细胞MDA-MB-231胰酶消化去除上清,用PBS洗两遍,最后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量为1×... 目的:构建和鉴定高表达PD-L1和EGFR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为高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寻找新治疗方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人源乳腺癌细胞MDA-MB-231胰酶消化去除上清,用PBS洗两遍,最后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量为1×10~5个/mL,取0.1 mL接种至Balb/c裸鼠右腹股沟区乳脂垫,成瘤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等过程。第8周末处死"荷瘤鼠",取瘤体,经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度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EGFR及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DA-MB-231乳腺癌细胞接种第6天,接种区可及一结节,第9天开始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第4周时瘤体体积(0.970±0.073)cm^3。第8周时瘤体体积(3.280±0.145)cm^3,瘤体生长较均匀、周围血管丰富、中央坏死少,瘤区皮肤无溃疡。HE染色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85%)、EGFR(+,90%)和PD-L1(+,80%)。结论:成功构建PD-L1和EGFR高表达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小动物模型,为研究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了一种小动物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D-L1 EGFR 精准医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