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6b-3p靶向CREB1调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秋虎 周建 +2 位作者 王子珍 杨堃 陈政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miR-26b-3p靶向调控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表达水平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iR-26b-3p和CREB1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 目的探讨miR-26b-3p靶向调控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表达水平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iR-26b-3p和CREB1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6b-3p与CREB1结合的靶向序列。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6b-3p对CREB1的靶向调控机制;将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26b-3p mimic组及miR-26b-3p inhibitor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REB1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iR-26b-3p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降低(P<0.05),而CREB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26b-3p可显著影响CREB13′UTR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CREB1是miR-26b-3p下游靶基因。抑制miR-26b-3p表达可上调CERB1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表达miR-26b-3p可下调CERB1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结论miR-26b-3p可靶向调控CREB1的表达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增殖、迁移和侵袭,进而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1 miR-26b-3p 胶质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HIF-1A调控GLUT3表达促进胶质瘤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陈泰学 羊良旺 +5 位作者 陈申波 高振忠 李争争 王艳 刘晓召 杨堃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乏氧环境下HIF-1A对胶质瘤GLUT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GGA数据库分析HIF-1A与GLUT3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CoCL2诱导胶质瘤细胞乏氧环境,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与U87细胞中GLUT3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 目的:探讨乏氧环境下HIF-1A对胶质瘤GLUT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GGA数据库分析HIF-1A与GLUT3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CoCL2诱导胶质瘤细胞乏氧环境,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与U87细胞中GLUT3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HIF-1A对GLUT3及AKT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外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hGLUT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CGGA数据库中HIF-1A与GLUT3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P=9.2e^(-05)),并且共表达对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P<0.0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示CoCL2诱导乏氧环境下HIF-1A与GLUT3基因表达升高,并随着CoCL2的浓度增加而表达增加;在过表达HIF-1A的细胞中GLUT3蛋白表达升高;在乏氧环境下U251和U87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升高,而总AKT蛋白表达无变化,且AK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HIF-1A上调的GLUT3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表明敲低GLUT3能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P<0.0001)。结论:胶质瘤中HIF-1A与GLUT3的表达呈正相关;乏氧环境下胶质瘤GLUT3表达升高;HIF-1A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GLUT3基因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氧诱导因子 葡萄糖转运酶3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6b通过下调COX-2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政纲 王子珍 +3 位作者 郑传宜 李大圩 杨堃 蔡望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情况,研究miR-26b对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 RT-PCR)检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COX-2的表达情况;使用...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情况,研究miR-26b对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 RT-PCR)检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COX-2的表达情况;使用miR-26b mimic转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上调miR-26b的表达;q RT-PCR检测miR-26b mimic转染后miR-26b和COX-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26b对COX-2转录活性的影响;使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26b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检测miR-26b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miR-26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6b后胶质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神经胶质瘤肿瘤级别的增加,miR-26b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OX-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6b可以直接靶向调控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miR-26b mimic明显上调miR-26b的表达(P<0.05);上调miR-26b可以显著降低COX-2的表达(P<0.05);上调miR-26b可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肿瘤的质量和体积都变小。结论:随着神经胶质瘤肿瘤级别的增加,miR-26b表达逐渐降低,而COX-2表达逐渐增加。miR-26b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026b 环氧化酶-2 miR-26bmimic 神经胶质瘤 侵袭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屏 王鹿婷 +6 位作者 符秋蓉 王艳 王艳新 陈颖 陈银银 吴秋梅 蔡春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2-264,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状况的优化效果。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同类型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状况的优化效果。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同类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备,且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估,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在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神经康复,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快速康复护理 神经康复 优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作用
5
作者 潘琪 王子珍 +4 位作者 叶富跃 邢伟 林家汉 卢剪月 杨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733,共6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胞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立...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胞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立体定向注射入乳胞素组大鼠右侧黑质中,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旷场实验检测2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前肢使用不对称实验检测2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检测2组大鼠旋转行为,微量酶标法检测2组大鼠中脑黑质中羟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毁损程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明显升高(P<0.05)。乳胞素组大鼠注射阿扑吗啡后出现恒向健侧旋转。给药7和21 d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羟自由基、MDA、蛋白质羰基和8-OHdG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21 d后,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显著丧失。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残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黑质内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能够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酶体抑制剂 氧化损伤 多巴胺能神经元 乳胞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缝早闭的诊治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6
作者 李制一 汪婧怡 顾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颅缝早闭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一条或多条颅骨缝过早闭合,导致头型异常、颅内压升高以及一些潜在发育问题。诊断方法以三维头颅CT成像为主,较新的诊断手段包括"黑骨"磁共振、三维摄影技术等。颅缝早闭通常需要手术纠正,... 颅缝早闭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一条或多条颅骨缝过早闭合,导致头型异常、颅内压升高以及一些潜在发育问题。诊断方法以三维头颅CT成像为主,较新的诊断手段包括"黑骨"磁共振、三维摄影技术等。颅缝早闭通常需要手术纠正,从而为颅骨和大脑的生长创造条件,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颅缝早闭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内镜下条状颅骨切除术、浮动骨瓣颅骨切开术、颅骨牵张技术等。数字模拟、手术导航、增强现实(an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颅缝早闭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颅缝早闭的诊断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严东明 梁健堂 +7 位作者 刘晓迁 李蒙勇威 丁顺 孟庆雯 张思远 唐才颖 刘启兵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RMDL2 鞘脂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建 李争争 +1 位作者 陈政纲 杨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探讨SS3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vehicle组(SAH+V)、SAH+SS31组。建立大鼠视交叉池SAH模型,术后2 ... 目的:探讨SS3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vehicle组(SAH+V)、SAH+SS31组。建立大鼠视交叉池SAH模型,术后2 h经腹腔注射SS31(5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在SAH后24 h,分析不同组间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伊文思蓝的渗出、细胞凋亡、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细胞色素(cytochrome c,Cyt C)及Bax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SAH+V组比较,SS31治疗能显著降低SAH后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提高GPx和SOD活性,上调线粒体Cyt C表达水平,降低Bax表达水平,脑水肿和伊文思蓝的渗出减轻,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神经元凋亡。结论:SS31可减轻SAH后EBI,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弱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智勇 陈政刚 彭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ODG 4 h后再灌注2、4、6或12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的蛋白表达水平。将pcDNA3.1、pcDNA3.1-GPR30、sh-NC、sh-GPR30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12 h。qRT-PCR检测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剪切体-1(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GPR30在OGD/R后显著上升,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在12 h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确定OGD处理4 h,复氧12 h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qRT-PCR验证慢病毒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细胞中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PR30抑制了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SOD活性;而干扰GPR30表达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GPR30能抑制ODG/R处理后BV-2细胞内TXNIP/NLRP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ODG/R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保护ODG/R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 氧糖剥夺/再灌注 BV-2 小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腹内侧核的放电活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琪 张旺明 +1 位作者 罗非 徐如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方法使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把记录电极尖端置入SD大鼠双侧的丘脑腹内侧核,把用于后期注射6-OHDA的不锈钢管一端置入右侧内侧前脑束的上方。向右侧内...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方法使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把记录电极尖端置入SD大鼠双侧的丘脑腹内侧核,把用于后期注射6-OHDA的不锈钢管一端置入右侧内侧前脑束的上方。向右侧内侧前脑束内注入12μg/4μL的6-OHDA制作单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元单位放电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方法记录模型建立前和模型建立后的双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情况。应用甲酚紫染色对记录电极尖端进行定位。结果模型大鼠的左侧和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分别是(15.5287±0.57269)Hz和(5.6981±0.2791)Hz,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1,P<0.001)。与模型建立前比较,模型建立后,大鼠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显著降低(F=306.701,P<0.001)。模型建立前和模型建立后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爆炸放电率分别是14.8%和44.4%。与模型建立前相比,模型建立后,大鼠的右侧丘脑腹内侧核中爆发放电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左侧丘脑腹内侧核相比较,模型大鼠右侧丘脑腹内侧核中爆发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5,P=0.004)。结论6-OHDA单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放电活动显著改变,丘脑腹内侧核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腹内侧核 电生理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miR-29b-3p核心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卓胜华 羊良旺 +4 位作者 陈申波 张金本 张召腾 李争争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58-262,268,共6页
目的:探讨miR-29b-3p在脑胶质瘤中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核心靶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筛选miR-29b-3p的靶基因;使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分析靶基因的蛋白间互相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用GE... 目的:探讨miR-29b-3p在脑胶质瘤中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核心靶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筛选miR-29b-3p的靶基因;使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分析靶基因的蛋白间互相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用GEPIA、CGGA分析其在胶质瘤中的不同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及生存预后,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通过LinkedOmics、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和starbase数据库预测出22个miR-29b-3p的靶基因,通过构建PPI网络,去除未参与网络关系的基因,综合GEPIA与CGGA数据库分析,剔除COL2A1、DNMT3A和DNMT3B,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最终确定3个核心靶基因:SERPINH1、LOXL2、CDK6。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9b-3p在脑胶质瘤中靶向SERPINH1、LOXL2、CDK6基因,各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间、肿瘤不同级别间、IDH突变状态和1p/19q共缺失状态下存在差异,其高表达对总生存预后、无复发生存预后存在不良影响,且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iR-29b-3p 靶基因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发生与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福连 叶富跃 +1 位作者 梁培日 张创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根据PTSD量表分为PTSD组43例(>50分)和非PTSD组172例(0~50分)。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与PTSD的易感性。选取同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作为验证组,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2组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血量、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S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20,95%CI:1.115~3.658)、家庭年收入(OR=1.799,95%CI:1.232~2.626)、出血量(OR=1.507,95%CI:1.243~1.826)、心理弹性评分(OR=2.059,95%CI:1.068~3.969)、社会支持评分(OR=1.664,95%CI:1.122~2.467)、rs806377TT基因型(OR=1.861,95%CI:1.485~2.331)和rs806377T等位基因(OR=3.777,95%CI:2.049~6.962)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验证组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71.25%,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08~0.813),模型存在一定准确性。结论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是PTSD易感性的影响因素,且rs806377TT基因型和rs806377T等位基因可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应激障碍 创伤性 受体 大麻酚 大麻素受体基因 rs806377位点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艳 张从志 +4 位作者 尹顺花 冯宇萌 董琦 顾硕 庄培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amab引起的疼痛发生特点、部位、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为了缓解输注期间出现的疼痛,采用以口服加巴喷丁作为基础镇痛、复合静脉应用强效镇痛药来控制爆发性疼痛的方案。根据所应用强效镇痛药种类的不同,分为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共3组,整个输注过程将患儿的疼痛控制在FLACC评分≤4分。结果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三组患儿在每次输注期间发生疼痛(FLACC评分>4分)的次数分别是(3.17±1.23)次、(2.98±2.18)次、(3.07±2.0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3,P>0.05);三组输注完成所用时长分别是(63.4±32.6)min、(59.7±45.6)min、(64.6±4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1,P>0.05);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为(1.22±2.68)mg/kg,显著低于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2.64±2.36)mg/kg(P<0.05);三组主要不良反应:低血氧饱和度发生例次分别为28、33、26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05);低平均动脉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6、39、2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P>0.05)。结论以口服加巴喷丁为基础镇痛,静脉应用起效迅速的芬太尼或艾斯氯胺酮来抑制Naxitamab输注引起的爆发性疼痛安全、有效;选择镇痛时效较长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同样能达到抑制疼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镇痛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 钟旺旺 +2 位作者 陈五研 陈贤妃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有头痛、意识障碍、复视、偏瘫等,常见诱发因素有口服避孕药、产褥期、妊娠期等。丘脑水肿为DCVT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肝素抗凝治疗简单有效,大脑深静脉可恢复再通,临床症状缓解。结论DCVT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特殊成像技术和特定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其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底静脉 大脑内静脉 GALEN静脉 直窦 影像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突变及其靶向治疗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华 纪新婷 顾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01-606,共6页
胶质瘤是儿童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脑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部分难治性、复发性、无法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10%左右。研究发现,部分胶质瘤患者存在B型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B-type rapidly accelerated... 胶质瘤是儿童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脑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部分难治性、复发性、无法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10%左右。研究发现,部分胶质瘤患者存在B型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B-type rapidly accelerated fibrosarcoma,BRAF)基因突变,这为BRAF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契机,也使BRAF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或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抑制剂能显著延长儿童脑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其治疗效果已获得广泛认可。多种BRAF抑制剂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复杂、难治性、复发性胶质瘤,司美替尼作为MEK1/MEK2的强效抑制剂,可显著延长神经纤维瘤1(Neurofibromin 1,NF1)基因相关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PLGG)的无进展生存期,该药已于2020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NF1突变的神经纤维瘤病患儿,2023年5月中国国家药监局也批准了该药用于中国市场。目前仍有多种BRAF抑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介绍了BRAF突变概况及其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突变特征,同时总结BRAF靶向治疗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临床试验成果,并对其不良反应和耐药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突变 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