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梅杰 孙瑜 +5 位作者 王正安 邝惠芳 曾晓妹 蔡红宣 符起亚 罗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1878-1888,共11页
目的:联合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筛选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OLP相关靶点,构建昆明山海棠和OLP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 目的:联合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筛选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OLP相关靶点,构建昆明山海棠和OLP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建立“OLP-靶点-分子-昆明山海棠”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分析及可视化。结果:获得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15个,靶点78个,筛选得到与OLP相关靶点9109个,昆明山海棠与OLP交集基因54个,从构建的PPI网络筛选获得前10个核心靶点,从构建的“OLP-作用靶点-有效成分-昆明山海棠”网络筛选获得昆明山海棠前10个有效成分,对54个交集靶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山海棠可能通过调节一碳叶酸循环、肿瘤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磷酸核糖甘氨酰胺转甲酰酶(phosphoribosylglycinamide formyltransferase,GART)、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等是昆明山海棠治疗OLP的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获得昆明山海棠治疗OLP的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为促进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口腔扁平苔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DNF通过上调p75NTR表达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SCC-4细胞迁移侵袭
2
作者 李鹏程 张旭凤 +1 位作者 云蔓 何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 :探索前体形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ecursor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CC-4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对SCC-4细胞给予20 ng/mL... 目的 :探索前体形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ecursor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CC-4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对SCC-4细胞给予20 ng/mL proBDNF刺激后,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SCC-4细胞迁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CC-4细胞侵袭,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CC-4细胞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mRNA与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roBDNF与p75NTR在SCC-4细胞的亚细胞定位。敲除p75NTR后,分别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qRT-PCR检测proBDNF对SCC-4细胞迁移、侵袭及促迁移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20 ng/mL proBDNF可明显促进SCC-4细胞迁移和侵袭(均P=0.000),且proBDNF与p75NTR在SCC-4细胞存在亚细胞共定位。proBDNF可促进SCC-4细胞p75NTR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00)。敲除p75NTR能逆转proBDNF引起的SCC-4细胞迁移、侵袭反应,以及降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波形蛋白(vimentin,VIM)、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UFO(anexelekto,AXL)、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9,ADAM19)、纤连蛋白富含亮氨酸跨膜蛋白2(fibronectin leuc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FLRT2)和磷酸二酯酶1C(phosphodiesterase 1C,PDE1C) mRNA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proBDNF依赖上调p75NTR表达来促进SCC-4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为proBDNF结合p75NTR通过上调下游促迁移侵袭相关基因CTGF、VIM、AXL、HMGA2、ADAM19、FLRT2和PDE1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DNF P75NTR 口腔鳞状细胞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司熙 李莉 +1 位作者 李秋实 张天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5-819,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40颗患牙,分别采用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进行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以患牙的对侧同名牙或对颌同名牙作为对照组,1年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计算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并按照临床评价标准比较3种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金属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P<0.0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1年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金属嵌体修复组。结论: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均有一定刺激,但程度不同,金属嵌体刺激最大,树脂嵌体次之,瓷嵌体最小。瓷嵌体和树脂嵌体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洞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金属嵌体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2通过靶向调控NCOR1表达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乃高 郑根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9-1107,共9页
目的:探讨miR-762与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1(NCOR1)的靶向关系及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TSCC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48例T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miR-762与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1(NCOR1)的靶向关系及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TSCC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48例T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762和NCOR1 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舌上皮细胞Hacat及人TSCC细胞(Tca-8113、CAL-27、SCC-15和SCC-9)中miR-762和NCOR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将miR-762 inhibitor或si-NCOR1分别或同时转染至CAL-27细胞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nhibitor-NC组、miR-762 inhibitor组、si-NC组、si-NCOR1组和miR-762 inhibitor+si-NCOR1组,采用RT-qPCR法检测CAL-27细胞中miR-762和NCOR1 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EdU法检测各组EdU染色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COR1、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762与NCOR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上皮细胞Hacat比较,TSCC组织和TSCC细胞中miR-76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NCO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在TSCC组织中miR-762与NCOR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11,P=0.003)。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NCOR1是miR-762的靶基因。与空白对照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762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EdU阳性细胞率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762 inhibitor组比较,miR-762 inhibitor+si-NCOR1组细胞增殖活性、EdU阳性细胞率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抑制miR-762表达能通过靶向上调NCOR1表达抑制TSCC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miR-762 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节PI3K/AKT通路对高糖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德凤 周鑫才 吴芸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糖诱导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凋亡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F细胞,设置NG组(5 mmol/L D-葡萄糖)、HG组(30 mmol/L D-葡萄糖)、NG+Met组(5 mmol/L D-葡萄糖+2 mm...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糖诱导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凋亡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F细胞,设置NG组(5 mmol/L D-葡萄糖)、HG组(30 mmol/L D-葡萄糖)、NG+Met组(5 mmol/L D-葡萄糖+2 mmol/L二甲双胍)、HG+Met组(30 mmol/L D-葡萄糖+2 mmol/L二甲双胍)和HG+Met+Mil组(30 mmol/L D-葡萄糖+2 mmol/L二甲双胍+50 nmol/L Miltefosine),培养48 h。采用CCK-8法检测PDLF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LF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LF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HG+Met组、HG+Met+Mil组PDLF细胞A值、S、G2/M期细胞比例、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G0/G1期PDLF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HG组相比,NG+Met组、HG+Met组、HG+Met+Mil组PDLF细胞A值、S、G2/M期细胞比例、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G0/G1期PDLF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NG+Met组相比,HG+Met组、HG+Met+Mil组PDLF细胞A值、S、G2/M期细胞比例、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G0/G1期PDLF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HG+Met组相比,HG+Met+Mil组PDLF细胞A值、S、G2/M期细胞比例、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G0/G1期PDLF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抵抗高糖诱导的PDLF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高糖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患者DVT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玉 沈京 +3 位作者 蒙莉萍 徐立 白芳 宋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91例骨盆骨折卧床悲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5例和观祭组3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91例骨盆骨折卧床悲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5例和观祭组3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理,观察组采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华为0.8%,明显低于对照纽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纽遵医依从丰高于对照纽,Aut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护理管理小组能够有效降低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护理管理小组 骨盆骨折 卧床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多糖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抑制炎性牙周膜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蔡红宣 王正安 +5 位作者 张赞 戴晶怡 司为幸 符起亚 杨静文 田亚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2-670,共9页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Micro-CT检测确认建模成功。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NS)组和MOP组。MOP组于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注射MOP [200 mg/(kg·3d),50μL,持续4周],NS组注射等体积NS,牙周炎自然恢复组不做任何处理。取大鼠左上颌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IRT1、NLRP3表达量。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CCK-8检测MO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第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炎症组(10μg/mL脂多糖)及实验组(5μmol/L MOP,5μmol/L MOP+10μg/mL脂多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NLRP3表达变化,免疫沉淀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NLRP3乙酰化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采用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体内实验中,MOP组较牙周炎自然恢复组和NS组NLRP3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5),炎细胞浸润减少。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SIRT1表达降低(P<0.01);MOP能上调炎症细胞SIRT1表达(P<0.05),降低NLRP3表达及其乙酰化水平(P<0.05),减少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P<0.01)。结论 炎性牙周膜细胞SIRT1表达降低,NLRP3表达升高;MOP干预能促进SIRT1表达,导致NLRP3表达受抑制,同时通过去乙酰化作用使NLRP3乙酰化水平下降,从而NLRP3活性降低,由此发挥抑制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巴戟天多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竹玲 刘莎莎 +1 位作者 张羽 符起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8期1437-1440,共4页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牙周组织疾病,其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菌体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牙周组织疾病,其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菌体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介导慢性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进行总结,以拓展疾病防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 慢性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调控牙周炎及其伴发系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竹玲 林万芸 +1 位作者 谢琛 符起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76-1680,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高密度脂蛋白是对机体免疫发挥重要作用的脂蛋白之一,是维持牙周稳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高密度脂蛋白在牙周炎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并强调高密度脂蛋白对牙周炎伴系统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牙周炎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23/Th17炎症轴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及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黎 刘育菘 +1 位作者 吴芸菲 符起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通过白细胞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作用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配体(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葛根素通过白细胞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作用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配体(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每组各20只。葛根素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C);通过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牙周组织中OPG、RANKL、RA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葛根素组CEJ-AC、破骨细胞、Th17细胞比例、血清IL-23、IL-17水平、RANKL、RANK、RANKL/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CEJ-AC、破骨细胞、Th17细胞比例、IL-23、IL-17水平、RANKL、RANK、RANKL/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IL-23/Th17炎症轴上调OPG表达,下调RANKL、RANK蛋白表达,控制牙槽骨吸收,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修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提取物辅酶Q10对牙周炎小鼠Treg/T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芸菲 张黎 +1 位作者 张旭凤 符起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烟草提取物辅酶Q10(CoQ10)对牙周炎小鼠Treg/T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组及CoQ10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灌胃6周。牙周炎小鼠模型采用结扎法建立。检测小鼠牙槽骨丧失(ABL... 目的:探讨烟草提取物辅酶Q10(CoQ10)对牙周炎小鼠Treg/T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组及CoQ10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灌胃6周。牙周炎小鼠模型采用结扎法建立。检测小鼠牙槽骨丧失(ABL)值和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牙周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CD4+Treg细胞和CD4+T17细胞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GF-β1、IL-10,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替硝唑组、CoQ10各剂量组ABL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硝唑组和CoQ10各剂量组ABL值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硝唑组和CoQ10各剂量组牙周膜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结缔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BMC中CD4+T细胞、CD4+T17细胞百分比及IL-17A水平升高(P<0.05)、CD4+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硝唑组和CoQ10各剂量组CD4+T细胞、CD4+T17细胞百分比及IL-17A水平降低(P<0.05)、CD4+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烟草提取物CoQ10能够调节小鼠Treg/T17细胞免疫平衡,对牙周炎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小鼠 烟草提取物 辅酶Q10 TREG细胞 T17细胞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在牙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博文 陈立妹 郭竹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牙周病被认为是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共同导致的结果。NLRP3炎性小体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已被证实,其在牙周疾病中出现活化与抑制两种状态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牙周病进程中,NLRP3炎性小体活化与抑制状态... 牙周病被认为是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共同导致的结果。NLRP3炎性小体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已被证实,其在牙周疾病中出现活化与抑制两种状态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牙周病进程中,NLRP3炎性小体活化与抑制状态的触发条件与切换过程尚未形成定论,对于NLRP3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在牙周疾病中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本文主要对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假说、抑制机制及其在牙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炎性小体 牙周疾病 免疫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提取物对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芸菲 张黎 +1 位作者 张旭凤 符起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究烟草提取物对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租、模型组、烟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Micro-CT扫描观察牙周骨骼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究烟草提取物对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租、模型组、烟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Micro-CT扫描观察牙周骨骼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HE染色检测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WB)、免疫组化法检测牙周组织中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模型组骨体积比、骨表面积比、骨小梁厚度均显著降低,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牙周组织中TLR4、TRAF6、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烟草提取物各组骨体积比、骨表面积比、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牙周组织中TLR4、TRAF6、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烟草提取物可加重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牙周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烟草提取物 TOLL样受体4 牙周组织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骨改建及种植体骨结合中的作用
14
作者 曾晓妹 李鹏程 符起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515-1520,共6页
种植牙是缺失牙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种植牙的骨结合过程涉及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协调运作,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骨形成和修复关系密切。外泌体是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分子,最初发现于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的上清液中,是直径40~150 nm... 种植牙是缺失牙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种植牙的骨结合过程涉及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协调运作,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骨形成和修复关系密切。外泌体是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分子,最初发现于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的上清液中,是直径40~150 nm的微囊泡,存在于多种细胞和体液中,以内吞、转运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影响细胞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的转归。其在种植体骨结合的微环境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通过不同细胞间分泌的小分子核糖核酸、特定蛋白质及其他生长因子,从而在骨改建中发挥作用。本文就骨改建中相关骨源性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作用及其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功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骨结合 骨改建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