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9年海南省省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秀娟 莫菁莲 +4 位作者 孙涛 刘琳 钟业腾 裴华 夏乾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16-923,共8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海南省省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海南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所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验确证为结核... 目的分析2015—2019年海南省省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海南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所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验确证为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对主要抗结核药品(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肺结核患者,共纳入1229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出现耐多药的影响因素。结果1229例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41.66%(512/1229),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21.01%(137/652)和64.99%(37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00,P<0.001)。4种抗结核药品耐药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利福平(32.06%,394/1229)、异烟肼(31.49%,387/1229)、链霉素(21.24%,261/1229)和乙胺丁醇(9.93%,122/1229)。2015—2019年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年平均下降5.10%[(0.391/0.482)1/4-1],耐多药率年平均下降4.07%[(0.249/0.294)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8.837,P=0.003;χ^(2)_(趋势)=4.802,P=0.028)。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患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初治患者的12.305(6.778~22.337)倍,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非高尿酸血症者的2.720(1.064~6.951)倍,肺部有空洞者耐多药发生风险是无空洞者的2.017(1.143~3.560)倍。结论海南省肺结核患者耐药水平较高。肺结核患者中复治、并发高尿酸血症及肺部有空洞患者是耐多药的高危人群,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两所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董素芳 丁悦雯 +2 位作者 符生苗 邬强 夏乾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省两所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并比较其耐药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两所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BC的59例感染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其感染的基本特征、药敏... 目的探讨海南省两所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并比较其耐药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两所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BC的59例感染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其感染的基本特征、药敏结果及菌株耐药性差异。结果 BC在痰(55.94%)和重症监护病房(18.65%)的检出率最高。两所医院BC感染患者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多,分别为11例和13例;其中一所医院的BC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较高,均>90%,而另一所医院的BC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4.62%,中介率15.38%)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50%,两所医院的BC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C感染患者多数伴有基础疾病;不同医院的BC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临床特点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南红树林真菌胞外多糖抗病毒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裴华 林英姿 +4 位作者 饶朗毓 王永霞 牛莉娜 王华民 杨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真菌菌株PH1018的胞外多糖体外抗流感病毒H3N2和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B3)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纯化菌株PH1018产生的胞外多糖,观察其细胞毒性和对抗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菌株分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 目的: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真菌菌株PH1018的胞外多糖体外抗流感病毒H3N2和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B3)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纯化菌株PH1018产生的胞外多糖,观察其细胞毒性和对抗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菌株分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多糖样本可明显抑制流感病毒H3N2,细胞病变半数抑制浓度为34.32μg/mL,选择指数达到41.3。CoxB3的IC5 0为7.81μg/mL,选择指数达到212。菌株初步鉴定为杂色曲霉。结论:从海南红树林分离一株杂色曲霉,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在体外具有抗流感病毒H3N2和CoxB3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胞外多糖 抗病毒作用 流感病毒 柯萨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海南红树林真菌WC1016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牛莉娜 王英 +5 位作者 饶朗毓 裴华 彭江龙 陈锦龙 吕刚 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09-1011,1014,共4页
目的:对从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真菌菌株WC1016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通过菌落特征、显微形态、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C1016进行鉴定。结果:菌株WC1016在CA上形成典型紫色绒絮状菌... 目的:对从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真菌菌株WC1016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通过菌落特征、显微形态、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C1016进行鉴定。结果:菌株WC1016在CA上形成典型紫色绒絮状菌落。显微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具有拟青霉属的典型特征。ITS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WC1016与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XLA同源性最高。结论: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菌株WC1016为淡紫拟青霉。首次鉴定发现一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淡紫拟青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真菌 鉴定 淡紫拟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人群对氧磷酶3基因Ala99Ala多态性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邬强 李林江 +5 位作者 李冬梅 傅琼瑶 吴洁 范志刚 裴华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分析海南黎族人群对氧磷酶3(paraoxonase 3,PON3)基因Ala99Ala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为研究PON3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海南150名黎族健康个体进行PON3基因Ala99Ala位点多态性分析,获得其基因频率... 目的:分析海南黎族人群对氧磷酶3(paraoxonase 3,PON3)基因Ala99Ala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为研究PON3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海南150名黎族健康个体进行PON3基因Ala99Ala位点多态性分析,获得其基因频率分布规律,并与国外其他人群PON3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海南黎族健康人群PON3基因Ala99Ala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别为AA 0.58、GG 0.08、AG 0.34;在此位点海南黎族人群基因型频率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我国海南黎族人群PON3基因Ala99Ala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不同国家种族间分布差异机制需要更多研究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3 遗传多态性 黎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水稻土养分状况分析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季玉祥 唐文浩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8-41,共4页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普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低;不同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之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水稻 土壤 养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36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秀娟 刘琳 +4 位作者 吴兴勇 符慧敏 刘彪 裴华 夏乾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66-170,180,共6页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海南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南省耐多药肺结核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耐多...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海南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南省耐多药肺结核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海南省结核病定点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24.9%(369/1484),初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8.0%(63/791),复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44.2%(306/693)。初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以每年0.05%的速度下降,然而复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以每年0.03%的速度增加。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主要分布在海口市(83例)、儋州市(44例)、文昌市(42例)、万宁市(37例)和东方市(32例),这5个地区共有23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占所有病例的64.5%。36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占81.0%。初治患者占比为17.1%(63/369),然而复治患者占比为82.9%(306/369),显著高于初治患者。不同年份肺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率存在差异。结论:海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耐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重视。不同治疗史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结核病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琳 孙庆惠 +5 位作者 裴华 陈垂这 修皓 张楠 赫娜 夏乾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4-517,524,共5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多位点序列类型(STs)多态性,了解该省与其他类鼻疽流行地区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差异.方法选取7个管家基因位点ace、gltB、gmhD、lepA、lipA、narK、ndh进行PCR扩增、测序,与MLST数据库中的等位基因序列进... 目的研究海南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多位点序列类型(STs)多态性,了解该省与其他类鼻疽流行地区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差异.方法选取7个管家基因位点ace、gltB、gmhD、lepA、lipA、narK、ndh进行PCR扩增、测序,与MLST数据库中的等位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菌株的序列型.结果18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属于12个不同的STs,其中ST50有4株,检出率占22.2%,ST58、ST232、ST1094各检出2株,发现一株新STs命名为ST1676.结论海南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gmhD是7个管家基因中变异最大的等位基因,表明gmhD突变可能是该地区菌株STs多样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病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F暴露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洋 陈亚文 +1 位作者 唐天乐 唐文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9-1226,共8页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1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1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等症状.2暴露96 h后,ρ(BPAF)为2.0、2.5、3.0 mg/L暴露组胚胎期斑马鱼的畸形率高达100%,暴露24 h致畸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为2.00 mg/L,暴露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84 mg/L.3暴露72 h后,对照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0;除ρ(BPAF)为1.0 mg/L暴露组外,其余BPAF暴露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100%.4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以及中毒程度的加深,幼鱼期斑马鱼出现的中毒症状依次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背脊弯曲、心跳停止,暴露48和72 h时其心包水肿的EC50分别为1.76、1.56 mg/L,暴露96 h的LC50为1.77 mg/L.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响应的差异分析显示,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的反应更为敏感,幼鱼期斑马鱼的心包水肿症状可作为BPAF毒性响应的最佳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F 斑马鱼 胚胎 幼鱼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海水及沉积物中Hg和As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蹇丽 刘洁 +2 位作者 李慧君 季玉祥 张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8,共6页
文章调查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近岸海水及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汞(Hg)和砷(As)化学形态组成及分布。采用改进BCR逐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2种元素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海水中Hg和As主要以溶解态存在,夏季2种元素悬浮颗粒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冬... 文章调查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近岸海水及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汞(Hg)和砷(As)化学形态组成及分布。采用改进BCR逐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2种元素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海水中Hg和As主要以溶解态存在,夏季2种元素悬浮颗粒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冬季,海水中ρ(Hg)明显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冬季。潮间带沉积物中w(Hg)为0.141-0.331 mg/kg,w(As)为10.226-27.020 mg/kg,采样点S6沉积物中w(Hg)和w(As)较其他采样点高,表现出受陆源输入影响;沉积物中Hg和As的化学形态组成存在差异,Hg主要以残渣态和酸可提取态存在,酸可提取态Hg的比例为21.0%-47.6%,存在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环境风险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海水 沉积物 化学形态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典型废水处理工艺单元的抗生素去除效果与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湘波 唐天乐 +3 位作者 徐浩 唐文浩 王培 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7,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医院废水中2种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4种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叶恶唑)抗生素,并对医院废水处理工艺的抗生素去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现行...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医院废水中2种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4种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叶恶唑)抗生素,并对医院废水处理工艺的抗生素去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现行医院废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能力介于36.3%~100%,废水处理工艺对医院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为:"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化粪池→加氯"〉"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工艺对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叶恶唑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92.5%和95.6%,磺胺甲基嘧啶的去除率为45.8%;"化粪池→加氯"工艺对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甲叶恶唑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达到97.4%,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除率分别为75.0%、57.9%、36.3%;"好氧池→沉淀池→加氯"工艺对磺胺甲基嘧啶去除率达到100%,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叶恶唑的去除率分别为59.5%、10.9%和53.8%;厌氧单元对氧氟沙星去除效果较差,对磺胺嘧啶去除效果较好;纯氧曝气好氧单元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叶恶唑和氧氟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76.0%、62.5%、77.3%、68.4%和13.9%;加氯消毒单元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除效果较差,对磺胺甲叶恶唑的去除效果较好,对其他4种抗生素的去除率也能达到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废水 处理工艺 抗生素 去除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文 李海霞 +1 位作者 陈丽珍 翟锐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2-126,共5页
以黄酮类二氢杨梅素和乙酸镍盐为原料,合成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配体二氢杨梅素及其镍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确证为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 以黄酮类二氢杨梅素和乙酸镍盐为原料,合成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配体二氢杨梅素及其镍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确证为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白假丝酵母菌MIC为6.25~12.5μg/mL、MBC为6.25~25μg/mL。其抗酵母菌能力明显强于配体二氢杨梅素,但对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金属镍配合物 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F暴露降低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并影响神经系统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小乔 唐天乐 +1 位作者 彭翔 唐文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双酚AF(4,4'-六氟-2-二酚,BPAF)应用渐为广泛,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为探究BPAF对水生生物的神经毒性,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利用T型迷宫和实时定量PCR的研究方法,考察0、0.005、0.05和0.5 mg·L^(-1)3种不同浓度BPAF暴露... 双酚AF(4,4'-六氟-2-二酚,BPAF)应用渐为广泛,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为探究BPAF对水生生物的神经毒性,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利用T型迷宫和实时定量PCR的研究方法,考察0、0.005、0.05和0.5 mg·L^(-1)3种不同浓度BPAF暴露下,成年斑马鱼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鱼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音猬基因(sonic hedgehog,shha)和突触蛋白基因(synapsinⅡa,syn2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在T迷宫行为学检测中,0.5 mg·L^(-1)BPAF暴露浓度下,斑马鱼在第1天进入T型迷宫规定臂的潜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随着暴露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潜伏时间显著延长,具有明显的剂效和时效关系。暴露6 d后,BPAF各暴露浓度组中雌鱼脑部gfap基因显著上调,雄鱼脑中gfap基因在高浓度暴露组(0.5 mg·L^(-1))下表达量下调,而在0.005 mg·L^(-1)BPAF暴露组差异不明显。BPAF暴露可导致雌鱼脑部shha基因下调,使雄鱼脑中shha基因表达量随暴露浓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PAF各暴露浓度组中雌鱼和雄鱼脑部syn2a基因下调,呈现出随暴露浓度增大而下降的趋势。综上,初步认为BPAF对斑马鱼具有潜在的神经认知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F 斑马鱼 神经毒性 T迷宫 GFAP shha syn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文少白 葛畅 +2 位作者 李明 邹雨坤 侯宪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3-1426,共4页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方式 土壤 甘蔗叶 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青鳉摄食微塑料的荧光和C-14同位素法示踪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莉莉 文少白 +1 位作者 马旖旎 季荣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71-2578,共8页
微塑料已在多种海洋生物体内检出,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但由于技术限制,关于海洋鱼类对小粒径微塑料摄入和排出过程的定量研究仍比较缺乏.该研究针对生物体内小粒径微塑料定量示踪的技术难题,提出荧光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并对比了... 微塑料已在多种海洋生物体内检出,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但由于技术限制,关于海洋鱼类对小粒径微塑料摄入和排出过程的定量研究仍比较缺乏.该研究针对生物体内小粒径微塑料定量示踪的技术难题,提出荧光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并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检测限、灵敏度和定性定量的方便程度等;同时以PS(聚苯乙烯,polystyrene)为微塑料代表,采用荧光法和C-14同位素法定量研究了PS微塑料(<1μm)在海水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成鱼和仔鱼中的摄入和排出情况,以及摄食行为对微塑料赋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荧光法适用于直观观察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高浓度暴露时的荧光定量,而C-14同位素法因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和高的灵敏度,在复杂介质中的定量检测更具优势.②海水青鳉成鱼和仔鱼摄入微塑料的量随着培养时间而变化,且均在24 h摄入较多微塑料,成鱼(以鱼湿质量计)摄入的微塑料含量〔(246.8±38.1)mg/g〕显著(P<0.05)高于仔鱼〔(4.32±0.77)mg/g〕.③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体内主要分布部位为肠道(99.9%),极少量在鱼鳃(0.07%)和体表(0.03%)中,表明摄食是微塑料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在不喂食72 h后,微塑料在肠道内仍有一定量残留〔(1.29±0.52)mg/g〕,鱼鳃中微塑料则完全排出至检测限以下.研究显示,海水青鳉通过对水中悬浮状态微塑料的摄入,将海水中的微塑料由初始悬浮分散态变成粪便团聚体沉入水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赋存形态,由此对微塑料环境过程和生态效应产生的未知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 微塑料 定量 摄食 排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生产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新征 黄东爱 +2 位作者 邬强 李崇奇 黎岳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从海洋动物(包括虾、蟹等甲壳类以及鲑鳟鱼类)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纯虾青素单质为暗红棕色粉末,但在体内虾青素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从海洋动物(包括虾、蟹等甲壳类以及鲑鳟鱼类)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纯虾青素单质为暗红棕色粉末,但在体内虾青素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终产物,化学名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3,3'-dihydroxy-4,4'-dione—p,p—taro—tene),分子式为C40H5204,结构式见图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生物合成途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5株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牛莉娜 陈小雅 +8 位作者 吴至成 司邓青 赖萍 余艳 车萌萌 危永红 廖文丽 张旭 王华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检测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到假丝酵母菌57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6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2.2%,热带假丝酵母菌11.6%;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最高,为52.5%;在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7.7%;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为75.5%;非白假丝酵母菌在血液标本中检出率为74.0%。药敏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低于5.0%;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目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代表的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的菌种构成比正逐步发生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检验科室应加强假丝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对食用菌渣堆肥中碳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定美 麦力文 +3 位作者 杨霞 林蕊 陈新富 李勤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8-1374,共7页
为了探究粪便对食用菌渣(以下简称菌渣)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设置初始碳氮质量比(C/N)均为32.00的菌渣+冷性粪(牛粪)、菌渣+温性粪(猪粪)、菌渣+热性粪(鸡粪)3个处理,并以纯菌渣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中的碳氮转化进程。结果表明:鸡粪促... 为了探究粪便对食用菌渣(以下简称菌渣)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设置初始碳氮质量比(C/N)均为32.00的菌渣+冷性粪(牛粪)、菌渣+温性粪(猪粪)、菌渣+热性粪(鸡粪)3个处理,并以纯菌渣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中的碳氮转化进程。结果表明:鸡粪促进菌渣堆肥碳氮物质矿化进程的效果最好,堆肥过程中最高温度、总积温、铵态氮质量浓度依次为65.03℃、3095.42℃、10.73 g/kg,堆肥后硝态氮、全氮质量分数、氮固定率分别为9.37 g/kg、2.53%、95.7%,有机质质量分数和C/N分别降低20.8%、48.8%。牛粪促进菌渣堆肥腐殖化进程的效果最佳,堆肥结束后,腐殖化率、腐殖化指数、胡富比分别为31.6%、20.56%、1.87,分别是初始值的1.35、1.76、1.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食用菌渣 堆肥 碳氮转化 腐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傅琼瑶 陈春羽 +5 位作者 邬娇 邬强 覃西 钱士匀 易国辉 夏乾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Ⅲ型分泌系统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DNA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体系,同时进行方...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Ⅲ型分泌系统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DNA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体系,同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以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101~1×1010拷贝/μL;其灵敏度为10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3%~4.6%;对用24份模拟血液标本和67份稻田土壤标本分别采用本法和对照方法进行检测,本菌配制的模拟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且能准确定量,阳性率为100%,而含有其他常见感染细菌的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土壤标本中有12份标本采用本法和与细菌培养法均为阳性,但是对照方法未能检测出其中两份低浓度的土壤标本。结论建立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作为环境中该菌检测和疫区类鼻疽病诊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汞、砷形态分布研究——以东寨港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蹇丽 刘洁 +2 位作者 李慧君 张军 文少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24,共10页
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潮间带沉积物中汞(Hg)、砷(As)的化学形态组成、垂直分布及理化性质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有80%和25%的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超过背景值;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相对较高,XB采样点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 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潮间带沉积物中汞(Hg)、砷(As)的化学形态组成、垂直分布及理化性质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有80%和25%的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超过背景值;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相对较高,XB采样点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相对较低。Hg和As随深度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沉积物中Hg形态累积质量分数大致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酸溶态,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沉积物中Hg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远大于As,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较其他采样点高,环境风险相对较大。不同采样点Hg和As形态与理化性质相关程度不同,无污染或轻度污染采样点沉积物中两种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影响,污染相对较重的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As形态与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沉积物 化学形态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