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3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研究
1
作者 陈冠君 符骁 +5 位作者 冼海瑜 苏守达 温琦涛 邓伟 林诗耿 王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分析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其中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组133例,非OSF癌变组11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 目的分析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其中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组133例,非OSF癌变组11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SF癌变组的平均年龄(50.68±11.54)岁低于非OSF癌变组(57.90±12.85)岁,OSF癌变组的男女比例高于非OSF癌变组(6.82∶1 vs 2.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F癌变组和非OSF癌变组的OSCC病理分化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OSF癌变组的肿瘤分化较好,非OSF癌变患者肿瘤分化较差。OSF癌变组复发率(19.1%)低于非OSF癌变组(31.5%),OSF癌变组5年生存率(85.5%)高于非OSF癌变组(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OSF癌变对OSC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嚼食槟榔鲜果习惯的OSF癌变患者以男性为主,肿瘤好发于舌及唇颊部,病理分化程度较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部分市民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文少敏 符起亚 戴海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市民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253例参加2009年"爱牙日"口腔健康咨询的海口市部分市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海口市市民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高,... 目的:了解海口市市民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253例参加2009年"爱牙日"口腔健康咨询的海口市部分市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海口市市民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口腔保健行为的形成率均很低。结论:有针对性的、坚持不懈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市民的口腔保健知识,但口腔保健行为的形成尚需进一步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口腔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梅杰 孙瑜 +5 位作者 王正安 邝惠芳 曾晓妹 蔡红宣 符起亚 罗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1878-1888,共11页
目的:联合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筛选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OLP相关靶点,构建昆明山海棠和OLP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 目的:联合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昆明山海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筛选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OLP相关靶点,构建昆明山海棠和OLP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建立“OLP-靶点-分子-昆明山海棠”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分析及可视化。结果:获得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15个,靶点78个,筛选得到与OLP相关靶点9109个,昆明山海棠与OLP交集基因54个,从构建的PPI网络筛选获得前10个核心靶点,从构建的“OLP-作用靶点-有效成分-昆明山海棠”网络筛选获得昆明山海棠前10个有效成分,对54个交集靶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山海棠可能通过调节一碳叶酸循环、肿瘤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磷酸核糖甘氨酰胺转甲酰酶(phosphoribosylglycinamide formyltransferase,GART)、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等是昆明山海棠治疗OLP的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获得昆明山海棠治疗OLP的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为促进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口腔扁平苔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亚男 王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949-953,共5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黏膜在持续的慢性损伤中形成异常修复的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性反应、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血管丢失,最终导致口腔黏膜的结构及功能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导火...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黏膜在持续的慢性损伤中形成异常修复的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性反应、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血管丢失,最终导致口腔黏膜的结构及功能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导火索,提示局部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它们重新组装、重塑,从而抵抗胶原酶降解,而血管的丢失可明显加重纤维化的进展。本文就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因及局部组织免疫环境失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及血管的丢失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进展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炎症 细胞外基质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霞 温琦涛 +3 位作者 王涛 孙冠宇 符骁 苏守达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836-1840,共5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隐匿性的口腔黏膜疾病。它的发展与咀嚼槟榔高度相关,最终向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目前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癌前状态。由于OSF癌变过程极其复杂,癌变机制尚不明确...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隐匿性的口腔黏膜疾病。它的发展与咀嚼槟榔高度相关,最终向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目前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癌前状态。由于OSF癌变过程极其复杂,癌变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主要对OSF癌变的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了解OSF癌变规律,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OSF癌变提供理论参考,为后期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分子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锦婧 钟婉 +1 位作者 黄元华 马燕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56-1168,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芪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靶点;运用Venny在线工具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芪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靶点;运用Venny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互基因;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采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PPI)信息,进一步通过CytoNC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核心靶点蛋白;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互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最后,采用血清饥饿法建立POI细胞模型,给予黄芪中的有效化合物槲皮素进行干预,通过Tunel染色、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的32个有效化合物及552个基因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筛选出730个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疾病靶点,两者共62个交集基因,其中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丁子香萜(Mairin)、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和芒柄花黄素(astragaloside IV),10个POI的潜在核心靶基因为ALB、INS、AKT1、ACTB、TP53、TNF、ESR1、CASP3、STAT3和PTEN;潜在靶点基因主要参与调控JAK2/STAT3、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黄芪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蛋白STAT3和Akt1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细胞实验结果发现,黄芪中的重要活性化合物槲皮素能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JAK2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改变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表明中药黄芪能通过调节对雌二醇的反应、抑制凋亡过程以及调控JAK-STAT和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解娜 黄幼生 +1 位作者 吴文婷 翁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2-827,共6页
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为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新增的肿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左舌部的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关键词 舌肿瘤 GLI1 间叶性肿瘤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4在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万芸 周洁 郭竹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88-1593,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介导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牙龈微循环恶化、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本文将总结GPR124的生物学特征并详细阐述GPR124与NLRP3、VEGF和PPARγ在牙周炎进程中的可能关系,为牙周炎或牙周炎伴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24 牙周炎 NLR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措施对正畸牙齿移动加速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9
作者 陈荟颖 张黎 +2 位作者 詹乐 万妮 莫礼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综合正畸治疗中用于加速牙齿运动的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illey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不同干预措施对正畸牙齿移动加速效果影响的...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综合正畸治疗中用于加速牙齿运动的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illey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不同干预措施对正畸牙齿移动加速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文章后提取文献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偏移风险,采用ADDIS 1.16.6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NMA)。结果:按照尖牙移动的时间作结局指标进行讨论,分别为尖牙组持续时长1、2、3个月,把各个时间段的牙齿迁移数量当作连续性随机变量进行数据分析。最后一共纳入47篇随机对照实验,干预措施总共包含11种:光生物调节(PBMT)、富血小板血浆(PRP)、电磁(EF)、低强度激光(LLLT)、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循环加载振动(LFV)、牙周膜牵张成骨/牙槽骨牵张成骨(DAD)、骨皮质切开术(corti)、压电环切术(Piezo)、微骨穿刺(MOPs)和传统治疗(OT)。根据最佳干预效果SUCRA概率排序,在正畸治疗持续1月时,PBMT(90.6%)、Piezo(87.4%)、MOPs(73.6%)为提高尖牙移动效率的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在正畸治疗持续2月时,Corti(75.7%)、Piezo(69.6%)、LFV(58.9%)为提高尖牙移动效率的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在正畸治疗持续3月时,Corti(73.3%)、LLLT(68.4%)、LFV(60.8%)为提高尖牙移动效率的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结论:PBMT和Piezo在使用1个月时对于尖牙移动效率提高较明显,Corti和LFV在使用2个月和3个月对于尖牙移动效率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齿运动 加速 网络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芳凝 李向春 邓芳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300例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372颗乳磨牙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0例,192颗乳磨牙,采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对照组140例,180颗乳磨牙,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充... 目的: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300例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372颗乳磨牙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0例,192颗乳磨牙,采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对照组140例,180颗乳磨牙,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根管。充填半年~2年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有效率为89.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碘仿氢氧化钙糊剂用于乳磨牙根尖周炎的根管充填,能很有效持久地杀灭存留在乳牙根部牙本质深层及根尖周的厌氧菌,防止再感染,对恒牙胚无损害。本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易充填,符合儿童心理和乳磨牙牙髓解剖生理特征。疗效优于氧化锌碘仿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仿 氢氧化钙 乳磨牙 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PHEMA/CPC复合水凝胶的细胞毒性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根建 周岚 王凤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检测可注射PHEMA/CPC复合水凝胶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旺盛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实验组为PHEMA/CPC浸提液组对照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l1640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为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阳性对照... 目的:检测可注射PHEMA/CPC复合水凝胶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旺盛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实验组为PHEMA/CPC浸提液组对照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l1640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为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阳性对照组为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的DMSO分别培养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阳性对照组A值逐渐降低(P<0.01)。PHEMA/CPC组与阴性对照组、空白组的A值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评价为1级。②PHEMA/CPC复合水凝胶组细胞凋亡率(%)为4.21±0.30,空白组为4.89±0.39(P>0.05)。结论:可注射PHEMA/CPC复合水凝胶无细胞毒性对细胞凋亡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MA/CPC 水凝胶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设计的刮舌器清除口臭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红霞 戴海燕 +1 位作者 陈向琼 汪昌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0-68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有代表性的刮舌器对口臭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嗅觉法计分和检测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评估1d内和3周内使用无让性的塑料刃刮舌器和有让性的橡胶刃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并与使用氯己定漱口水组及安慰剂组进行比... 目的:比较两种有代表性的刮舌器对口臭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嗅觉法计分和检测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评估1d内和3周内使用无让性的塑料刃刮舌器和有让性的橡胶刃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并与使用氯己定漱口水组及安慰剂组进行比较。结果:1d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漱口水组和2种刮舌器组在第3、6h的抗口臭效果比安慰剂组强,而2种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更优于氯己定漱口水;3周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组、塑料刃组和橡胶刃组在第1、2、3周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在第3周橡胶刃组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低于塑料刃组。结论: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均优于氯己定漱口水,橡胶刃刮舌器的长期效果要优于硬质塑料刃刮舌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刮舌器 漱口水 口腔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Notch1信号促进骨肉瘤细胞体外侵袭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莉 郑根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活化Notch1信号影响骨肉瘤细胞侵袭行为的分子机制。分析Notch1信号活化后,RANKL-OPG-RANK信号轴的变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Saos-2,转染Notch1信号的胞内段ICN1后,检测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实时定量PCR检... 目的:初步探讨活化Notch1信号影响骨肉瘤细胞侵袭行为的分子机制。分析Notch1信号活化后,RANKL-OPG-RANK信号轴的变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Saos-2,转染Notch1信号的胞内段ICN1后,检测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ANKL、RANK和OPG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Saos-2-ICN)ICN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aos-2-G418)。Saos-2-G418侵袭细胞数为(41.4±6.4)个,Saos-2-ICN侵袭细胞数为(93.7±12.8)个。Saos-2-G418组RANKL、OPG和RANK分子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0.07),(1.2±0.14)和(0.3±0.04);Saos-2-ICN组RANKL、OPG和RANK分子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8±0.3),(0.58±0.09)和(2.0±0.4),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化Notch1信号,提高细胞侵袭力,升高RANKL和RANK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本实验结果提示RANKL-OPG-RANK信号轴可能参与Notch1信号调控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 骨肉瘤 侵袭 RANKL RANK 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咬肌内P2X_3受体阳性神经纤维来自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勇 刘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咬肌内是否有表达P2X3受体的神经纤维,并追踪这些P2X3受体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和HRP示踪组,每组5只。免疫组化组用于分别观察咬肌和三叉神经节(TG)内P2X3受体阳性纤维和神经元的分布;HRP... 目的:观察咬肌内是否有表达P2X3受体的神经纤维,并追踪这些P2X3受体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和HRP示踪组,每组5只。免疫组化组用于分别观察咬肌和三叉神经节(TG)内P2X3受体阳性纤维和神经元的分布;HRP示踪组用于观察将HRP注入咬肌后P2X3受体/HRP双标神经元在TG内的分布。结果:咬肌内有少量神经纤维表达P2X3受体;TG内P2X3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约占细胞总数的50.4%±1.3%;TG内有21.7%的HRP标记神经元表达P2X3受体,P2X3受体/HRP双标神经元的胞体主要定位于TG的外侧部。结论:P2X3受体可能参与咬肌疼痛信息向中枢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 P2X3受体 三叉神经节 HRP追踪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菌菌毛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特异表达及小鼠免疫实验
15
作者 戴海燕 王华 +2 位作者 文少敏 解娜 邓芳成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将编码牙龈卟啉菌菌毛蛋白(Fimbrillin,FimA)(第266~337Aa)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番茄植株,并利用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使其在果实中实现特异表达,然后用特异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对实验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实验,研... 将编码牙龈卟啉菌菌毛蛋白(Fimbrillin,FimA)(第266~337Aa)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番茄植株,并利用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使其在果实中实现特异表达,然后用特异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对实验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实验,研究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11株转化植株中,共有9株重组了CTB-FimA基因的植株在番茄果实中实现了特异表达;口服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免疫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抗FimA抗体;获得了以CTB为佐剂的在番茄果实中特异表达牙龈卟啉菌菌毛基因的植物口服疫苗候选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牙周炎 FimA CTB E8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多糖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抑制炎性牙周膜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红宣 王正安 +5 位作者 张赞 戴晶怡 司为幸 符起亚 杨静文 田亚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2-670,共9页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Micro-CT检测确认建模成功。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NS)组和MOP组。MOP组于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注射MOP [200 mg/(kg·3d),50μL,持续4周],NS组注射等体积NS,牙周炎自然恢复组不做任何处理。取大鼠左上颌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IRT1、NLRP3表达量。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CCK-8检测MO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第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炎症组(10μg/mL脂多糖)及实验组(5μmol/L MOP,5μmol/L MOP+10μg/mL脂多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NLRP3表达变化,免疫沉淀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NLRP3乙酰化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采用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体内实验中,MOP组较牙周炎自然恢复组和NS组NLRP3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5),炎细胞浸润减少。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SIRT1表达降低(P<0.01);MOP能上调炎症细胞SIRT1表达(P<0.05),降低NLRP3表达及其乙酰化水平(P<0.05),减少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P<0.01)。结论 炎性牙周膜细胞SIRT1表达降低,NLRP3表达升高;MOP干预能促进SIRT1表达,导致NLRP3表达受抑制,同时通过去乙酰化作用使NLRP3乙酰化水平下降,从而NLRP3活性降低,由此发挥抑制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巴戟天多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竹玲 刘莎莎 +1 位作者 张羽 符起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8期1437-1440,共4页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牙周组织疾病,其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菌体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牙周组织疾病,其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菌体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介导慢性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进行总结,以拓展疾病防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 慢性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调控牙周炎及其伴发系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竹玲 林万芸 +1 位作者 谢琛 符起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76-1680,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高密度脂蛋白是对机体免疫发挥重要作用的脂蛋白之一,是维持牙周稳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高密度脂蛋白在牙周炎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并强调高密度脂蛋白对牙周炎伴系统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牙周炎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23/Th17炎症轴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及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黎 刘育菘 +1 位作者 吴芸菲 符起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通过白细胞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作用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配体(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葛根素通过白细胞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对大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作用及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配体(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牙周炎大鼠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每组各20只。葛根素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C);通过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牙周组织中OPG、RANKL、RA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葛根素组CEJ-AC、破骨细胞、Th17细胞比例、血清IL-23、IL-17水平、RANKL、RANK、RANKL/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CEJ-AC、破骨细胞、Th17细胞比例、IL-23、IL-17水平、RANKL、RANK、RANKL/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IL-23/Th17炎症轴上调OPG表达,下调RANKL、RANK蛋白表达,控制牙槽骨吸收,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修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腮腺转移1例
20
作者 陈勇 解娜 陈向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5,共1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晚期可侵犯颅内或发生远处转移,但转移至颌面部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远处转移 腮腺 眼内恶性肿瘤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