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晓琳 王帅 +3 位作者 王旭 文关四 刘海伟 李佳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2-368,共7页
以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15个样地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贮量.以期揭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结果显示:(1)吊罗山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以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15个样地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贮量.以期揭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结果显示:(1)吊罗山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6.86g/kg,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5.31kg/m2。(2)同一土层不同样地问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变小。(3)吊罗山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佳拟合曲线模型是幂函数.回归方程为v=113.796x-0.6,相关系数为0.836。(4)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在0~100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贮量约为281.64万t.土壤表层所贮存的有机碳量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罗山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碳贮量 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桉树林土壤碳库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蕾 陈宇翔 +8 位作者 王旭 王帅 李佳灵 张晓琳 朱美玲 林灯 梁卿雅 邹耀进 李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以海南儋州、屯昌、琼海三个市县的9个桉树林样地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土壤碳含量、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储量,对海南省桉树林土壤固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海南岛桉树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介于3.15±0.8... 以海南儋州、屯昌、琼海三个市县的9个桉树林样地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土壤碳含量、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储量,对海南省桉树林土壤固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海南岛桉树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介于3.15±0.81-47.99±3.73 g/kg之间,平均碳含量为12.74±10.74 g/kg;(2)平均碳储量为133.80 t/hm2,低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但高于热带林土壤碳平均储量;(3)海南省桉树林土壤碳含量、碳密度、碳储量,均以表层土含量最大,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碳储量随土层的分配率显示海南岛桉树林目前受到的人为干扰较严重,但除4年龄的桉树林对外界干扰较敏感外,其余都有较强的缓冲能力。(5)海南岛桉树林土壤碳储量随着林龄变化没有完全一致的规律,但2年龄〈6年龄〈4年龄比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土壤 碳含量 碳密度 碳储量 碳分配 树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儋州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美玲 王旭 +3 位作者 王帅 王文蕾 邹耀进 梁卿雅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3期43-51,共9页
量化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碳储量,为评价海南地区碳汇功能和可持续管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在海南省儋州市选择不同林龄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设置样地测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土壤分层采集0—100cm土样,依据相对方程,计算... 量化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碳储量,为评价海南地区碳汇功能和可持续管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在海南省儋州市选择不同林龄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设置样地测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土壤分层采集0—100cm土样,依据相对方程,计算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变化幅度为38.09%—45.31%,枯落物碳含量为38.50%—47.52%之间。0—100 cm土层碳含量变化幅度为0.31%—1.62%,各林分土壤含碳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除底层(50—100cm)土壤外,其它层次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为橡胶林>桉树林。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60.01和86.33 t C·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橡胶树各林龄碳储量均高于桉树。橡胶树、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6.87%和23.92%。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橡胶树(0.78 t C·hm^(-2))>桉树(0.49 t C·hm^(-2)),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00%和1.56%。橡胶树、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6.22和63.88 t C·hm^(-2),橡胶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高于桉树,0—5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橡胶树0—5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64.39%,桉树为54.35%。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主要部分。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4.20 t C·hm^(-2)·a^(-1)和64.78 t C·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11.06 t C·hm^(-2)·a^(-1)和23.98 t C·hm^(-2)。两个树种均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是海南营造高效固碳人工林的理想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人工林 桉树人工林 生态系统 碳含量 碳储量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典型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美玲 王旭 +3 位作者 王帅 王文蕾 邹耀进 梁卿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43-1950,共8页
对海南岛儋州、屯昌和琼海3个地区的2、4和6龄桉树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为430.5~439.6 g/kg,氮含量为13.3~15.2 g/kg;枯落物碳含量为427.... 对海南岛儋州、屯昌和琼海3个地区的2、4和6龄桉树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为430.5~439.6 g/kg,氮含量为13.3~15.2 g/kg;枯落物碳含量为427.7~475.2 g/kg,氮含量为16.2~18.9 g/kg。0~100 cm土层碳含量为3.11~47.99 g/kg,氮含量为0.34~2.34 g/kg。土壤碳含量和氮含量均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0~10 cm土层的碳含量和氮含量最高。3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83.98、158.13和189.58 t/hm2,总氮储量分别为9.61、11.59、和13.08 t/hm2。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琼海地区碳、氮储量均高于儋州和屯昌。土壤层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的碳库和氮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的54.93%~98.54%和94.53%~99.65%,其次是乔木层。就3个地区林龄平均水平相比而言,土壤层碳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琼海〉屯昌〉儋州,而乔木层碳占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儋州〉屯昌〉琼海。土壤层氮占生态系统的比例大小为:屯昌〉琼海〉儋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碳储量 氮储量 林龄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探析(Ⅱ)——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73,共4页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协调发展 定量评价 计量模型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探析(Ⅰ)——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80,164,共4页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环境、资源系统的数据,分析海南省的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环境、资源系统的数据,分析海南省的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资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海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压力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综合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城区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浩 肖湘波 +2 位作者 唐文浩 葛成军 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0-65,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海口市城区主要地表水系(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河段、东湖、西湖、红城湖、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以及美舍河)水体中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磺胺二甲...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海口市城区主要地表水系(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河段、东湖、西湖、红城湖、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以及美舍河)水体中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磺胺二甲基嘧啶)2类共6种抗生素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1)在海口市地表水系中6种抗生素皆有检出,检出浓度在3.4~1 385.8 ng/L之间,其中,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在水系每个检测断面中均有检出,磺胺甲唑的检出浓度最大,且含量明显高于欧美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港和珠江广州河段的抗生素药物残留量;(2)在海口市城区的地表水系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金牛岭公园人工湖>红城湖>东湖>西湖>龙昆沟>美舍河>海甸五西路河段>鸭尾溪;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程度是西湖>鸭尾溪>海甸五西路河段>金牛岭公园人工湖>东湖>龙昆沟>红城湖>美舍河;(3)影响海口市城区地表水系中抗生素残留量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居住人口密度、污水排放量和水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磺胺类 喹诺酮类 环境水体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淼 俞花美 +4 位作者 葛成军 唐文浩 邓惠 李春荣 陈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2,49,共6页
研究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环丙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期揭示其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行为均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较好的拟合,且其在土壤... 研究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环丙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期揭示其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行为均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较好的拟合,且其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不同土样中环丙沙星的解吸强度明显高于吸附强度,其中水稻土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砖红壤、燥红土,而环丙沙星在砖红壤中的解吸能力最强,其次为水稻土、燥红土;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容量、吸附强度、最大吸附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土壤的有机质、粘粒含量,以及pH有关;环丙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且不同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系数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砖红壤的解吸滞后现象明显高于(p<0.01)其他2种土壤;由于环丙沙星在土壤中强烈的解吸滞后性,预示其可能存在较大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热带土壤 吸附 解吸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淼 俞花美 +4 位作者 葛成军 唐文浩 邓惠 李春荣 焦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91-1896,共6页
抗生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为10×104~20×104t。而大部分抗生素不能被机体完全吸收,约占用药量40%~90%的抗生素以母体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入环境,并经由施肥等途径对土壤和水... 抗生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为10×104~20×104t。而大部分抗生素不能被机体完全吸收,约占用药量40%~90%的抗生素以母体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入环境,并经由施肥等途径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对于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对于抗生素在热带土壤中的残留和环境行为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研究其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机理,以期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热带土壤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OECD Guideline 106为基础,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数据均能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呈"L型"。其Kf值变化较大,分别为燥红土322.4L.kg-1,砖红壤967.2L.kg-1,水稻土1370.9L.kg-1,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燥红土198.9mg.kg-1、砖红壤355.3mg.kg-1和水稻土371.9 mg.kg-1。显示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诺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的解吸常数均明显高于吸附常数,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在同一土壤中随着平衡溶液中诺氟沙星质量浓度的增加,滞后系数逐渐增大,水稻土的解吸滞后现象明显高于其他2种土壤(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热带土壤 吸附 解吸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措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俞花美 焦鹏 +3 位作者 葛成军 陈淼 陈秋波 宋启道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61-66,共6页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方法,因其投入成本低、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协调性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实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施肥农艺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对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方法,因其投入成本低、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协调性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实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施肥农艺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对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如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等,以便进一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今后规模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杀酿酒酵母对海南山兰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东升 罗先群 王新广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1期59-63,共5页
以海南坡稻山兰为主要原料,在传统手工酿造山兰甜酒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嗜杀酿酒酵母作为发酵剂能保持山兰甜酒原始的酒醇甘甜微苦风味,维持独特的米脂芳香。控制和净化发酵醪中的酵母品质,在发酵过程中保持酒味纯正,使糖化与发酵得到同步... 以海南坡稻山兰为主要原料,在传统手工酿造山兰甜酒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嗜杀酿酒酵母作为发酵剂能保持山兰甜酒原始的酒醇甘甜微苦风味,维持独特的米脂芳香。控制和净化发酵醪中的酵母品质,在发酵过程中保持酒味纯正,使糖化与发酵得到同步,发酵力得到加强,酒味更加醇厚。同时发酵环境得到净化,发酵时间缩短,生产效率提高。嗜杀酵母发酵剂令山兰甜酒出现苦味物质的时间提前,同时相对传统工艺生成较高浓度的高级醇,可采取定时移除酒液的方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兰甜酒 嗜杀酿酒酵母 发酵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天然橡胶在胶乳及四氢呋喃体系中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红 从琴琴 +1 位作者 廖双泉 廖小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2,共3页
以天然橡胶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在天然橡胶分子链上引入环氧基制得环氧化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经高碘酸降解生成了端羰基遥爪型液体天然橡胶。探讨了在胶乳相和四氢呋喃溶剂中高碘酸用量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环氧化程度对遥爪型液体天然... 以天然橡胶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在天然橡胶分子链上引入环氧基制得环氧化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经高碘酸降解生成了端羰基遥爪型液体天然橡胶。探讨了在胶乳相和四氢呋喃溶剂中高碘酸用量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环氧化程度对遥爪型液体天然橡胶粘均分子量的影响,产物结构经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表明,增加氧化剂用量、提高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环氧化程度均可有效降低液体天然橡胶的分子量;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环氧化程度对液体天然橡胶的粘均分子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降解产物具有端羰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 四氢呋喃 天然橡胶 高碘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四环素类兽药抗生素对白菜种子发芽与根伸长抑制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采用土培和水培相结合的方法,在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砖红壤中不同质量分数金霉素(0~4 000 mg·kg-1)、土霉素(0~25 000 mg·kg-1)和水溶液中不同质量浓度金霉素(0~150 mg·L-1)和土霉素(0~150 mg·L-1)污染对白... 采用土培和水培相结合的方法,在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砖红壤中不同质量分数金霉素(0~4 000 mg·kg-1)、土霉素(0~25 000 mg·kg-1)和水溶液中不同质量浓度金霉素(0~150 mg·L-1)和土霉素(0~150 mg·L-1)污染对白菜(Brassica pekimensis)种子发芽的抑制与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当土壤中添加外源土霉素时,白菜种子发芽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当添加金霉素时,白菜种子发芽率在85%附近波动,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水培条件下,金霉素对白菜发芽的抑制作用大于土霉素,但并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2)白菜根伸长量随着土壤、水溶液中土霉素和金霉素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缩短,生长均受到抑制。且与两种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3)同一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水平下,发芽率、根伸长、芽伸长对金霉素和土霉素的生态毒性敏感顺序依次为根伸长>芽伸长>发芽率。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诊断土霉素、金霉素对土壤毒性的敏感指标,反映土壤被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状况。(4)金霉素和土霉素在水培条件下对白菜的IC50值分别为20.32和287.52 mg·L-1。而在土壤中,白菜对金霉素和土霉素的IC50值分别为851.08和14 045.75 mg·kg-1。说明在土霉素对白菜的毒性作用小于金霉素,并且2种抗生素在土壤中对白菜根伸长的抑制效应明显低于水溶液中的抑制效应,这与土壤对抗生素污染有重要的缓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金霉素 土霉素 白菜 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对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代谢及酯的形成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东升 罗先群 王新广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70-73,共4页
啤酒加压发酵形成高浓度的CO2会使酿酒酵母生长受到抑制,导致主要风味物质酯的生成减少。CO2通过反馈抑制丙酮酸脱羧反应、降低基质和酵母胞内pH值、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膜电势、抑制酵母的生长。乙酸酯类是乙酰辅酶和高级醇之间在醇... 啤酒加压发酵形成高浓度的CO2会使酿酒酵母生长受到抑制,导致主要风味物质酯的生成减少。CO2通过反馈抑制丙酮酸脱羧反应、降低基质和酵母胞内pH值、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膜电势、抑制酵母的生长。乙酸酯类是乙酰辅酶和高级醇之间在醇酰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乙酰辅酶A、高级醇、醇酰基转移酶AATase活力是酯类形成的关键因素。发酵参数如温度和压力,特别是CO2对酯形成的研究是对酯形成机理的重要补充。然而,近年对CO2影响酯生成的研究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机制理论。与乙酸酯相反,CO2可以刺激C6-C10中链脂肪酸乙酯(MCFA ethyl esters)的增加。CO2除了以底物形式参与酿酒酵母脂肪酸合成外,还能促进合成的进行,使脂肪酸积累,最终形成脂肪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加压 发酵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及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葛成军 邓惠 +1 位作者 俞花美 贺建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为促进生物质炭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土壤肥效改良、碳的增汇减排、作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热带地区... 生物质炭是一种友好的环境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及生态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为促进生物质炭的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土壤肥效改良、碳的增汇减排、作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对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肥力 热带地区 作物生长 增汇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酒嗜杀野生酿酒酵母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东升 罗先群 王新广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
该研究采用从香蕉酒醪中初筛获得的嗜杀野生酿酒酵母进行热冲击处理和紫外诱变(灯管功率20W,波长254nm,照射距离为50cm);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显色筛选,获得了5株呈深红色菌落的突变株;通过麦芽汁发酵对比,选定一株优良菌株... 该研究采用从香蕉酒醪中初筛获得的嗜杀野生酿酒酵母进行热冲击处理和紫外诱变(灯管功率20W,波长254nm,照射距离为50cm);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显色筛选,获得了5株呈深红色菌落的突变株;通过麦芽汁发酵对比,选定一株优良菌株。该菌株在麦芽汁糖度为10°BX,温度为20℃的条件下发酵7d,发酵液最终的糖度为1.71g/L,最终pH值为3.8,可溶性固形物为2.86%,酒精体积分数为4.2%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酒 嗜杀酵母 热冲击 紫外诱变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BMBCP)(H2O)4][PMo12O40]·2. 75H2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志猛 胡军 +4 位作者 智霞 张才灵 任国建 王芙香 潘勤鹤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813,824,共6页
以-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_(12)O_(40)]^(3-)作为模板,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一例新型二维Gd(Ⅲ)配位聚合物[Gd(BMBCP)(H_2O)_4][PMo_(12)O_(40)]·2.75H_2O(HNU-13)(H_2BMBCP·Cl_2=1,4-双(3-羧酸吡啶基-1-亚甲基)苯二氯)。通... 以-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_(12)O_(40)]^(3-)作为模板,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一例新型二维Gd(Ⅲ)配位聚合物[Gd(BMBCP)(H_2O)_4][PMo_(12)O_(40)]·2.75H_2O(HNU-13)(H_2BMBCP·Cl_2=1,4-双(3-羧酸吡啶基-1-亚甲基)苯二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确定其结构,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仪(TG)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构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291 nm,b=1.3772 nm,c=2.8430 nm,α=90.00°,β=91.154°,γ=90.00°,Z=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PMo_(12)O_(40)]^(3-)与H_2BMBCP·Cl_2配体的静电作用,从而形成左右手螺旋链,进一步的构筑为层状4,4-网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模板 水热合成 配位聚合物 螺旋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二次循环农村污水处理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雨阳 金志扬 +1 位作者 林茂 于晓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0-223,共4页
针对我国农村排水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土壤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二次循环农村污水处理器,依次确定一次循环接触氧化槽、二次循环接触氧化槽、分离槽的主体结构参数及二次循环时间。样机性能试验表明... 针对我国农村排水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土壤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二次循环农村污水处理器,依次确定一次循环接触氧化槽、二次循环接触氧化槽、分离槽的主体结构参数及二次循环时间。样机性能试验表明:该处理器的鼓风机的功率为300W,紫外线杀菌灯功率为50W,对污水中BOD、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90%,可实现在2小时内对600L生活污水完成曝气、过滤、消毒、出水处理并达标,合计每吨污水处理费用为0.8元。整机工作稳定,处理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为相关污水处理设备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器 结构设计 氧化曝气 循环时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