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中Al_2O_3含量对离子交换增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邹世锋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李春华 夏文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探究玻璃中铝含量对离子交换增强性能的影响,用硝酸钾熔盐对不同铝含量的成品玻璃进行了离子交换处理。用硬度仪、压力试验机和表面应力仪分别测量了离子交换前后玻璃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表面应力等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为探究玻璃中铝含量对离子交换增强性能的影响,用硝酸钾熔盐对不同铝含量的成品玻璃进行了离子交换处理。用硬度仪、压力试验机和表面应力仪分别测量了离子交换前后玻璃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表面应力等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离子交换前后玻璃表面的元素含量变化,并用EDS测试了离子交换后K+、Na+纵向浓度分布。研究表明,在Na2O含量近乎相等(13~14wt%)、同等离子交换条件下,Al2O3是影响离子交换效果的主要因素:Al2O3含量越高(在0.2~13.1wt%的范围内),离子交换层越深,表面应力越大,增强性能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Al2O3含量 离子交换 增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硅酸盐玻璃中铝配位的XPS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文宝 姜宏 +3 位作者 鲁鹏 何威 有学军 邹世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5-717,共3页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通过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其进行测试,对玻璃中铝的配位进行了探讨[1]。结果表明:(1)铝元素在高铝硅酸盐玻璃中以两种配位形式存在,即四配位的铝氧四面体[AlO4],和六配位的铝氧八面体[AlO6]。随着玻璃中铝含量增...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通过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对其进行测试,对玻璃中铝的配位进行了探讨[1]。结果表明:(1)铝元素在高铝硅酸盐玻璃中以两种配位形式存在,即四配位的铝氧四面体[AlO4],和六配位的铝氧八面体[AlO6]。随着玻璃中铝含量增加,Al2p谱峰向结合能增大方向移动。铝含量较低时,样品中的铝主要进入四配位,铝含量较高时,样品中的铝呈四、六配位混合。(2)随着铝含量的升高,玻璃中铝的平均配位数增加,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基本呈现匀速增长,当Al2O3含量约为12%时,四配位铝的相对含量与六配位铝的相对含量相等,随后六配位含量超过了四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硅酸盐玻璃 XPS 结合能 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掺杂的V2O5-P2O5系统封接玻璃的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威 姜宏 +2 位作者 李长久 俞琳 夏文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872,共4页
采用差热(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xV2O5-(100-x)P2O5(摩尔比,70≤x≤90)和(80-x)V2O5-20P2O5-xSb2O3(摩尔比,1≤x≤10)系列玻璃试样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对玻璃的形... 采用差热(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xV2O5-(100-x)P2O5(摩尔比,70≤x≤90)和(80-x)V2O5-20P2O5-xSb2O3(摩尔比,1≤x≤10)系列玻璃试样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对玻璃的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发现:V2O5-P2O5系封接玻璃在析晶温度处理后,晶相为V2O5,随着Sb2O3引入量的逐渐增大,玻璃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变化较小(≤20.5K),而玻璃的稳定性因子|Tcs-Tg|(Tcs,Low Limit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逐渐从72.0K增大到157.2K,析晶活化能由126.9KJ/mol逐渐增大到193.0KJ/mol,说明Sb2O3的引入能增大玻璃的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掺杂 V2O5-P2O5系统封接玻璃 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共掺的硅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531,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硅酸盐玻璃。吸收光谱表明,Yb^(3+)和Tm^(3+)在300~1 100 nm的吸收过程彼此不干扰。研究了玻璃样品在980 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行为,结果表明:Yb^(3+)/Tm^(3+)在477 nm(1G4→3H6...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Yb^(3+)和Tm^(3+)的硅酸盐玻璃。吸收光谱表明,Yb^(3+)和Tm^(3+)在300~1 100 nm的吸收过程彼此不干扰。研究了玻璃样品在980 nm LD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行为,结果表明:Yb^(3+)/Tm^(3+)在477 nm(1G4→3H6)发射强烈的上转换蓝光,在654 nm(1G4→3F4)发射较弱的红光,在795 nm(3H4→3H6)发射微弱的红外光。提高Yb^(3+)的比例均能够提高477 nm蓝光、654 nm红光和795 nm红外光的发射强度。研究分析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器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转换蓝光和红光发射均为三个光子过程,红外光发射为两个光子过程。分析了Yb^(3+)、Tm^(3+)在硅酸盐玻璃中上转换发光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Yb3+、Tm3+ 上转换 发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Dy^3+掺杂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其在紫外光区域内不同波段光的激发下,以下转换的方式辐射出多个可见光发射峰,其中主要的发射峰波长为484、574、600和646nm等;样品用作电池盖板后,单/非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较相应的空白玻璃/电池组件分别增加了0.07%及0.013%,即稀土玻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提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Sm3+、Dy3+ 下转换 玻璃盖板 AM1.5太阳光模拟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对硅酸盐玻璃中Yb^(3+)、Tm^(3+)上转换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苏俊 李聪 +2 位作者 张振华 赵会峰 姜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Li^+含量的掺杂Yb^(3+)、Tm^(3+)的硅酸盐玻璃样品,玻璃样品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下能够产生477 nm的蓝光和654 nm的红光。由上转换的荧光强度和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拟合直线得到,添加Li^+能够增加上转换过程中Tm^(3+)向上跃迁的几率,Tm^(3+)的3F2和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增加,从而提高辐射跃迁的几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明Li^+的添加对玻璃基质的声子能量影响不大,却使得声子态密度减小,使上转换效率提高,从而提高Yb^(3+)、Tm^(3+)在硅酸盐玻璃中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硅酸盐玻璃 Yb^3+、Tm^3+ 上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气氛下热处理后太阳能玻璃减反膜的透过率稳定性
7
作者 李春华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崔永红 马艳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5,共5页
太阳能镀减反膜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需要长期暴露于室外,因此了解太阳能玻璃减反膜的透过率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环境下,硫气氛下和未通入硫气氛下热处理后的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 太阳能镀减反膜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需要长期暴露于室外,因此了解太阳能玻璃减反膜的透过率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环境下,硫气氛下和未通入硫气氛下热处理后的太阳能玻璃减反膜透过率的变化。通过岛津UV-3600测定了玻璃的透过率;利用Nex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INVIA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测定了太阳能玻璃减反膜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玻璃减反膜的透过率稳定性与不同气氛下热处理后的结构有关;在水侵蚀作用下,减反膜的透过率与水的结合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气氛 太阳能玻璃 减反膜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浓度对浮法玻璃表面锡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利方 姜宏 +3 位作者 赵会峰 代志祥 贺建雄 段秋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3-878,共6页
利用自制的锡槽成型模拟装置制备锡液中加入不同铁含量的玻璃样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研究样品中扩散进入玻璃表面锡离子的含量及锡离子不同价态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加,与... 利用自制的锡槽成型模拟装置制备锡液中加入不同铁含量的玻璃样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研究样品中扩散进入玻璃表面锡离子的含量及锡离子不同价态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加,与锡液接触的玻璃表面渗锡量先减少后增大,当加铁量为0.40%时,渗锡量达到最小,约为17.30ug/cm2;进入玻璃表层中的Sn2+的相对含量随着加铁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当加铁量为0.40%,Sn2+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小,约为3.88%;进入玻璃表层中的Sn4+的相对含量随着加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加铁量为0.40%,Sn4+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约为96.12%;铁渗入量随着锡液中加铁量的增多而增多。加铁量相同时,延长玻璃与锡液的接触时间,进入玻璃中的渗锡量增多,渗铁量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锡槽成型模拟装置 金属铁 渗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可控性低辐射玻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峰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张振华 鲍思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研究通过常压CVD法在玻璃基板上分别镀制单层SnO2∶Sb(ATO)薄膜和SnO_2∶F(FTO)/ATO复合薄膜,研究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对玻璃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均为四方金红石型多晶SnO_2薄膜,且结晶性能良好,结晶度... 本研究通过常压CVD法在玻璃基板上分别镀制单层SnO2∶Sb(ATO)薄膜和SnO_2∶F(FTO)/ATO复合薄膜,研究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对玻璃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ATO薄膜和复合薄膜均为四方金红石型多晶SnO_2薄膜,且结晶性能良好,结晶度高。单层ATO薄膜可明显降低玻璃的透过率,改善玻璃的导电性和遮阳性。复合薄膜相对于单层ATO薄膜,导电性、遮阳性和辐射性能均有较大的提升,薄膜电阻率、遮阳系数和辐射率随着复合薄膜膜厚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薄膜晶粒增大。当复合薄膜厚度为821nm时,薄膜电阻率为4.9×10^(-4)Ω·cm,遮阳系数和辐射率分别为0.50和0.06,远红外反射率达到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CVD FTO/ATO复合薄膜 遮阳系数 辐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O_3掺杂Li_2O-Al_2O_3-SiO_2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瑞平 赵会峰 +2 位作者 姜宏 童云 胡茂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2,221,共5页
为了降低微晶玻璃的熔化温度、改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玻璃的熔化质量,在Li2O-Al2O3-SiO2三元玻璃系统中加入5%的B2O3。但加入氧化硼容易产生玻璃分相,生成的主晶相β-石英固溶体就会减少,引起透光性下降。作者以TiO2、ZrO2... 为了降低微晶玻璃的熔化温度、改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玻璃的熔化质量,在Li2O-Al2O3-SiO2三元玻璃系统中加入5%的B2O3。但加入氧化硼容易产生玻璃分相,生成的主晶相β-石英固溶体就会减少,引起透光性下降。作者以TiO2、ZrO2作为复合晶核剂,通过改变成核温度、成核时间、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控制晶体颗粒度大小,制备出了晶粒较小、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的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其透过率大于80%,膨胀系数为2.0×10-6/K-1。采用差热分析仪分析了晶化前后玻璃的放热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采用SEM分析了透明微晶玻璃和半透明微晶玻璃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 LI2O-AL2O3-SIO2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浮法在线工艺制备多功能TiN镀膜玻璃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思权 姜宏 +2 位作者 赵会峰 张振华 王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2-756,847,共6页
本文模拟浮法玻璃在线CVD镀膜工艺,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小型镀膜机,以TiCl_4和NH_3作为反应物前驱体,成功地在玻璃表面镀制一层TiN薄膜,获得了具有高阻隔紫外及反射红外的多功能镀膜玻璃。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显示:随着反应物NH3流量的增... 本文模拟浮法玻璃在线CVD镀膜工艺,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小型镀膜机,以TiCl_4和NH_3作为反应物前驱体,成功地在玻璃表面镀制一层TiN薄膜,获得了具有高阻隔紫外及反射红外的多功能镀膜玻璃。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显示:随着反应物NH3流量的增加,TiN薄膜阻隔紫外线的性能逐渐提高,在近红外区的Drude型反射区域有所缩小,但其在高频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有所提高。当NH_3达到300sccm时,能够完全阻隔低于380nm的紫外线波段,反射红外线效果良好。随着基板移动速率的增大,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提高薄膜对近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但阻隔紫外线的性能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镀膜工艺 化学气相沉积法 多功能镀膜玻璃 阻隔紫外线 反射红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法生产高铝玻璃表面发朦成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淋林 赵会峰 +2 位作者 王琦 周莉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8-1011,1054,共5页
在锡槽内采用不同氢气与氮气比率的保护气体,探究保护气体中氢气与氮气比率对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高铝玻璃发朦的影响。利用SEM-EDS、分光光度计、光泽度仪、X射线能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分析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发朦的原因,并对发朦问题... 在锡槽内采用不同氢气与氮气比率的保护气体,探究保护气体中氢气与氮气比率对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高铝玻璃发朦的影响。利用SEM-EDS、分光光度计、光泽度仪、X射线能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分析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发朦的原因,并对发朦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锡槽内氢气含量过高或者氢气与氮气的比值较高时,会出现玻璃发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氧化锡被保护气体中的氢气还原,形成单质锡并滞留在玻璃上表面,造成玻璃表面发朦,玻璃上表面光泽度降低。通过调整锡槽保护气体中氢气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有效解决浮法生产线中玻璃发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发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氯化锡前驱体CVD制备SnO2∶F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峰 张振华 +2 位作者 赵会峰 鲍思权 姜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10,15,共6页
采用二甲基二氯化锡(DMTC)为新前驱体,通过常压CVD法在硼硅玻璃基板上制备SnO_2∶F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DMTC、TFA和H_2O的含量对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Sn物质的量比为1∶1、H2O/Sn物质的量比为3∶2时,制备出可见光透过... 采用二甲基二氯化锡(DMTC)为新前驱体,通过常压CVD法在硼硅玻璃基板上制备SnO_2∶F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DMTC、TFA和H_2O的含量对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Sn物质的量比为1∶1、H2O/Sn物质的量比为3∶2时,制备出可见光透过率84.17%、方块电阻9.2Ω/□且结晶性能良好的多晶SnO_2薄膜。通过与单丁基三氯化锡(MBTC)为前驱体所制备薄膜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前驱体所制备薄膜均具有四方金红石结构,利用DMTC不仅可以制备出与MBTC性能相近的薄膜,同时薄膜表面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氯化锡 化学气相沉积法 SnO2∶F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催化对SiO2溶胶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振华 赵会峰 +1 位作者 崔永红 姜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3-1818,共6页
采用酸碱两步法的3种不同二次催化手段制备相应的SiO_2溶胶,研究其纳米颗粒粒径、膜层表面形貌、透过率增益以及膜层硬度等性能差异,并与最初的碱催化溶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碱两步法Ⅰ型、Ⅱ型、Ⅲ型这3种方式进行二次催化之后,... 采用酸碱两步法的3种不同二次催化手段制备相应的SiO_2溶胶,研究其纳米颗粒粒径、膜层表面形貌、透过率增益以及膜层硬度等性能差异,并与最初的碱催化溶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碱两步法Ⅰ型、Ⅱ型、Ⅲ型这3种方式进行二次催化之后,溶胶颗粒粒径均变大且粒径分布范围扩大;镀膜表面不同程度的趋向于致密化;透过率增益降低但膜层硬度提高。经对比,酸碱两步法Ⅰ型所制备膜层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两步法 二次催化 SIO2溶胶 增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世隆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0期13-14,共2页
文章主要分析了PLC的涵义以及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阐述了PLC及变频调速技术在供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目前供水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最终提出了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希望可以... 文章主要分析了PLC的涵义以及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阐述了PLC及变频调速技术在供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目前供水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最终提出了基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希望可以帮助相关单位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变频调速 恒压供水控制系统 高层建筑 供水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