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芬顿法处理聚乳酸技术研究
1
作者 梁成强 杜志辉 +1 位作者 鲍萍 胡知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234,共4页
采用高温高压热解和芬顿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聚乳酸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热解温度、芬顿反应时间、溶液pH、H_(2)O_(2)和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_(4)·7H_(2)O)投加量对处理后溶液化学需... 采用高温高压热解和芬顿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聚乳酸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热解温度、芬顿反应时间、溶液pH、H_(2)O_(2)和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_(4)·7H_(2)O)投加量对处理后溶液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达到200℃时,聚乳酸可以完全热解;当溶液pH=3、H_(2)O_(2)投加量为55.2mL、FeSO_(4)·7H_(2)O投加量为21g时,通过芬顿反应可以将热解后溶液COD值由105000mg/L降低至28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芬顿反应 热解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核动力安全目标及其量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发 丁浩 +2 位作者 赵新文 蔡琦 洪力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在梳理民用核电安全目标内涵及层次结构基础上,深入分析舰船核动力特点、人员与舰船核动力关系、人员安全需求及危险源防范等安全特性。吸收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核管会经验,对舰船核动力初步安全目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提出了定... 在梳理民用核电安全目标内涵及层次结构基础上,深入分析舰船核动力特点、人员与舰船核动力关系、人员安全需求及危险源防范等安全特性。吸收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核管会经验,对舰船核动力初步安全目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提出了定性安全要求,合并了原体系中不同环境条件的分类目标要求,在堆芯损坏和主动力丧失基础上增设了动力事故导致的居住性丧失新指标。最后,对定量目标的量化原则、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从设计和安全评价两个方面评估了新目标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核动力 安全目标 堆芯损坏 主动力丧失 居住性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核动力安全目标及其量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发 丁浩 +2 位作者 赵新文 蔡琦 洪力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在梳理民用核电安全目标内涵及层次结构基础上,深入分析舰船核动力特点、人员与舰船核动力关系、人员安全需求及危险源防范等安全特性。吸收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核管会经验,对舰船核动力初步安全目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提出了定... 在梳理民用核电安全目标内涵及层次结构基础上,深入分析舰船核动力特点、人员与舰船核动力关系、人员安全需求及危险源防范等安全特性。吸收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核管会经验,对舰船核动力初步安全目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提出了定性安全要求,合并了原体系中不同环境条件的分类目标要求,在堆芯损坏和主动力丧失基础上增设了动力事故导致的居住性丧失新指标。最后,对定量目标的量化原则、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从设计和安全评价两个方面评估了新目标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核动力 安全目标 堆芯损坏 主动力丧失 居住性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参数缺失时的核动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鑫 蔡琦 王晓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0-1077,共8页
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在线监测参数在获取、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最终监测信号的随机缺失,对操纵员判断事故种类造成了较大的干扰。为此,提出了滑动时间窗口的动态时间弯曲故障诊断模型:构建在线实时监测参数的待测多元时间序列和... 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在线监测参数在获取、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最终监测信号的随机缺失,对操纵员判断事故种类造成了较大的干扰。为此,提出了滑动时间窗口的动态时间弯曲故障诊断模型:构建在线实时监测参数的待测多元时间序列和已有的事故标准序列,将构建的待测多元时间序列采用滑动窗口去动态寻找标准序列中的最小累积距离,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的算法计算待测序列或标准序列中监测参数缺失导致的序列不等长现象,通过最小累积距离得到待测时间序列的模式类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从核动力系统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和鲁棒性,同时可引入其他标准事故序列对模型进行拓展,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间弯曲 多元时间序列 随机缺失 滑动窗口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冷快堆设备可靠性分级方法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刘丙月 刘伟 +4 位作者 赵新文 陈超 王璐 刘少有 孔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70-5876,共7页
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核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设备检修工作量和成本,使电厂机组能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有必要对设备进行可靠性分级管理。针对示范快堆工程建设期间的工作特点和挑战,研究并... 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核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设备检修工作量和成本,使电厂机组能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有必要对设备进行可靠性分级管理。针对示范快堆工程建设期间的工作特点和挑战,研究并形成了适用的、可行的设备可靠性规范化分级新方法与流程。本文研究分析了其与已有方法的不同与特点,提出了新方法实施的工作流程,并以示范快堆两个实例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应用说明。实践证明了该新方法的高效、合理与有效性,为后续处于建设阶段的同类堆型开展可靠性分级工作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可靠性分级 关键度 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活性炭对Co^(2+)和Mn^(2+)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杜志辉 王彪 +1 位作者 龚军军 夏文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3,共6页
以放射性废水中^(60)Co和^(54)Mn的高效处理为目标,采用高锰酸钾+活性炭的协同处理方法,通过降流式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pH、共存离子、高锰酸钾浓度、废水流量和活性炭投加量对Co^(2+)和Mn^(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最优... 以放射性废水中^(60)Co和^(54)Mn的高效处理为目标,采用高锰酸钾+活性炭的协同处理方法,通过降流式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pH、共存离子、高锰酸钾浓度、废水流量和活性炭投加量对Co^(2+)和Mn^(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最优实验条件下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Co^(2+)和Mn^(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o^(2+)、Mn^(2+)质量浓度均为5 mg/L时,高锰酸钾质量浓度为9 mg/L,pH为7.5,流量为5 mL/min,活性炭投加量为10.5 g,能够取得最佳的吸附效果。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处理模拟放射性废水,吸附Co^(2+)的穿透时间为795 min,在90 min内,体系对Co^(2+)去除率接近100%;在1830 min内,体系对Mn^(2+)的去除率保持在90%~95%之间,未达到穿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54)Mn 活性炭 高锰酸钾 放射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盐废水浓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韦锋涛 贾铭椿 +3 位作者 王晓伟 门金凤 杜志辉 梁成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5,共5页
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浓缩处理技术作为其中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高含盐废水的几种浓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这几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评价了几种主要浓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期望对... 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浓缩处理技术作为其中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高含盐废水的几种浓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这几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评价了几种主要浓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期望对高含盐废水的浓缩处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盐废水 机械蒸汽再压缩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膜蒸馏 电渗析 纳滤 碟管式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核电厂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玉昇 杨燕华 +1 位作者 林萌 余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8-61,共4页
数字化及互联网已经是目前不可逆转的科技发展趋势,由此提高了核电厂采集、处理大量数字化数据的能力,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处理大数据上较传统人脑分析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研究核电... 数字化及互联网已经是目前不可逆转的科技发展趋势,由此提高了核电厂采集、处理大量数字化数据的能力,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处理大数据上较传统人脑分析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研究核电厂故障诊断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核电厂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核电厂大量过程参数,将原始时域信号数据输入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通过深度信念网络进行整体微调,提高分类准确性.并且从模型训练的效率与模型诊断的准确率出发,分别探究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层出以及每层神经元个数的敏感度.对智能算法在核电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核电厂应急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明亮 魏巍 +6 位作者 李青 谷韫丰 侯雪燕 谢政权 戴浩 朱彤 陈龙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如何快速采集数据,精准展现事故过程参数,分析应急流程等,是实现高效、快速响应核应急的重要决定因素,核电厂应急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接口系统繁多,数据量大,在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参数监测、3D渲染等方面,缺乏直观、快速的展示... 如何快速采集数据,精准展现事故过程参数,分析应急流程等,是实现高效、快速响应核应急的重要决定因素,核电厂应急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接口系统繁多,数据量大,在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参数监测、3D渲染等方面,缺乏直观、快速的展示、数据精准处理等问题,本文基于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及灵活的空间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等特性,利用应急业务接口数据、计算模拟仿真、GIS 3D渲染、智能寻优等技术,以地理空间数据、应急数据为基础,研究GIS技术在核电应急管理平台的应用方法。在厂区气象塔监测数据、人员清点数据、台风路径监测数据、剂量率监测数据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提供各类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测功能,为核电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核应急体系智能化、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核电 核应急 核安全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事故在线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盟 陈文振 +1 位作者 马俊杰 刘乐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随着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的普及、计算技术的发展和仿真模型的不断完善,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在线仿真是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途径,因此以AP1000核电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事故在线仿真的技术理念和... 随着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的普及、计算技术的发展和仿真模型的不断完善,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在线仿真是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途径,因此以AP1000核电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事故在线仿真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架构,分析了支撑在线仿真的事故分析程序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系统的开发,可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核电厂 事故在线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核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技术研究
11
作者 魏淋东 赵新文 夏文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62-169,共8页
海上核应急救援相对陆上核应急救援处置难度更大,操作空间有限、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选择一种准确、简便、公认的评估方法尤为重要。使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海上核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模型,采用G1法确... 海上核应急救援相对陆上核应急救援处置难度更大,操作空间有限、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选择一种准确、简便、公认的评估方法尤为重要。使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海上核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模型,采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Matlab训练神经网络,并以某海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验证模型可行性,对发现薄弱环节、加强事故前预防、推动海上核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应急救援 G1法 BP神经网络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反应堆仪表现场测试的总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辉 金传喜 +1 位作者 陈盼辉 朱利文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7期37-41,共5页
在某反应堆仪表现场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因现有测试总线组成的测试系统体积太过庞大,使得设备无法被带入现场完成设备校验工作,影响测试系统效益的发挥。通过对被测对象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得出测试系统对测试总线的通信速度要求不高,但对... 在某反应堆仪表现场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因现有测试总线组成的测试系统体积太过庞大,使得设备无法被带入现场完成设备校验工作,影响测试系统效益的发挥。通过对被测对象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得出测试系统对测试总线的通信速度要求不高,但对通信可靠性要求极高。为减小反应堆仪表现场测试系统的体积,增强测试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基于以太网和QSPI,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测试总线系统设计思路,并介绍了新型测试总线系统的基本框架,讲述了通信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仪表 测试总线 需求分析 以太网 QS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滤的放射性废水中^(90)Sr去除技术研究
13
作者 夏文明 杜志辉 +1 位作者 龚军军 胡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25-228,共4页
以Na_(2)CO_(3)及Na_(3)PO_(4)为沉淀剂,MnO_(2)为吸附剂,将化学沉淀、吸附与超滤相结合,研究不同条件下超滤对放射性废水中Sr^(2+)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是增大超滤对Sr^(2+)截留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溶液pH值为11.78时,超滤... 以Na_(2)CO_(3)及Na_(3)PO_(4)为沉淀剂,MnO_(2)为吸附剂,将化学沉淀、吸附与超滤相结合,研究不同条件下超滤对放射性废水中Sr^(2+)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是增大超滤对Sr^(2+)截留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溶液pH值为11.78时,超滤对Sr^(2+)的截留率可达95%;增加Na_(2)CO_(3)及Na_(3)PO_(4)用量可显著提高超滤对Sr^(2+)的截留率,Na_(2)CO_(3)及Na_(3)PO_(4)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 g/L、0.7 g/L,这时超滤对Sr^(2+)的截留率分别为98.59%、98.59%,同等条件下,添加Na_(3)PO_(4)后超滤对Sr^(2+)的截留率优于添加Na_(2)CO_(3);MnO_(2)为一种性能优良的Sr^(2+)吸附剂,Sr^(2+)截留率随MnO_(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为了充分利用MnO_(2)的吸附性,采用MnO_(2)吸附Sr^(2+)时应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2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 超滤 放射性 沉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和产生式规则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龙飞 陈玉清 金振俊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4-92,共9页
[目的]为充分运用核动力装置的运行管理经验辅助核动力操纵人员进行故障诊断,设计一种船用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方法]首先,根据故障树与产生式规则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提出一种将故障树知识转化为产生式规则的方法;然后,对采用... [目的]为充分运用核动力装置的运行管理经验辅助核动力操纵人员进行故障诊断,设计一种船用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方法]首先,根据故障树与产生式规则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提出一种将故障树知识转化为产生式规则的方法;然后,对采用正、反向混合推理方法的专家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优化设计,并依据故障树最小割集和重要度分析结果设计正向推理策略以简化推理流程;最后,根据人工对故障状态判断的思路设计状态监测模块,实时采集关键设备参数以转化为专家系统可识别的设备信息。[结果]结果显示,采用所提方法可解决专家系统知识获取困难的问题,能在保证推理准确度的前提下提升推理效率,实现了专家系统的在线故障诊断功能。[结论]研究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提升专家系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推理效率,对保障核动力装置的运行管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故障树 专家系统 产生式规则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核电厂应急软件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雪燕 谢明亮 +2 位作者 谢政权 魏巍 马国扬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6,共7页
核应急是核能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从核应急业务需求、性能提升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国内多个核电厂面临核应急业务相关软件更新维护、升级改造等困难。本文基于低代码理念构建的核应急软件开发平台,形成了面向核应急业务软... 核应急是核能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从核应急业务需求、性能提升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国内多个核电厂面临核应急业务相关软件更新维护、升级改造等困难。本文基于低代码理念构建的核应急软件开发平台,形成了面向核应急业务软件的基础框架组件、业务逻辑算法开发组件、任务开发组件、监控图开发组件、核应急GIS展示组件、基于深度学习的机组状态诊断及预测组件等,通过可视化组态、图形化组态,以拖拉拽、组态和配置等低代码方式快速实现核应急软件各个业务功能开发,缩短了电厂核应急管理软件的开发周期,提升了软件稳定性及更新维护水平,更好满足核电厂应急响应、监管指标改进等各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应急 低代码 开发平台 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滚轮早期故障诊断研究
16
作者 蒋立志 杨自春 +2 位作者 张黎明 张永发 谭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5,91,共8页
针对现有研究未充分关注控制棒驱动机构(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CRDM)的早期故障诊断问题、很难将故障特征定位至具体部件以及人工引入的故障样本与装备实际故障特征存在差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CRDM滚轮早期故障诊... 针对现有研究未充分关注控制棒驱动机构(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CRDM)的早期故障诊断问题、很难将故障特征定位至具体部件以及人工引入的故障样本与装备实际故障特征存在差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CRDM滚轮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寿命考核试验时机采集了某密封磁阻马达式CRDM的滚轮全寿命振动信号,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Hilbert变换方法进行解调分析,获得与滚轮退化状态相关的模态成分;然后,采用时、频域分析方法获得了11个能够直接表征CRDM滚轮磨损状态的特征量,并根据退化趋势提取出与实际故障特征高度吻合的早期故障样本;最后,分别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方法实现了CRDM滚轮早期故障的多特征智能诊断。结果表明:提取的滚轮早期磨损故障样本与实际运行过程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所提CRDM滚轮早期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控制棒驱动机构 早期故障诊断 解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抗辐照老化用添加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敏 邵照群 +1 位作者 朱春华 杨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核电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常使用橡胶作为密封件和减震材料,这些含橡胶部件不可避免地受到辐照环境的影响,而辐照会诱导橡胶交联和分解,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威胁到人员和设备安全。因此,提高橡胶的抗老化能力、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已成为橡胶... 核电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常使用橡胶作为密封件和减震材料,这些含橡胶部件不可避免地受到辐照环境的影响,而辐照会诱导橡胶交联和分解,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威胁到人员和设备安全。因此,提高橡胶的抗老化能力、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已成为橡胶满足工程应用的重要需求。在橡胶中添加抗氧化剂,能阻断老化过程中的链式自由基反应,是延缓橡胶老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小分子抗氧化剂会迁移到橡胶表面,并且在辐照老化过程中消耗迅速,导致橡胶的抗辐照性能大打折扣,故研发低毒、抗迁移、低成本、高性能抗氧化剂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为此,系统地综述了橡胶用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抗氧化剂在辐照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然后,讨论了提高抗氧化剂持续作用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橡胶抗氧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抗辐照 抗氧化剂 链式自由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一回路泄漏率的预测
18
作者 魏淋东 赵新文 朱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2-106,共5页
工况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一回路系统中法兰连接部位、泵的密封面等处发生泄漏。针对准确的泄漏物理模型很难建立的实际情况,在对不可测的温度应力参数进行正态随机游走的基础上,以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为替代模型对一回路泄露率进行预测,并... 工况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一回路系统中法兰连接部位、泵的密封面等处发生泄漏。针对准确的泄漏物理模型很难建立的实际情况,在对不可测的温度应力参数进行正态随机游走的基础上,以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为替代模型对一回路泄露率进行预测,并对替代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替代模型的不确定性评估,并且在小样本容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一回路泄漏率较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过程回归模型 替代模型的不确定性 正态随机游走 一回路泄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模型弹塑性临界点确定方法
19
作者 曹宏军 朱敏 +2 位作者 王盛凹 邓李重阳 马德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6-951,共6页
弹塑性临界点的确定对粗糙表面接触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解决现有的M⁃B模型弹塑性临界点确定方法中,表征值不可测且难以应用的缺点,基于分形理论基本模型,运用数理统计得出了微凸体截断面积分布函数及概率分布密度。结合赫兹接触的... 弹塑性临界点的确定对粗糙表面接触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解决现有的M⁃B模型弹塑性临界点确定方法中,表征值不可测且难以应用的缺点,基于分形理论基本模型,运用数理统计得出了微凸体截断面积分布函数及概率分布密度。结合赫兹接触的理想弹、塑性接触模型得出了具有分形特征的平面⁃平面接触过程中的法向力模型。基于塑性变形时的实际接触面积与截断面积的区别,提出了修正因子,最后得出以临界法向力为表征量的弹塑性临界点确定方法。新方法以法向力为表征量且需通过校准试验得出,更具操作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 模型 分形理论 弹塑性临界点 截断面积 法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辐射屏蔽计算方法与程序概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磊 贾铭椿 +2 位作者 龚军军 夏文明 陈君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反应堆辐射屏蔽计算方法与程序对经济合理的给出反应堆的屏蔽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对反应堆辐射屏蔽计算中常用的确定论方法、MC法以及二者耦合的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以各个方法为基础开发的计算程序,并分析了各个方法与程序的优缺点,... 反应堆辐射屏蔽计算方法与程序对经济合理的给出反应堆的屏蔽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对反应堆辐射屏蔽计算中常用的确定论方法、MC法以及二者耦合的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以各个方法为基础开发的计算程序,并分析了各个方法与程序的优缺点,为后续开展与辐射屏蔽计算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屏蔽计算 确定论法 MC法 耦合 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