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1
作者 张敏 姜强 +1 位作者 赵蔚 孟祥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6,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精准测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成为合理制定相关促进策略的关键。以30个省(市、自治区)的62所高等院校为案例样本开展调查,并基于2018—2024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统计...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精准测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成为合理制定相关促进策略的关键。以30个省(市、自治区)的62所高等院校为案例样本开展调查,并基于2018—2024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统计数据,分别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处阶段、障碍因子、区域内外部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存在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教育数据治理、人员数字化能力、数字化保障、新型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评价是影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差异呈现逐渐缩小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变化的关键;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由单极向多极分化的动态演进趋势。为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应从夯实政策保障,打造教育协调发展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区域内外联动,构筑数据互联共享的智慧教学空间;强化数字教育治理,构建U-G-2T-S多方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深化教师系统培训,建立数据驱动的新质素养测评体系等方面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化转型 发展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纸质海图管理方案
2
作者 李爽 李雪红 +2 位作者 范振凯 孙懿 高晓曦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针对当前纸质海图管理工作中人工参与多、工作量大且易出现差错的问题,结合纸质海图堆叠存储、数量多、种类多的业务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纸质海图管理方案,阐述了海图柜改造、RFID海图标签及应用软件设计的详细方案。实... 针对当前纸质海图管理工作中人工参与多、工作量大且易出现差错的问题,结合纸质海图堆叠存储、数量多、种类多的业务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纸质海图管理方案,阐述了海图柜改造、RFID海图标签及应用软件设计的详细方案。实验表明,当每个海图抽屉中海图存储数量控制在100张以内时,海图的清点时间在1.2 s以内,检测成功率达99.6%以上。依据该方案建成的海图管理系统,可满足纸质海图高效管理需要。本文方案可为海图管理单位和密集资料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图书 纸质海图管理 RFID技术 海图标签 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模式对西行台风所致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成志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8-1164,共7页
针对西行台风浪特征难以把握的问题,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具有高精度、较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分析影响中国海域的一系列西行台风浪... 针对西行台风浪特征难以把握的问题,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具有高精度、较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分析影响中国海域的一系列西行台风浪特征。结果表明:以CCMP风场作为SWAN模式的驱动场,对中国海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模拟的有效波高具有较高精度;从统计的几个西行台风来看,近台风中心波高的低值中心主要位于台风中心的南部或西南部;西行台风的台风浪大值区并不严格分布于危险半圆(第一、第四象限),西行台风浪的大浪区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象限,大浪区与传统的危险半圆重叠区域主要为第一象限。本研究为提高对西行台风浪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式 CCMP风场 台风浪 西行路径 大浪区 中国海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领域中的情感计算技术:应用隐忧、生成机制与实践规约 被引量:19
4
作者 蒋艳双 崔璨 +1 位作者 刘嘉豪 岳丽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8,共8页
情感计算可为分析学生情感状态、研究学生情感作用机理、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创设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提供可能性。该文重点分析教育领域中情感计算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场景,探讨情感计算教育应用的困境与隐忧,并从内生性逻辑和关系性... 情感计算可为分析学生情感状态、研究学生情感作用机理、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创设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提供可能性。该文重点分析教育领域中情感计算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场景,探讨情感计算教育应用的困境与隐忧,并从内生性逻辑和关系性逻辑出发审视教育领域中情感计算应用隐忧的生成机制。基于此,提出四点实践规约:(1)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攻克教育中情感计算的关键技术;(2)制定情感计算技术审查标准与规范,实现跨人机的情感规则形塑;(3)控制学生的隐私边界渗透,构建数字全景敞视下的多元协同共治;(4)加强情感计算技术主体责任意识教育,提升情感计算教育应用生态效度。该文可为我国情感计算技术规范而有序地融入教育生态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教育应用 应用隐忧 伦理决策 人工智能 实践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