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突变负荷在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夕 焦晓栋 臧远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应用使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及预后不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应用使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及预后不佳,寻求预测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标志物迫在眉睫。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前期主要应用于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及疗效预测,近期在EGFR突变型NSCLC中也有相应的探索性研究。就TMB的检测与挑战及其在EGFR突变型晚期NSCLC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突变负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二代测序 全面基因组测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肿瘤筛查与例行体检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文丽 杨标龙 +1 位作者 王湛 臧远胜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例行体检不同于早期肿瘤筛查。早期肿瘤筛查也称机会筛查,是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特点,进行人群的选择。主要从已发表的文献,目前肿瘤筛查的现状、指南及专家相关建议出发,对早期肿瘤筛查及例行体检的特点做了简单剖析,同... 例行体检不同于早期肿瘤筛查。早期肿瘤筛查也称机会筛查,是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特点,进行人群的选择。主要从已发表的文献,目前肿瘤筛查的现状、指南及专家相关建议出发,对早期肿瘤筛查及例行体检的特点做了简单剖析,同时对两者的优缺点等方面做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突出揭示了如何正确做好肿瘤早期筛查的必要性。结合实际自身情况及现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筛查方式,将筛查成本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肿瘤筛查 例行体检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尹萌辰 刘韩森 +5 位作者 李林 高欣 黄权 马俊明 肖建如 莫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52,共9页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速死亡进程。随着癌症发病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脊柱转移瘤发生率越来越高,近...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速死亡进程。随着癌症发病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脊柱转移瘤发生率越来越高,近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脊柱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神经受压 神经功能障碍 晚期癌症患者 癌症发病率 生存质量 局部疼痛 脊柱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及MRI表现(附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鹏 张丹 +3 位作者 陈怡楠 李彬彬 王晨光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总结脊柱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EH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以脊柱区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3例伴周围神经... 目的:总结脊柱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EH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以脊柱区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3例伴周围神经症状。4例行CT检查,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观察内容包括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周围组织侵犯。结果:6例骨EHE中,发生于椎体5例,附件1例。病灶多呈皂泡状(2例)或蜂窝状(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伴硬化边,1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CT平扫呈稍低密度,且密度不均,内伴小点状/斑点状高密度影。T_1WI上呈低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明显强化,密度/信号不均。椎间盘均未受累,1例伴脊膜尾征。结论:脊柱EHE多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皂泡状或蜂窝状;伴或不伴硬化边;可伴脊膜尾征;骨膜反应、累及椎间盘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对腰椎后路术后患者切口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家祥 董连峰 +2 位作者 高欣 刘铁龙 肖建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采用高频电刀暴露腰椎椎板过程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对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8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因腰椎管内肿瘤接受后路腰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的34例成年患者,...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采用高频电刀暴露腰椎椎板过程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对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8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因腰椎管内肿瘤接受后路腰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的34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持续生理盐水冲洗)与对照组(未接受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每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暴露出双侧椎板所需的时间,电刀周围组织的温度,肌肉组织热损伤程度,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止痛药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暴露出双侧椎板所需时间为(29.12±4.6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4.94±3.23)min,电刀周围组织温度为(62.96±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01±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观察组肌肉组织热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及止痛药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2、3天两组VAS评分及止痛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椎后路手术高频电刀暴露腰椎椎板时的肌肉组织热损伤,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内肿瘤 术中冲洗 手术后疼痛 肌肉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