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农业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浦江县浦阳街道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伟敏 潘青仙 黄素娟 《现代农机》 2020年第2期4-5,共2页
介绍了浦江县浦阳街道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监管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的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智慧农业 物联网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稻施肥现状及其效应分析浙江省浦江县调查反思
2
作者 方斌 吴文艺 谢文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2,共4页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提高粮食单产仍是满足粮食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其中,肥料的施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IRMLA项目对浦江农业资源利用进行一次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早稻氮肥用量最高达到了439.5kg·hm-2;晚稻达到了24...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提高粮食单产仍是满足粮食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其中,肥料的施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IRMLA项目对浦江农业资源利用进行一次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早稻氮肥用量最高达到了439.5kg·hm-2;晚稻达到了246.5kg·hm-2;单季稻为402.0kg·hm-2。与之相对应的产量却分别为:早稻4215kg·hm-2;晚稻5625kg·hm-2;单季稻7500kg·hm-2。氮肥施用量过高与产量相对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试验也证明,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提高水稻的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水稻 施肥现状 浙江 浦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县丘陵山地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3
作者 戴燕玉 蒋梅巧 +2 位作者 卞晓波 张良 程林润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40-40,42,共2页
为筛选适宜浦江县丘陵山地种植的特色甘薯品种,对11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中以浙薯13和浙薯75产量较高、平均单薯重较高、烘干率较高,可以用作淀粉加工和薯干机械加工应用;金14-123、浙薯259、金薯926... 为筛选适宜浦江县丘陵山地种植的特色甘薯品种,对11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中以浙薯13和浙薯75产量较高、平均单薯重较高、烘干率较高,可以用作淀粉加工和薯干机械加工应用;金14-123、浙薯259、金薯926等几个品种(系)产量较高、平均单薯重较高、烘干率中等偏低,薯肉桔红或桔黄色,可以用于烘烤型或薯干手工加工用甘薯品种;金13-67、心香和金16-22单株结薯数较多、中小薯商品薯率较高、平均单薯重较低,烘干率中等,适宜作迷你鲜食甘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性状 产量 丘陵山地 浙江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浦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成效
4
作者 戴燕玉 高君庭 《农技服务》 2009年第4期150-152,共3页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浦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及合作社建设先进案例分析,论述了浦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浦江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建设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县养猪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
5
作者 张伏生 《浙江畜牧兽医》 2007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养猪生产 浦江县 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 养猪业 组成部分 养殖污染 市场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葡萄果穗检测算法
6
作者 吴子炜 徐达宇 +2 位作者 夏芳 周素茵 潘青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0-295,397,共7页
针对现代化农场中葡萄果穗分布密集、背景复杂导致其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葡萄果穗快速精确检测算法。以YOLOv5为基础目标检测算法,使用坐标注意力机制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增强其特征表达能力,再利用Bi-FPN... 针对现代化农场中葡萄果穗分布密集、背景复杂导致其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葡萄果穗快速精确检测算法。以YOLOv5为基础目标检测算法,使用坐标注意力机制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增强其特征表达能力,再利用Bi-FPN对图像特征的高效融合,增强网络整体预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检测精度可达83.1%,可以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地检测葡萄果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穗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YOLOv5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土母质对浦江桃形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简中华 徐明星 +3 位作者 宋明义 黄春雷 郑文 陈再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356-436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对桃形李品质的影响,为浦江县更好的发展规划桃形李产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浦江县的岩-土-果实及其根系土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对比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区的桃形李品质和岩石、土壤及根系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目的]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对桃形李品质的影响,为浦江县更好的发展规划桃形李产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浦江县的岩-土-果实及其根系土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对比研究不同成土母质区的桃形李品质和岩石、土壤及根系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浦江桃形李的品质与Ca、B、Zn呈正相关,与Si呈负相关;晚更新世红土风化物中桃形李品质最好,其次为中更新世红土风化物,酸性火山岩类风化物最差。[结论]浦江桃形李适宜种植在中晚更新世红土风化物的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形李 品质 成土母质 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桃形李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技术
8
作者 陈鸿才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1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浦江桃形李 细菌性穿孔病 病原菌 发病规律 病因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巨峰葡萄V形与平棚改一字形架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再宏 程建徽 +3 位作者 陈鸿才 魏灵珠 向江 吴江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436-438,共3页
总结浦江巨峰葡萄V形、平棚架改造成一字形架的改造过程与配套栽培技术。改造后重点培养主蔓和结果母枝,由于葡萄园密度改稀、骨架清晰、管理简单省力、节肥节水,便于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改造后巨峰葡萄产量、品质、效益提高。
关键词 V形架 平棚架 一字形架 巨峰葡萄 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巨峰’葡萄提质节本增效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鸿才 程建徽 +3 位作者 陈再宏 魏灵珠 向江 吴江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巨峰’是浦江葡萄产业主导品种,占全市葡萄面积的90%以上,但在高温、高湿气候下表现优质果比例低、生产成本高、效益下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密改稀、平棚星状形改一字形架、控产、双天膜促早等技术来提高品质,提早成熟期;通... ‘巨峰’是浦江葡萄产业主导品种,占全市葡萄面积的90%以上,但在高温、高湿气候下表现优质果比例低、生产成本高、效益下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密改稀、平棚星状形改一字形架、控产、双天膜促早等技术来提高品质,提早成熟期;通过采用电动卷膜、电动打梢、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梢、覆膜抑草等技术减少了人工成本。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基本实现了浦江‘巨峰’葡萄的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 巨峰 提质 节本 增效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桃形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芝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桃形李 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果形 果肉 皮色 栽培面积 营养 浦江县 年产量 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山地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安忠 吴小蓉 《长江蔬菜》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山地蔬菜是浦江农业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在浙江省农业厅和浦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地蔬菜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初具规模,生产效益十... 山地蔬菜是浦江农业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在浙江省农业厅和浦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地蔬菜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初具规模,生产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全县山地蔬菜面积1400hm^2,总产量560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业 山地 发展对策 生产现状 优势产业 跨越式发展 基础设施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樱桃在浦江的表现与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再宏 方聚雪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16-517,共2页
经过多年的引种实践和栽培技术探索,筛选出2个适宜浦江栽培的西洋樱桃品种,总结其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西洋樱桃 浦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桃形李适生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明义 黄春雷 +3 位作者 简中华 徐明星 郑文 陈再宏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545-549,共5页
通过对浙江名果浦江桃形李品质及产地环境的研究发现,桃形李的果实品质、产量不仅与气候、光热条件有关,地质背景对其也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研究表明,黄尖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的风化残坡积物成分单一,发育形成的土壤缺素较... 通过对浙江名果浦江桃形李品质及产地环境的研究发现,桃形李的果实品质、产量不仅与气候、光热条件有关,地质背景对其也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研究表明,黄尖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的风化残坡积物成分单一,发育形成的土壤缺素较多,不利于桃形李果树的生长;寿昌组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的风化残坡积物成分较复杂,发育形成的土壤化学成分丰富齐全,有益于浦江桃形李的生长发育和优异品质的形成。建议选择寿昌组地层区的土壤建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桃形李 品质 适生环境 环境地球化学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养禽业的发展前景探讨
15
作者 张松梅 张旭霞 +1 位作者 刘红英 虞群超 《浙江畜牧兽医》 2005年第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发展前景 养禽业 新石器时代 丘陵山区 放养技术 家禽饲养 经济圈 养鸡 养鸭 牲畜 麦收 稻田 麦地 鸡鸭 鸡笼 谷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农村饲养母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
作者 楼林珠 《浙江畜牧兽医》 2005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二元母猪 农村饲养 饲养管理条件 品种改良 配种繁殖 经济效益 养猪户 金华 猪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江杂种山羊肥育效果试验
17
作者 黄建成 赵士湘 《浙江畜牧兽医》 1992年第3期8-9,共2页
前言浙江山羊成年体重仅15—16千克,生产性能低下。目前全省存栏山羊约70万只,若通过合理的杂交改良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将会明显提高饲养山羊的经济效益。为探索浙江山羊的杂交改良途径,特进行马莎本,莎本二个杂交组合的适合农村实际... 前言浙江山羊成年体重仅15—16千克,生产性能低下。目前全省存栏山羊约70万只,若通过合理的杂交改良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将会明显提高饲养山羊的经济效益。为探索浙江山羊的杂交改良途径,特进行马莎本,莎本二个杂交组合的适合农村实际的肥育试验。材料与方法从杂交改良试验户中随机选择1991年1月份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杂种山羊 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温暖地区甜樱桃成年树综合管理技术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延军 陈再宏 +4 位作者 吴江 李勃 郑家祥 陈鸿才 王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为了开拓甜樱桃种植区域,尝试将甜樱桃产业向南方推进,连续7年在浙江省种植甜樱桃,种植品种能正常开花结果,4个品种株产超过了10kg。种植中形成南方温暖地区甜樱桃成年树综合管理的技术关键,在于利用一切措施促花保果:利用设施,进一步... 为了开拓甜樱桃种植区域,尝试将甜樱桃产业向南方推进,连续7年在浙江省种植甜樱桃,种植品种能正常开花结果,4个品种株产超过了10kg。种植中形成南方温暖地区甜樱桃成年树综合管理的技术关键,在于利用一切措施促花保果:利用设施,进一步调整小气候;重夏剪,轻冬剪,拉枝刻芽,平衡树势;控水控肥,调整生长势防徒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温暖地区 栽培 成年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康氏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盼 徐志宏 +6 位作者 李绍进 许渭根 李罕琼 盛仙俏 金文灶 王莹莹 赵亦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下雌雄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121.27d和89.64d),而29℃时仅分别为52.10d和36.01d,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9℃,有效积温为1020.9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7℃,有效积温为659.04日·度。在26℃时,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1.94%),种群趋势指数(I)也最高(322.27),有利于种群增长;而在17℃和29℃,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4.85%和67.23%,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9.91和42.19,且32℃时康氏粉蚧1龄若虫生长停滞。说明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康氏粉蚧的种群增长,且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氏粉蚧 实验种群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良 瞿青茶 +2 位作者 胡初生 徐小君 王植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19,共4页
1973年我省小麦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麦苗不表现症状,但到开花前后麦株突然青枯死亡,减产30一80%,重则颗粒无收。患病植株基部发黑随同根系腐烂,自1983—1987年,作者从病田广泛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3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经... 1973年我省小麦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麦苗不表现症状,但到开花前后麦株突然青枯死亡,减产30一80%,重则颗粒无收。患病植株基部发黑随同根系腐烂,自1983—1987年,作者从病田广泛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3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经接种试验,证明该病是由一种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引起的,用麦粒培养能大量形成镰刀形分生孢子,但在PDA培养基或病株上不形成、黄色镰刀菌以菌丝在病基部扩展蔓延、引起基部组织腐烂,并形成小孢子在田间越夏,以后随田间耕作,腐烂组织破碎,小孢子随之扩散土中,当冬季小麦播种后,小孢子萌发侵入麦苗基部以菌丝潜伏越冬,到开花期引起小麦死亡。 通过与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一年轮作、药剂拌种、木霉生物防治等措施均有防病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 根腐病 病原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