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薛继斌 徐保根 +1 位作者 李湛 赵建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率直方图,将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暂时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5个层次。新增建设用地区中75.46%处于高度适宜,其余24.54%处于中等适宜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更微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显示了较好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优度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嘉兴市“两分两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徐保根 杨雪锋 陈佳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研究目的:总结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土地整治的"两分两换"模式的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改革措施,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用制度分析方法并结合问卷调查、咨询访谈等实证方法对"两分两换... 研究目的:总结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土地整治的"两分两换"模式的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改革措施,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用制度分析方法并结合问卷调查、咨询访谈等实证方法对"两分两换"模式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和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分两换"模式是中国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治的有效模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面临现有模式不完善、财政压力大、基本农田调整等问题。研究结论: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土地整治重要措施,"两分两换"模式需采取科学规划、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两分两换”模式 土地发展权交易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薛继斌 蔡玉梅 王冠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得出试点村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研究方法:环境影响识别中采用了矩陈法,参评因子状态值的获取运用... 研究目的:分析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得出试点村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研究方法:环境影响识别中采用了矩陈法,参评因子状态值的获取运用了数学模型法,综合评价时选用了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选取了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4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景观多样性、耕地压力指数、农户集中居住率等共21个参评因子;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规划方案基本可行;同时提出了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研究结论:开展村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土地规划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合理制订规划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统筹流转模式探讨——基于浙江嘉兴“两分两换”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保根 韩璐 陈佳骊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以土地发展权理论、协同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产业与人口集聚中的农村土地统筹流转问题。嘉兴市"两分两换"的做法,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以土地发展权理论、协同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产业与人口集聚中的农村土地统筹流转问题。嘉兴市"两分两换"的做法,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符合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但也面临资金压力、土地规划限制等问题,需要从"人的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耕地保护的角度,建立农村土地统筹流转的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土地发展权价格形成与评估机制、各方利益协调机制、集约用地与耕地保护机制、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产业与人口集聚 农村土地统筹流转 嘉兴“两分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陇南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璐 徐保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如何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信效度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现居住条件满足度与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如何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信效度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现居住条件满足度与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呈正相关关系;(2)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较多受到关系型心理契约影响;(3)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农民较为重视基础设施、医疗服务、初级教育等因素,而忽略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因素。研究结论: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应关注影响农户行为的心理契约因素,引导农户从关注人际交往模式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向更加关注长远利益、建立互助友爱协作模式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发展,应逐步加强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高层次服务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整治 农户心理契约 结构方程模型(SEM)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哲远 华元春 +1 位作者 吴次芳 赵建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8,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动态监测 遥感 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徐保根 赵建强 +3 位作者 薛继斌 顾慧娜 方爱军 董传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居民点用地 方式类型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被引量:46
8
作者 伍育鹏 郧文聚 李武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5,共6页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 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标准样地 农用地分等 耕地质量 动态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武艳 徐保根 +1 位作者 赵建强 王晓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78,共5页
研究目的:阐述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为当前中国正在探索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从而得出对中国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启示。研究结果: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统筹考虑农户、农... 研究目的:阐述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为当前中国正在探索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从而得出对中国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启示。研究结果: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统筹考虑农户、农业和农村,逐步建立了保障农民权益和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补偿机制。研究结论:可借鉴加拿大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并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转变补偿理念,健全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方式的多样化、专业化、动态化与梯度化,完善补偿法规,为完善可持续发展农地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保护 补偿机制 启示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生态适宜性可拓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保根 薛继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简析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意义及其研究动态,重点探讨了为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布局服务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可拓评价模型方法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山西省隰县试区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室诵 可拓评价模型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新一轮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郭城 刘卫东 陈佳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共4页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今后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关键,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新一轮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将会在农村的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当前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新...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今后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关键,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新一轮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将会在农村的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当前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新一轮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土地利用规划 综述 新农村建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泽西州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佳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0,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新泽西州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运作模式,为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泽西州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均是为了推动土地发展权转移计划而依法设立、由董事会负责运...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新泽西州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运作模式,为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泽西州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均是为了推动土地发展权转移计划而依法设立、由董事会负责运行管理,具备行政管理和市场参与两大职能,但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银行在发挥具体职能时各有特点。研究结论:可借鉴新泽西州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制度环境,构建适应于跨行政区域土地发展权转移的交易中介机构体系;严格规范政府主导型交易中介机构的行为;发挥交易中介机构教育宣传功能;强调多方共同参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发展权转移银行 交易中介组织 运行模式 美国新泽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鳄托钵前行 能否凤凰涅槃
13
作者 兰洪海 《城市开发》 2012年第2期32-33,共2页
住宅商改变过去简单地拿地、盖房、预售、回钱、赢利的模式,迫在眉睫。做好手中的住宅产品,同时适当拓宽开发方向。住宅走向微利时代,暴利不再,房产商必须创新产品、提高品质性价比,才可能获得市场认可。
关键词 凤凰 住宅产品 创新产品 房产商 性价比 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