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楔横轧齿轮轴轴齿一体化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束学道 陈啸谷 +3 位作者 连奇杰 蔡汉龙 丁为民 王林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0-1809,共10页
为实现齿轮轴短流程高效精确制造,本文创新了楔横轧齿轮轴一体化成形方法。在分析齿形塑性成形原理基础上,综合出加工模具的主要参数,得出了满足分齿条件的参数公式,设计出齿轮轴楔横轧模具;通过Deform软件对齿形模具进入加工过程的阶... 为实现齿轮轴短流程高效精确制造,本文创新了楔横轧齿轮轴一体化成形方法。在分析齿形塑性成形原理基础上,综合出加工模具的主要参数,得出了满足分齿条件的参数公式,设计出齿轮轴楔横轧模具;通过Deform软件对齿形模具进入加工过程的阶段进行了仿真,得到齿形模具于阶梯轴第1阶段展宽段进入加工成品质量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其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温度场,进而阐明齿轴一体化楔横轧成形机理。仿真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误差在8.2%以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齿轴一体化精确短流程成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 齿轮轴 一体化 成形机理 模具加工参数 分齿公式 模具设计 仿真实验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径比变截面空心薄壁细长轴预制坯挤压成形仿真与分析
2
作者 张庆东 左锦荣 +5 位作者 杨晨 束学道 彭文飞 王英 谢重阳 王国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7-181,186,共6页
所研究的薄壁细长轴具有大深径比、变截面及不均匀薄壁的复杂零件特征,有一定成形难度。在DEFORM-3D有限元软件中对6061铝合金进行热挤压仿真模拟,通过变形均匀性和损伤值对薄壁细长轴成形结果进行评价。采用正交实验探究成形工艺参数... 所研究的薄壁细长轴具有大深径比、变截面及不均匀薄壁的复杂零件特征,有一定成形难度。在DEFORM-3D有限元软件中对6061铝合金进行热挤压仿真模拟,通过变形均匀性和损伤值对薄壁细长轴成形结果进行评价。采用正交实验探究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变形均匀性和损伤值进行优化。采用6061铝合金动态再结晶模型对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下动态再结晶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工艺水平区间内,毛坯温度对挤压成形呈非显著性影响,挤压速度对薄壁细长轴挤压成形有显著影响。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多目标优化,当挤压速度为10 mm/s,挤压温度可在3个水平中任选,都可达到理论上最佳工艺水平。选择挤压速度为10 mm/s,挤压温度为400℃作为最佳工艺水平。基于该工艺参数,挤压过程中轴内外壁都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薄壁细长轴 挤压成形仿真 正交实验设计 灰色关联度分析 6061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颈法兰精密轧制成形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宝寿 彭文飞 +2 位作者 束学道 王路 徐龙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87-90,共4页
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建立了40Cr钢本构关系,建立了高颈法兰封闭轧制成形的刚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轧制过程中高颈法兰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预测其成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体积分数和再结晶体积分数以及平均晶粒尺寸大... 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建立了40Cr钢本构关系,建立了高颈法兰封闭轧制成形的刚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轧制过程中高颈法兰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预测其成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体积分数和再结晶体积分数以及平均晶粒尺寸大小的变化情况,阐明了轧制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细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外径部分在轧制中最先发生动态再结晶,最终轧制法兰的晶粒度可由119μm细化到11.368μm,这对产品性能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法兰 封闭轧制 动态再结晶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Ti-45Nb钛合金冷镦成形有限元模拟研究
4
作者 林凯 杨李杰 +2 位作者 王英 陈兴 胡鹏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9,共12页
在金属塑性成形加工中,振动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零件成形载荷,提高产品质量。本文首次基于塑性大变形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Ti-45Nb钛合金振动辅助冷镦成形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以位错密度的变化作为内变量描述材... 在金属塑性成形加工中,振动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零件成形载荷,提高产品质量。本文首次基于塑性大变形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Ti-45Nb钛合金振动辅助冷镦成形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以位错密度的变化作为内变量描述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材料软化、硬化等关系,建立了振动辅助冷镦成形本构模型,并采用MATLAB工具编程拟合出本构方程中的材料参数。然后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对Ti-45Nb钛合金的大长径比薄壁零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根据反挤压道次中材料成形流动情况的结果,对模具中应力集中的凸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本文基于大变形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振动的软化作用,尤其在材料塑性变形阶段拟合较好,预测精度评估相对系数(RC)值>0.994。此外,通过建模仿真分析得出的多级倒角结构可有效促进材料流动,减小模具磨损,提高模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径比 反挤压 振动辅助 冷镦成形 有限元模拟 模具设计 本构模型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轴类零件楔横轧多楔成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静 许庆斌 +1 位作者 姜晓梅 束学道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4,127,共5页
建立了楔横轧多楔成形铝合金轴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对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铝合金轧件主楔和侧楔均处于展宽段时典型纵截面和横截面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获得了展宽段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特点和金属的流动规律。... 建立了楔横轧多楔成形铝合金轴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对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铝合金轧件主楔和侧楔均处于展宽段时典型纵截面和横截面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获得了展宽段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特点和金属的流动规律。结果对铝合金多楔楔横轧模具的设计及参数选择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轴 楔横轧多楔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成形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宝寿 赵哲骐 +2 位作者 徐京豫 束学道 彭文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有限元模型,通过芯辊六工进进给方式下的模拟分析,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芯辊第1工进进给速度对冷辗扩过程中轧制力矩的变化及分布的影响;基于XS-160精密冷辗机进行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试验研究,...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有限元模型,通过芯辊六工进进给方式下的模拟分析,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芯辊第1工进进给速度对冷辗扩过程中轧制力矩的变化及分布的影响;基于XS-160精密冷辗机进行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试验研究,将数值模拟和试验所得内圈成形效果和内孔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芯辊第1工进速度越大,辗扩力矩越大,冷辗扩过程越不稳定;当芯辊第1和第6工进进给速度分别为1.0和0.1 mm·s-1时,轴承内圈的成形质量和内孔圆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内圈 冷辗扩 数值模拟 力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63/7072铝合金复合板异温异步轧制界面结合强度多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惠 彭文飞 +1 位作者 傅邦杰 邵熠羽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了制备具有高密封性和高安全性的6063/7072铝合金复合板,基于异温异步轧制实验,建立了考虑压下率、异速比、异温比和厚度比的6063/7072铝合金复合板结合界面剥离强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 为了制备具有高密封性和高安全性的6063/7072铝合金复合板,基于异温异步轧制实验,建立了考虑压下率、异速比、异温比和厚度比的6063/7072铝合金复合板结合界面剥离强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速比、压下率、异温比及厚度比对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异温异步轧制时,选择较大的异速比、压下率、厚度比及较小的异温比(即较大的温度差)可有效提高复合板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了剥离强度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厚度比>压下率>异速比>异温比>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温异步轧制 6063/7072复合板 多因素影响 界面结合强度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TA1晶粒度及分布激光超声检测研究
8
作者 夏振鑫 殷安民 +6 位作者 刘高峰 何烨卿 马凯博 徐达 姜家政 卢代军 陈候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采用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对经过热处理之后的16块TA1工业纯钛样品进行检测,获取激光超声信号。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拟态分解(CEEMD)、变分拟态分解(VMD)、集合经验拟态分解(EEMD)三种降噪方式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取频率下的超声衰减系数。... 采用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对经过热处理之后的16块TA1工业纯钛样品进行检测,获取激光超声信号。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拟态分解(CEEMD)、变分拟态分解(VMD)、集合经验拟态分解(EEMD)三种降噪方式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取频率下的超声衰减系数。基于瑞利散射公式,利用10 MHz下衰减系数建立了晶粒度检测的模型,检测精度小于92.5%。将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系数作为输入,晶粒度作为输出,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晶粒度检测模型,模型检测精度大于97%。再将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系数作为输入,期望值μ和标准值σ作为输出,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晶粒尺寸分布检测模型,检测期望值μ和标准差σ的检测精度大于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GA-BP神经网络 TA1工业纯钛 晶粒度 晶粒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Mask R-CNN对M50轴承钢中碳化物的研究
9
作者 孙瑞明 李淑欣 +2 位作者 鲁思渊 金永生 肖华海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7,共9页
M50轴承钢中主要的碳化物类型为MC、M_(2)C和M_(23)C_(6)。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3种碳化物的形状、尺寸和在材料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别。有些碳化物的尺寸较大且分布不均匀。轴承受载过程中,这些碳化... M50轴承钢中主要的碳化物类型为MC、M_(2)C和M_(23)C_(6)。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3种碳化物的形状、尺寸和在材料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别。有些碳化物的尺寸较大且分布不均匀。轴承受载过程中,这些碳化物会成为应力集中的区域,对轴承疲劳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高效地获得材料中的碳化物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掩膜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模型,可批量鉴别SEM图像中3种碳化物的种类,确定其尺寸大小及分布。网络模型输出的图像和数值结果显示,M50轴承钢中M_(2)C型碳化物尺寸大且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尺寸最大的MC型碳化物和尺寸最小的M_(23)C_(6)型碳化物分布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Mask R-CNN M50轴承钢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钢的冷弯成形工艺参数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子轩 束学道 +3 位作者 郭德林 王英 位杰 周子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6-451,共6页
针对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工艺参数水平较多时,试验数量巨大,甚至无法进行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利用均匀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多水平工艺参数对C型钢成形质量的影响。先是采用MSC.Marc对C型钢的整体及各层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基于... 针对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工艺参数水平较多时,试验数量巨大,甚至无法进行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利用均匀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多水平工艺参数对C型钢成形质量的影响。先是采用MSC.Marc对C型钢的整体及各层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基于均匀试验设计获得的计算结果样本在MATLAB中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降低板材成形的边部最大等效应变,有效改善了冷弯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钢 等效应力 均匀试验设计 回归分析 最大等效塑性应变 冷弯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高铁轴承外圈冷辗扩成形力能参数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位杰 束学道 +2 位作者 何杰 孙宝寿 漆良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系统分析了驱动辊转速、芯辊直线进给速度和轧制比对高铁轴承外圈冷辗扩成形力能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随驱动辊转速的提高,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逐渐减小;随芯辊直线进给速...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系统分析了驱动辊转速、芯辊直线进给速度和轧制比对高铁轴承外圈冷辗扩成形力能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随驱动辊转速的提高,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逐渐减小;随芯辊直线进给速度的增加,轧制力逐渐增加,而轧制力矩先增加后减少;随坯料轧制比的增加,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逐渐增加。随后,进行了类比轧制力矩实验测试与验证,验证结果说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轴承 冷辗扩 轧制 力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轴承外圈的冷辗扩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杰 束学道 +1 位作者 彭文飞 孙宝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01-103,共3页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基于冷辗扩基本理论,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外圈的冷辗扩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冷辗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变形机理。研究结果为实现和...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基于冷辗扩基本理论,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外圈的冷辗扩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冷辗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变形机理。研究结果为实现和推广高铁轴承冷辗扩轧制成形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辗扩 高铁轴承 数值模拟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端长度对楔横轧阶梯轴成形光轴端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束学道 韩素涛 位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随着楔横轧工艺的不断创新与产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阶梯轴楔横轧成形光轴时,由于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导致轴端长度直接影响着轧件轴端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为探明其影响规律,提高轧件端部质量与楔横轧的材料利用率,通过DEFORM... 随着楔横轧工艺的不断创新与产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阶梯轴楔横轧成形光轴时,由于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导致轴端长度直接影响着轧件轴端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为探明其影响规律,提高轧件端部质量与楔横轧的材料利用率,通过DEFORM-3D有限元软件,采用数值模拟与轧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楔横轧阶梯轴成形光轴的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场、应变场及特征点,揭示轧制过程金属流动规律,阐明轧制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正交试验设计轴端长度、台阶倾角、台阶长度、断面收缩率4个工艺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轴端凹心的影响关系,即凹心值与轴端长度、台阶倾角成负相关,与台阶长度、断面收缩率成正相关,且随着坯料轴端长度的减小最终轧件端部凹心逐渐增大。应用统计数据软件SPSS22.0拟合获得各工艺参数与轧件端部质量的关系方程式,以凹心值等于零为目标,获取了最优轴端长度对端部质量的影响方程式。通过轧制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获得的轧件形状和最终的端部凹心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获得的公式与端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以有效地从理论上提高轧件端部质量,确定闭开联合楔横轧闭式轧制轴端长度,实现楔横轧无料头近净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端长度 工艺参数 端部质量 楔横轧 凹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闭开联合轧制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子荣 束学道 +2 位作者 位杰 殷安民 马吉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11-114,共4页
通过Deform-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汽车油泵轴楔横轧轴向闭开联合轧制的热、力和微观组织相互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闭开联合轧件的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件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整体断面收缩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闭... 通过Deform-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汽车油泵轴楔横轧轴向闭开联合轧制的热、力和微观组织相互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闭开联合轧件的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件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整体断面收缩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闭式断面收缩率占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闭式轧制长度比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开联合轧制 工艺参数 微观组织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海浪复合发电装置浮体形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啸 李国富 +1 位作者 郑烨堃 陈善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150,62,共4页
基于水上光伏发电和海浪发电技术,提出了一种浮子式光伏海浪复合发电方案。首先分析浮体在海浪中的运动特性及角度摆动规律,将浮体的沉升运动和角度摆动以简谐形式表达,然后结合倾斜表面上太阳辐射能的计算模型和浮体捕获海浪能计算模型... 基于水上光伏发电和海浪发电技术,提出了一种浮子式光伏海浪复合发电方案。首先分析浮体在海浪中的运动特性及角度摆动规律,将浮体的沉升运动和角度摆动以简谐形式表达,然后结合倾斜表面上太阳辐射能的计算模型和浮体捕获海浪能计算模型,得出浮体的沉升运动为影响浮体捕捉海浪能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水动力仿真软件AQWA仿真分析了四种不同形状浮体在海浪中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圆柱形底浮体的沉升速度幅值和角度摆动幅值均最小,说明海浪对其运动状态影响最小;锥形底浮体的摆动角度较大,对浮体表面光照性能的影响较大;平底锥形和球面形底的浮体沉升速度较大,摆动角度相对较小,适合作为光伏海浪复合发电装置的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体形状 复合 光伏 海浪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颈法兰封闭轧制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16
作者 何杰 束学道 +1 位作者 孙宝寿 徐龙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05-107,104,共4页
结合微观组织动态再结晶理论,建立了高颈法兰封闭轧制有限元模型。借助DEFORM-3D软件,通过云图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及再结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轧制的进行,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变化在径向是由外向内扩展,在轴向是从底盘向颈部扩展;... 结合微观组织动态再结晶理论,建立了高颈法兰封闭轧制有限元模型。借助DEFORM-3D软件,通过云图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及再结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轧制的进行,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变化在径向是由外向内扩展,在轴向是从底盘向颈部扩展;法兰坯料的微观晶粒尺寸由初始119μm细化到最小值为11.3μm。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轧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法兰 微观组织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机匣冷态强力旋压力学行为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束学道 郑家斌 +2 位作者 刘艳丽 徐海洁 谢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7,共9页
针对航空钣金机匣材料难于成形,且成形后的产品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以高温合金GH3030为材料,在阐明钣金机匣冷态强旋成形回弹理论与载荷作用机制基础上,使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导入实验室之前所得到的GH3030的本构方程,在... 针对航空钣金机匣材料难于成形,且成形后的产品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以高温合金GH3030为材料,在阐明钣金机匣冷态强旋成形回弹理论与载荷作用机制基础上,使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导入实验室之前所得到的GH3030的本构方程,在软件中建立了航空机匣锥形件冷态强旋的仿真模型,分析了旋轮间隙、旋轮进给比、芯模半锥角等旋压参数对钣金机匣冷态强旋成形回弹与载荷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回弹角度影响的主次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曲面设计实验方法,得到旋压过程中最大成形力与旋压参数的量化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可信度以及精确度。最终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模型的可信度和精准度较高;在最终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中取点验证,发现误差在10%以内,因此,回归模型较为精准。最后,进行了旋压实验,对比分析了仿真结果与旋压实验实测结果的回弹角度,其平均误差在6.2%以内,验证了仿真结果及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仿真分析的回弹角度与实验测得回弹角度变化趋势几乎相同,并且误差较小,控制在12%以内,表明仿真分析的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展现旋压件的回弹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实现高温合金钣金机匣锥形件冷强旋的精确成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钣金机匣 高温合金GH3030 冷强旋 回弹 成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内圈冷辗扩封闭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洪哲 孙宝寿 +1 位作者 束学道 彭文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07-109,113,共4页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冷辗扩封闭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坯料辗扩过程中应力应变分析,获得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结果表明,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由小端面向大端面。分析了封闭辗扩过程中坯...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冷辗扩封闭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坯料辗扩过程中应力应变分析,获得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结果表明,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由小端面向大端面。分析了封闭辗扩过程中坯料温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开式辗扩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封闭辗扩有利于改善端部质量,但辗扩时温度比开式成形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辗扩 封闭成形 热力耦合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曲面柔顺抛光材料去除的理论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强 詹建明 +1 位作者 徐克品 丁烨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9-1714,共6页
针对大型曲面柔顺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问题,重点对柔顺抛光工具与工件表面接触区域的材料去除量进行建模,并推导出影响材料去除量的主要因素是摩擦系数。基于柔顺抛光工具系统和数控铣床建立实验平台,进行了大型曲面柔顺抛光过程的摩... 针对大型曲面柔顺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问题,重点对柔顺抛光工具与工件表面接触区域的材料去除量进行建模,并推导出影响材料去除量的主要因素是摩擦系数。基于柔顺抛光工具系统和数控铣床建立实验平台,进行了大型曲面柔顺抛光过程的摩擦系数实验和电机电流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接触区域内随着抛光工具驻留时间的延长摩擦系数呈增大趋势,电机电流与抛光力之间存在实时对应的关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摩擦系数对材料去除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曲面柔顺抛光 材料去除 摩擦系数 电机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四坐标数控柔顺研抛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烨 詹建明 +1 位作者 韩强 徐克品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12期1559-1563,共5页
针对自由曲面研抛加工五坐标平台存在操作困难、成本昂贵的问题,现以三轴数控铣床为载体,设计了一套具有良好曲线追踪能力的四坐标柔顺研抛工具系统,来实现模具曲面的自动化光整加工。对工具系统采取力/位混合伺服柔顺控制策略,将研抛... 针对自由曲面研抛加工五坐标平台存在操作困难、成本昂贵的问题,现以三轴数控铣床为载体,设计了一套具有良好曲线追踪能力的四坐标柔顺研抛工具系统,来实现模具曲面的自动化光整加工。对工具系统采取力/位混合伺服柔顺控制策略,将研抛加工中的力控空间和位控空间实施了正交分解。在考虑其与数控铣床坐标系统差异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自由曲面四坐标精密研抛的成型机理与成型过程。利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开发了一款自动编程软件系统,能生成该工具系统可执行的数控代码,并借助ADAMS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轨迹与曲面形貌相吻合,该技术能胜任自由曲面的精密研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四坐标数控加工 柔顺研抛 自动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