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姚益平 郭芬芬 +3 位作者 金志凤 张寒 何宽科 肖晶晶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85-90,共6页
葡萄是浙江十大主导产业果品之一,其生长、结实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研究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对于科学发展葡萄产业、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意义明显。基于1971—2017年浙江68个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1985—2017年浙江省葡萄统计年鉴资料和2016... 葡萄是浙江十大主导产业果品之一,其生长、结实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研究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对于科学发展葡萄产业、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意义明显。基于1971—2017年浙江68个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1985—2017年浙江省葡萄统计年鉴资料和2016年浙江省县(市、区)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葡萄的光合生产潜力(Y_Q)、光温生产潜力(Y_T)和气候生产潜力(Y_W)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浙江省葡萄Y_Q、Y_T和Y_W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41.3、115.3、102.8 t/hm^2。空间分布表现为:Y_Q,浙北高浙南低;Y_T,浙中高于浙南和浙北;Y_W,浙南高浙北低。近47年,Y_Q、Y_T和Y_W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0.10、1.2 t/(hm^2·10年)。2016年浙江省葡萄生产气候资源利用率各地平均为20.5%,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建德、宁绍平原中部、嘉兴南部等地区;低值区在浙西西部、浙南山区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气候生产潜力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红 范其平 何宽科 《海洋预报》 2009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章对2007年7月21日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副高边缘的不稳定区域,高空有弱冷空气侵入形势下,地面静止锋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浙北地... 文章对2007年7月21日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副高边缘的不稳定区域,高空有弱冷空气侵入形势下,地面静止锋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浙北地区低层暖平流和地面持续4天的高温,积累了巨大的不稳定能量,在高空有冷平流侵入后,高低层温度差动平流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源地位于露点锋区之中,实际预报工作中要注意露点锋区中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出现阵风锋和快速移动的强对流短带,是有雷雨大风天气产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弱冷空气 温度差动平流 阵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域赤潮气象因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叶君武 周丽琴 +1 位作者 陈淑琴 叶久生 《海洋预报》 2009年第4期76-82,共7页
根据舟山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在海水富营养化和水文条件已经具备的条件下,气象条件变化是诱发赤潮重要的原因。分析表明,舟山海域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和区域性气象条件,不同规模的赤潮发生前6d和发生后4d在气压、温度、湿度、... 根据舟山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在海水富营养化和水文条件已经具备的条件下,气象条件变化是诱发赤潮重要的原因。分析表明,舟山海域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和区域性气象条件,不同规模的赤潮发生前6d和发生后4d在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云量、蒸发量、风速、风向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并依此来判别赤潮发生的可能性,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舟山 气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渔业海损事故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服务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君武 徐燕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3,共6页
本文统计了1995~2000年发生在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舟山渔业海损事故资料和该区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渔业海损事故发生的季节、地域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针对目前预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海洋渔业气象服... 本文统计了1995~2000年发生在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舟山渔业海损事故资料和该区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渔业海损事故发生的季节、地域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针对目前预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海洋渔业气象服务提出一些建议和预防对策,希能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海损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损事故 气象条件 舟山市 渔业 气象预报 气象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市一次冬季暴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5
作者 张伟红 《海洋预报》 2006年第B09期98-103,共6页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数值分析产品,分析了2004年12月3-5日发生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暴雨和舟山市沿海的大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由台风倒槽和冷空气及深厚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引起的;台风环流引起的东南低空急...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数值分析产品,分析了2004年12月3-5日发生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暴雨和舟山市沿海的大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由台风倒槽和冷空气及深厚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引起的;台风环流引起的东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冷空气的侵入加上深厚的高空槽引起的低空辐合、中高层辐散,促使了东海低压的剧烈发展,产生了猛烈的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风 高空槽 低压倒槽 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全潮测验的气象保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学军 胡筱敏 +1 位作者 赵惠芳 张蔺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4,共7页
基于我国近海全潮测验气象保障的迫切需求,根据我们在现场调查中积累的有效经验,把影响中国近海的天气过程看成是大背景场上气压单体的运动,冬季的基本态是气压单体的向海运动,夏季的基本态是气压单体的向陆运动。具体到调查海区,首先... 基于我国近海全潮测验气象保障的迫切需求,根据我们在现场调查中积累的有效经验,把影响中国近海的天气过程看成是大背景场上气压单体的运动,冬季的基本态是气压单体的向海运动,夏季的基本态是气压单体的向陆运动。具体到调查海区,首先把握调查时段天气过程的基本态,关注大背景场中气压单体的运动趋势,推判可能影响到调查海区的气压单体的活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调查区调查时段天气形势的极端情况;基于可以获得的公益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对调查现场基本背景场的踏勘和分析研究,形成局地性修正因子,从而进行调查海区的局地补充订正预报;用现场气象观测站的资料进行验证与反馈,不断改进局地性修正因子;充分结合诸如风动能在一定时段内积分总量准守恒的周期规律性等经验规律,进行调查现场的气象保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潮测验 气象保障 动力学分析 气压单体 局地性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对9806号登陆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龚 陆维松 +1 位作者 覃军 邵迪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9806号热带气旋为例,探讨了舟山群岛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群岛的地形作用能使西行登陆热带气旋的路径产生偏折;同时,地形引起的气流爬坡作用还会使主要岛屿山脉迎风坡的降水增多,并诱生中小尺度的地形...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9806号热带气旋为例,探讨了舟山群岛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群岛的地形作用能使西行登陆热带气旋的路径产生偏折;同时,地形引起的气流爬坡作用还会使主要岛屿山脉迎风坡的降水增多,并诱生中小尺度的地形高压。这些结果揭示了小型岛屿地形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的一些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地形 9806登陆热带气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地区台风降水Z-R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宽科 范其平 +2 位作者 李开奇 陈淑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6,共4页
利用2004—2005年舟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台风基数据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网资料,拟合适合于舟山地区台风降水的Z-R关系:Z=70R1.38,并对其进行有效性确认。应用此关系对台风"南玛都"和"卡努"的降水进行雨量估测并与美... 利用2004—2005年舟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台风基数据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网资料,拟合适合于舟山地区台风降水的Z-R关系:Z=70R1.38,并对其进行有效性确认。应用此关系对台风"南玛都"和"卡努"的降水进行雨量估测并与美国WSR-88D默认Z-R关系及实时雨量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小雨量地区,应用美国WSR-88D默认Z-R关系估测台风降水比较接近于实际。但是,对于大雨量地区来说,应用此关系估测台风降水更接近实际雨量,而应用默认Z-R关系估测台风降水,大雨雨量被严重低估。文中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关系 雷达基数据 基本反射率因子 降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淑琴 黄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通过对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各种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地面的倒槽波动,加上高空的涡度平流、低层南北两支气流相遇形成的强烈的切变是地面低压能够形成并发展的关键。中低层的温度平流、降水凝结释放潜热维持上升运动... 通过对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各种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地面的倒槽波动,加上高空的涡度平流、低层南北两支气流相遇形成的强烈的切变是地面低压能够形成并发展的关键。中低层的温度平流、降水凝结释放潜热维持上升运动,是低压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高空动量下传最终形成了地面的强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大风 动量下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冬半年灾害性大风的成因与预报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忠恩 陈淑琴 黄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舟山市1994—2003年的实测风资料分5类统计了舟山群岛冬半年大风的发生规律。对一次冷空气个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是强冷平流、高空急流、动量下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一次低气压引起的大风的分析认为涡度平流、温度平流、... 利用舟山市1994—2003年的实测风资料分5类统计了舟山群岛冬半年大风的发生规律。对一次冷空气个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是强冷平流、高空急流、动量下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一次低气压引起的大风的分析认为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潜热释放对低压发展有重大贡献。根据大风的成因和预报经验选择有关物理量进行t统计分析,选择有异常表现的物理量作预报因子。最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并进行了试报,试报误差都在4.5 m/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大风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麦莎”在舟山引起的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淑琴 黄辉 《海洋预报》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台风"麦莎"在舟山产生特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有3个:(1)台风登陆后减弱缓慢,主要是由于其东面大范围的输入云带提供与水汽和能量,同时高空急流形成的辐散场和次级垂直... 通过对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认为台风"麦莎"在舟山产生特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有3个:(1)台风登陆后减弱缓慢,主要是由于其东面大范围的输入云带提供与水汽和能量,同时高空急流形成的辐散场和次级垂直环流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2)舟山地区的水汽辐合、高空辐散、上升速度等物理量都非常有利于强降水;(3)"麦莎"处于对流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发展旺盛,是强降水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舟山 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谱勒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宽科 王坚侃 《海洋预报》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通过2004年7月12日发生在舟山海域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谱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快速移动的弓状回波是产生灾害性大风天气的一个有利征兆;弓状回波的后侧存在弱回波通道,表明存在强的下沉后侧入流急流;弓状回波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气旋式... 通过2004年7月12日发生在舟山海域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谱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快速移动的弓状回波是产生灾害性大风天气的一个有利征兆;弓状回波的后侧存在弱回波通道,表明存在强的下沉后侧入流急流;弓状回波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气旋式旋转和反气旋式旋转,决定着未来强对流天气发展加强和减弱消散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反射率 基本速度 弓状回波 组合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CEP产品制作舟山港口精细化风力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其平 林伟 +2 位作者 唐跃 何宽科 朱持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11-315,共5页
利用美国每天4次发布的NCEP10mU、V风资料和舟山各港口海岛自动气象站网的每小时最大风和极大风资料,将30°N附近各经度上NCEP的风速资料在一定假设下订正到海面状态,并非线性地内插到站点位置,合成后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在16个方位上... 利用美国每天4次发布的NCEP10mU、V风资料和舟山各港口海岛自动气象站网的每小时最大风和极大风资料,将30°N附近各经度上NCEP的风速资料在一定假设下订正到海面状态,并非线性地内插到站点位置,合成后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在16个方位上进行对比,分别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式。在取得一个样本的时段内(3h),其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各有一个NCEP10m风资料预报值,将这两个预报值分别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建立一个关系式,使得3h内的风有两个预报方程,预报时可以得到两个预报值。将此两个预报值进行最简单的集合得到集合预报值,试报结果表明用此方法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10m风资料 环境风场 海面订正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大风实时监测警报网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伟 何志军 李晓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7,共3页
根据舟山群岛的地理和地形条件,研究规划了舟山群岛大风实时监测警报网的建设,介绍了设备、通信系统、数据实时采集和监控系统、准业务化运行管理办法。
关键词 舟山群岛 大风实时监测警报网 地形条件 通信系统 数据实时采集 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一次“晴天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淑琴 唐跃 黄辉 《海洋预报》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主要使用常规填图资料计算各种物理量,对一次“晴天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的形成机制是:在强盛的西北急流作用下,急行性干冷锋快速东移南下,形成中低层的强温度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加热共同作用,... 主要使用常规填图资料计算各种物理量,对一次“晴天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的形成机制是:在强盛的西北急流作用下,急行性干冷锋快速东移南下,形成中低层的强温度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加热共同作用,形成大的温度层结递减率,产生不稳定层结,引起垂直动量交换,因此地面出现强风。最后总结出此类大风的预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天暴 冷空气 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01号台风“珍珠”路径及舟山沿海风雨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伟红 何宽科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65-70,共6页
受0601号台风"珍珠"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06年5月1 8日舟山普降暴雨,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舟山沿海海面风力达到11级,11级大风持续时间长达20个小时。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台风"珍珠"路径和舟山风雨特征进行了分析,... 受0601号台风"珍珠"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06年5月1 8日舟山普降暴雨,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舟山沿海海面风力达到11级,11级大风持续时间长达20个小时。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台风"珍珠"路径和舟山风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台风"珍珠"移动路径属抛物线状登陆转向路径,它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影响形成的。对于早期登陆北卜的台风,预报上要着重考虑中纬度西风槽、冷空气与台风环流相互结合时降水、风力的不对称分布。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加强。台风环流与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促使台风倒槽发展,使结合区域强风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珍珠”路径 西风槽 副高 台风倒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报舟山沿海突发性冷空气大风
17
作者 陈淑琴 张蔺廉 黄辉 《海洋预报》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用舟山市1994~2003年的测风站资料统计了突发性冷空气大风的发生规律,是以中路冷空气为主,主要发生在11月到3月。通过t统计分析,认为与冷空气大风关系密切的物理量主要有各层风速、低层的温度梯度、地面的气压梯度等,因此主要从这... 本文用舟山市1994~2003年的测风站资料统计了突发性冷空气大风的发生规律,是以中路冷空气为主,主要发生在11月到3月。通过t统计分析,认为与冷空气大风关系密切的物理量主要有各层风速、低层的温度梯度、地面的气压梯度等,因此主要从这些物理量中选取预报因子。用SVM方法建立预报模型,结果证明SVM方法确实适合小样本建模,有较好的推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突发性 冷空气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异常下舟山地区梅雨期降水特征浅析
18
作者 张绍会 徐哲永 +1 位作者 吴姗姗 孙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153-156,共4页
利用NCEP等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了2020年和2021年舟山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2020年,全球受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副高总体偏弱,同时,西伯利亚长期存在的暖高压配合东北冷涡,使得北方的冷空气获得了足够抗衡副高... 利用NCEP等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了2020年和2021年舟山地区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2020年,全球受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副高总体偏弱,同时,西伯利亚长期存在的暖高压配合东北冷涡,使得北方的冷空气获得了足够抗衡副高推动雨带北移的能量,使副高难以在我国近海北抬,进而造成梅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徘徊。孟加拉湾海域的特强气旋风暴“安攀”(超强台风级),驱动水汽通过其气旋性结构进入(逆时针旋转)其南侧形成西南风,获得足够多的动量和能量,使得西南风携带大量水汽涌入南海,加速了南海季风暴发。(2)2021年全球受弱的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副高前期发展旺盛,同年西伯利亚中高纬度冷空气比较弱,无法与副高分庭抗礼,是造成2021年入梅早、出梅早,降水略超过常年的一个原因。后期副高迅速衰退到西太平洋,使得雨带在北方冷空气南下侵入,再次对舟山产生影响,产生了“倒黄梅”的降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副高 中部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更新同化的滞后短时集合预报试验及检验 被引量:21
19
作者 傅娜 陈葆德 +1 位作者 谭燕 周伟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7-1256,共10页
本文基于华东区域中尺度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WRF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B-WARR),应用时间滞后法进行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由7个集合预报成员组成,进行逐小时预报,预报时效为6 h。本文通过... 本文基于华东区域中尺度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WRF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B-WARR),应用时间滞后法进行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由7个集合预报成员组成,进行逐小时预报,预报时效为6 h。本文通过对2011年6月17日至9月30日期间降水过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引入面雨量对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小-大雨量级,集合平均优于集合成员预报,但暴雨量级集合平均不及部分集合成员预报。(2)不同的降水量级,并非都是最接近预报时刻,技巧最高,小-大两量级的降水可以提前6 h预报。(3)降水概率预报优于集合平均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关注最接近预报时刻,小-中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概率较大时,其可用性较大,而大-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概率较小时,可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滞后 集合预报 面雨量 短时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沿海连续3次飑线演变过程的环境条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淑琴 章丽娜 +2 位作者 俞小鼎 徐哲永 刘菡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7-368,共12页
利用雷达和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日本气象厅(JMA)区域谱模式(RSM)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日发生在浙北的连续3次飑线过程(其中第3次在近海生成了弓形回波)进行诊断分析。分别探讨3条飑线发展演变情况和对应的各种环境场条件,侧重对比... 利用雷达和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日本气象厅(JMA)区域谱模式(RSM)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日发生在浙北的连续3次飑线过程(其中第3次在近海生成了弓形回波)进行诊断分析。分别探讨3条飑线发展演变情况和对应的各种环境场条件,侧重对比下垫面温度、湿度、风辐合等条件与对流发展演变的关系,尤其是海陆边界对对流新生与加强的作用。从水平、垂直方向分析第3条典型弓形飑线形成过程中单体的发展、减弱、出流、入流、新单体生成、传播等过程。研究发现,在天气背景相似的小范围区域内,气温高、湿度大之处、锋面、辐合线、海岸线附近容易新生单体和加强对流。强对流系统对下垫面也有反馈作用,进而影响对流系统的发展变化:强雷暴单体的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冷池,其前侧冷空气向外辐散形成阵风锋,迫使锋前暖湿气流在冷池上抬升,在阵风锋附近产生新的对流单体,形成对流系统的传播。强单体经常在海岸线附近生成、加强,尤其是阵风锋与海岸线相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飑线 下垫面 海陆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