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印染行业污泥资源化降碳绩效研究
1
作者 张东明 陈东波 +8 位作者 樊立安 王智慧 杨晨 吕洪炳 李清毅 蔡依曼 田金平 陈亚林 陈吕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推进污泥处置节能降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抓手。针对印染污泥高硫、高氯特性,依托浙江某2500 t/d规模印染污泥焚烧工程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系统揭示... 推进污泥处置节能降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抓手。针对印染污泥高硫、高氯特性,依托浙江某2500 t/d规模印染污泥焚烧工程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系统揭示印染污泥资源化面临的能源效率、烟气超低排放、经济环境效益等主要挑战,比较了3种技术路线,提出印染污泥资源化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研究发现:该工程案例印染污泥干化焚烧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8.1%;与卫生填埋+燃煤热电联产相比,处理1 t印染污泥混合燃料(干燥基)全生命周期可减排温室气体647 kg(以CO_(2)当量计);运用炉内脱酸+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双塔脱酸可实现焚烧烟气超低排放;煤炭掺烧比例(质量分数)控制在20%,印染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可为印染行业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行业 污泥干化焚烧 碳减排 技术经济性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工艺在高盐含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施国忠 徐浩然 +3 位作者 颜亦磊 冯向东 姚之侃 张林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56,共5页
经多年治理,燃煤电厂大部分常规废水已经得到了合理回用,但高盐含氨废水的深度处理仍存缺陷。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多、含氨量大、含盐量高的特点,远远超出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氨氮限值15 mg/L,也难以通过简单处理达到回用标准。针对... 经多年治理,燃煤电厂大部分常规废水已经得到了合理回用,但高盐含氨废水的深度处理仍存缺陷。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多、含氨量大、含盐量高的特点,远远超出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氨氮限值15 mg/L,也难以通过简单处理达到回用标准。针对燃煤电厂含氨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设计并建设了2×60 m^(3)/h处理能力的电化学氧化含氨废水处理工程,并开发了系统运行策略。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燃煤电厂20.9万吨/年的含氨废水处理需求,并将副产物余氯用作为冷却水系统杀菌剂。通过进水水质调质和反应器电流控制确保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 mg/L,通过进水pH控制和氨氮浓度控制确保出水pH不小于6.0。增大反应器电流有利于提高氨氮去除效率和出水余氯浓度,但会影响系统能耗和出水pH。工程静态投资709万元,运行经济成本182.5万元/年,静态投资回收期4.7年,去除氨氮污染物14630 kg/年。相较于原有折点氯化工艺,具有能量效率高、设备占地小、无需投加药剂、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为同类含氨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提供了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含氨废水 燃煤电厂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耦合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西明 王峰 +2 位作者 俞华栋 李军海 许好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15,共4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现代煤化工要寻求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应主动寻求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从技术、经济、环保3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可行性,希望为推动煤化工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提供一个现实解决途径,为煤...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现代煤化工要寻求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应主动寻求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从技术、经济、环保3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可行性,希望为推动煤化工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提供一个现实解决途径,为煤化工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可再生能源 氢能 碳排放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10 MW海上风力机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子琪 王立忠 +3 位作者 潘华林 张宝龙 王立林 洪义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合分析软件Zwind,首先开展10 MW大型风力机全工况仿真分析,并通过提取多个高度处的加速度和倾角响应构建数据库,用以模拟多种风力机塔筒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状况。然后基于LSTM建立风力机塔筒加速度和倾角的数据重构模型,训练并验证所构建的数据重构模型的精度。最后在数个未布置传感器的位点上检验LSTM数据重构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LSTM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模型,可基于有限位点的正常服役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高精度地重构故障传感器以及未测位点的塔筒响应数据;此外,基于倾角响应的重构结果比基于加速度响应的重构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结构健康监测 深度学习 故障传感器 数据重构 倾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瑾 牛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3,共2页
《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DA/T 103—2024)规定了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形成电子文件归档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进行招标投标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DA/T 103—2024)规定了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形成电子文件归档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进行招标投标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规范》将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标投标 电子文件归档 交易平台 归档管理 《规范》 企业事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强迫低频振荡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龚振 沈汉铭 +3 位作者 谢小荣 张浙波 杨磊 步弋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9,共12页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例,构建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功率输入输出频域闭环传递函数模型,指出了MPPT控制引入的间谐波会导致基于VSG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发生强迫低频振荡。与基于传统二阶时域微分方程的强迫振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论证了所提闭环传递函数与传统二阶微分方程的等价性,从而便于从频域输入-输出关系角度更直观地分析扰动源和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VSG超调效应和有功、无功功率动态耦合效应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仿真算例验证了VSG控制超调和功率耦合对加剧强迫振荡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间谐波 强迫振荡 虚拟同步机 超调效应 功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安全韧性量化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旗 钱晓栋 +2 位作者 肖方雄 陈丽 徐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79,共6页
燃气是一种高效、稳定、低碳的清洁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大力推进城市燃气发展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满足城市高品质用能需求的有效路径,又是推动节能降碳,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由于燃气具有易燃、... 燃气是一种高效、稳定、低碳的清洁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大力推进城市燃气发展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满足城市高品质用能需求的有效路径,又是推动节能降碳,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点,随着城市燃气的快速发展,燃气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相关事故时有发生。为有效防范化解燃气安全风险与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更好推动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坚持目标性、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本土性五大导向,首次将韧性评估的方法论与燃气安全评估工作相结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燃气安全韧性量化评估体系,对城市燃气安全相关指标进行全面梳理、摸排与评估,为推进城市燃气本质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 安全韧性 评估指标 层次分析法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CO_(2)捕集的减排效率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全斌 周琼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了客观评价不同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水平,判别CO_(2)捕集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提出减排效率概念和计算模型。CO_(2)减排效率表示某种CO_(2)捕集技术的有效减排能力,即捕集单位CO_(2)所发生的CO_(2)有效减排量,减排效率模型对CO_(2)... 为了客观评价不同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水平,判别CO_(2)捕集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提出减排效率概念和计算模型。CO_(2)减排效率表示某种CO_(2)捕集技术的有效减排能力,即捕集单位CO_(2)所发生的CO_(2)有效减排量,减排效率模型对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进行归集和平准化计算,其值越大表明减排效果越佳。利用减排效率模型测算,目前我国燃煤电厂CO_(2)捕集技术的减排效率理论极值为98%,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捕集技术的减排效率分别达到80%、70%和58%~68%。经工程应用实践验证,减排效率模型能满足评价要求。最后对CO_(2)捕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随着捕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CO_(2)减排效率将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双碳”目标 减排效率 CO_(2)捕集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清毅 张国民 +3 位作者 王新烨 宋鑫博 储菲菲 李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结合文献计量的方法,聚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析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室气体CO_(2)增加不仅会影响微藻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循环途径,而且会影响整个海洋碳通量与生物泵功能;气温上升则主要影响微藻与细菌群落组... 结合文献计量的方法,聚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析微藻在蓝碳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室气体CO_(2)增加不仅会影响微藻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碳循环途径,而且会影响整个海洋碳通量与生物泵功能;气温上升则主要影响微藻与细菌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域生态过程。微藻与细菌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直接影响海洋水柱中碳沉积过程,两者的协变关系不仅受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而且受到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干扰,进而改变微藻-细菌耦合碳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微藻 细菌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整定参数的火力发电用电机伺服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宏伟 方匡坤 +1 位作者 张方明 银奇英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精度对提高火力发电效率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用电机伺服控制控制精度,选用遗传算法整定驱动轴参数。从正弦信号和直线信号两个方面开展进给测试,促进跟随性能的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可知,... 同步发电机的控制精度对提高火力发电效率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用电机伺服控制控制精度,选用遗传算法整定驱动轴参数。从正弦信号和直线信号两个方面开展进给测试,促进跟随性能的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可知,在当前人工经验条件进行整定得到的系统带宽接近64 Hz,响应性能较为理想。正弦信号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整定时,跟随误差更低,表现出更优的跟随性能。绝对误差极值降低27.3%,绝对误差积分降低42.4%。直线进给状态下,跟随误差更低,表现出更优的跟随性能。绝对误差极值降低28.6%,绝对误差积分降低39.1%。相对于人工经验整定方式,达到更优的误差波动控制状态,实现了较优的伺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电机 比例积分微分(PID)参数整定 遗传算法 并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孙长生 朱北恒 +3 位作者 王建强 孙耘 尹峰 项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分析了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介绍了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热控系统典型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校验方法、热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标准等。重点讨论... 分析了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介绍了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热控系统典型控制策略、《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校验方法、热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标准等。重点讨论了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热控系统接地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以及热控控制逻辑和单点信号保护逻辑的优化等内容。该项技术研究工作有利于促进热控专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 控制策略 逻辑优化 应急预案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减排效益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帅伟 李立 +2 位作者 崔志敏 吴家玉 莫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排放电厂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与环境效益。监测结果表明:在燃用硫分不高于0.75%、灰分不高于16.2%、低位发热量不低于21.87 MJ/kg燃煤情况下,按照小时均值的评判方法,在75%和100%负荷工况,受检燃煤电厂总排口NOx、SO2、烟尘和Hg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 mg/m3、17.11 mg/m3、9.30 mg/m3和2.19μg/m3,满足超低排放相关要求。SO3、PM2.5和液滴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3.5mg/m3、0.3 mg/m3和27.6 mg/m3以下,湿式静电除尘对PM2.5的脱除效率大于70%。超低排放有利于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但改造后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显著增大。另外,现有烟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低浓度条件下监测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燃煤超低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厂 超低排放 实测 减排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挥发分水煤浆燃烧特性及其在燃油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传名 郑晓康 +4 位作者 刘建忠 周俊虎 赵卫东 张光学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39,共6页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对比了一种精煤水煤浆和一种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精煤水煤浆样品的着火和燃尽温度均低于低挥发分水煤浆,其着火、稳燃综合指数Rw高于低挥发分水煤浆。利用220t/h燃油改水煤浆锅炉试烧该低挥发分水煤浆...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对比了一种精煤水煤浆和一种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精煤水煤浆样品的着火和燃尽温度均低于低挥发分水煤浆,其着火、稳燃综合指数Rw高于低挥发分水煤浆。利用220t/h燃油改水煤浆锅炉试烧该低挥发分水煤浆样品,得到炉内温度、火焰黑度分布规律以及排烟成分特征,发现主要运行参数基本达到设计燃料数值,能够满足锅炉和机组运行要求,但锅炉燃烧效率和热效率均比设计值低。可通过调风等措施提高锅炉效率。燃料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结果与实际锅炉燃烧测试结果较吻合,为大型电站锅炉燃用低挥发分类水煤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挥发分水煤浆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水煤浆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沿海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余锡刚 张胜军 +5 位作者 吴建 郦颖 吴小东 王圣 盛永孝 黄鸿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8,共4页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SO24-、NH4+、Ca2+,土壤尘是该地区大气TSP的主要来源,北仑、乐清和奉化TSP中土壤尘的分担率分别达到55.49%、42.52%、40.70%,各监测点TSP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脱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建国 耿梓文 +4 位作者 袁伟中 陈锡炯 滕卫明 刘畅 赵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57-2664,共8页
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成为环保的热点问题,燃煤烟气脱氯是一项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碱基溶液雾化喷入除尘器之前的烟道内,脱除烟气中的HCl等强酸性气体并固化到飞灰中,从而大幅度减少脱硫废水量。将减量后的脱硫废水作为... 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成为环保的热点问题,燃煤烟气脱氯是一项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碱基溶液雾化喷入除尘器之前的烟道内,脱除烟气中的HCl等强酸性气体并固化到飞灰中,从而大幅度减少脱硫废水量。将减量后的脱硫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入烟道,从而实现脱硫废水零流量排放。当采用Na OH作为碱基且Na/Cl摩尔比约为5时,脱氯效率可达到70%以上,一台300MW机组的脱硫废水量可由3.1m^3/h降至0.88m^3/h。烟气脱氯不仅脱除烟气中的HCl,还会脱除部分SO3和SO2等酸性气体,对于预防烟道低温腐蚀和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超低排放下的防腐与控制更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电除尘和脱硫系统的运行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烟气脱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相比其他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系统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零排放 烟气脱氯 HCL SO3 经济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硝工艺及其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被引量:55
16
作者 吴碧君 王述刚 +1 位作者 方志星 盛永校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60,64,共3页
介绍NH3还原剂还原NOx的主要化学反应与相应的副反应以及两种主要脱硝工艺SNCR和SCR的特点、布置及温度要求范围。对SCR工艺的催化剂组成、活性组分及其它组分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在此种催化体系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化学机理。
关键词 NOx控制 烟气脱硝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催化剂反应效率的烟温协调优化控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建国 樊立安 +4 位作者 赵虹 牟文彪 李晓晖 余海铭 李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44-2250,共7页
为了降低氨逃逸率和缓解空预器堵灰问题,选取某3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的烟温控制方案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省煤器。锅炉热力计算结果表明,高温烟气旁路与SCR省煤器联合布置,旁路烟气份额最大20%,SCR省煤器的面积为原... 为了降低氨逃逸率和缓解空预器堵灰问题,选取某3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的烟温控制方案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省煤器。锅炉热力计算结果表明,高温烟气旁路与SCR省煤器联合布置,旁路烟气份额最大20%,SCR省煤器的面积为原省煤器面积的40%,在最低烟温工况下,SCR入口烟温可调节达到接近340℃;在最高烟温工况下,SCR入口烟温不需调节,排烟温度可降低6.1℃。基本能够完全实现全运行工况下SCR入口烟温在340℃以上的催化剂高效运行需求,排烟温度在更小更优化的范围内变化。假设全年平均负荷为75%,则近似平均排烟温度下降5.2℃,发电煤耗降低接近1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反应效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氨逃逸率 省煤器 烟温 协调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监视仪表可靠性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28
18
作者 孙长生 王建强 项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共4页
汽轮机监视仪表(TSI)系统单点保护的不可靠和测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在对部分电厂TSI系统运行情况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归类分析和存在问题的专题研究,根据保护系统要"杜绝拒动,防止... 汽轮机监视仪表(TSI)系统单点保护的不可靠和测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在对部分电厂TSI系统运行情况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归类分析和存在问题的专题研究,根据保护系统要"杜绝拒动,防止误动"的原则,提出从优化TSI系统保护逻辑、减少单点信号作保护引起机组跳闸的概率着手,全面核查TSI系统连接线路的规范性,完善TSI系统安装、检修和运行维护管理,来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TSI系统 可靠性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速磨煤机内风煤动态换热特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虹 余海铭 +4 位作者 杨建国 朱松强 李文华 樊立安 陈理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5-1740,共6页
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磨煤机内风煤混合的安全性是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值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获得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动态换热特性,选取HP863碗式中速磨煤机作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 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磨煤机内风煤混合的安全性是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值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获得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动态换热特性,选取HP863碗式中速磨煤机作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了磨煤机内部整体的温度分布,并得到了风煤换热的关键区域;现场试验则针对这一换热的关键区域布置温度测点,测量稳态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激烈换热过程集中在风煤混合接触后很小的一块区域内,热风温度下降100℃的激烈换热距离约60mm,激烈换热时间仅约0.001s;从一次风与煤粉接触开始,在约240mm的距离内,风煤混合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至接近控制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磨煤机 风煤换热 温度场 出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a^+)/n(Cl^-)对烟气脱氯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畅 赵虹 +5 位作者 滕卫明 耿梓文 邱坤赞 杨建国 袁伟中 陈锡炯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共6页
半干法脱氯是通过碱基物质将燃煤烟气中的大部分HCl固定到飞灰中,同时将大幅度减少的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烟道,从而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通过搭建实验台对碱基物质与烟气中HCl和SO_2的反应效率随n(... 半干法脱氯是通过碱基物质将燃煤烟气中的大部分HCl固定到飞灰中,同时将大幅度减少的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烟道,从而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通过搭建实验台对碱基物质与烟气中HCl和SO_2的反应效率随n(Na^+)/n(Cl^-)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基物质与HCl的反应效率与n(Na^+)/n(Cl^-)呈正相关,且随n(Na^+)/n(Cl^-)的增大,其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在n(Na^+)/n(Cl^-)为4.8时,反应效率已经达到70%以上.针对一台660 MW燃煤机组进行计算,采用半干法烟气脱氯后,脱硫废水量显著下降,由8.01m^3/h降为2.31m^3/h;利用脱硫废水作为碱基溶剂回喷空气预热器后烟道,烟气温降较小,仅为2.49℃.半干法脱氯系统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不会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氯化氢 半干法脱氯 脱硫废水 零排放 n(Na^+)/n(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