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膦酸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增 卢红阳 翁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45-950,共6页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来抑制骨吸收,目前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多个临床前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唑...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来抑制骨吸收,目前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多个临床前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唑来膦酸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唑来膦酸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包括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期等。然而,对于唑来膦酸与其他抗肿瘤治疗合用的最佳方案和剂量、持续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此,本文就唑来膦酸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抗肿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热点——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卢红阳 马胜林 蔡菊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13-916,共4页
从生物学行为的角度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SCLC约占15%左右。SCLC恶性程度高,虽然对放疗、化疗较敏感,但预后差[1]。本文就2010年美国临床肿... 从生物学行为的角度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SCLC约占15%左右。SCLC恶性程度高,虽然对放疗、化疗较敏感,但预后差[1]。本文就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上有关SCL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非小细胞肺癌 年会 SCLC cell LUNG 生物学行为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红阳 蔡菊芬 +1 位作者 马胜林 张沂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70-873,共4页
第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于2011年6月3日-7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现就本次大会关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小细胞肺癌 治疗 年会 CELL LUNG 芝加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国际肿瘤护理大会学术热点分享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婉英 梁冠冕 +3 位作者 沈霞 江子芳 屠奕 汪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2期1599-1601,共3页
为使肿瘤领域的护理同道了解国内外肿瘤护理研究发展现状,本文根据2017年国际肿瘤护理大会会议主题内容,聚焦肿瘤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分析肿瘤护理发展趋势,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肿瘤护理快速发展。
关键词 肿瘤护理 国际肿瘤护理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N18.2蛋白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良额 何天阳 +2 位作者 张丽 陆一丹 罗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1-315,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第四种有效手段。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CLDN18.2蛋白是新发现的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高选...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第四种有效手段。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CLDN18.2蛋白是新发现的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高选择性特点,稳定地过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及其转移瘤。近年来,其特异性抗体claudiximab(zolbetuximab/IMAB362)在最新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CLDN18.2蛋白有望成为某些特定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N18.2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claudiximab(zolbetuximab/IMAB3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病历可行性探讨:从概念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飞 王剑利 +8 位作者 李乃适 朱利明 周家欣 法翠雯 林梦岚 韩永卿 朱晨嫣雯 何仲 宁晓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3-1269,共7页
基于病历反思功能的学理思考、缓和医疗领域病历书写实践的重要发现、对叙事医学工具的概念辨析等内容,结合实证调查材料与分析,聚焦于病历书写实践展开思考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叙事病历概念进行界定,即叙事病历是应用于临床,融入... 基于病历反思功能的学理思考、缓和医疗领域病历书写实践的重要发现、对叙事医学工具的概念辨析等内容,结合实证调查材料与分析,聚焦于病历书写实践展开思考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叙事病历概念进行界定,即叙事病历是应用于临床,融入叙事性内容的病历;明晰其不同层次的特征与功能;探索其运用于临床的实践路径。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叙事医学实践独特性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强调以叙事思维来书写病历的必要性;具体落脚于以叙事的思维与形式助力推动现行病历书写的改善,进一步寻求叙事医学临床路径的一般性框架和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叙事病历 平行病历 叙事缓和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DCE-MRI影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世健 范明 +3 位作者 张娟 邵国良 王晓稼 厉力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3-540,共8页
探讨DCE-MRI影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联性。回顾性分析60例术前、化疗前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及DCE-MRI检查的乳腺癌恶性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种分子分型。利用计算机,半自动提取DCE-MRI中包括统计特征、形态特征... 探讨DCE-MRI影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联性。回顾性分析60例术前、化疗前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及DCE-MRI检查的乳腺癌恶性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种分子分型。利用计算机,半自动提取DCE-MRI中包括统计特征、形态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动态增强特征的65维影像特征。利用单变量逻辑回归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方法,评估影像特征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研究显著影像特征的分布情况。其中,MRI病灶统计特征与luminal A显著相关,病灶和背景的动态增强特征与luminal B、HER2、basal like显著相关(单变量逻辑回归矫正后P<0.05)。多变量逻辑回归结果显示,luminal A型、HER2型、basal like型都存在与其显著相关的影像特征,回归方程的P值分别为0.004 73、0.002 77、0.011 7。实验结果说明,DCE-MRI特征可作为潜在的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影像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CE-MRI 分子分型 影像特征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细胞A549/DDP顺铂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赟 苏丹 +2 位作者 应莉莎 吕汪霞 马胜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846-84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可修复顺铂(DDP)造成的DNA损伤,作为其中的关键酶之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的表达可能与DDP耐药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干扰RNA沉默ERCC1基因表达对...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可修复顺铂(DDP)造成的DNA损伤,作为其中的关键酶之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的表达可能与DDP耐药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干扰RNA沉默ERCC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DDP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设计合成针对ERCC1的小分子RNA(siRNA)转染A549/DDP细胞,RT-PCR检测ERCC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RCC1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检测RNA干扰后细胞药物敏感性改变。结果 ERCC1 RNAi干扰后ERCC1 mRNA表达指数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干扰后ERCC1 mRNA表达抑制率为90.4%。转染ERCC1 siRNA降低了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显示分别用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顺铂处理细胞48h,转染ERCC1 siRNA细胞组较对照组敏感性明显增高,干扰前A549/DDP细胞IC50为12.49μg/mL,干扰后A549/DDP细胞IC50下降为9.27μg/mL。结论 ERCC1 siRNA干扰可以降低ERCC1的表达水平,并可提高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基因 RNA干扰 顺铂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环管理构建用药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黄静 吴婉英 +1 位作者 江子芳 周晓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 :分析闭环管理方法在分子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闭环管理模式和智能信息化管理在赫赛汀医嘱开单系统设置、用药自动计算用量、用药单次单剂量计费、赠药模式规范化、药物集中配置、规范... 目的 :分析闭环管理方法在分子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闭环管理模式和智能信息化管理在赫赛汀医嘱开单系统设置、用药自动计算用量、用药单次单剂量计费、赠药模式规范化、药物集中配置、规范药物使用核对、输液环节安全管理等方面改进。结果:闭环管理后开具医嘱耗时、核对药物耗时增加(P<0.001),首次发药耗时、配置药物耗时缩短(P<0.001),输注药物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赫赛汀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01)。结论 :赫赛汀用药安全闭环管理流程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可明显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减少发生错误的环节,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用药安全 闭环管理 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柔比星治疗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红阳 陈莉莉 +1 位作者 蔡菊芬 马胜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盐酸氨柔比星是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全合成的蒽环霉素类抗恶性肿瘤药物,于2002年在日本注册并上市,被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疗,本文就氨柔比星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盐酸氨柔比星 治疗 抗恶性肿瘤药物 株式会社 CELL LUNG 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克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益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蒋小雯 王文娴 张沂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06,共7页
背景与目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显著延长... 背景与目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显著延长晚期携带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生存期。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GFR-TKI。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克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获益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获益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个月]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9月1日-2015年9月30日浙江省肿瘤医院经埃克替尼片治疗的231例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获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经埃克替尼治疗后,一线治疗组1年获益率达67.9%,二线及以上组为5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一线治疗组2年获益率对比二线及以上组亦有统计学差异(18.7%和9.3%,P=0.047)。一线患者和二线及以上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6.7个月和12.4个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有无脑转移(P=0.010)、埃克替尼治疗时机(P=0.00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P=0.001)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51例(22.1%),腹泻27例(11.7%)。结论埃克替尼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优势人群除无脑转移者及ECOG评分好的患者外,一线治疗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二线及以上者。敏感突变患者采用埃克替尼可得到较好的临床获益,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突变 埃克替尼 获益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PD-L1单抗治疗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志煜 李晖 范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6-713,共8页
近期,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纷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迅速覆盖到肺癌的其他领域,如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开始尝试与现有治疗... 近期,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纷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迅速覆盖到肺癌的其他领域,如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开始尝试与现有治疗手段的各种组合,如联合化疗、靶向药物及放疗等。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寻找理想的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探索不同的联合治疗模式、明确原发及继发耐药的机制等等。随着这些问题的相继解决,抗PD-1/PD-L1单抗在肺癌的治疗中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点 PD-1/PD-L1 单克隆抗体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特异性淋巴清扫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建 毛锋 +1 位作者 宋正波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1-53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148例,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150例,术后病理均为T1a-2aN0M0,比对研究两组手术相关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体3年及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之间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并未增加I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并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早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珍珍 吴慧莉 +2 位作者 朱琳 华娟叶 徐伟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9期31-32,42,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30例中重度癌痛且口服缓释吗啡耐药患者,采用盐酸吗啡皮下注射,待患者疼痛稳定后将24h所需的盐酸吗啡... 目的探讨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的30例中重度癌痛且口服缓释吗啡耐药患者,采用盐酸吗啡皮下注射,待患者疼痛稳定后将24h所需的盐酸吗啡总量转换成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长期维持使用,观察其并发症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本组29例患者疼痛控制良好,1例患者疼痛控制失败。药物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排便困难等,通过精心护理后缓解。结论吗啡皮下注射后芬太尼透皮贴剂长期使用能有效控制疼痛。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早期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爆发痛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美国ASCO年会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磊 陈占红 王晓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19-921,共3页
内分泌治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内分泌治疗新药物以及内分泌治疗耐药均为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将2018年美国ASCO会议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A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二线治疗不可手术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利明 周陈西 +4 位作者 赵亚珍 刘鲁迎 徐琦 应杰儿 钟海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评估现实治疗环境中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RC患者资料,近期疗效评估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Kaplan-Meier法估计... 目的:评估现实治疗环境中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RC患者资料,近期疗效评估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时间;毒性评估采用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标准3.0版。结果:74例患者入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31~74岁,中位年龄55.5岁;结肠癌44例,直肠癌30例;一线和二线治疗各37例;63例患者有可测量病灶,一线、二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62.8%、28.6%;一线、二线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8.7个月、4.4个月和25.3个月、14.6个月;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8.1个月、5.8个月和21.9个月、17.1个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92和0.506)。全组各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9.5%、蛋白尿8.1%、静脉血栓形成2.7%、胃肠穿孔2.7%,伤口愈合综合症4.1%,出血17.6%。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mCRC有效,贝伐珠单抗相关毒性的总体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化疗 疗效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云云 范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59-564,共6页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发生率约15%。小细胞肺癌对一线化疗高度敏感,但多数患者在一线治疗缓解后很快出现复发进展,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开展不少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涉及到化疗药物、生物...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发生率约15%。小细胞肺癌对一线化疗高度敏感,但多数患者在一线治疗缓解后很快出现复发进展,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开展不少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涉及到化疗药物、生物制剂及分子靶向药物。但其结果仍存在争论,现对该方面内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维持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腾 张会来 +8 位作者 王华庆 李静敏 克晓燕 曹军宁 黄慧强 张伟京 朱军 范云 冯继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全国8个研究中心入组100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120 mg/m2...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全国8个研究中心入组100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120 mg/m2,d1、2,每21天1个周期,最多8个周期)。主要终点指标为总反应率(ORR),次要终点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全组10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28~74)岁,共计化疗447个周期,中位4(1~8)个周期。93例患者完成至少2个周期治疗,可评价疗效。15例(16.1%)获得完全缓解(CR),52例(55.9%)获得部分缓解(PR),22例(23.7%)稳定(SD),4例(4.3%)进展(PD),ORR为72%,DCR为95.7%。中位随访时间26.6(2~48.4)个月,59例(63.4%)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8.53个月(95%CI:6.518~10.542),1年PFS率(40.6±5.3)%。48例(48%)出现3/4级不良事件,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24%和11%。结论: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客观缓解率较高,骨髓抑制为最常见不良反应,系二线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耐药 非霍奇金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II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军宁 许立功 +7 位作者 吴晴 冯继锋 张沂平 秦凤展 徐建华 战榕 谭清和 吴昌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化疗 Ⅱ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阳 程巧鸳 +1 位作者 卢红阳 张恒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xycamptothecin,SN-38)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C-MS/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Plus C18反相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xycamptothecin,SN-38)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C-MS/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Plus C18反相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SN-38(m/z 393.1→349.1)的浓度。结果:空白透析液无干扰;SN-38在0.1015~1015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定量下限为0.1015 ng/ml;回收率为97.54%~100.60%;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脑微透析液中SN-38的浓度呈明显药动学过程,给药220 min后达到顶峰。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分析大鼠脑微透析液中SN-38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脑/药物作用 喜树碱/药理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