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I1基因下调使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对紫杉醇敏感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奕婷 林燕 +1 位作者 杨玮丽 陈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43,共20页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颈癌组织样本和人子宫内膜癌组织样本中BMI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低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下游调控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此外,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了BMI1在宫颈癌HeLa及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功能。最后,通过实验评估si BMI1联合紫杉醇治疗的协同抗生长作用。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MI1在1.5%的子宫颈癌患者及1.9%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增、错义及剪接突变。此外,高mRNA水平的BMI1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相关,且高蛋白质水平的BMI1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及较低的生存率相关。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MI1蛋白水平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病理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BMI1过表达导致HeLa及HEC-1-A细胞对多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其中包括紫杉醇。为了进一步分析BMI1与紫杉醇耐受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除后HeLa及HEC-1-A细胞中BMI1下游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随着BMI1的敲低而表达水平下降,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则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体外过表达BMI1可促进HeLa及HEC-1-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BMI1低表达的HeLa及HEC-1-A细胞对紫杉醇更敏感。结论BMI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BMI1的下调通过调控凋亡通路使CC和EC细胞对紫杉醇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BMI1 BCL-2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媛媛 鲍晓明 +2 位作者 凌云翔 王钦文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643,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逐渐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由AD病人来源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分化成的神经元具...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逐渐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由AD病人来源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分化成的神经元具有AD的相关病理表现,是AD发病机制研究和潜在药物筛选的模型之一.由于iPSCs的分化潜能,iPSCs又能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改善AD的症状.iPSCs相关研究成为目前AD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iPSCs在AD病理机制研究和AD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雨 翁秋燕 +6 位作者 邵磊 薛阳 吴璨 郭蕾 牛艳芳 鲍晓明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3-1250,共8页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压迫、牵引、切割、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外周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学变化包括轴浆运输受损、轴突变性、施万细胞损伤、节段性脱髓鞘和完全瓦勒氏变性。神经损伤后修复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中的...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压迫、牵引、切割、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外周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学变化包括轴浆运输受损、轴突变性、施万细胞损伤、节段性脱髓鞘和完全瓦勒氏变性。神经损伤后修复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新型材料和生物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了综述,并且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新型材料 电刺激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集状态的Aβ寡聚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安鹏远 王钦文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智力损害和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际上对AD多年的研究提出几种假说,其中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为AD主要致病因子的Aβ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智力损害和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际上对AD多年的研究提出几种假说,其中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为AD主要致病因子的Aβ假说一直占据重要地位.Aβ可以分为单体、寡聚体和纤维状Aβ,其中寡聚体Aβ是导致AD中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退变的主要因素.Aβ寡聚体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聚集状态,不同聚集状态的Aβ寡聚体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本文主要综述几种不同聚集状态的寡聚体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寡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和虚拟现实疗法干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阮婷婷 翁明奇 +3 位作者 吴璨 鲍晓明 牛艳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干预作为新的、非侵入性的,以及更为安全的疼痛替代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BT和VR疗法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环路,以及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缓解神经性疼痛。本文旨在对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CBT和VR疗法的镇痛效果和机制做出解析,从而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虚拟现实 神经性疼痛 神经可塑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控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俊 周迎松 +2 位作者 楼琼 陈小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14-2324,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噬溶酶体功能异常阻碍了细胞对神经毒性物质的降解,是导致AD发生的关键因素。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AMPK等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自噬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噬溶酶体功能异常阻碍了细胞对神经毒性物质的降解,是导致AD发生的关键因素。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AMPK等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自噬活性,并通过促进TFEB的核易位增强自噬溶酶体功能,提高对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伤细胞器的降解,保护神经元,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阐述了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运动调控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AD作用机制,旨在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自噬 溶酶体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照恒 王哲 +2 位作者 彭乐 王福艳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179,共9页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digoxin/digoxin-DNA基底;将4-巯基苯甲酸(4MBA)标记的银纳米颗粒与修饰有氨基和生物素的探针DNA链接,制备Ag@4MBA@DNA-biotin探针.然后将制备的基底、探针与待测miRNA-106a组成“三明治”结构,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放大.最后,依次加入链霉亲和素和制备的探针,形成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实现检测信号的二次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可以实现miRNA-106a的超灵敏检测,检测极限达到0.579fmol/L,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纳米颗粒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核酸检测 miRNA-10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荔娟 吴璨 +6 位作者 谢黄泽 徐佳挺 牛艳芳 薛阳 王钦文 周迎松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56-2164,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AD的病理性改变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是血脑屏障和三方突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AD早期阶段星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AD的病理性改变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是血脑屏障和三方突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AD早期阶段星形胶质细胞已出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会影响AD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营养因子的释放、能量代谢、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延缓AD的病理变化及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对运动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和展望,旨在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星形胶质细胞 运动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凌云翔 鲍晓明 +2 位作者 鲍荣荣 王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7-318,共12页
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引起溶酶体功能障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调节溶酶体内离子稳态、溶酶体膜电压以及溶酶体的酸度.溶... 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引起溶酶体功能障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调节溶酶体内离子稳态、溶酶体膜电压以及溶酶体的酸度.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或功能缺陷会引起溶酶体降解功能障碍,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各种离子通道蛋白调节溶酶体功能的过程及机制,以及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过程和机制.调节离子通道蛋白改善溶酶体的功能、促进异常聚集蛋白的清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 离子通道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重编程和移植技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玲洁 崔巍 +1 位作者 徐淑君 王钦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031,共11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目前PD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但药物存在神经保护活性不足、缺乏对因治疗、晚期无药可用等问题,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目前PD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但药物存在神经保护活性不足、缺乏对因治疗、晚期无药可用等问题,手术治疗风险较大.近年来,细胞重编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由重编程产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诱导多巴胺神经元(induced dopamine neurons,iDNs)和诱导神经干细胞(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i NSCs)可用于治疗PD.移植iPSCs分化而来的多巴胺能神经元、iDNs和iNSCs至相应脑区,可起到神经替代与修复作用,有效治疗PD.本文重点介绍细胞重编程的机制,总结iPSCs、iDNs和iNSCs治疗PD的优缺点,并阐述尚存在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 诱导神经干细胞 移植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11
作者 鲍荣荣 陈韦华 +8 位作者 王欣 许春双 牛艳芳 王芳 楼琼 宋飞 朱斌斌 王钦文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8-674,共7页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国汉族51例AD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中DISC1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标准方法检测血样中各生化指标。结果AD组DISC1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血清脂蛋白(lipoprotein A,Lp(a))和DISC1 CpG3甲基化之间发现了显著的关联。其中,女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ApoA水平呈正相关(P=0.010,P=0.003)。男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P<0.0001)。DISC1启动子甲基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6(95%CI:0.626~0.8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69和0.869。结论外周血DISC1启动子高甲基化是AD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可能是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valbumin阳性神经元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禾佳 吴藤 +1 位作者 杨司宇 张晓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8-425,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发病过程截然不同的疾病,但临床上都表现出认知障碍.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parvalbumin positive interneurons,PV阳性神经元)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调控神经传递的兴奋/抑制平衡,...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发病过程截然不同的疾病,但临床上都表现出认知障碍.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parvalbumin positive interneurons,PV阳性神经元)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调控神经传递的兴奋/抑制平衡,参与Gamma神经振荡的形成,对信息处理、信号整合及输出极为重要,与学习记忆、注意、觉醒状态、社会交往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PV阳性神经元对认知功能的调控,提示其在AD和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共同参与作用.因此,本文对PV阳性神经元在AD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以PV阳性神经元为靶点治疗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阳性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Ag纳米探针和Si@Ag阵列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的肿瘤标志物免疫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哲 洑颢 +2 位作者 梁照恒 王福艳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150,共9页
基于Ag包覆聚苯乙烯球(PS@Ag)纳米探针和Ag覆盖硅金字塔结构(Si@Ag)阵列基底构建"三明治"免疫结构,开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研究,实现了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通过硝酸银原位还原生成P... 基于Ag包覆聚苯乙烯球(PS@Ag)纳米探针和Ag覆盖硅金字塔结构(Si@Ag)阵列基底构建"三明治"免疫结构,开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研究,实现了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通过硝酸银原位还原生成PS@Ag纳米粒子,再依次链接4-巯基苯甲酸(4-MBA)及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备得到PS@Ag免疫探针.采用Langmiur-Bloggt膜技术、等离子体刻蚀和湿法刻蚀技术,以PS球阵列为模版,刻蚀大面积硅金字塔结构,再依次沉积Ag膜和链接Anti-AFP制备得到免疫基底.结果表明,基于"三明治"免疫结构的SERS检测方案具有高灵敏度(检测极限为1.75fg·mL^(-1))和宽的动态范围(2fg·mL^(-1)~200ng·mL^(-1)).此外,对临床人体血清样品进行SERS免疫检测,得到了与化学免疫发光法一致的结果,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应用于肝癌的早期检测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免疫检测 甲胎蛋白 金字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覆盖冠状硅柱阵列基底的制备、SERS特性分析及肿瘤标志物miRNA-106a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洑颢 佟丽莹 +3 位作者 梁照恒 彭乐 王福艳 周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25,共9页
以聚苯乙烯(PS)小球为模板,采用金属辅助刻蚀和湿法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大面积冠状硅柱阵列,再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后得到银覆盖冠状硅柱阵列(Ag/Si CPA)基底。实验表明,制备的基底具有优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电磁增强因子达到1... 以聚苯乙烯(PS)小球为模板,采用金属辅助刻蚀和湿法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大面积冠状硅柱阵列,再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后得到银覆盖冠状硅柱阵列(Ag/Si CPA)基底。实验表明,制备的基底具有优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电磁增强因子达到1.81×10~6。同时,将制备的罗丹明分子(R6G)标记的DNA发卡探针与基底链接,在与miRNA-106a互补杂交后进行SERS信号检测,获得相应的剂量-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基于(Ag/Si CPA)基底的SERS特性,开展miRNA-106a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势,检测范围为1 fmol·L^(-1)~100 pmol·L^(-1),检测极限为0.917 fmol·L^(-1)。此外,与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qPCR)方法相比,不仅检测结果一致,而且基于SERS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硅柱阵列 发卡探针 肿瘤标志物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