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建明 张珏锋 +1 位作者 钟海英 李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609-1612,共4页
为提高有效控制茭白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生产绿色安全的茭白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综述昆虫性信息素诱杀螟虫技术、诱虫植物诱杀二化螟技术、特定波长光源诱杀二化螟技术、黄色粘虫板诱集长绿飞虱技术、茭白田轮作套养控害技术、释放寄生性... 为提高有效控制茭白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生产绿色安全的茭白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综述昆虫性信息素诱杀螟虫技术、诱虫植物诱杀二化螟技术、特定波长光源诱杀二化螟技术、黄色粘虫板诱集长绿飞虱技术、茭白田轮作套养控害技术、释放寄生性天敌寄生二化螟技术、杀虫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应用技术、高效安全防治药剂的筛选以及先进植保器械的发展趋势等9个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有害生物防治 新技术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月平 张珏锋 +2 位作者 肖鹏飞 陈列忠 陈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46,共5页
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 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敏感性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立枯丝核菌5.8S rDNA-ITS区间多样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海萍 毛雪琴 +2 位作者 姜华 王艳丽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2-707,共6页
对浙江省82个水稻立枯丝核菌菌株及13个标准融合群菌株5.8S rDNA-ITS(ITS)区间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ITS在标准融合群菌株间的差异远大于AG1-IA融合群的水稻菌株间的差异,进化分析表明,ITS的差异可以有效甄别不同标准融合群菌株,但对AG1... 对浙江省82个水稻立枯丝核菌菌株及13个标准融合群菌株5.8S rDNA-ITS(ITS)区间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ITS在标准融合群菌株间的差异远大于AG1-IA融合群的水稻菌株间的差异,进化分析表明,ITS的差异可以有效甄别不同标准融合群菌株,但对AG1-IA融合群的水稻菌株区分能力非常有限。单倍型分析表明,这82个水稻菌株可以分为10个单倍型。田间菌株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08 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3。其中单倍型H1为优势单倍型,占全部菌株的87.8%,而其他9个单倍型则各只有1株菌株。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测验值为-2.260 12(P<0.01),Fu和Li's D测验值为-5.208 27(P<0.02),暗示浙江省水稻纹枯菌菌株显著偏离中性假说,在历史上可能出现过种群扩张,并存在很强的选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水稻 转录间隔区 序列测定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和抗性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海燕 柴荣耀 +3 位作者 邱海萍 毛雪琴 王艳丽 孙国仓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9,共8页
为了明确浙江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和中国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5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40份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6份稻瘟菌鉴别品种中Pit、Pib、Pii/Pi3/Pi5、Pia、... 为了明确浙江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和中国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5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40份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6份稻瘟菌鉴别品种中Pit、Pib、Pii/Pi3/Pi5、Pia、Pi1等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这5个抗性基因在浙江省栽培品种中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ib基因分布最广,占63.04%;其次是Pia,占58.70%;携带Pii/Pi3/Pi5和Pit抗性基因的材料较少,分别为21.74%和10.87%。同时用2015—2017年田间采集到的141个稻瘟菌菌株检测46个水稻品种苗瘟抗性水平,结果显示,其中仅15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70%以上,大部分品种携带其中1~2个抗性基因。聚合了多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抗性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技术研究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晶晶 姜华 +7 位作者 毛雪琴 柴荣耀 邱海萍 张震 王艳丽 王教瑜 杜新法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1-1788,共8页
为研究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28对SSR引物,对浙江省11个城市1978至2011年11个城市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扩出2~24... 为研究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28对SSR引物,对浙江省11个城市1978至2011年11个城市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扩出2~2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样性指数0.5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94。分离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稻瘟病菌株的多样性较高,其中丽水和杭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舟山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1990年的遗传多样最高,1978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水稻类型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部分分离于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相似甚至相同,分离于籼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分离于粳稻的稻瘟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SSR 遗传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芳 张蓬军 +3 位作者 章金明 朱艺勇 吕要斌 张治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71,共6页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发育 繁殖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3 位作者 吴长兴 苍涛 俞瑞鲜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斜生栅列藻的72h-EC50值分别为55.3,0.00509,0.249,1.6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大型溞的48h-EC50值分别为49.2,0.00392,0.03080,0.00165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剧毒、剧毒和剧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49.8,0.706,5.12,10.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丙溴磷 二嗪磷 马拉硫磷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乙虫腈对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初步风险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苍涛 章虎 +6 位作者 王新全 吴长兴 陈列忠 王祥云 徐明飞 蔡磊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0,共6页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_(50)值分别为0.018 7、0.018 1和0.018 8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_(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虫腈 对映体 蜜蜂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源植物常用农药对蜜蜂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苍涛 王彦华 +4 位作者 俞瑞鲜 吴长兴 陈丽萍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3-859,共7页
选择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4种蜜源植物,测定其开花期常用的25种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结合其田间最大施用剂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蜜蜂的LC50值(48 h)为0.0528(0.0462~0.0603)mg.L-1,属于剧毒级;1%甲氨基阿维... 选择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4种蜜源植物,测定其开花期常用的25种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结合其田间最大施用剂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蜜蜂的LC50值(48 h)为0.0528(0.0462~0.0603)mg.L-1,属于剧毒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0%杀扑磷(EC)、10%烯啶虫胺(AS)、40%辛硫磷(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5%高效氯氰菊酯(EC)、480 g.L-1毒死蜱(EC)、45%马拉硫磷(EC),10%吡虫啉(WP),90%敌百虫(TC)对蜜蜂的LC50值(48 h)范围为1.02(0.869~1.14)至13.9(12.4~15.5)mg.L-1,属于高毒级;15%哒螨灵(EC)、20%啶虫脒(SP)、15%乙蒜素(WP)对蜜蜂的LC50值(48 h)范围为43.3(37.5~50.0)至163(127~210)mg.L-1,属于中毒级;5%唑螨酯(SC)、250 g.L-1咪鲜胺(EC)、25%除虫脲(WP)、40%炔螨特(EC)、50%灭蝇胺(WP)、50%烯酰吗啉(WG)、75%多菌灵(WG)、25%噻嗪酮(WP)、35%腐霉利(SC)、50%异菌脲(WP)、75%百菌清(WP)对蜜蜂的LC50值(48 h)均大于200 mg.L-1,属于低毒级。其中1.8%阿维菌素(EC)、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0%杀扑磷(EC)、10%烯啶虫胺(AS)、40%辛硫磷(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5%高效氯氰菊酯(EC)、480 g.L-1毒死蜱(EC)、45%马拉硫磷(EC)、90%敌百虫TC对蜜蜂具有极高风险,10%吡虫啉(WP)、15%哒螨灵(EC)、5%唑螨酯(SC)对蜜蜂具有高风险,20%啶虫脒(SP)、15%乙蒜素(WP)、250 g.L-1咪鲜胺(EC)、40%炔螨特(EC)、50%灭蝇胺(WP)、50%烯酰吗啉WG对蜜蜂中等风险,而其他的药剂对蜜蜂均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源植物 农药 蜜蜂 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任海英 李岗 +5 位作者 戚行江 韦继光 梁森苗 郑锡良 颜丽菊 朱潇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9-1320,共12页
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 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上25℃培养时,PDA和PSA最适合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快而茂盛。杨梅汁(BFA)上菌丝生长较快,但是不茂盛。燕麦培养基(OMA)和查氏培养基(CDA)中等适合,杨梅叶煎汁( BLA)和杨梅枝干煎汁( BBA)不适合气生菌丝生长。10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以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和8种测定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生长良好,但是木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株在25~28℃能很好地生长,20℃和30℃生长中等,但是在5℃和35℃不能生长。 pH 5~10菌丝生长较好,但是pH 11.0菌丝不能很好生长。光照条件下,XJ27和XJ42生长后10天,有光照的产孢量大大多于没有光照的,但是RA2-1产孢不受光照影响。总之,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具有广泛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的适应性,光照对部分菌株产孢性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versicolor 不同培养基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声敢 吴长兴 +4 位作者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王彦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65.7μ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苦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ITS序列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诗胤 邱海萍 +7 位作者 姜华 张震 柴荣耀 毛雪琴 王教瑜 杜新法 王艳丽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应用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RFLP序列的多态性,分析32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TS1及ITS4通用引物对扩增各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获得长约6... 应用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RFLP序列的多态性,分析32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TS1及ITS4通用引物对扩增各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获得长约600 bp片段。ITS-RFLP共迁带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来自不同寄主的炭疽菌菌株(含福建及云南菌株)都以较高的相似系数(>0.60)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试验中所有酶切位点的综合Gst系数达到0.82,说明不同菌株间的ITS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RDNA 内转录间隔区 PCR-RELP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玉秀 张治军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4-721,共8页
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EPG(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雄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讨西花蓟马雌雄虫取食行为差异及与寄主适合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花蓟... 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EPG(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雄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讨西花蓟马雌雄虫取食行为差异及与寄主适合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西花蓟马在辣椒上的非取食刺探次数显著少于其他寄主植物。雌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231.1,328.9,361.0和304.4次,雄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152.7,277.2,221.4和196.8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刺探显著高于番茄,雌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68.8和144.4次,雄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15.9和80.9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长取食刺探次数少于在其他寄主植物。(2)雌虫比雄虫产生更多的非取食刺探和短取食刺探,雄虫的长取食刺探显著高于雌虫。在矮牵牛上,雌虫的非取食刺探次数和非取食刺探总时间为雄虫的1.5倍。在番茄上,雌虫的短取食次数和短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雄虫的4倍和2倍;雄虫的长取食次数和长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雌虫的2倍和7倍。由此可见,西花蓟马的取食行为与寄主适宜性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直流刺吸电位仪 寄主植物 取食行为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露 安雪花 +4 位作者 陈丽萍 柳新菊 关文碧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 Ti O_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 Ti O_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n Ti O_2对斜生栅列藻、大型溞、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分别为0.140 mg·L^(-1)(72 h-EC_(50))、1.26 mg·L^(-1)(48 h-EC_(50))、22.0 mg·L^(-1)(96 h-LC_(50))和5.02 mg·L^(-1)(96 hLC_(50)),毒性级别分别为高毒、中毒、低毒和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趋避活性及其增效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俞瑞鲜 胡秀卿 +2 位作者 吴声敢 王彦华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67-771,共5页
为探讨6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趋避效应和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中3种植物精油对杀虫剂丁烯氟虫腈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柠檬香茅、紫苏和甜罗勒3种植... 为探讨6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趋避效应和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中3种植物精油对杀虫剂丁烯氟虫腈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柠檬香茅、紫苏和甜罗勒3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3种植物精油对小菜蛾幼虫拒食率分别为58.2%~97.0%,72.2%~94.8%,51.5%~100.0%;对小菜蛾成虫24 h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57.9%、82.5%和90.3%;同时对杀虫剂丁烯氟虫腈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见小菜蛾对柠檬香茅、紫苏和甜罗勒3种植物精油处理的叶片具有选择倾向和趋避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小菜蛾 拒食 产卵忌避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菌剂对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MT-06的选择毒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雪琴 彭志荣 +7 位作者 姜华 邱海萍 张震 王艳丽 王教瑜 柴荣耀 杜新法 孙国昌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67,共7页
研究了6种化学杀菌剂对7种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株MT-06的选择毒性,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及甜瓜蔓枯病菌三种病原菌的TSR值(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性比值)分别为4.5946、4.4536和2.2885,表明有正向选择性(TSR>1... 研究了6种化学杀菌剂对7种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株MT-06的选择毒性,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及甜瓜蔓枯病菌三种病原菌的TSR值(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性比值)分别为4.5946、4.4536和2.2885,表明有正向选择性(TSR>1)。百菌清对水稻立枯丝核菌和甜瓜蔓枯病菌的TSR值分别为12.9743和18.2633,具有正向选择性。甲霜锰锌对番茄早疫病菌、茭白胡麻斑病菌、水稻立枯丝核菌及甜瓜蔓枯病菌的TSR值分别为13.9277、13.9277、2.89和2.4596,具有正向选择性。这三种化学杀菌剂可作为与生防菌株MT-06混配的备选药剂进行相应病害的防治试验。防治番茄早疫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T-06和化学杀菌剂混配与单独施用化学杀菌剂相比,在达到相近防治效果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适量的化学杀菌剂和MT-06混配与单独施用MT-06相比,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菌 化学杀菌剂 生防菌株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虫胺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柳新菊 吴声敢 +5 位作者 安雪花 吕露 蒋金花 李岗 王菲迪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130-1133,共4页
为系统评价呋虫胺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蜜蜂、家蚕、斑马鱼、蚯蚓和鹌鹑等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呋虫胺对蜜蜂48 h的LD50为0.156μg·蜂^-1,对家蚕96 h的LC50为1.26 mg·L^-1,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1.55 mg... 为系统评价呋虫胺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蜜蜂、家蚕、斑马鱼、蚯蚓和鹌鹑等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呋虫胺对蜜蜂48 h的LD50为0.156μg·蜂^-1,对家蚕96 h的LC50为1.26 mg·L^-1,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1.55 mg·L^-1,对蚯蚓14 d的LC50为3.40 mg·kg^-1,其毒性等级分别为高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呋虫胺对鹌鹑7 d的LD50为大于323 mg·kg^-1,评估其毒性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芳 张珏锋 +1 位作者 钟海英 陈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613-1616,共4页
为检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对比分析5种不同浓度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多菌灵对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吡唑嘧菌酯完全抑制了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高浓度氨基寡糖素对采自2种不同品种茭白的黑... 为检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对比分析5种不同浓度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多菌灵对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吡唑嘧菌酯完全抑制了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高浓度氨基寡糖素对采自2种不同品种茭白的黑粉菌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香菇多糖对2种茭白黑粉菌的生长都没有影响;4 mg·m L^(-1)和8 mg·m L^(-1)的植物免疫增产蛋白会抑制1号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5.16%和38.51%,但是对2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8 mg·m L^(-1)的超敏蛋白抑制了2号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抑制率为32.88%,但对1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影响。这说明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抗剂在田间的选择性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抗剂 番茄灰霉病 番茄早疫病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诱集植物苘麻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晓明 吴珉 +5 位作者 徐明飞 丁亚慧 胡秀卿 张春荣 赵华 李振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359-1362,共4页
烟粉虱对蔬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在设施大棚内分别测试了烟粉虱在诱集植物苘麻与茄子、豇豆间的寄主选择,然后利用苘麻对设施豇豆上的烟粉虱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豇豆上烟粉虱成、若虫数量均显著低于苘麻,而茄子上仅烟粉虱若... 烟粉虱对蔬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在设施大棚内分别测试了烟粉虱在诱集植物苘麻与茄子、豇豆间的寄主选择,然后利用苘麻对设施豇豆上的烟粉虱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豇豆上烟粉虱成、若虫数量均显著低于苘麻,而茄子上仅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苘麻。诱集3周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成、若虫数量与非诱集区无显著差异;当仅在苘麻上施用杀虫剂7 d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非诱集区。本研究表明,将苘麻作为诱集植物防治设施蔬菜上的烟粉虱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诱集植物 苘麻 蔬菜 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初步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莉 袁玉伟 +1 位作者 王伟 李锐 《中国蜂业》 2017年第2期41-43,共3页
为查明食用有毒蜜源植物中蜂蜜偶发中毒甚至致死原因,及评估福建省中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雷公藤分布较广的福建省泰宁县开展调查,对当地主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的分布、种植、独立花期蜜采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初步判断福建省... 为查明食用有毒蜜源植物中蜂蜜偶发中毒甚至致死原因,及评估福建省中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雷公藤分布较广的福建省泰宁县开展调查,对当地主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的分布、种植、独立花期蜜采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初步判断福建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对蜂产品质量安全及居民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并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中毒 雷公藤 质量安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